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逻辑视域下教育家精神的演变脉络、结构特征和内核解析

2024-05-02 06:00武端利赵景安
教育评论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育家教育工作者总书记

●武端利 赵景安

2023年9月10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代表时强调“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精准把握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基础力量。本文尝试从历史逻辑的视角,聚焦演变脉络、结构特征和内容解析三个维度解析教育家精神,以教育家精神滋养教师教育生态,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教育家精神内核的历史演变脉络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既是中国古代先贤教育家精神的延续,也是党领导下教育工作者百年来砥砺前行的精神汇总,更是新时代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精神依托。

(一)古代先贤教育家精神夯实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2]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是立足于中国古代优秀教育家思想的继承与延续,继承于发扬古代教育家的治学精神是维系教育家精神历史传承的纽带。其一,学养厚重、技艺精通是古代教育家精神的首要内容。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思想理论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和历史学等诸多领域,其思想涉猎广泛,学识渊博。特别是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超越时代的教育理念为其一生的教育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二,研教并举、著书立说是古代教育家的共同特质。孔子在教育事业中不断在思辨之中完善思想理论,并在晚年整理修订六经,将其思想理论以“春秋笔法”的形式融入六经之中。南北朝时的颜之推以家教严明而著称,他反思总结家庭教育措施的利弊,形成立身、治家、处事为核心的整体性家庭教育规范,著作《颜氏家训》成为其思想教育的总结和升华。其三,言传身教、躬耕教坛是古代教育家的崇高素养。孔子曾夸颜回在陋巷之中也能不失其志,不忘知识的学习与追求。董仲舒在政治失意之时毅然辞官投身教育事业,专心教授《公羊春秋》。继承与发扬古代教育家精神重在鼓励教师广泛涉猎,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强综合素养;重在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力量,以自身切实言行举止教育学生;重在鼓励教师在实践中积淀教育经验,在教学方法上相互借鉴,博采众长。

(二)近代先驱教育家精神构筑时代烙印

教育作为绵延中华文明血脉的重要途径,为仁人志士救亡图存所倚重,他们力图以“教育救国”挽救日趋衰落的中华民族。近代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3],历史环境决定了近代的教育家精神在继承古代的基础上有着独特的时代印记。第一,矢志教育、忠贞报国是近代教育家真实写照。蔡元培这位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4]的近代教育家面对衰弱的中国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试图通过教育改变中国衰弱的状况。1935年,南开大学的首任校长张伯苓,向南开师生提出了三个著名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5]。全面抗战爆发后,张伯苓带领全校师生西迁昆明继续开展教学活动,爱国师生用行动回答了历史三问。第二,崇高信仰、理论指引是中国早期共产主义教育家精神缩影。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给中国近代教育家提供了先进的理论指引。“国民教育乃培根固本之图,所关之钜。”[6]李大钊将教育看作救国救民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方法。他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向青年学子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希望更多的学子通过研习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放点光彩的”[7]。他利用自己的薪资“接济贫苦青年”[8]。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宣传指引,激励无数有志青年投身于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之中,推动中国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

(三)新时代教育环境推进精神凝练

首先,重视体系教育推进教育家精神从个体走向群体。中国传统教育家精神更多的是教育者本身思想和精神的凝练,师徒化的教育模式、私学化的教育环境限制了教育家群体的形成和群体性教育家精神的锻造。近代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教育的逐步建立和学校教育的不断推广,教师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变成具有共同使命和职业的群体。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依托的是群体性教育工作者,教育家精神的凝练和弘扬成为推进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其次,重视人才培养推进教育家精神从局部到全面。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9]。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政治素养坚定、道德品质高尚、综合素质全面、专业技能精湛的高水平教师。教育家精神的提出对每一位身居教育一线的人民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人才持续培养、保证教育质量的逐步提升筑牢教师队伍根基。最后,重视教师队伍推进教育家精神从自我修养到时代期许。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教师肩负着夯实教育基础的重任,担当着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推进创新的重要使命,需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0]。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环境下,教育家精神从教师自我的职业修养转变为整个社会对教师的时代期许,只有依靠政治可靠、专业扎实、品德高尚的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群体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才能推进教育的整体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愿景。

二、教育家精神内核历史演进的结构特征

(一)教育家精神内核具有历史继承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11]教育家精神内核的生成依托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变迁之中,其精神内涵的形成是包括不同时代背景下教育家精神的集合,在漫长的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之中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教育家精神。第一,教育家精神是历史性的概括凝练。同历史时期教育家精神不仅仅是时代进步的反应,而且是根基于教育家思想和实践的总结。教育家精神中既有因材施教、乐教爱生等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又有言为士责、胸怀天下的中国传统优秀道德观念。这种既包含着中国古代教育观念,又包含着现代教育思想的当代教育家精神,正是精神内核的历史继承性的体现。第二,教育家精神是时代性的继承提升。教育家精神内核的形成过程具有历史继承性,其形成过程的历史继承性在于从个性到共性,从特别到一般的概念演化过程。近代国民教育兴起以后,教师群体在传统教育家精神之中寻找教育家精神的共性特征,契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和要求形成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由此,教育家精神的历史继承性表现在内核上的概括凝练,更表现在内核形成中继承提升。

(二)教育家精神内核具有理论的科学性

从古代个体性教育家价值追求到现代教师的群体性价值追求,教育家精神内核具有的理论思想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进步性,并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不断更替完善。首先,封建时代儒家思想的形成促进了传统教育家精神的萌生。古代社会以儒学为指导的教育始终以孔子的言行为教师的楷模。其中,固然有不少封建糟粕,但封建时期儒学在教育领域确实具有先进的一面。随着历史的发展,依托儒家思想形成了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封建教育思想。封建时期的教育家精神内核以儒学为指导,是既具有先进性又具有保守性的教育家精神。其次,近代以来西方教育学的传入促进了近代教育家精神的演进。先进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教育家精神提供了超越儒学的科学理论指引。践行近代教育思想的一批近代教育家,借助新的教育理论,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教育家精神,特别是李大钊、徐特立、杨贤江等教育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形成新的近代教育家精神。最后,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实践与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家精神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群众性科学教育事业获得了蓬勃发展,服务人民、立足大众、共同学习成为普遍的教育宗旨,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教育家精神的群体化色彩已经逐步显现,教育家精神的集体价值追求更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取得瞩目的成就,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突破性的进步,随着终身学习理念、学生主体理念的贯彻,教育家精神的学理内涵也更为科学与丰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筑了新的教育实践的先进指导思想,并成为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理论支撑。

总之,教育家精神内核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践行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精神价值汇总,具有深厚理论指引和价值导向的精神品质。

(三)教育家精神内核具有实践能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12]。教育家精神对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主观能动作用,能发挥精神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激励广大教师群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实践的能动作用首先直接表现在教学态度上,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将职业视为热爱,将培养下一代的工作视为奉献,在教学工作环节之中保持教师教学的主动性,通过教育家精神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其次,教学实践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治学能力上。治学能力提升是教学生涯过程之中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育家精神中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品质激励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教学知识、吸收先进教学经验,提升自身修养水平与治学能力。最后,教学实践的能动作用表现在立德树人上。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传递者,更是能力和情感的培养者。发挥教育家精神的主观能动性,言为士则、行为师范,主动培养自身高尚品德和良好言行举止,做好立德树人的榜样。

三、历史逻辑下当代教育家精神内核解析

(一)教育家精神的纵向历史性汇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教育家精神是对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教育家精神的深刻总结,是教育家精神发展演变的历史性回顾。第一,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是对中国历代教育家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评价。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基石。教育事业离不开教育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13]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的座谈中既谈到中国古代教师楷模孔子,又提及近代史上李大钊、鲁迅、梁启超等一代名师,号召广大师生和全国教育工作者以先辈的教育精神为榜样,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中国历史上著名教育家思想、追忆先辈教育家事迹的过程之中对其思想、事迹的高度概括,是对中国历代教育家和数千年传承不息的教育工作者,躬耕教坛、行为师范的积极评价。第二,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是对教育家精神的个性与共性研究成果的升华提炼。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有自身发展的学术史道路,是古今历代学者对教师职业精神、教师职业德行研究的成果集合。中国古代学者便已着手研究教师职业独特性。唐代韩愈将教师的职业作用一语言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两宋之时,李觏指出“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指出了教师在教学育人工作中的本位作用。现代学者通过对教育家精神个性与共性的研究得出自己对教育家精神内涵的理解。王世忠、蓝汝英利用“文化人”假设的方法探讨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其将教育家精神总结为“对学生无私的爱”“具有坚定的教育目标”“反思和批判精神”“创新精神”。[14]游旭群从哲学角度解释了教育家精神一词的内涵,将其视为“教育家型教师应该具备的集体人格”,并将教育家精神诠释为学识扎实、学养厚重,情怀厚重、修养大我,灵魂高贵、涵养美德,无私奉献、成就他人等四个方面。[15]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从知识学识、道德品行、治学能力、榜样示范等多个角度,从教育对国家、社会、教育以及个人要求等多个方面,站在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高度,结合教育家精神的学术研究成果形成的内容提炼与价值升华。第三,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是对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内涵的高度总结与发展。教育家精神的首要特质就是历史的继承性。中华文明历时千年而依旧充满着活力的首要原因便是文化的接续传承,教师在这其中扮演重要的乘上而启下的接续作用。教育家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思想的进步其内涵也在不断更新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是历史特质与时代特质相结合,将古代教育家的精神特质通过扬弃的方式加以传承,结合新时代对立德树人的新要求,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继承传统特征的教育家精神内涵。

(二)教育家精神的横向时代性阐析

教育家精神立足于当代的国内社会实践、立足于当下国际竞争,被赋予新的内涵要求,形成基于横向历史的教育家精神解读。首先,教育家精神是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工作者要“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6]。教育是人才、科技、创新的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人才培育教师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17]。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求是创新、以文化人的治学态度,基础扎实的学科素养,以及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只有树立着崇高信仰、怀揣着专业技能、秉持着严谨治学、践行着高尚品德的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因此,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是新时代培育一批批靠得住、信得过的人才的历史期许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谱系之中新的精神力量。其次,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18]。社会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提升离不开教育的推动作用。教育家精神有效利用教育对社会发展育人教化的动能,推进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教育家精神寄希望于打造学识扎实、学养厚重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培育符合时代发展特点、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队伍,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建设。教育家精神以教师集体的行为标杆,让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教师行为道德为榜样,锤炼学生品德修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19]。再者,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应对社会发展重任的新举措。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世界局势风云变化,领土、民族矛盾持续加剧,世界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在复杂多变的历史局面下,教育成为破解危机、把握新机的关键因素之一。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是新的历史环境下对教师队伍的整体期许,只有依靠政治可靠、专业扎实、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人才资源和发展动力。最后,教育家精神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教育思想发展的新成果。2014年教师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人民教师群体“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20]。从树立扎实理想信念、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积累扎实专业知识和富有仁爱之心四个方面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切实的要求。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1]针对教育对象新生代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22]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拓宽教师文化视野,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3]。2021年,教师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系统性的新要求,“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24]。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家精神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之下,对教师专业追求、价值追求、道德追求的新诠释和新概括,是对新时代教师思想品质和工作能力的新要求新期望。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近代优秀教育家精神、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最新理论成果。从历史逻辑的演进脉络上看,教育家精神是不同历史时期推陈出新、吐故纳新的扬弃结果,历史继承性、理论指引性以及实践的能动性是教育家精神的基本特征。教育家精神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之上,党对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和嘱托,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日常工作、生活之中不断践行教育家精神,努力提升自身目标与价值追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肩负起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历史性新要求,真正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重托。

猜你喜欢
教育家教育工作者总书记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教育家与儿童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津派教育家成长
为什么现在要说“新教育家”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教育家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