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2024-04-30 12:08王东秀李娅萍王红梅张国涵
环境科学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质量监测农村环境评价

王东秀 李娅萍 王红梅 张国涵

摘 要:选取典型村庄,采用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方法,对2022年昆明市农村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典型农村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优良天数占比为99.6%,超标情况集中在春、夏季;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欠佳,总体水质达标比例为86.7%,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达标率分别为97.7%和22.7%;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较差,Ⅰ~Ⅲ类水质断面占37.5%;农田灌溉水水质良好,达标比例为83.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一般,达标比例为78.2%。农村生态质量状况较好,位于滇池、南盘江水系周边的南部县(市)区好于北部县(市)区。

关键词:农村环境;环境状况;质量监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655(2024)02-00-05

0 引言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的健康发展、农村的和谐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1]。目前,农村生活污染、面源污染相当严重,城市污染、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生态退化等状况还没得到有效遏制[2~3] 。 因此,保护农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等基础性工作已成为迫切需要[4~5]。

昆明地处高原地区,自然生态复杂;村庄分布比较分散,村庄环境地区差异显著;民族众多,村民思想意识差异性较大,环保意识亟待提高;农业生产方法传统、落后;乡镇企业以高污染、高能耗为特点的造纸厂、采石场、冶炼厂为主[6]。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过快,许多农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急于摆脱贫困,采取简单高效的生产方式增产增收,加上环保政策和基础设施滞后,致使农村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因此摸清昆明市农村污染源,了解环境质量现状,掌握潜在的环境风险已势在必行。本文根据 2022年昆明市典型村庄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对我国农村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以期为昆明市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监测与评价方法

1.1 监测概况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由农村环境状况监测和农村生态状况监测两部分组成,从村庄监测和县域监测 2 个层面开展。村庄层面主要对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村庄开展环境空气、土壤、农田灌溉水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等进行监测;县域层面主要对全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地表水和生态质量状况进行监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组织架构见图1。

1.2 监测范围和点位

根据农村的主要生产方式和主要污染来源,选取昆明市境内的6个典型村庄开展2022年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将村庄划分为种植型、生态型、旅游型、牧业型、养殖型、工业型和其他类型,选取的 6 个村庄涵盖了上述中的5种村庄类型,分别为种植型、生态型、旅游型、工业型和其他类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中 3 个村庄为国家重点监控村庄,分别为晋宁区普达村和段七村、安宁市甸中大村;3个为省级重点监控村庄,分别为东川区腊利村、宜良县黑山羊村和石林县蝴蝶村。

以整个辖区作为监测区域,6个典型村庄作为监测点,开展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共布设环境空气质量点位6个、地表水环境质量点位6个、土壤环境质量点位6个、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水质点位32个、地下水点位11个、农田灌溉水水质点位3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点位33個;共对14个县域行政单元进行农村生态状况监测分析。

1.3 农村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监测与评价

依据所构建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组织架构,构建农村环境状况和生态状况监测与评价方法见表1[7]。

1.4 农村环境质量综合状况分级

根据评价体系,选用单因子评价法,判断农村的环境质量所处水平。评价体系详见图1。农村环境质量综合指数(Rural envmonmental quality index,RQD)反映被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综合状况,依据《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规定》[2,16,17],根据农村环境质量指数得分,将农村环境质量进行分级,以便对农村环境质量做定性的总体评价,具体分级内容见表2。

2 结果与讨论

2.1 农村环境状况

2.1.1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22年,昆明市6个村庄环境空气质量累计监测1155 d,优良天数比例为99.6%,达标率在98.6%~100%,AQI指数在14~111,空气达标率由高到低排序为:四季度>三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主要超标项目为O3和PM10,详见表3及图2。超标情况主要集中在春、夏季,主要与昆明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季节气候条件等有关。天气晴朗,光照强,风速小,大气稳定,气温高,湿度低等气候条件下,均是促使臭氧浓度积累从而超标的有利条件[18];部分区域植被覆盖率低、农村耕作方式粗放、裸露土地较多、扬尘较为突出等是导致PM10的关键因素。

2.1.2 地表水水质状况

由图3可看出,2022年,昆明市监测的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比例为37.5%,IV类29.2%,V类12.5%,劣V类20.8%,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粪大肠菌群等。超标点位主要分布于安宁市、宜良县、东川区等地,详见图4。由图5可看出,相比较而言,二季度水质总体情况好于其他3个季度,一季度水质总体情况最差。农村地表水水质状况一般,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农村面源污染特征,污染来源主要为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

2.1.3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2022年全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为86.7%,其中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7.7%,V类0.8%,劣V类1.5%,主要污染指标为锰和总氮。一、二、三季度地表水 I~Ⅲ 类水质比例为96.9%,四季度 I~Ⅲ 类水质比例为100.0%。地下水水质较差,Ⅰ~Ⅲ类水质比例为22.7%,IV类水质比例为59.1%,V类水质比例为18.2%。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混浊度、总硬度、总大肠菌群、总β放射性指标等。上半年地下水水源地水质情况明显好于下半年, I~Ⅲ 类水质比例上半年为36.4%,下半年为9.1%。由超标项目来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严重,与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不健全、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部分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和运行成效尚不理想等有关;除此之外地下水部分超标项目还可能与当地水文地质背景值有关。

2.1.4 农田灌溉水水质

2022年,昆明市3个农田灌溉水点位均为非盐碱土地,石林黑龙潭灌区农田为水作,作物以水稻、蚕豆、小麦为主;嵩明的2个灌区农田为旱作,作物以大棚蔬菜、水稻、蚕豆为主。2022年,

昆明市农田灌溉水水质达标比例为83.3%,主要超标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

2.1.5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

2022年,昆明市日处理能力20 t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口水质达标比例为78.2%,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和粪大肠菌群。超标点位主要分布在禄劝县、阳宗海风景名胜区、东川区、西山区等地。

2.1.6 农村环境状况指数

2022年,昆明市6个典型村庄的环境状况指数Ienv平均值为76.62。农村环境状况评价各项指标情况统计见表4。

指标 环境空气质量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地表水水质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田灌溉水水质 生活污水出水水质 农村环境状况指数Ienv

指数值 92.66 67.11 44.58 100 83.33 74.18 76.62

注:大部分县区未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本年度不进行评价。

2.2 农村生态状况

根据 Landsat8 TM 卫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显示,全市14个县(市)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Ieco)范围在61.73~73.92,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均为良。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晋宁区最高,东川区最低。昆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9.03。监测结果见表5。

指标 生物丰度指数 植被覆盖指数 水网密度指数 土地胁迫指数 人类干扰指数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Ieco指数值 54.15 86.86 28.63 5.90 0.52 69.03

2.3 农村环境质量综合状况

对昆明市的6个典型村庄进行了农村环境质量评价,昆明市农村环境质量综合指数RQI平均值为73.58,按照农村环境质量分级评价标准,评价的结果为良。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2022年,昆明市农村环境状况总体良好,6个典型村庄的环境状况平均指数为76.6,环境轻微污染,基本适合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农村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良好,AQI指数在14~111,优良天数占比为99.6%,超标情况集中在春、夏季,超标项目为主要超标项目为O3和PM10。

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较差,水质达标率为37.5%;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欠佳,总体水质达标率为86.7%,地表水和地下水达标比例分别为97.7%和22.7%;农田灌溉水水质总体符合灌溉一般,达标比例为83.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一般,水质达标比例为78.2%。农村生态质量状况较好,14个县(市)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范围在61.73~73.92,从空间分布上看位于滇池、南盘江水系周边的南部县(市)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高于北部县(市)区。从各环境要素质量总体来看,当前昆明市农村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3.2 建议

针对昆明村庄分布分散、村民环保意识差、农业生产落后、乡镇企业生产方式粗放、自然生态复杂等特点,结合昆明市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持续加大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增加构建并完善农村环境空气监测网,由点到面全面掌握昆明市农村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以提高O3和PM10污染预警预控能力。加大对本地水文地质背景的研究力度,为进一步弄清饮用水、地表水的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支撑。

(2)强化乡村环境设施建设和管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健全农村污水收集管网设施,提升改造农村污水处理系统;投放环保环卫设施,有效管理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及废物;做好农村人畜粪便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提高垃圾的回收率;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进一步调整农村地区能源结构。

(3)深入农村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加强农村环保教育,加强农村環保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业绿色健康发展。同时定期组织乡镇企业法人和农业生产大户学习环境污染防治的相关知识,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查找污染源头,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污染问题。

(4)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大规模推进造林绿化。对东川区实施封山禁牧、生态恢复,严禁乱砍滥伐,增加植被覆盖,提升生态功能;在滇池流域建立更多的湿地公园,持续加大滇池流域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翟羽佳. 大同市左云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 [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3):34-37.

[2] 马广文,王晓斐,王业耀,等. 我国典型村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J].中国环境监测,2016,32(1):23-29.

[3] 王海鹏,周旌,耿慧.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探讨 [J].绿色科技,2016 (12):174 - 179.

[4] 周群辉. 农村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现状及进展 [J].资源与环境,2017,43(12):205-220.

[5] 肖辰畅,吴文晖,邓荣,等.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2,29(6):72-76.

[6] 李佳钰,张恺. 强化云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及主要对策 [J].环境科学导刊,2016,35(增):52-53.

[7] 赵晓军,王晓斐,孙聪,等. 农村环境监测的布点原则与指标优化研究 [J]. 中国环境监测,2012,28 (6):128-133.

[8] 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

[9] 环境保护部.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AQI) 技术规定(试行) :HJ 633—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10] 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12]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 [S] .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13] 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S] . 北京 : 中国标准出版社,2021.

[14] 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城镇污水出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15] 环境保护部.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HJ 192—2015[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5.

[16] 马广文,何立环,王晓斐,等. 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及典型区应用 [J].中国环境监测,2014,30 (5) :10-15.

[17] 钱贞兵,孙立剑,陈超,等. 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体系区域适用性验证 [J].中国环境监测,2018,34 (4) :8-15.

[18] 马红楠,张彤,于帅帅,等. “十三五”期间赣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特征及变化趋势 [J].中国环境监测,2022,38(4) :74-89.

猜你喜欢
质量监测农村环境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管办评分离背景下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的建构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全过程”控制的策略选择
“学习支持服务”第三方质量监测研究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
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污染 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我市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潜江市果蔬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趋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