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模式及发展趋势

2024-05-02 23:44张宪君
电视技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广播系统广播传输

张宪君

(汶上县融媒体中心(汶上县广播电视台),山东 济宁 272500)

0 引言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应急广播体系作为关键信息传递工具备受关注。本文全面探讨了应急广播的概念、技术、功能、建设背景、模式和发展趋势,通过对云南、浙江、山东、湖北等省份建设案例的深入分析,为应急广播体系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1 应急广播概述

1.1 应急广播的概念

应急广播是一种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或紧急状况下迅速传递关键信息的通信手段,包括通过广播媒体、互联网或其他通信技术向公众发送紧急通告、预警、救援指南等信息,以提高公众对潜在威胁的认识,并协助应对灾害。应急广播具有实时性、广覆盖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及时、准确地传达关键信息,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在现代社会,应急广播不仅仅是传统广播的延伸,更是融合了多种先进技术的多媒体传播系统,为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提供了高效而全面的解决方案[1]。

1.2 应急广播的关键技术

应急广播的关键技术包括先进的通信技术如5G,实现更快速、可靠的信息传递;人工智能技术用于信息处理和分析,提高预警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物联网技术用于感知和监测环境变化,为紧急情况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卫星通信和无线传感技术是保障广播覆盖范围的关键。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应急广播系统能够更全面地收集、处理和传递紧急信息,提高应对灾害和紧急情况的效率和准确性。这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整合,将为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提供更强大的支持[2]。

1.3 应急广播系统功能

应急广播系统具有多重功能,包括信息接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紧急信息;信息审核,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实时审查确保准确性和真实性;播出控制,实施对信息的及时、有序传播;播出权限管理,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发布紧急通告;安全认证,采用加密技术和身份验证,保障系统安全;并发量管理,确保系统能够同时处理大量信息并向广大受众传递。这些功能协同工作,使得应急广播系统在灾害、突发事件中能够高效、迅速地向公众发布关键信息,提升紧急情况下的响应能力和社会安全水平[3]。

1.4 我国应急广播建设背景

2008 年,应急广播在我国多次重大公共危机信息传输中发挥了突出作用。2013 年雅安地震中,国家应急广播的概念兴起,并在救灾工作中得以广泛应用。我国应急广播建设背景源于面临的多样化灾害和紧急状况,包括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近年来,频发的灾害事件引起了对信息传递效率和准确性的关注,促使我国加强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政府意识到通过快速、广泛传达关键信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因此,我国不断完善应急广播技术和基础设施,推动相关法规政策,以提高社会的整体安全水平[4]。

1.5 我国应急广播发展现状

2020 年和2021 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应急管理部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应急管理中作用的意见》和《应急广播管理暂行办法》。2023 年11 月30 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应急广播系统总体技术规范》等12 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标准的通知,如《应急广播平台接口规范》(GY/T 384—2023),规定了各级应急广播平台之间、应急广播平台与应急广播适配器之间的接口功能、接口协议和数据文件格式等;《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 387—2023),规定了县级应急广播系统的基本结构、主要组成部分、工作模式、系统接口、技术要求和主要功能。在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应急广播建设逐步转向更先进的通信技术和智能化系统,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紧急情况[5]。

2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模式

2.1 云南省应急广播体系统筹共建模式

云南省积极响应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总体战略,截至2022 年末,云南省全省“三区三州”县市及边境地区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已全部完成。云南省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西双版纳州统筹共建模式。2022 年3 月,西双版纳州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作为试点开展,项目内容包括一个3 县共享县级平台、3 个县级指挥中心、3个发射台站传输覆盖网适配。西双版纳州共建共享应急广播平台实现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三县市共建共享一个县级平台,在各县市融媒体中心分设指挥中心,机房设在州广电大楼,各县市无须单设机房。西双版纳州共建共享模式在统筹使用项目建设资金、统一规划设计、加强项目监理等策略下实现高效统筹、优质共建[6]。

2.2 浙江省绍兴市应急广播体系多场景创新应用模式

浙江省绍兴市基于北斗卫星、广电5G 传输、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应急广播体系多场景的创新应用。2022 年,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实施应急广播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成一个区级应急广播管理核心平台、两个区级分平台、多个村镇应急广播分平台,完成农村广播、预警信息发布及防灾减灾等应急广播工作。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应急广播体系多场景创新应用包括基于北斗卫星传输的应急广播应用、基于广电5G 传输的应急广播文旅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急广播治水应用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急广播曹娥江智慧监管应用。基于北斗卫星传输的应急广播应用中,使用北斗指挥机、北斗短报文接收终端、终端供电保障等实现北斗卫星的应急广播传输,其主要部署在杭州湾嘉绍跨海大桥观潮平台,实现极端天气的应急播报。基于广电5G传输的应急广播文旅应用,主要部署在上虞区曹娥江景观带和龙山公园,通过5G 传输节省了光缆敷设成本,将智慧旅游系统与各级应急广播平台对接,在接收到应急广播消息后,可快速启动景区应急广播终端,实现景区应急广播信息的全覆盖。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急广播治水应用,部署在杭州湾经济开发区河道智慧治水项目中,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传感器设备、应急广播分平台智慧河道感知和快速反应介入管理网络系统等,实现对杭州湾经济开发区河道周围环境的全过程监控;在重点区域部署监控视频采集设备,实现水域治理的实时视频监控与应急广播处置。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急广播曹娥江智慧监管应用,以视频可视化方式实现对曹娥江全流域汛情、工情、险情的全天候监控,实现预防、预警与应急处置[7]。

2.3 山东省应急广播体系“平台—网络—终端”模式

山东省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过程中,通过“平台—网络—终端”模式建设“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应急广播体系。山东省应急广播体系“平台—网络—终端”模式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应急广播平台建设、传输覆盖网络改造、终端覆盖范围拓展、传输安全可靠保障等举措。建设应急广播平台方面,山东省基于分级建设原则,建设了省、市、县三级应急广播平台,于2020 年建成全国首个云部署省级平台,实现全天候应急值班与指挥调度。在改造传输覆盖网络方面,山东省立足原有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网络,融合通信运营网络,实现有线电视覆盖网与无线广播覆盖网的协同覆盖。在扩大终端覆盖范围方面,山东省不断拓展应急广播的覆盖范围,实现对灾害易发区、人口密集区、公交车站、社区广场、高速公路隧道等户外重点区域的终端建设工作,并积极探索室内应急终端建设,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5G 消息等传播方式,进一步拓展应急广播的覆盖范围。在传输安全保障方面,建设传输链路多重保障机制,上级平台可在下级平台出现故障时正常接收播报,保障平台之间的安全性。

2.4 湖北省应急广播体系的协同发展模式

湖北省应急广播体系采用协同发展模式,通过多项具体举措保障了系统建设进度,包括扩大功能属性定位,不仅注重基础功能,还注重系统的多功能性;争取各级财政支持,确保项目获得充足的经济支持;健全运行维护机制,以确保系统长期平稳运行;加大终端改造力度,充分利用IP/4G/5G 无线有线传输、北斗卫星等传输渠道,升级主动发布终端,提升用户体验和接收能力;开展创新示范应用,推动系统不断创新,适应新的紧急情况。这些措施共同构建了一个协同发展的框架,使得湖北省的应急广播体系更加全面、高效、适应性强。

3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发展趋势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正面临多方向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将推动应急广播系统更加高效、智能和适应性更强。首先,技术创新是关键趋势之一。随着5G 的广泛应用,应急广播将迎来更高速、大带宽的通信能力,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大信息的覆盖范围。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提高信息处理和分析的智能化水平,使系统更具智能响应和预测能力。其次,多媒体融合是一个重要趋势。应急广播体系将更多地整合各种媒体形式,包括广播、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等,以提供更全面、多样的信息传递方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再次,跨地域协同是发展的方向之一。不同地区的应急广播系统将更好地实现协同工作,通过信息共享、资源协同利用,增强整个系统的应对能力。智能化预警也是一个重要趋势。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系统将更准确、及时地进行灾害监测和风险评估,实现更精准的预警,提高公众对潜在威胁的认识。最后,社会参与和互动将成为未来的关键趋势。通过引入社交媒体平台和用户反馈机制,促使公众更主动地参与应急广播,能够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4 结语

本文综合分析了各省份建设应急广播体系的案例,深刻认识到应急广播体系在信息传递和社会安全中的重要性。技术创新、多媒体融合、协同发展是未来应急广播体系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提高系统的智能响应和社会参与提供了广阔空间。

猜你喜欢
广播系统广播传输
混合型随机微分方程的传输不等式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浅析语音广播系统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和发展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
应急广播系统中副载波的构建与应用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粤赣高速公路对讲与广播系统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