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地区HBsAg 阴性/HBV DNA 阳性献血者追踪结果及归队分析

2024-05-02 17:41洪飞芳陈平萍李义强谢敬文蓝文莉马伟文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归队过性献血者

洪飞芳,陈平萍,李义强,谢敬文,蓝文莉,马伟文

血液筛查是防止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及梅毒等传染性疾病在输血时交叉感染的重要手段,保障临床用血安全。为进一步降低输血传播风险,采供血机构从2010 年起逐步试点实行病毒核酸筛查(nucleic acid test,NAT),该方法在有效降低乙型肝炎病毒输血传播风险上的作用尤为突出[1-2],筛查出了一定比例HBsAg-/HBVDNA+献血者,其血液被报废,该类献血者被屏蔽。但由于血站的血液核酸检测为筛查试验,筛查出HBsAg-/HBV DNA+并不代表一定是隐匿性HBV 感染,还可能是HBV 窗口期感染、一过性感染或核酸筛查假反应性。因此本文对该类献血者进行追踪随访,做进一步确认试验,了解其真实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归队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标本来源 对2021 年1 月至2023 年7 月于广州市番禺区中心血站献血的HBsAg-/HBVDNA+献血者进行追踪随访,召回并采集血样。每次召回留取2 支核酸专用无菌真空试管供乙肝五项和HBV DNA 定量检测,标本离心后放-25℃冰箱保存,1周内完成检测,检测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标准。本研究经番禺区中心血站伦理委员会审查,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不存在利益冲突。

1.1.2 感染类别的判定标准(1)HBV窗口期感染:追踪检测出HBV DNA、HBsAg阴转阳[3];(2)隐匿性HBV 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infection,OBI):排除HBV 窗口期感染,追踪检出HBV DNA,HBsAg 始终阴性[4-5];血清学前后无明显变化[6]。根据是否存在血清学标记物HBcAb 和/或HBsAb 分为血清学阳性OBI与血清学阴性OBI[4];(3)HBV一过性感染:HBV DNA 追踪结果转阴,HBsAg 始终阴性,HBsAb 和/或HBcAb 转阳[7];(4)NAT 假反应性:初次核酸筛查为HBV DNA 反应性,追踪标本无法检出HBV DNA,乙肝五项全阴或仅HBsAb+且有乙肝疫苗接种史[8]。

1.2 试剂与仪器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Roche);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及医用PCR 分析系统(COBAS 6800,Roche)。此方法为高灵敏HBV DNA 定量方法,其EDTA 血浆的分析灵敏度为2.7 IU/ml,特异性100%(单边95%置信区间:99.5%),当血液标本中能定量检测出HBV DNA,则可确认该标本含HBV DNA。乙肝五项检测试剂盒(HBsAg、HBsAb、HBeAg、HBeAb 和HBcAb)均用厦门新创试剂盒;全自动酶免仪(Uranus AE150,深圳爱康)。

1.3 方法 采取先酶免检测(HBsAg、Anti-HCV、HIVAg/Ab、Anti-TP、ALT),再将酶免合格的标本进行NAT 的方式,若NAT 显示HBV DNA,即认为该标本为HBsAg-/HBV DNA+。84 865 例中检测出47 例HBsAg-/HBV DNA+献血者。对其中42 例在其献血后间隔3 个月以上进行电话回访并召回采集血样,用更灵敏特异的核酸定量检测方法确认HBV DNA 感染,并补充检测乙肝五项。每次召回间隔3个月以上。

2 结果

47 例HBsAg-/HBV DNA+中有42 例献血者经知情同意完成追踪检测。其中7 例完成2 次,17 例完成3 次。从中鉴别出OBI30 例(71.4%),未检出HBV 窗口期感染,HBV 一过性感染6 例(14.3%),NAT 假反应性6 例(14.3%)。30 例OBI 检出时,5例为血清学阴性型(16.7%),25 例血清学阳性型(83.3%),其中HBcAb+占73.3%(22/30),单HBsAb+占10%(3/30)。OBI 的病毒载量较低,30 例中的29例均<200 IU/ml,63.3%<20 IU/ml(19/30),多集中于低值区域。OBI 中男性高于女性(23∶7),人群年龄偏高,平均年龄43 岁,见表1。

3 讨论

OBI 定义为血液中的HBsAg 为阴性,但其肝脏和/或血清中仍存在HBV DNA(cccDNA)[4];根据是否存在血清学标志物HBcAb 和/或HBsAb 分为血清学阳性OBI 与血清学阴性OBI。OBI 患者血液中的HBV可以通过输血传播给受血者,为了提高血液安全,HBsAg-/HBV DNA+献血者的血液被报废,该类献血者被屏蔽。但由于血站的血液核酸检测为筛查试验,筛查出HBV DNA,并不代表一定是OBI,也可能是HBV 窗口期感染、一过性感染或NAT 假反应性。对于非OBI 的此类献血者是否能归队、如何归队,无论是从对献血者负责的层面出发,还是从无偿献血推广和发展的层面出发,都有必要探讨。

2021 年1 月1 日至2023 年7 月11 日期间,本血站在84 865 例献血者标本中共筛检出HBsAg-/HBV DNA+献血者47 例,检出率为0.055%。该数据略低于广州地区0.061%[1]和苏州地区0.058%[2],明显低于厦门地区0.09%[9]。其差异性可能和不同地区间的乙肝流行情况、献血人群结构和检测灵敏度有关。

本研究每次召回间隔3 个月以上,3 个月的时间基本覆盖HBV 的窗口感染期[10],42 例召回的HBsAg-/HBV DNA+献血者中,30 例追踪检出HBV DNA,但其HBsAg 均未转阳,故本研究未检出HBV 窗口期感染。30 例追踪检出HBV DNA 的献血者,HBsAg持续阴性,血清学前后无明显变化,判定为OBI,说明番禺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多为OBI,这与许多研究发现的OBI 是导致HBsAg 筛查后输血传播HBV 残余风险的重要原因基本相符[11]。30例OBI 中,5 例为血清学阴性型,25 例为血清学阳性型,其中HBcAb+占73.3%(22/30),说明OBI 血清学标志物主要以HBcAb为主,这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情况基本一致[3,12]。

OBI 献血者因病毒颗粒在标本中呈Poisson 分布[13],吸取样本的随机性导致检测结果呈现非重复反应性,因此低病毒浓度标本存在漏检风险。本研究采用高灵敏HBV DNA 定量方法进行多次确认,可以提高低病毒载量标本的检出率,第1 次追踪检测确认了28 例OBI,第2 次追踪检测新增1 例,第3 次再增1 例。30 例中有29 例的病毒载量均<200 IU/ml,且19 例<20 IU/ml,多集中于低值区域,这一感染特征令低浓度OBI的核酸检测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成为HBsAg-/HBV DNA+献血者归队面临的主要风险[6],因此采用高灵敏检测方法、增加随访次数可提高OBI 检出率,有利于降低归队风险。

我国虽已由乙肝高流行率国家转变成中流行率国家[14],但乙肝急性感染的人群仍然较大。95%的成年人HBV 感染后能发生自限性清除[15],并产生特异性抗体,成为感染恢复人群,即HBV一过性感染,其特征为HBV DNA 转阴,HBsAg 始终阴性,HBsAb和/或HBcAb转阳(本文中仅HBsAb+且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除外,例14、18、23、28、36 及39 均有乙肝疫苗接种史)。按此特征12 例HBV DNA 转阴的献血者有6 例可判定为HBV 一过性感染。研究显示我国47.7%的合格献血者HBcAb+[16],有曾经HBV暴露的经历,如果效法美、法等一些国家把HBcAb作为OBI的普筛指标[17-18],则可能会导致我国血液资源更为紧张,因此如何解决血液安全与血液紧张这一矛盾,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归队策略。

因为低浓度OBI 的核酸检测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仅以HBsAg 和HBV DNA 作为HBsAg-/HBV DNA+献血者归队的血液检测项目仍然存在一定的输血感染风险[19]。本站12 例无法追踪检出HBV DNA 的标本仍有可能部分为病毒含量更低的OBI。因此,为降低归队风险,本文补充检测了血清学乙肝五项。HBeAb+说明血液仍有较弱的传染性[20],不建议归队。HBcAb 作为HBV 既往感染最敏感的指标,可长期存在,但是否效法国外把其作为OBI 的普筛指标,仍需要进一步的讨论。HBsAb 被认为是保护性抗体,HBV感染或注射乙肝疫苗均可使体内获得。有文献报道,使用含HBsAb血液制品的受血者感染HBV 的风险较低,尤其是HBsAb >200 IU/L 时,被认为具有完全保护性[3],归队检测时有条件可加做HBsAb 定量。单HBsAb+且注射过乙肝疫苗或HBsAb >200 IU/L 的可考虑归队。NAT 假反应性是指献血者献血时的标本核酸筛查为HBV DNA 反应性,追踪标本无法检出HBV DNA,乙肝五项全阴或仅HBsAb+且有乙肝疫苗接种史,本研究有6 例符合此特征(其中例28、36、39 虽然只追踪了1 次,但均为重复献血者),此6 例献血者建议归队。

综上所述,番禺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多为OBI,有6 例核酸筛查假反应性献血者建议归队。采用高灵敏检测方法、增加随访次数、补充血清学乙肝五项检测有利于降低归队风险。制定合理的归队策略,既要保障血液安全,又要兼顾归队机制的便利性,更要符合我国国情。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洪飞芳:实验操作、论文撰写、数据整理、统计学分析;陈平萍、李义强:实验操作、数据整理;谢敬文、马伟文:研究指导、经费支持;蓝文莉:论文修改

猜你喜欢
归队过性献血者
鲜为人知的一过性骨质疏松症
一例牛一过性荨麻疹疾病的调查报告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归队运动的热烈,开小差是最可耻的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归队运动的热烈,开小差是最可耻的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献血者归队流程设计研究
“收官”与“归队”——2015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眼药水混用致一过性全盲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