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工程技术

2024-05-02 23:44张秋科
电视技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工程技术电视节目广播电视

张秋科

(葫芦岛广播电视台,辽宁 葫芦岛 125000)

0 引言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及目标,要求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带动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影响力以及公信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应当高度重视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创新升级工作,认真结合文件要求更新广播电视工程技术,进而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

1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创新策略

1.1 创新信息采集技术

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时,信息采集是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融媒体时代对信息采集的效率、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主体要高度重视信息采集技术创新,具体做好以下两项工作。第一,应用大数据技术,从互联网快速采集海量信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真实的信息,将信息经过有效整合后应用于节目制作,使得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更加全面、详细。不难看出,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信息采集更加便利化,而且信息采集范围更加广泛,能够更加及时、完整、详细地将其呈现给观众。第二,应用隐私保护技术。采集广播电视节目信息时,相关主体要提高隐私保护意识,未经当事人允许,所播放的节目内容不可涉及隐私信息,如相关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及住址等。尤其是在应用航拍技术时,务必保证个人隐私权,防止出现侵犯个人隐私的现象,避免产生法律纠纷。

1.2 创新节目制作技术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逐渐滞后,因此做好节目制作技术创新工作势在必行。首先是应用写作机器人。写作机器人是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形成的一项重要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新闻工作者,快速完成信息数据采集、加工、整合、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并且可实现不间断的写作,能够极大地减轻人工劳动量,提高新闻生产效率,也能够更好地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时效性。其次是可视化加工技术。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应当重视对个性化、可视化、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新闻等多种新闻模式的打造,尤其是制作、报道一些会议、演唱会等娱乐性节目时,可采用VR 技术,带给观众更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1]。最后是大数据加工技术。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功能应用最大化,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节目信息,有利于提升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可读性。

1.3 创新内容分发技术

内容分发技术的创新包括算法技术和分发平台两方面。算法技术应用方面,采集信息并经过加工后,借助算法技术可显著提升信息分发工作的效率和传播效果。以今日头条为例,其通过采集用户及文章大数据,利用算法进行整合、分析、匹配,可了解用户的喜好,第一时间为其推送相关的热点新闻信息内容,满足其多元化需求,必然会带动信息分发速度的提升。分发平台方面,媒体融合背景下,过去以文字、图片为主的单向信息传播逐渐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通过搭建信息分发平台,不仅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原创性内容,而且可积聚用户所生产的内容,然后结合用户个性需求为其提供信息推送服务,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率。

1.4 搭建融媒体传播平台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要加快搭建融媒体传播平台,带动服务效能和传播水平的提升。搭建融媒体传播平台时,要积极融合应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方便更高效精准地采集信息数据。同时,要让互联网新媒体数据融合至融媒体传播平台,丰富媒体资源,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带动用户满意度的提升。融媒体服务平台的搭建对资金有一定的需求,广播电视媒体应当积极吸引广告商投资,拓宽融资渠道,保证传播技术创新不断档。此外,相关主体要重视对播出分发平台的打造,结合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特点打造播出分发平台。该平台主要由数据中心、服务器以及分发平台3 部分组成,各自的功能、作用不同。数据中心主要存储节目内容,服务器通过内部转化数据,更新媒体播放技术功能,分发平台主要负责分发广播电视节目,确保广播电视信号及播出的稳定性。

1.5 创新信号传输技术

广播电视信息传输是否稳定,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融媒体时代,传统有线信号传输技术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因此要高度重视对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传输技术的创新,保证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一方面,要加大信号传输技术开发力度,为观众带来更加优质的视听体验。另一方面,健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架构。创新4K+5G 系统架构,充分发挥5G 技术和4K 技术的优势,通过强强联合提升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水平[2]。5G 技术具有低延迟和高效率等特点,能够更好地保证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传输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将节目以更高的质量和更快的速度呈现给观众。

1.6 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中,基础设施设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基础设施设备并不完善,极易导致信号不稳定、信号中断等现象出现。为满足公众对高质量广播电视节目的观看需求,相关主体应当高度重视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与完善工作,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传播赋能。相关部门应当增加该项资金方面的投入力度,搭建信号塔,扩大移动网络覆盖率,更好地保证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传输的效率及稳定性,达到更高的收视率。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过程中,相关主体应当严把材料、设施质量关,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杜绝安全隐患风险。针对年久失修的电缆、光纤设施,应当设置防腐保护层,降低线路被腐蚀的可能性,保证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与完善后,相关主体应当制定完善的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升级、维护设施设备,延缓设施设备老化速度,确保设施设备始终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3]。此外,要重视对远程监控技术、动态化监测技术的应用,实现对设施设备运行的持续不间断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处理,降低对广播电视系统运转所造成的影响,为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工程良好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2.1 高清化

近年来,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不断增长,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清晰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标清标准,因此高清甚至超高清将是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发展趋势。与传统标清相比,高清广播电视节目的分辨率更高,色彩表现更加真实,同时视野更加开阔。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应当紧跟高清化发展趋势,应用高清信号传输设备、接收设备,实现对更高清晰度和更高质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广播电视媒体应当积极做好设备更新换代工作,摒弃落后的设备,选用适合高清电视技术的设备,并将高清电视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接收以及节目制作,带给观众更加优质的收视体验[4]。

2.2 网络化

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网络化发展。融媒体时代,网络化将成为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网络技术与广播电视工程技术深度融合,将极大地方便用户观看广播电视节目,只要连接网络,随时随地都能够观看节目内容。网络化发展对广播电视工程技术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契合网络化传输方式,保证网络接口的高效性与稳定性。基于此,相关主体应当进一步加深对网络技术的研发应用,保证网络传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延迟与抖动,以便实现更高的音频和视频质量。此外,要加快推进服务器集群建设,提高网络安全风险意识,优化系统防护技术,确保信息数据安全性,进而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广播电视节目网络传输服务。

2.3 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赋予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巨大的发展机遇,智能化将成为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广播电视工程要加深与各项智能化技术的融合与应用,优化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功能。例如:语音识别技术能够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智能化交互,用户无须再用遥控器操控电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与挖掘技术,能够结合用户喜好、观看历史,为其制定并推送个性化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进而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带给用户更加优质的观看体验[5]。因此,相关主体应当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研发方面的工作,加深应用融合深度、力度,将智能化技术的优势最大化,提升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语音交互技术水平和精准推荐服务能力,提高用户满意度。

3 结语

媒体融合是发展大势所趋,广播电视媒体应当充分意识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加快推动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创新,深入分析当前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发展困境,制定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解决策略,提升广播电视工程技术水平,推动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向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进而建立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猜你喜欢
工程技术电视节目广播电视
工程技术矩阵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对磁浮工程技术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