秉持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

2024-04-30 04:29王向明
北京支部生活 2024年4期
关键词:时代化中国化矛盾

王向明

秉持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内蕴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善于发现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主要问题和突出问题、辩证客观地分析问题、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哲学准则,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处理一切事物的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实践观的根本哲学准则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安葬于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在马克思的墓碑上铭刻着这样一段墓志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马克思写于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最后一段话,它极为简明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实践观的根本哲学准则——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不是构建一个最终解释世界的思想框架,而是关注人类的历史命运,以基于实践的立场合理地解决人类社会最突出的现实矛盾和冲突,即“解决问题、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提出,世界发展变化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是客观世界变化的根据和动力。发现并致力于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矛盾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和逻辑的起点。而重要的是,在哲学语境中,问题即矛盾、矛盾即问题。毛泽东同志曾在他的重要著作《反对本本主义》中,用通俗明了的语言深刻指出:“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来看,矛盾与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具有必然性、永恒性、变化性。社会进步的动因,正是因于社会生活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共产党人全部实践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能动地认识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的解放。

以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为基点的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其基本的实践路径就是发现矛盾(问题)、分析矛盾(问题)和解决矛盾(问题)。同时,马克思主义还为我们指明了在这一过程中具体的方法论路径:那就是在发现矛盾(问题)的环节中,必须在多个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即不是抓住那些直接呈现出来的表象级或现象级的问题,而是要通过研究者运用理性的辩证思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真正认识到那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要问题、核心问题。在分析矛盾(问题)的环节中必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在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内部从矛盾着的两方面甚至多方面中抓住矛盾的主要或主导的方面。在解决矛盾(问题)的环节中,则必须正确地找到通往目的的“路和桥”,以精准的切入点和实践操作来破解矛盾。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坚持问题导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为指导,是我们取得一切成就的重要方法论根源。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法

问题导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对于社会现象、历史进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在当代中国,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分析和解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的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异常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以强烈的问题导向,“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充分体现了善于发现主要矛盾、精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更能以强大的执行力来破解矛盾的卓越领导能力。

譬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怎样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总体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紧抓住这一关键问题,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而把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开创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局面。

正是基于“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强烈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重大创新性论断。我们党紧紧抓住一度出现的“管党不力治党不严”即执行力严重不到位、不落实的主要问题,抓住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这个龙头问题,从制定和坚决执行改进作风的中央“八项规定”入手,到实施“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反腐方略,再到开展主要针对领导干部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面向全党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整个党的建设从表入里、由标到本、由“关键少数”到“全党多数”,使整个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的面貌焕然一新。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实践指南

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动力。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全部历史,本质上就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理论的时代价值,首先又是由实践发展中所需要解决的重大时代问题决定的。只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宽广视野来认识和分析时代变化,追寻时代问题,才可能真正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坚实基础。时代化的本质就是根据时代问题的变迁作出的新的理论与实践的阐述。当代世界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以信息为主导的、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信息社会过渡。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知识创新为代表的创新实践已经成为人类实践的主导形式。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当今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深刻认识新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解决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创新遇到的关键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说:“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互联网这一关必须要过。”过互联网关就是时代变迁中必须解決的重大现实问题。所以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路径。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又以改造世界为最终目的,实现了认识世界的目的就是改造世界的主客观统一。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坚持问题导向,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并最终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这首先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紧密结合实际,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矛盾法则发现和解决问题;要求我们富有斗争精神和担当精神,不回避或推诿问题;需要我们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责任编辑:沈聪)

猜你喜欢
时代化中国化矛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