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推进吉林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吉林全面振兴率先突破提供安全保障

2024-04-30 04:30蔡东
新长征 2024年4期
关键词:中国式吉林省管理体系

蔡东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不久闭幕的全国两会立足新方位、描绘新蓝图,开辟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局面。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就吉林来说,扛稳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大政治责任,推动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必须要有安全环境为支撑,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

第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之路。坚定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之路,推进应急管理事业不断发展前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吉林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好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方面,发展呈现更高质量。2023年吉林省GDP增速跃升至全国第7位,项目建设、产业振兴进入“快车道”,安全投入、科技支撑、法治建设等各类要素保障更加有力,使安全发展有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安全形势持续向好。2023年,全省没有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5.6%和5.1%,与2018年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7.1%和46.2%;积极防范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实现连续4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下一步,我们要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思想脉络、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着力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实现发展和安全互为条件、彼此支撑,把安全发展贯穿各领域和全过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第二,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巩固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组建应急管理部门,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为推进中国式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对应急管理体制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开创了应急管理发展新局面。从吉林省来看,省委始终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切实强化党的领导,在全国率先实行安委会“双主任”制度,省、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共同担任安委会主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自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以来,按照党中央部署,全省上下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出台了《吉林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吉林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等规定,按照“五化”闭环工作法要求,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建立完善了各类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同时,组建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25支(包括国家级安全生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3支),着力构建全灾种大应急、大安全大应急体系,实现了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管理。下一步,要继续强化各级党委(党组)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议事协调机构,优化应急管理相关部门权责配置,按照“党政同責、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等要求,层层强化领导、压实责任,做到“统”“分”结合、“防”“救”一体,着力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格局,更好履行防范安全风险、守护民生民安职责使命,更加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三,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筑牢安全发展的坚固防线。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必须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全省上下牢固树立“两个至上”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关规定,纳入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考察内容,省级每季度召开会议部署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干部带头常态化督导检查,形成了齐抓共管氛围,凝聚了强大工作合力。特别是针对责任边界不清、多头监管无人负责等突出问题,我省制定印发了《吉林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实施细则》,细化了59个重点部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式”明确97个行业的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对新能源等新兴业态监管职责逐一明确,建立完善了落实“三管三必须”责任体系,得到国务院安委会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同时,深刻汲取安全生产事故教训,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出台我省44条具体措施,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强化标本兼治、源头管控,有效遏制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下一步,必须紧紧盯住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类风险,把落实安全监管责任放在首位,进一步落细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建立完善行业“牵头人”、年度述职、问题隐患通报、绩效考评、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推动“三管三必须”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同时,周密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消防、燃气、道路交通、危化品、矿山安全等重点领域,推动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建立企业安全投入机制和企业内部“吹哨人”机制,把突出风险隐患当作事故处理,以斗争精神抓好落实,坚持严查严管,狠抓一批典型,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底线,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现代化水平。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建立现代化治理体系,应急管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紧盯发展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按照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要求,推动塑造与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近年来,吉林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紧盯短板弱项,创新方式方法,持续强化事故预防体系建设,着力提升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突能力,全力构建社会安全共治新格局,取得了较好成效。特别是围绕依法治安,出台《吉林省氢能产业安全管理办法》《吉林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等法规性、制度性文件,强化“行刑衔接”;围绕科技兴安,建成煤矿重大灾害风险防控平台,研发焊接和切割作业安全信息查询平台及人员密集小场所“吉安码”小程序,强化数字赋能;围绕基层治理,在全省975个乡镇(街道)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在11491个村(社区)成立了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设立应急管理网格5.4万个,强化网格治理。下一步,要按照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求,着力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要聚焦科学化建设,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协调统一、德治法治相互衔接、预案演练紧密结合,提高风险防范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要聚焦专业化建设,更加注重强化企业指导服务,加强对专家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管理,采取“干部+专家”“现场服务+远程指导”等方式,强化分类精准指导服务;要聚焦智能化建设,更加注重技防与人防、物防相结合,推动应急管理过程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新技术深度融合。同时,要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当前,我省安全生产风险依然点多面广,安全生产形势仍比较严峻复杂,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任务十分艰巨。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按照吉林省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能力体系,到2035年,基本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下一步,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固本强基,全面抓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能力建设工作,全面落实“三管三必须”责任,坚决消除责任空白、盲区、真空地带,加快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盯住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柳   絮

猜你喜欢
中国式吉林省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中国式民主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