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复脉法探析

2024-05-03 16:12赵京博孟庆鸿王雪茜程发峰王庆国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复脉仲景脉象

赵京博,孟庆鸿,周 珍,徐 爽,王雪茜,程发峰,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

复脉法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常用的急救治法。该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诞生了诸多效仿复脉法的治法及方剂,如生脉法(生脉散、生脉保元汤)、甘润存津复脉法(加减复脉辈)等,至今为临床急救所重。《说文解字》言:“复,行故道也”[1],《广韵》言:“复,返也”[2]。《中医大辞典》解释:“脉,即脉管。与心相连,能为其他脏腑输送营养物质”[3]。《说文解字》言:“法,刑也”[1],《说文解字注》引申为“凡模范之称”[4]。《医宗金鉴》言:“人参以生元气而复脉也”[5],《汤头歌诀》言:“当归四逆在于益血复脉”[6],《临证指南医案》言:“务在存阴耳,用仲景复脉汤法”[7],《温病条辨》言:“自有取于参桂姜枣复脉中之阳”[8],《医宗金鉴》言:“复脉以通阳”[5]。结合辞书对复脉法三字的解释及历代对复脉法的记载,复脉法的涵义当为通过益气、养血、温阳、滋阴、通阳以平衡脉之气血阴阳,使脉象返之如常的治法。

张仲景生活于急危重症频见的时代,对于急危重症,脉象的严重失常往往先于症状出现,并预示病势的急重,故仲景每以脉象预测疾病的吉凶顺逆[9],如《伤寒论·平脉法》[10]言:“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无旺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进而,仲景创制了复脉法,挽救了无数性命将倾的患者。本文全面梳理了仲景先师的复脉法,以期为临床应用复脉法提供一定参考。

1 脉的组成

要探讨复脉法,首当明确脉的组成。细绎《黄帝内经》《伤寒论》对脉的记载,可知脉由气、血、阴、阳组成。《素问·痹论篇》载:“荣者,水谷之精气也……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荣气是气的一种,由水谷所化生而行于脉内。《灵枢·决气》更是明言“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可见气是脉的重要成分之一。《素问·脉要精微论篇》记载:“夫脉者,血之府也。”不论从古籍论述出发,或从客观实际考虑,血是脉最重要的成分。《素问·五脏别论篇》言:“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可见脉为藏阴之腑,阴是脉的重要成分之一。《伤寒论》286条言:“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10],明确将脉与阳气联系在一起,提示阳气为脉象的成分之一。总之,脉包括气血阴阳,故能反映全身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11]。

2 复脉法的应用条件

上文已探讨了脉的组成及复脉法的涵义,则复脉法的应用条件是接下来必须回答的问题。通过分析张仲景复脉法的相关条文、治法、方药及方后注,可知复脉法用于六个方面。

2.1 重度气虚所致脉象失常

气为脉象的成分之一,重度气虚必然导致脉象失常。如《灵枢·经脉》言:“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灵枢·小针解》言:“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者,脉口气内绝不至”。综观《伤寒论》,重度气虚所致的脉象失常表现为脉不出、脉微、脉沉,仲景每用益气复脉法。

2.2 重度血虚所致脉象失常

血是脉最重要的成分,故重度血虚必然导致脉象失常。《伤寒论》50条言:“假令尺中迟者……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347条言:“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10],均提示重度血虚与脉象失常存在密切联系。重度血虚所致的脉象失常表现为脉迟、尺中迟、脉涩、脉细、脉虚、脉芤,仲景每用养血复脉法。

2.3 重度阴虚所致脉象失常

脉为藏阴的奇恒之腑,故重度阴虚必然导致脉象失常。如《素问·通评虚实论篇》言:“脉虚者,不象阴也”,《类经》解之曰:“脉虚者,阴亏之象,故曰不象阴也”[12]。重度阴虚所致的脉象失常表现为尺脉弱涩、尺中脉微、脉微、脉细、脉象欲绝,仲景每用滋阴复脉法。

2.4 重度阳虚所致脉象失常

阳气是脉的重要成分之一,重度阳虚必然导致脉象失常。如《伤寒论》286条言:“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10]重度阳虚所致的脉象失常表现为脉微、脉沉、脉沉微、脉弱、脉迟、脉不出、脉促、脉微欲绝,仲景每用温阳复脉法。

2.5 气血阴阳并虚所致脉象失常

气、血、阴、阳之一亏虚时,可致脉象失常,当合并亏虚时,必将导致更严重的脉象失常,分述如下。气血两虚的脉象失常表现为脉沉迟、脉微,仲景每用益气养血复脉法。阴阳两虚的脉象失常表现为脉微细、脉微欲绝,由于有形之阴液不能速生、无形之阳气所当急固,故仲景每先用温阳复脉法以固阳摄阴,阳气得固,则阴气自然而复。然若至阴阳均极度衰微的地步,则当阴阳并补以复脉。

气血阴阳皆虚时,将导致危重难治的脉象失常。典型脉象为“脉结代”,为难治之脉象,故《伤寒论》178条言:“脉来动而中止……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10]。病至于此,情势深重,单补气血阴阳之一,已不足以挽大厦之将溃,唯有气血阴阳同时并补,方能希其取效。另一代表脉象为“脉细欲绝”,此时以血虚为主,然气血阴阳均至将亡之程度,故见“细而欲绝”之脉象,亦当运用气血阴阳并补的复脉法。

2.6 阳气不通所致脉象失常

脉象的正常,不仅与脉象成分的充足有关,更与阳气的通畅密切相关。不论外感寒邪或阳气内亏,均可使阳气不通而脉象失常,如《素问·举痛论篇》言:“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阳气不通所致的脉象失常表现为无脉、脉不至、脉绝、脉微、脉微涩,仲景每用通阳复脉法。

3 复脉法的具体形式

3.1 益气复脉

该法用以治疗严重气虚所致的脉象失常。人参是最具代表性的药物,《伤寒论》记载:“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10],是其明证。张景岳言:“复脉须仗人参”[13],《寿世保元》有“人参复脉散”[14],吴鞠通言:“脉虚大欲散者,加人参二钱”[8],皆是对该法的传承。《名医类案正续编》所载苏韬光治时疫坏证的复脉汤,更是单用人参一两,使患者“脉复立瘥”[15],可见该法对后世影响颇著。炙甘草是另一味代表药,《名医别录》载:“甘草……通经脉,利血气”[16],张志聪言:“甘草黄中通理以复脉”[17],《本草思辨录》言:“甘草……益中而培脉”[18],故炙甘草正是通过补中益气以达到复脉的功效。大枣亦是仲景常用的益气复脉药,如陈修园明确指出“枣须廿五脉重生”[19],《医方集解》解释其复脉机理为“大枣益中气而复脉”[20]。

3.2 养血复脉

该法用以治疗严重血虚所致的脉象失常。当归是最具代表性的药物,仲景先师治“脉细欲绝”之当归四逆汤,以当归名方,可见其养血复脉之功,正如成无己言:“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苦先入心,当归之苦,以助心血”[21]。生地黄是养血复脉法的又一代表药物,故炙甘草汤用至一斤之重,张隐庵言:“脉乃血派,故用生地以资生”[17],《本经疏证》释之曰:“地黄之用,不在能通而在能养,盖经脉筋络干则收引,润则弛长,是养之即所以续之,本经疗跌折绝筋,仲景治脉结代,胥是意也。地黄分数,独甲于炙甘草汤……盖是汤所主,重在复脉”[22]。阿胶是另一代表药,故仲景每用以治疗血虚、虚极之病,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胶艾汤、炙甘草汤均是其证。白芍亦为养血复脉药,故当归四逆汤、桂枝新加汤均用之,正如《名医别录》言:“白芍……主通顺血脉”[16],《本草蒙筌》言:“白(芍)和血脉”[23]。

3.3 温阳复脉

该法用以治疗严重阳虚所致的脉象失常。附子是最具代表性的药物,仲景先师于附子汤、四逆辈中每用之以复脉,是其证也。故张景岳引吴绶之言:“附子乃阴证要药……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脉沉细者,尤急须用之,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13],陈修园亦言:“少阴之神机病,附子能使自下而上而脉生”[24],可谓温阳复脉第一药。干姜是另一代表药,如张元素释之曰:“干姜,治……肾中无阳,脉气欲绝”[25]。姜附同用则温阳复脉之功更著,故仲景先师温阳复脉方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干姜附子汤皆用之,实因两者相伍具有“回脉绝无阳”[26]之卓效。桂枝亦为温阳复脉之要药,《名医别录》载其能“温筋通脉”[16],故仲景于炙甘草汤、桂枝新加汤中均用之。

3.4 滋阴复脉

该法用以治疗严重阴虚所致的脉象失常。麦冬是最具代表性的药物,证据有三:其一,复脉汤重用该药至半升;其二,《神农本草经》载:“麦冬,味甘平。主治……胃络脉绝”[27];其三,后世多位医家认为麦冬有复脉之功,如张元素言:“麦冬,气寒,味微苦甘,治……脉气欲绝。加五味子、人参二味,为生脉散”[25],王子接言:“生地黄……得麦冬,复脉内之阴”,且其有一复脉汤,用麦冬八两、生地一斤[28]。猪胆汁性味极苦微咸、性寒,亦为滋阴复脉代表药,故通脉四逆加猪胆汤及白通加猪胆汁汤用之治无脉、脉微欲绝之证,正如成无己所言:“(猪)胆苦入心而通脉,胆寒补肝而和阴”[21]。

3.5 气血阴阳同补复脉

该法用以治疗气血阴阳亏虚所致的脉象失常。对于气血两虚者,应当气血同补以复脉,桂枝新加汤为代表方。其条文言:“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沉为荣气微、迟为血不足[21],故加人参三两而益气、芍药一两以养血,桂枝汤以解未尽之邪,邪去而气血得补,则脉象自复。对于阴阳两虚者,轻者应当温阳摄阴以复脉,四逆汤为代表方。若阴阳重度亏虚,则当阴阳同补以复脉,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是代表方,此时不仅阳气衰微,阴气亦伤至吐无可吐、下无可下的阶段[29],阴阳将至离决之境,故不可单用四逆汤,恐其杯水之阴顷刻而亡也。故于通脉四逆加滋阴复脉之猪胆汁,方可阴阳同补、以求脉复。气血阴阳皆虚之脉象失常证,应当气血阴阳同补以复脉。炙甘草汤是最有代表性的方剂,该方及其治法对后世影响颇深,《千金翼方》直接名之为“复脉汤”[30],后世医家称道仲景之复脉法,多指此方,可见其医理之深,功效之著。此时脉象的四种成分气、血、阴、阳皆已大虚,而邪气仍在,机体已至心不主脉、脉难相续之困境,故见结代之脉。唯有专事补益、气血阴阳同时兼顾,方可挽回将死之候,故主以炙甘草汤。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补不足之气,桂枝、生姜以温阳通脉,阿胶、地黄、麦门冬则润经益血,共奏复脉通心之大功也[21]。当归四逆汤为另一代表方,其主证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乃气血阴阳并虚、阳气不通且血虚为主之象,故当气血阴阳同补、以补血为主兼以通阳而复脉。方中当归白芍之润以滋阴养血,大枣、甘草之甘以益气,桂枝、细辛之温以助阳,通草入经通脉[31],诸药合用,使气血阴阳相和而脉复。现代研究已证明,当归四逆汤可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并能治疗心力衰竭[3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3]、无脉症[3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5]等多种脉象失常的疾病。

3.6 通阳复脉

该法用以治疗阳气不通所致的脉象失常,在《伤寒论》中有两种形式:药物复脉及艾灸复脉。

3.6.1 药物复脉 葱白是代表药,故白通汤和白通加猪胆汁汤皆用之。葱白性味辛温宣散,尤其适用于阳气不通之“无脉”,故《本草备要》赞之曰:“能通上下阳气……通脉回阳”[26],且有“助姜附温经复脉之功”[36]。木通为另一代表药,故当归四逆汤用之,如《神农本草经》载其“通利九窍血脉”[27],《伤寒贯珠集》曰:“(当归四逆汤证)尤藉通草之入经通脉,以续其绝而止其厥”[31],通草即如今之木通,有通阳复脉之功。清酒,又称黄酒、米酒[37],性味辛温,能散能通[38],仲景于阳气不通之脉象失常证中每用之,如炙甘草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天雄散,以取其通阳散寒复脉之力,正如钱天来所言:“清酒辅助其阳气,流通其血脉”[36]。

3.6.2 艾灸复脉 艾灸复脉,是张仲景通阳复脉法的一大特色,主要用于重度阳气不通之“脉不至”“无脉”“脉促”证。如历代伤寒家所言“厥冷无脉,阳气将竭而死矣,灸之所以通既绝之阳”[31]“灸少阴七壮以通其脉”[21]“不须反佐而服白通,外灸少阴及气海、丹田,或可救于万一”[39],提示此时阳气不通而将绝,病势极其危急,单用药物通阳已力不能及,必须主以艾灸通阳温经以复脉。然此时病情已极度危重,虽以艾灸急通其阳,亦有阳气已绝、救不能及之可能,故仲景反复言之“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4 复脉法的治疗预期

复脉法的治疗预期为何?何种表现应当视为取效反应?《千金翼方》复脉汤的方后注“以脉复为度”[30],当为复脉法的治疗预期。由于脉象的逆顺决定着急危重症的预后,故脉象若复,则预后为顺,虽病易愈;脉象未复,则预后为逆,未病亦险。正如《伤寒论·平脉法》所言:“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少谷神,虽困无苦。”因而,“脉复”[10]当为复脉法的治疗预期。

然由于脉象失常的原因有异,脉象失常的表现亦有别,故其“脉复”的表现亦当有所不同。如白通汤证的脉复表现为脉象“微续”,通脉四逆汤证表现为“其脉即出者愈”,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表现为“其脉即来”。总之,“脉复”为复脉法的治疗预期,然其表现形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必拘泥。

5 思考与展望

仲景先师于《伤寒论》中创制了多种急救治法,然当今临床或对其不够了解、或对其研究不够深入,以致不能灵活和大胆运用。可基于《伤寒论》与复脉相关的原文,并参考后世医家的研究心得,全面梳理仲景的急救治法,从而深入仲景之学,提高危重病证的救治成功率。

猜你喜欢
复脉仲景脉象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复脉汤治疗心脉痹阻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105例弦脉的“计算机脉象仪”脉图参数分析
胺碘酮联合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试析仲景《金匮要略》下法的应用特点
复脉汤对心肌缺血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及Cx43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稳心复脉汤联合心律平治疗房性心律失常45例
仲景五脏温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