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及管理研究

2024-05-01 06:22戴增辉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6期
关键词:电路板元器件医疗器械

戴增辉

(广州市胸科医院后勤设备管理科,广东 广州 510095)

在新冠肺炎、甲流等病毒肆虐下,人们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十四五”时期,国家针对人口老龄化、国际病毒蔓延问题给医疗卫生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标准。在此背景下,医疗不断引进先进的医疗器械设备,对医院发展、提高医疗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但也给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及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医疗器械设备造价成本高,目前,我国二级医院医疗器械设备价值普遍在6000万元以上,而大型三级医院医疗器械设备价值更是达到上亿元,可见加强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及管理不仅能够提升医院医疗水平,也能够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因此,为了能够确保医院长期稳定运营,加强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及管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1 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及管理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也有所提升。对于现代化医院来说,医疗器械设备是否先进会直接决定医院的医疗水平,也是医院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条件,医院运营中,疾病诊断、检查、医疗都离不开医疗器械设备的支持。这就需要全面做好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及管理工作。其重要性表现如下。

医疗器械设备是医院开展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设施,如果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及管理不当,会增加医疗器械设备故障率,严重影响医生对疾病的诊断,严重会造成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给医院带来损失。

当代新型医疗器械设备造价十分昂贵,例如,CT机等大型设备动辄百万、千万,一旦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及管理不当,会缩短医疗器械设备使用寿命,甚至医院无法正常经营,增加医院运营压力,影响医院市场口碑。

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及管理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及管理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体现医院内部管理水平。

由此可见,进一步加强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及管理,对保障医院正常运营、提升医疗视屏、强化综合效益、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直接决定了医院未来发展。因此,全面强化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及管理尤为重要。

2 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方法

2.1 维修原则

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应遵循“先外部、后内部”“先电源、后主机”“先附件、后主件”的原则。一旦医疗器械设备发生故障,应先检查电源、显示器、输入输出设备等故障,在检查电路板故障,很多大型医疗器械设备自带故障检测程序,如CT 机、核磁等,部分电路板故障可以由自带程序检测,并明确故障产生的原因。医疗器械设备维修还应考虑成本问题,电路板维修可以分为整体维修和元器件维修。整体维修是指将损坏的电路板更换为新的电路板,使医疗器械设备恢复正常运作,但这种维修由于整体替换价格更高,如果电路板元器件损坏过多或无法更换才会更换,否则,整体更换方案很少采用。电子元器件维修,包括电阻、电容、二极管、集成块等,更换相应的损坏元器件即可让电路板正常运行。

2.2 维修流程与方法

下文以医疗器械设备电路板故障为例。

(1)了解故障。询问操作人员医疗器械设备故障前后的表现情况,包括是否有异味异响、电压显示是否正常、是突发故障还是渐进故障等,为后续检修工作提供一手材料。

(2)分析故障。合格的设备运维管理人员应对设备运行原理和系统组成足够熟悉,结合医疗器械设备故障表现形式以及日常工作经验,对故障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3)故障检查。①先看后量。目测故障设备电路板情况,查看是否存在断路情况,分立元件是否断开,如电解电容、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等,电路板上印制板连接线路是否有黏连情况,检查元器件焊接是否存在漏焊、缺焊、虚焊、反插等。如果目测没有以上情况则进行测量,使用万用表检测电路板电源与接地的电阻,正常情况下,电路板电阻应在70 ~80Ω,如果电阻值低于该数值,则表明电路板元器件存在被击穿情况,此时,就要找出被击穿的电路板。如果电阻数值处在合理范围内,则用万用表测量板上电阻、二三级管、场效应管、拔断开关等分立元件,确保所测量过的元器件均为正常使用。如果电路板上有测试点,在测量每个测试点电压后,一旦电路板故障,则可以根据测试点测量结果找出电压偏离标准值的测试点,缩窄电路板上的故障范围。②排除法。根据医疗器械设备故障表现情况和运行原理判定故障产生的具体原因,由易到难逐一排出故障,最后剩余难以排出故障的部件则很有可能是造成故障的“元凶”。判断一块电路板是否存在故障是非常难的,可以通过排除其他组成元件是否故障,从而判定整个电路板是否存在故障,例如,检测到传感器内部损坏,则可以通过更换传感器观察设备是否恢复正常,如果正常则无须对复杂的电路板进行检测。③替代变换法。该检查方法是指使用性能正常的元器件替换有疑问的元器件,从而判定该元器件是否存在故障情况,该方法在板级故障检测中应用较多。可以通过替换相同规格电路板判定原有电路板是否存在故障情况。④比较法。该方法是将故障仪器与相同型号的正常仪器进行测量比对,包括工作特性、电压、波形等,从而判定故障产生原因。在对比测量中,需要保持仪器外部条件相同,如电源、旋视、控制开关灯。

(4)故障维修。清理医疗器械设备电路板上的灰尘和锈点,如果发现是熔断丝损坏,通常更换相同规格的熔断丝即可恢复正常运行;如果电路板上的某个元器件损坏,则更换相同元器件即可解决故障问题。早期的医疗器械设备分立元件需要使用吸锡器拆卸和安装,后续生产的医疗器械设备分力元件拆卸和安装需要使用热风机。而当今医疗器械设备电路板集成化越来越高,封装也更加小型化,如BGA 封装形式使用传统的方法已经无法拆卸和更换分立元件。对此可以采用回流焊技术的BGA 返修台更换分立元件,最好是采用具备光学对位的BGA 返修台。更换完电路板上的分力元件后,需要对电路板及设备整体进行性能检测,确保在日常运行时可以正常工作。

(5)复检测试。在找出电路板故障元器件且修复或更换后,应进行复检测试,观察之前产生的故障情况是否被消除,是否存在新的故障情况。

3 医院医疗器械设备运维管理措施

3.1 加强日常运维与维修管理

下文以CT 机日常运维与维修为例。

(1)日常运维。CT 机作为一种大型、高造价的医疗器械设备,对使用环境要求非常高。在CT 机日常运行时,严格控制CT 机运行和存放温度,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2 ~26℃。同时严格控制CT 机运行和存放湿度,将环境湿度控制在40%~70%。如果遇到连雨天,需要在CT 机存放室安装除湿器降低环境温度;如果天气过于干燥,应在CT 机存放室安装加湿器。确保CT 机运行环境温度、湿度满足标准后再开机使用。由于CT 机使用频率高,日常维护需做好消毒工作,包括操作盘、垫子等,使用高浓度酒精擦拭消毒,注意不要进入CT 机内部。外罩清洁应避免使用高酸、高碱液体擦拭,应使用CT 机专用的中性擦拭液,擦拭完毕后,将水渍擦拭干净。定期对地面进行清洁,避免患者进入CT 室携带的灰尘进入设备内部。CT 机内部清洁使用真空吸尘器。

(2)日常维修。CT 机作为一种高精设备,为了保证测试精度,应控制探测器零点漂移问题,可使用空气校准法确保设备精度。在CT 机无故障情况下,每隔3个月进行空气校准一次,如果医院患者多、CT 机使用频率高,可适当缩短空气校准周期。定期检测CT 机各个元器件使用状况,包括螺栓是否紧固、元器件是否松动等,定期对加固元器件、转轴滴加润滑,检测CT 机电源电压是否符合标准,信号传输是否正常,每次维修均要进行记录归档。

CT 机具有故障检测能力,如果系统检测到故障会在屏幕上呈现相应信息,但都是以代码呈现,例如,球管散热风扇故障则显示为“TU BE FAN ERROR”,此时,记录故障代码和故障表现,拆机检测并维修(或更换)。由于CT 机内部元器件很多,这样导致CT 机容易出现小故障,为了节省CT 机运维成本,尽可能是自主维修。如某个元器件损坏,联系厂家更换元器件价格高,如IG BT 管,返厂维修价格普遍在5000 元左右,而在市场购买相同型号的IG BT 管,采购价大概只有1000 元左右。因此,运维人员应加强医疗器械设备检修学习,不断提升个人检修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自主检修工作。

3.2 建立自动化管理平台

(1)维修预算模块。预算是医疗器械设备管理的重要考量因素,医疗器械设备日常维护、维修均要有资金作为支撑。建立自动化管理平台,必须增设维修预算模块,根据以往医疗器械设备运维情况,制定年度维修采购计划,提前收集好医疗器械设备日常运行、故障维修信息,罗列医疗器械设备故障清单,通过超声波扫描、电磁检测等方式检测故障,罗列好更换部件清单,并交给部门负责人员审核。维修预算方案制定,应根据医疗器械设备故障频率、医院经济能力、日常运行需求展开。良好的维修预算模块应具备以下功能:①有效论证维修效益,分析医院现有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成本以及未来成本走势,分析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以及采购的长期效益,例如老旧设备元器件老化严重,日常频繁维修和更换零部件,则应对老旧设备报废处理更换新型设备,确保长期效益稳定。②预算申报,根据医疗器械设备故障所需替换元器件,在申报表当中罗列所需元器件名称及型号、数量、市场价格信息等,并对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成本汇总。

(2)实时监控模块。实时监控可以采集医疗器械设备运行参数,从而判定或预测故障情况,提前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实现医疗器械设备的事前、事中管理。事前、事中管理可以有效解决事后管理、周期运维模式的缺陷。通过物联网设备,如传感器采集医疗器械设备运行数据,通过平台端口将数据传输给管理平台终端,系统屏幕实时呈现设备运行数据,系统对数据自动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故障隐患,如CT 运行时参数频率出现不均匀峰值,则表明内部运行不稳定,存在隐性故障,需拆机维护检。运维管理平台应与各个科室保持联动,加强设备信息故障,一旦发生设备运行参数偏移,直接通知操作人员停止使用,第一时间分析故障并解决。

(3)管理模块。提前查看所采购的设备零部件是否满足清单要求,符合后将采购零部件信息写入医疗器械管理平台中,将设备和元器件备案入库,一般情况下,扫描设备或元器件包装二维码即可直接将信息纳入数据库中,也可以将设备故障信息、元器件更换信息、运维信息统一传输到数据库。将报废的设备、元器件采购费用、日常运维费用写入系统中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并传输给财务系统进行资金汇总。在医疗器械管理平台日常管理中,操作人员每天开机需要对设备扫描认证,系统自动呈现操作人基本信息、设备使用和归还时间,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可以实现信息追溯。借助医疗器械管理平台对医疗器械实施全过程管理,根据医疗器械设备运行数据情况,如温度、电压是否符合使用标准,从而判定医疗器械是否应展开维护。

4 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设备运维及管理会直接影响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进而影响医院医疗水平。因此,在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及管理中,应树立现代化意识,采用科学的维修方案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医疗器械设备运维制度,加强日常管理的成本管控,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及管理工作效能,延长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质量。

猜你喜欢
电路板元器件医疗器械
为什么有电路板,机器才能运行?
元器件国产化推进工作实践探索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装备元器件采购质量管理与控制探讨
基于DSP+FPGA的元器件焊接垂直度识别方法
废弃电路板拆解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单片机实验电路板的安装与调试
微波辅助浸取废弃电路板中铅锡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