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下产业园建筑空间研究

2024-04-30 22:39纪豪
关键词:产城产业园园区

纪豪

中元(厦门)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 厦门 36100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城融合成为了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产城融合将产业和城市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产城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园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产业园建筑空间作为产业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产城融合的实现和产业园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 产城融合概述

1.1 产业园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产业园是一个由多个企业共同使用的工业园区,其建设是为了促进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产业园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园的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产业园的建设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就业和人口流动,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1.2 产城融合的概念和特点

产城融合是指将产业和城市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产业和城市的互动发展。产城融合的特点包括:一是空间融合,即产业园区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二是功能融合,即产业园区与城市的功能互补和共享;三是创新融合,即产业园区与城市的创新资源互动和交流;四是生态融合,即产业园区与城市的生态环境共同发展。

1.3 产城融合对建筑空间的影响

产城融合对建筑空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空间需求的变化,即产业园区对建筑空间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对建筑空间的多功能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空间利用的变化,即产城融合要求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更高,空间的共享和整合成为了重要的考虑因素;三是空间设计的变化,建筑在功能分区的同时,依据园区内部道路、公共服务、绿化等要素布局,实现各建筑之间的有机协作;四是绿色建筑的优化设计,即产城融合要求建筑空间的设计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高园区的整体效益。例如,建筑可以采用节能材料、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废物处理系统等环保措施,为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 产业园建筑空间规划与设计原则

2.1 空间分区和布局

在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中,合理划分空间区域并优化空间布局是确保产业园顺利且高效,运行的关键。不同的功能和需求,需要在产业园中得到合理的满足,以创造一个高效、便捷和舒适的工作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产业园进行合理的的规划和分区,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和需求,将产业园划分为相应的区域,确保不同产业的工作活动可以得到高效的整合和协同。

在空间布局方面,还要注意优化空间的利用和分配。通过合理规划建筑物的位置和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比如,将高层建筑放置在产业园的核心区域,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使产业园能够与城市背景相融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比如京东智谷产业园建筑空间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产城融合的需求和要求,除此之外,园区内还设立了多个不同主题的建筑交互空间,如智慧JOY、沙滩狗、空中商业、街区市集、林里创享、极客公园等。这些空间不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和商业服务,也成为了园区发展的新亮点,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园区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2.2 建筑形态和规模体量

产业园的建筑形态是指建筑的外观和空间组织方式,它与产业园的功能、风格和环境相匹配,反映了产业园的身份和目的。研发产区和先进制造业通常需要具有现代化和科技感的建筑形态。这些产区需要提供先进的技术设施和办公空间,以支持企业的研发和创新活动。建筑的外立面设计、高度和体量都应考虑到周边环境的特点,使其与周围的建筑物及城市界面相协调,并能够衬托和凸显产业园的特色。南山红花岭智造产业园注重建筑形态的现代感和科技感。作为一个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南山红花岭智造产业园内的建筑外观设计简洁大气,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语言,体现出科技创新的特点。建筑的立面设计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材料的高科技感,展现出先进制造的形象。同时,建筑的形态设计也与南山区的城市风貌相协调,使产业园与周边环境和谐融合。

2.3 垂直交通设置及垂直空间设计

垂直交通设置是指为产业园内部提供高效的垂直运输手段,包括电梯、扶梯等。在京东智谷产业园内,垂直交通设置需充分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和功能区域分布。研发楼和办公楼通常拥有多层结构,为了方便人员在不同楼层之间的移动,设置了智慧电梯管理系统。这些电梯系统采用高速、智能化的技术,以确保人员的快速、安全地垂直移动。为了高效便捷的管理疏散人流和货流,垂直交通的设置在产区建设中是至关重要的[1]。

垂直空间设计是通过在建筑上进行出挑,挑高等设计。应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在建筑中设置不同形式的灰空间,这些灰空间是室外与室内的过渡空间,有利于促进建筑群中的人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为了实现不同楼栋之间人员的流动和交流,建筑空间上采用了连廊和多层次平台廊道的设计。这种设计通过连接不同楼栋之间的连廊,创造出一个相互衔接的空间网络。

产业园可以多设置不同形式的共享区域增加空间趣味性,同时也能相应的将空间与建筑立面相结合,打破建筑立面块面性增加造型特色。这些共享灰空间通常位于楼层之间的中庭、过道或休息区,提供了一个共享和互动的空间。在设计上,京东智谷采用了多种元素,如装置艺术、绿植、休息家具等,营造出舒适、有趣的氛围。

3 产城融合下的产业园建筑空间案例分析

3.1 新加坡裕廊大士工业园中的建筑空间设计

裕廊大士工业园位于新加坡西部,是东南亚的重要制造业中心之一,也是新加坡为数不多的大型产业园区之一。这个产业园区在设计中强调的是工作环境的人性化和安全性,采用了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环保理念。裕廊大士工业园中有大面积的绿化带和休闲活动场所,使企业员工可以在紧张的工作间隙中得到放松和休息,增加生产效率,工业园还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如物联网技术、智能生产技术等,使企业在这里可以更高效、更环保地生产。

3.2 南山红花岭智造产业园的产业园建筑空间特色

南山红花岭智造产业园是深圳南山区的一个智能制造业集聚区,于2016年启动建设,目前已建成三期,总规划面积约为3000亩。充分利用场地环境,打造生产轴、活力轴、形象轴,构成整个产业园区的核心区域,使园区更为丰富、完整。该建筑也尤其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美学性,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段和工艺,突出区域的产业特色和发展形态,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在建筑的用料和先进技术应用上,采用了环保的理念,注重可持续发展,使整个园区的生态建设更加完善。

3.3 其他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比较

在国内外产业园建筑空间规划和设计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类型和风格。但是与国外的产业园建筑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美国硅谷,该产业园建筑具有开放和协作、创新和创业氛围、可持续发展、技术和数字化创新以及多元文化和国际化等国际特色,这些特色使得硅谷产业园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重要聚集地。硅谷产业园建筑体现了技术和数字化创新的特色,建筑物内部配备了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以支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活动。此外,硅谷产业园还鼓励企业在建筑物内部应用智能化系统和物联网技术,提升办公效率和员工体验。此外,硅谷产业园还提供了创业孵化器、加速器和创业支持服务等,为初创企业提供支持和资源,促进创新和创业活动[2]。

4 产城融合下的产业园建筑空间优化策略

4.1 空间整合和共享

4.1.1 整合多元功能空间

在产城融合的理念下,产业园的建筑空间不再是单一功能的堆砌,而是通过整合多元功能空间,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空间的多样化。例如,在产业园内可以整合办公区、研发区、孵化器、展示区、文化艺术区等多个功能区域。这样的整合不仅可以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需求,也能够促进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例如,一些孵化器可以与大型企业共享创新资源,为初创企业提供支持和合作机会,促进创新和创业的发展。

4.1.2 共享办公空间

共享办公空间是一种新兴的工作模式,通过共享办公场所和设施,为企业和个体提供经济高效的工作空间。在产城融合的产业园中,共享办公空间可以被广泛应用,企业可以共享一些基础设施和服务,如会议室、休息区、网络设施等。这种共享办公空间的模式可以降低企业的办公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享办公空间也为创业者和初创企业提供了灵活的工作环境和资源支持,促进了创新和创业的活力。

4.1.3 开放式公共区域

开放式公共区域在产城融合的产业园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区域通常位于产业园的核心区域,包括广场、花园、休闲区、运动场等。开放式公共区域不仅提供了员工和居民休憩和娱乐的场所,也可以举办各类活动和展览,促进企业文化的交流和展示。此外,开放式公共区域还可以作为城市与产业园之间的连接纽带,吸引更多的人群和企业进入产业园,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开放式公共区域为员工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和交流场所,也促进了创新和合作的活力。

4.2 绿色建筑和环境友好设计

4.2.1 采用环保材料

绿色建筑是产业园建筑空间优化的重要方面。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优先选择环保材料,例如可再生的木材和竹材,以及可循环再利用的玻璃和金属等。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的环境影响,还能提高园区的舒适度和健康性。南山红花岭智造产业园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园采用了大量的环保材料,并结合了优美的绿化设计,为企业和员工打造了一个宜居的工作环境。

4.2.2 园区交通规划

园区交通规划方面,可以合理规划道路网格,设计合适的道路宽度和数量,确保交通流畅。其次,可以提供多种交通方式,如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鼓励员工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出行。在产业园区的建筑设计中,垂直交通通常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实现互不干扰,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优化垂直交通布置。比如可以合理规划电梯和楼梯的位置和数量,确保员工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垂直交通通行。

4.2.3 工业废料的处理

产业园区内的企业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废料和污染物,如废水、废气、废渣等。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优化废料的运输。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废料处理中心,将不同类型的废料进行分类和处理,避免交叉污染。采用封闭式运输方式,如管道运输、封闭式车辆运输等,减少废料的泄漏和扬尘。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监测系统、远程控制等,对废料运输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确保废料的安全运输和处理。

4.3 创新和科技应用

4.3.1 利用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产业园的效率和灵活性。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园区内的设备和设施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通过传感器和网络的连接,园区内的设备和设施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通过智能照明系统,园区内的灯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动调节亮度,节约能源并提高舒适度。通过智能空调系统,可以根据人员密度和室内温度自动调节空调的运行,提高能效和节约能源。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安防系统实现对园区内的安全监控和访客管理。例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京东智谷的设备和设施能够实现智能化管理。通过传感器和网络的连接,园区内的设备和设施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3]。

4.3.2 推动创新合作

创新合作是产城融合的重要目标之一。产业园应该积极推动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创新,打破传统产业界限,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例如,广东省东莞市京东智谷通过组织创新创业大赛和创业加速器等活动,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创新。截至目前,京东智谷已经孵化了超过100家创新创业企业,涵盖了电子商务、物流、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这些企业在园区内相互合作,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此外,京东智谷还与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

5 未来展望

5.1 对产城融合下产业园建筑空间的研究总结

产城融合是将产业和城市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产业和城市的互动发展。产业园作为产城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对于产城融合的实现和产业园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产城融合下的产业园建筑空间研究旨在探讨如何优化产业园建筑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产业园建筑空间优化策略,其中包括空间整合和共享,绿色建筑和环境友好设计,以及创新和科技应用等多种策略。通过对京东智谷,南山红花岭智造产业园等先进园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产业园空间建筑的优化策略,可以实现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城市繁荣。

5.2 未来的发展方向

产城融合下的产业园建筑空间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将在产业园建筑空间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智能建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园的智能化发展。例如,智慧建筑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对建筑设备和设施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和数据共享,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希望高质量的产城融合模式下可以促进产业园区向城区聚拢、产业活动向园区集中、城市功能向园区拓展、构建产城协调、功能完善、互促共进富有活力的产城融合良好态势。

猜你喜欢
产城产业园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城市发展新结晶——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
品质西区聚高端 产城文景共一色
加快产城融合 建设优质园区——以南昌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