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猫嗜血支原体感染诊治

2024-05-04 04:01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3期
关键词:溶血性嗜血血常规

叶 玮

(福建省福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1)

犬猫感染嗜血支原体后可出现厌食,间歇性发热,可视黏膜苍白,黄疸,呼吸急促,肺炎、泌尿生殖道炎症、关节炎及结肠炎等症状,并发生不同程度的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甚至死亡。嗜血支原体病是危害犬猫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

1 病原及致病机理

导致犬猫嗜血支原体感染的病原为嗜血支原体,又称附红细胞体,为支原体类微生物,为球状结构,寄生于宿主红细胞表面。嗜血支原体是目前已知的、能够独立生活的最小、构造最简单的原核微生物,其无细胞壁、无鞭毛、不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在吉姆萨染色片中表现为多形态球状体。嗜血支原体对干燥、热及消毒药敏感,常用消毒剂几分钟内可杀死该病原,但嗜血支原体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力。

嗜血支原体自1928年发现以来,已在人以及猪、犬、猫、松鼠、马、牛、羊、兔、骆驼、鸡等多种动物体中发现,该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疾病,其中以犬猫感染嗜血支原体报道居多。

嗜血支原体可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的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它们单独或呈链状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改变了红细胞的表面结构,致使其变形内陷,加大了红细胞膜的通透性和脆性,导致红细胞易于溶解和破裂,造成动物机体出现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和体表点状出血。

2 临床症状

犬猫嗜血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症状为贫血、黄疸、发热等,并且具有急性发作病死率高、隐性感染、条件性致病等特征。嗜血支原体还经常伴随大肠杆菌及病毒等混合感染,加重病情,导致犬猫死亡。

2.1 犬感染嗜血支原体后体温升高且持续性发热,呼吸急促,流涕、心跳加快、被毛粗乱、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严重时出现呕吐、腹泻、黄疸等急性临床症状,其消瘦,最终便血而亡。病程一般为3~7 d,最长不超过14 d。

2.2 猫感染嗜血支原体后表现为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体温升高,可视黏膜苍白,有结膜炎,眼鼻有大量分泌物,打喷嚏,出现肺炎,肛门红肿,若病程延长,病猫会出现严重贫血(或溶血性贫血)。

3 实验室检查

3.1 犬猫感染嗜血支原体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溶血性贫血,血常规、生化指标显示胆红素升高,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降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淋巴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CRP)指标明显升高。

3.2 血液涂片,镜检,若发现一定量的多染性红细胞,并出现大量球形红细胞,红细胞的表面附着有异常的球型结构,可初步判断为嗜血支原体感染。

3.3 确诊可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PCR检测快速敏感,而且可以区分嗜血型支原体的类型,是诊断嗜血支原体感染的可靠方法。

4 治疗

对嗜血支原体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治疗。由于嗜血支原体没有细胞壁,β-内酰胺类、头孢类、糖肽类(万古霉素)、磺胺类药物对嗜血支原体无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为首选。阿奇霉素口服,犬5~10 mg/kg体重,1 d一次,治疗3~5 d后,可调整为2 d一次,猫5 mg/kg 体重,2 d 一次,阿奇霉素适宜空腹或者饲喂2 h后服用。红霉素口服,犬、猫10~20 mg/kg 体重,1 d 2 次,注射可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用前用注射用水溶解,然后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0.1%溶液,缓慢静脉注射或分点肌注,5~10mg/kg体重,1d 2次。罗红霉素口服,10~20 mg/kg 体重,1 d 2~3 次。氟喹诺酮类(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等)内服,犬、猫0.5~1 mg/kg体重(以加替沙星计),1 d 2次,连用3~5 d。四环素类(多西环素)也可用于犬、猫嗜血支原体的治疗。通常治疗持续2~4周,也可延长至6~8周,以确保治疗效果。同时可配合使用泼尼松龙(1 mg/kg体重,1 d 2次)以及支持疗法,加强疗效。倘若犬、猫贫血严重、食欲废绝,可对其进行输血,并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药一个月后,可进行血常规检查和PCR 检测,若血常规指标合格,病原PCR转阴,则结束治疗。

5 小结

嗜血支原体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传播:经吸血昆虫叮咬传播,虱、蚊、蠓、蜱等在夏末或降雨天气频繁活动、繁殖,导致该病发病率高;接触性、血源性传播,犬猫之间可通过咬斗、舔食伤口、交配等传播;通过垂直传播。因此应注重环境、器具消毒,做好犬猫体表毛发的清洗和定期驱虫。

嗜血支原体进入血液后,会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引起宿主红细胞损伤,造成溶血性贫血以及慢性疾病。红细胞和血小板指标变化可以直接反映疾病的进展程度。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是机体受到感染,出现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有助于反馈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治疗过程应结合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查。

犬猫发生该病后,饲养者应对环境进行全面消毒,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对嗜血支原体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可加水100 倍稀释后对饲养环境进行喷雾消毒。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治疗嗜血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可作为首选药物,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幼犬和幼猫慎用)也可用于嗜血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猜你喜欢
溶血性嗜血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一起猪圆环病毒病并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