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寄望

2024-05-04 13:48主编王向荣教授
中国园林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密度国土风景园林

主编:王向荣 教授

像室外寒冷的天气一样,风景园林学科和行业似乎也到了漫长的凛冬时节,学科地位、教育发展、设计市场、建设资金等方面都面临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来从未遇到过的困境。万物皆有周期,繁花似锦的风景不会永远持续。冬天代表着沉寂和蛰伏,但也象征着孕育和期盼。每逢新年来临之际,便到了展望未来之时。我最近参加了一个风景园林论坛,其主题就是“景观的未来”,在发言中我分享了自己对行业发展的认识:花朵的凋零是在等待着再次绽放,风景园林的发展依然有着广阔的空间。针对国土、城市、高密度城区和场地4 个不同尺度,我各谈了一个风景园林未来研究和实践的领域和方向。

首先,在国土尺度上,延续并强化国土的自然特征与文化价值。

中国国土疆域辽阔,地貌复杂,气候带多样,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等不同的地区,植被类型也千差万别,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形成中国国土景观独特性和多样性的自然基础。中国又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经过几千年来与土地相适应的独特方式的改造,中国国土形成了特有的人工与自然交织,山、河、湖、渠、田、城融为一体的具有环境韧性的景观结构。

国土空间的自然特色和文化价值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记录,是博大精深文化的载体,对于一个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土尺度上,风景园林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和实践领域是对国土空间进行整体和深入的研究,认识国土景观的产生、演变、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寻求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更优化的土地利用方式,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又维护几千年沉积下来的国土景观的特质和多样性,延续并强化中国国土的自然特色和文化价值。

第二,在城市尺度上,推进一种自然主导的城市的建设。

农耕时代的中国城市都与区域的地理环境和山形水势紧密关联,农业生产的支撑系统,如陂塘、灌渠、运河、海塘等,实际上也是城市的环境支撑系统。城市是自然中的城市,亦是风景中的城市,城市内外的自然互相贯通,城市与区域的山、水、田紧密相融,形成整体的空间结构。

今天的城市与古代城市已完全不同,但人类对自然深度依赖的基因并没有改变,融于自然的生活依然是保证人类身心健康的基础。在城市尺度上,风景园林未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议题是如何构建一种自然主导的城市——它是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城市在功能、规模和结构上紧凑高效,并把更多的土地留给自然的紧凑之城;是融入地理环境,具有自身赖以成长的自然基因的地域城市;是遵循自然进程、具有完整自然系统和强大韧性的生态之城;是以自然系统整合各种工程设施,使灰色城市具有生命的有机城市;是将自然生态网络转变为社会生活网络,使市民亲近自然、乐享自然的共享之城;是寄托情感、承载生活,将自然转化为画意并上升为诗境的诗意之城。

第三,在高密度城区实现生态空间的拓展与质量提升。

高密度城区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系统。在其中,大范围地表被硬化或被建筑及基础设施所占据,自然地表面积占比少,生物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自然界中的水和生物等循环过程被阻断,人工建造与自然之间往往失去了应有的平衡。

高密度城区生态空间的拓展与质量提升具有无限的潜力,如将有条件的建筑及基础设施的表面和架空层转化为具有一定生态价值的空间;在满足各种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减少城市硬质地表面积,拓展土壤地表空间;建立地表径流管理系统,通过下渗、收集、储蓄和利用雨水,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地下水位;让城市绿地具有更多的自然属性,植被更接近于地带性植物群落;采取措施让落叶归根、枯枝回土,促进土壤的健康,提高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

风景园林未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领域之一是如何在高密度的城区拓展生态空间的规模,并让生态空间的分布更均匀,结构更多样;如何提升生态空间的质量,让高密度城区的雨水和土壤物质具有一定的自然循环能力,建立起健康的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韧性。

第四,在地块尺度上,将设计场地转化为场所。

伴随着生活、生产及生态功能的调整与改变,总会不断出现需要设计或更新的地块,场地设计是风景园林实践最活跃的领域。

场地设计需要解决场地问题,如满足室外生活的需要、管理自然、建立生境、提升艺术和文化品质等,是多目标、多途径和多结果的。每一块场地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空间,受到自然和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每一块场地都是独特的、唯一的,也是综合复杂的。不同的设计师对场地会有不同的理解,也会采取各异的设计策略。但场地设计的核心在于,面对一块场地,设计师如何敏锐地发现、诠释、尊重并突出场地的特质,将人工建造与场地环境完美地融合,使设计的场地更具有自然与文化延续和强化的意义,从而体现出“场所精神”。在场地尺度上,风景园林未来研究与实践的重要领域之一就是如何将物理空间的场地,通过设计转化为具有精神意义的场所。在此过程中,需要确定目标、选择实施方法、创造美学形态、体现地域和族群文化,满足社会、经济、生态和文化等要求。

过去30 年,中国风景园林快速发展,在国土、区域、城市、高密度城区、场地等不同尺度的研究和实践上,均为美丽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虽然目前风景园林行业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风景园林与地表空间生态系统及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尽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在不断变化,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所以,风景园林的发展永无止境。

沉寂的冬日正是思考和孕育的时节,期待风景园林深刻的思想、系统的理论和杰出作品的不断涌现。

猜你喜欢
高密度国土风景园林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