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安全评价技术研究

2024-04-30 22:39龚磊
关键词:危险源盾构事故

龚磊

中煤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 徐州 221000

本文主要针对地铁隧道盾构施工的安全评价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盾构施工安全评价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进行了概述,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新的安全评价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危险源识别与分析技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技术以及安全评价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新的安全评价技术在盾构施工中的应用,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盾构施工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盾构施工安全评价技术综述

1.1 安全评价技术发展现状

安全评价技术,作为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最初,安全评价主要依赖于经验判断和定性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定量分析方法逐渐得到应用,如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这些方法通过建立模型,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定量评估,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1]。然而,这些方法在处理复杂系统时,往往因为模型过于简化或数据缺乏而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开始探索新的评价方法,如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这些方法能够处理模糊、不确定的信息,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系统的安全评价。在地铁隧道盾构施工领域,安全评价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早期,盾构施工安全评价主要依赖于工程师的经验和直观判断。随着盾构施工技术的发展,施工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评价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研究者开始引入定量分析方法,如风险矩阵、故障树分析等。这些方法通过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新的评价方法开始得到应用,如基于数据挖掘的风险预警、基于机器学习的安全评价等。这些新方法能够从大量的施工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从而对施工风险进行更精确的评估。

1.2 盾构施工安全评价技术应用

通过危险源识别,找出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估,确定各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安全评价技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危险源识别阶段,可以通过故障树分析、HAZOP分析等方法,系统地找出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这些方法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能够找出隐藏的、非直观的危险源,从而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基础。在风险评估阶段,可以通过风险矩阵、FMEA分析等方法,对各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这些方法通过对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定量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风险等级,从而为安全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在安全措施的制定阶段,可以通过风险控制圈方法、安全层防护分析等方法,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

1.3 盾构施工安全评价技术存在的问题

虽然盾构施工安全评价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现有的评价方法大多基于统计数据,这就要求施工过程中有充足、准确的数据支持。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无法获取到完整、准确的数据,这就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应用。其次,现有的评价方法大多基于定量分析,这就要求有明确、可量化的评价指标。然而,在实际施工中,许多风险因素是模糊、不确定的,无法用明确的指标来表示,这就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应用[2]。最后,现有的评价方法大多基于单一的评价模型,这就要求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单一的模型往往无法准确地描述施工过程,这就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已经开始探索新的评价方法,如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这些方法能够处理模糊、不确定的信息,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系统的安全评价。

2 盾构施工安全评价新技术研究

2.1 危险源识别与分析技术

危险源识别与分析技术是盾构施工安全评价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识别和分析。这一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收集与危险源相关的信息,如施工环境、施工设备、施工方法等;其次,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找出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最后,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其可能对施工安全造成的影响。危险源识别与分析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过程。在早期,危险源识别主要依赖于工程师的经验和直观判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定量分析方法逐渐得到应用。这些方法通过建立模型,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定量评估,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然而,这些方法在处理复杂系统时,往往因为模型过于简化或数据缺乏而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开始探索新的评价方法,如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3]。这些方法能够处理模糊、不确定的信息,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系统的安全评价。在地铁隧道盾构施工领域,危险源识别与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故障树分析(FT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故因果链分析(ACCA)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故障树分析(FTA)是一种基于逻辑运算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构建故障树模型,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故障树模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树形图,其中树的根节点表示事故,树的叶节点表示基本事件,通过逻辑门连接。故障树分析可以从系统层面识别危险源,找出导致事故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安全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是一种基于专家经验的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找出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HAZOP分析通常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参与者包括工程师、技术员、管理人员等。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详细分析,HAZOP可以找出隐藏的、非直观的危险源,从而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基础。事故因果链分析(ACCA)是一种基于因果关系的定性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事故因果链模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事故因果链模型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树形图,其中树的根节点表示基本事件,树的叶节点表示事故,通过因果关系连接。事故因果链分析可以从过程层面识别危险源,找出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从而为安全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2.2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技术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盾构施工安全性的重要工具,它为安全评价提供了明确、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根据这些关键因素,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对这些指标进行权重分配,构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施工环境、施工设备、施工方法等。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指标体系,以充分反映施工过程的安全状况。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常包括以下几类指标:事故指标、风险指标、管理指标、技术指标等。事故指标是衡量施工安全性的直接指标,如事故发生率、事故死亡率等。这些指标可以直接反映施工过程中事故的发生情况,为安全评价提供直观的依据。风险指标是衡量施工安全性的间接指标,如风险等级、风险概率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安全评价提供预警信息。管理指标是衡量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指标,如安全投入、安全培训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和成效,为安全评价提供管理依据。技术指标是衡量施工技术水平的指标,如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施工单位在技术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为安全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在构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指标体系应具有全面性,即能够涵盖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层次性,即能够从不同层次对施工安全进行评价;动态性,即能够随着施工过程的变化进行调整。

2.3 安全评价方法改进与创新

安全评价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探索新的评价方法,如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这些方法能够处理模糊、不确定的信息,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系统的安全评价。模糊逻辑是一种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评价方法,它可以处理模糊、不确定的信息,从而适应复杂系统的安全评价[4]。在模糊逻辑中,评价指标的取值不再是确定的数值,而是一个模糊集合,这就使得模糊逻辑能够处理实际施工中的模糊、不确定因素。通过构建模糊关系矩阵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模糊逻辑可以对施工安全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神经网络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评价方法,它可以处理大量、复杂的数据,从而适应复杂系统的安全评价。神经网络通过模拟人脑神经元的连接和传递机制,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和学习,从而实现对施工安全的预测和评价。通过构建多层次、多节点的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可以对施工安全进行非线性、动态的评价。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自然选择和遗传原理的评价方法,它可以处理多目标、多约束的问题,从而适应复杂系统的安全评价。遗传算法通过模拟自然界的遗传和变异过程,对评价指标进行优化和求解,从而实现对施工安全的最优评价。通过构建适应度函数和遗传操作,遗传算法可以对施工安全进行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从而找出最优解。虽然这些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如模型构建的复杂性、计算量的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与创新:通过对现有方法的改进,提高模型的精度和效率;通过整合多种方法,构建多方法融合的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引入新的理论和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进一步拓展安全评价方法的应用领域。

3 盾构施工安全评价实例分析

3.1 工程背景

地铁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出行便利性。然而,地铁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盾构施工是地铁隧道建设的关键环节,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地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因此,对盾构施工安全评价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各国在地铁隧道盾构施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施工方法日趋多样化。然而,随着地铁线路的延伸和施工条件的复杂化,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事故频发,不仅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对社会稳定和城市形象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各国政府和施工单位越来越重视盾构施工安全评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希望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在这个背景下,本文以某地铁隧道盾构施工项目为例,对盾构施工安全评价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对工程背景的分析,找出影响盾构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其次,采用危险源识别与分析技术,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接着,构建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安全评价提供了明确、可量化的评价指标;最后,应用新的评价方法,如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对盾构施工安全进行了定性、定量的评价。

3.2 盾构施工安全评价技术应用

本文以某地铁隧道盾构施工项目为例,应用了盾构施工安全评价技术。首先,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收集了与危险源相关的信息,如施工环境、施工设备、施工方法等。接着,采用了故障树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故因果链分析等危险源识别与分析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事故指标、风险指标、管理指标、技术指标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指标[5]。最后,应用了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新的评价方法,对盾构施工安全进行了定性、定量的评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例如,在危险源识别与分析阶段,同时采用了故障树分析和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识别危险源;在安全评价阶段,分别采用了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

3.3 评价结果分析与对策

从事故指标的分析结果来看,施工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率和事故死亡率较高,表明施工安全状况存在较大隐患。针对这一问题,建议施工单位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从风险指标的分析结果来看,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潜在安全隐患,如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设备老化等。针对这些隐患,建议施工单位加强对施工环境的监测和预警,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提高施工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

从管理指标的分析结果来看,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安全投入不足、安全培训不到位等。针对这些问题,建议施工单位加大对安全管理的投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核。最后,从技术指标的分析结果来看,施工单位在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施工质量较高、施工进度较快等。然而,在面临复杂施工条件和安全风险的情况下,技术优势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建议施工单位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施工环境和安全要求。

4 结束语

通过对盾构施工安全评价技术的研究,我们发现新的评价技术在危险源识别、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及评价方法改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实例分析也证实了这些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然而,这些新技术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改进。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提高盾构施工的安全性提供参考,同时也期待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共同推动盾构施工安全评价技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
危险源盾构事故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学中文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盾构近距离下穿房屋接收技术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
《盾构机切削刀具》行业标准颁布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