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优势 聚力发展甘蔗产业

2024-05-02 23:42施成飞凤陈永春
云南农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江县蔗农糖料

李 俊,施成飞凤,陈永春

(1.元江县糖料甘蔗生产办公室,云南 元江 653300;2.元江县种子管理站,云南 元江 653300)

甘蔗产业是元江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在生产中存在种植品种单一、种植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程度低、糖料甘蔗种植收益不占优势、劳动力短缺情况加剧等问题,文章就此展开分析,提出做好糖料甘蔗生产协调服务、逐步降低劳动成本、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糖企经营效益等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元江县糖料甘蔗产业进一步发展。

元江县地域宽广,立体气候极为明显,甘蔗产业是元江县培植了60多年的传统骨干产业,糖料甘蔗产量较高,甘蔗茎糖分含量高,适宜种植面积较大,为元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21年糖料甘蔗种植面积覆盖全县5乡2镇3街道1 100户4 000余人。1999年元江县甘蔗产量70万t创历史新高,之后几年受市场、气候等影响,持续下滑,2020—2021年榨季全县甘蔗种植面积1 020 hm2,白糖产量7 300 t。从目前糖料甘蔗生产情况看,甘蔗单产低,入榨总量与规模、目标任务还存在较大差距,原料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制糖企业的生产需求。

一、甘蔗产业分布情况

(一)全国甘蔗产业基本情况

甘蔗是重要的糖料和经济作物,我国甘蔗产业发展历史悠久。2008年甘蔗种植面积达170万hm2,产量1.21亿t,单位面积产量7.11万kg/hm2。之后,我国甘蔗种植面积一直呈下降趋势,2021年甘蔗种植面积为131.6万hm2,产量1.07亿t,单位面积产量8.1万kg/hm2。在进出口方面,我国是甘蔗种植大国,但因市场需求量大于产量,存在供给不足,甘蔗进口量远大于出口量,自2016年至今,我国甘蔗进口量持续上升,2021年进口食糖量达到567万t。

(二)国内甘蔗主产区基本情况

甘蔗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糖类作物和可再生能源作物。我国主要的甘蔗种植区主要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以种植糖料甘蔗为主。

1.广西产区。广西甘蔗种植区和产糖量居全国第一,据统计,2021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为85.78万hm2,占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的65.18%,产量7 365.1万t,占全国甘蔗总产量的69.05%。

2.云南产区。云南甘蔗种植面积和产糖量居全国第二。主要分布在滇西南、滇南临沧、德宏、保山、普洱、西双版纳、红河、文山、玉溪8个州(市),2021年云南甘蔗种植面积22.78万hm2,占全国甘蔗种植总面积的17.3%,产量1 583.9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14.85%。

3.广东产区。广东是我国甘蔗主产区之一。2021年甘蔗种植面积为15.01万hm2,占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的11.41%,产量1 306.6万t,占全国甘蔗总产量的12.25%。

二、甘蔗产业发展优势多

(一)自然优势

元江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县境南北长64.5 km,东西宽71.5 km,国土面积2 858 km2,其中山区面积2 766.5 km2,占比96.8%;坝区面积91.5 km2,占比3.2%。境内最低海拔327 m,最高海拔2 580 m,海拔在1 000 m以下的干热河谷面积502 km2,炎热少雨,终年无霜,年平均气温23.9 ℃,素有“天然温室”之美誉,是云南省为数不多的干热河谷地区之一,非常适宜种植甘蔗。

(二)交通优势

元江县东与石屏县毗邻,南与红河县相连,西与墨江县接壤,北与新平县紧邻。距省会昆明220 km,距玉溪市区132 km。G8511、G213、中老铁路、S45永金高速通过,在元江境内形成“三纵一横一点”路网,是云南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重要枢纽。

(三)政策优势

1.推广糖料甘蔗良种良法技术。为提高糖料甘蔗的产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以农民利益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引导和推广先进适用的糖料甘蔗脱毒技术和健康苗木,提高糖料甘蔗良种率和机械化作业面积,降低糖业生产成本,提升元江县蔗糖产业综合竞争力,切实保障蔗糖供应安全。元江县认真落实糖料甘蔗良种推广补贴政策要求,及时宣传已建成作业区和品种审核,组织种植主体签字鉴定。

2.实施糖料甘蔗核心基地建设项目。认真落实国家甘蔗基地建设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在2015—2017年甘蔗核心基地项目建设中,下达的各项任务都较好地完成,甘蔗核心基地建设为15万hm2,中央资金拨付率、支出率等投资完成率均达到100%。主要项目施工质量已基本达到设计要求,资金投向基本合理,管理规范,项目区甘蔗产能进一步加强,基本做到了经营规模、良种种植,但真正实现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的区域有限。目前已建成糖料甘蔗核心基地667 hm2、2 000 m3蓄水调节池1座、1 000 m3蓄水调节池4座,中央资金下达600万元,县财政已拨出350万元(支出率100%),灌溉配套管网还在建设中。

(四)技术队伍优势

通过与云南省甘蔗产业技术体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元江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技术队伍长期合作,在科技推广活动中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指导作用。通过近几年的试验观察,适应元江县1 000 m以下海拔种植的甘蔗品种有云甘蔗05-51、云甘蔗13-1139、广东甘48;高海拔栽培品种有云蔗08-1609。元江蔗区主要集中在海拔1 200 m以上的那诺乡、羊街乡。因此,在甘蔗种植集中区大力推广甘蔗绿色轻便高效栽培技术、宿桩全膜覆盖技术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山地优质丰产技术,深入甘蔗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2023年,元江县农业农村局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专家合作开展了3项甘蔗抗黑穗病试验,在全县范围内认真开展草地贪夜蛾和甘蔗黏虫监测工作,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落实“每周一次报”,早发现、早防治。

(五)市场优势

糖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全国四大优势农产品之一,是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食糖有很大的消费群体,发展空间很大,元江县委、县政府积极协调,统一为蔗农解决销售问题。

三、甘蔗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一)甘蔗种植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元江县甘蔗种植区土壤比较贫瘠,保水功能不强,加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甘蔗种植区平均有效灌溉面积小,呈现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现象,连年旱灾影响新栽甘蔗出苗率,造成宿根发株不理想,严重制约元江县甘蔗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机械化程度低

目前,元江县甘蔗种植以小农户为主,受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等因素制约,种植区分散在农村或偏远地区,几乎都位于海拔1 000~1 700 m的山区半山区。元江县甘蔗种植区生产条件差,绝大多数甘蔗田为旱坡,大多数蔗农管理粗放,糖料甘蔗种植面积、家庭平均规模、耕地条件、机械化程度等仍然处于低水平,极大地影响了甘蔗的产能和生产效益,制约了机械化的推广。

(三)甘蔗种植比较效益不占优势

元江县甘蔗种植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严重制约了科技和现代化生产手段的推广应用。单产低、相对效益低,综合产能提高慢,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甘蔗替代品竞争较多,主要以经济林果为主,且普遍具有稳定或较高的经济效益,对甘蔗种植面积构成威胁。此外,与经济林果相比,糖料甘蔗种植收益不占优势。

(四)劳动力短缺加剧

劳动力缺乏是制约甘蔗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也是糖生产成本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目前农村常住人口以老年人为主,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大量输出。甘蔗种植、管理、收获等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甘蔗种植区劳动力短缺导致甘蔗生产价格高,尤其是甘蔗收获期的砍收价格高达200~250元/t。劳动量和劳动强度大致使甘蔗利润少,甚至出现亏损,制约了蔗糖产业的发展。

(五)糖企承诺兑现不到位

糖企并没有对自己发放的奖励、补贴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和讲解,与蔗农产生了一系列纠纷和矛盾,严重打击了蔗农种植甘蔗的积极性,导致蔗农对糖企、蔗糖产业的发展失去了信心,部分蔗农转种其他农作物,或是弃耕,导致甘蔗产量下降,蔗糖产业发展缓慢。

(六)品种单一,种植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元江县甘蔗主要品种为新台糖1号,占全县甘蔗品种的90%以上。单一品种长期推广,导致品种退化日趋严重,如病虫害加剧、产量下降等。品种单一化和生产风险的增加严重威胁着甘蔗生产安全,影响甘蔗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切实抓好糖料甘蔗生产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糖料甘蔗生产工作的认识,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山区半山区农民的发展理念,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强化责任落实,细化工作方案和技术措施,切实抓好糖料甘蔗生产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二)认真做好糖料甘蔗生产协调服务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多角度为甘蔗生产服务,为糖企和蔗农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元江县甘蔗产业健康发展。根据全年目标任务和气候、水利等计划实行春秋冬甘蔗种植。继续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和蔗区,做好甘蔗中耕管理等科技培训及指导服务,鼓励制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断督促制糖企业完善管理秩序,切实维护蔗农生产效益。加快改善甘蔗种植区道路、灌溉设施等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承受能力。

(三)逐步降低劳动成本

一是加强生产组织化。推广同心组合模式,引导种植户组建甘蔗采收运输互助小组,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降低成本。二是加快发展甘蔗专业合作社。培育“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新型原料蔗基地,依法合理使用土地,采用租赁、合作、换股、分包、转让等方式,积极培育甘蔗种植农户、专业合作社,促进甘蔗种植业发展从传统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规模化经营转变,稳定原料蔗种植面积,积极探索甘蔗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四)推广良种良法,坚持科技兴蔗

元江县甘蔗品种单一,急需选育、引进适宜种植的优良新品种。根据低、中、高不同海拔的实际情况,合理推广早、中、晚熟甘蔗新品种。

(五)建立有效利益保护机制

建议糖企不断完善甘蔗砍收、运输、压榨等管理秩序,及时支付蔗农的甘蔗资金、运输费用等,加大对蔗农在拖拉机耕作、道路、肥料、苗木、地膜、农机购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通过各种激励政策,进一步提高蔗农的种植积极性,促进甘蔗生产发展,提高糖企经营效益,同时增加蔗农收入,真正实现双赢。

猜你喜欢
江县蔗农糖料
元江县芒果生产变化的原因分析与建议
广西崇左大力推动糖料蔗产业集群发展
元江县推动健身设施进社区进乡村
推行订单农业,保障原料供给
糖料蔗收购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干旱致缅甸蔗农面临困难
糖料蔗 中国最大“糖罐子”
种甜的人
元江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经济互动发展研究①
泰国蔗农呼吁政府阻止蔗价不断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