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美丽幸福南四湖建设实践与思考

2024-05-04 17:25孙秀芹王建强汲建业
山东水利 2024年1期
关键词:南四湖长制济宁市

孙秀芹,王建强,汲建业

(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济宁 252000)

南四湖位于山东省南部,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属淮河流域,承接鲁、苏、豫、皖4省34 县(区)来水,汇水面积31 700 km2,全湖面积1 266 km2,总库容47 亿m3,直接入湖的河流有53 条,其中泗河、东鱼河、洙赵新河等流域面积1 000 km2以上的河流11 条。南四湖是济宁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同时集防洪、排涝、供水、灌溉、水产、航运、旅游多功能于一体,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战略机遇

1.1 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实施

济宁市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著称,文化底蕴深厚,水资源丰富。该市地处黄淮两大流域,黄河从北部穿境而过,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济宁过境长度198 km。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干线和调蓄水库。近年来,国家、山东省相继实施了一批重大战略,济宁市凭借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使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工程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鲁南经济圈建设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在济宁市交织叠加。为精准对接和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等重大战略,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为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

1.2 河湖长制提档升级为美丽幸福河湖建设

河湖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实施河湖长制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实践。自2017 年河湖长制全面实施以来,济宁市的河湖面貌发生历史性转变,河湖长制从建机立制、责任到人、搭建“四梁八柱”,到重拳治乱、清存量遏增量、改善河湖面貌,再到自“十四五”时期起进入全面强化、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打造幸福河湖的伟大实践。山东省不断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在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问题整治基础上,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目前已建成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482 个。济宁市2020 年以来打造省级美丽示范河湖26 个,为巩固南四湖问题整治、建设美丽幸福南四湖提供了新的机遇。

2 建设成效

2.1 全面建成责任体系

济宁市坚持高点谋划、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1~9 号总河长令及河长制工作要点、《济宁市河长湖长履职实施意见》《济宁市河湖长制强化提升工作方案》,以制度规范河湖长履职。落实市、县、乡、村4 级河湖长,实现南四湖流域河、湖、库等各类水域河湖长全覆盖。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县(市、区)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明确了市河长办牵头的统筹责任和城乡水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业农业等部门的职责任务。出台了《济宁市河长制湖长制群众监督举报奖励办法(试行)》,鼓励群众行使监督权。经过多年努力,建成“河长牵头、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河湖长制工作体系。

2.2 重拳整治河湖问题

一是河湖巡查常态化全覆盖。2022 年,济宁市4 784 名河湖长开展巡查共计50 万次,闭环整改河岸垃圾、渔网、水草、浮萍等常态化问题24.73 万hm2,实现动态清零。其中以“一湖两线”为重点,即南四湖(含入湖河流)、南水北调输水干线和黄河沿线,以“存量问题依法处置、增量问题零容忍、历史遗留问题科学评估”为工作要求,对入湖河流水质隐患、水面漂浮物、水域岸线空间内“四乱”问题,开展常态化、规范化整治。

二是严格监督检查和评价考核。制定《济宁市河长制湖长制监督检查实施意见》,落实河湖监管责任制,明确问题“发现、反馈、整改、销号”闭环工作流程。出台《济宁市河长制湖长制月综合评价方案》,将河湖巡查、整改落实、淮委反馈问题整改等事项列入月度考评,采取明查暗访相结合形式,对县(市、区)河湖长履职情况和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并将结果纳入市政府重点工作通报。

三是问题整改成效明显。出台了《南四湖问题整治行动方案》,落实了责任主体,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压实沿湖县(市、区)属地责任,并明确了市南四湖流域管理办公室、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等16 个部门的督导责任,聚焦历史遗留重难点问题,全力推进整治。除常态化问题外,2022 年,南四湖区域清理厂房12 个、码头临水货场9 处、看护房84 个、民房170 个、板房简易房150 个、养殖棚42 个,共计9.07 万m2。

2.3 创新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管护保洁一体。自2019 年起,济宁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政府+市场”河湖管护模式,将河湖保洁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落实河湖管护人员、强化资金保障,以专业化、物业化管理保障河湖整治效果。

二是流域区域联动。南四湖岸插花段多,边界问题历来是“老大难”。河湖长制全面实施以来,济宁市积极促成“跨省流域统筹、跨市报省协调、跨县市级协调”的3 个层面沟通联动,省、市、县分别建立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开展信息沟通、联查联调、联合执法等工作。济宁市、徐州市联合签署了《南四湖地区边界河湖管理保护沟通联系协议》,稳妥处理省界违章建筑、插花段鱼塘圈圩拆除等历史遗留问题,打造出“河长牵头、流域统筹、区域联动”工作模式,推动南四湖鲁苏插花段违建整治经验入选水利部河湖长制先进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三是司法执法协调。严格落实河湖警长制、检察长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市河长办牵头,联合市法院、检察院和水务、生态环境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建立大运河流域暨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司法执法协调联动机制的框架协议》,在大运河、南四湖试点推动司法、执法协调联动,多部门联合会商办案,严厉打击河湖非法采砂、危险废弃物倾排等行为。2021 年至2022 年9 月,累计查处河湖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56 起。

四是智慧管理助力。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地理信息技术、视频监控等多种手段,统合气象、水文、水资源、水工程、地理信息等基础信息,建立数字河湖管理平台,实现河湖监管“上报、下派、核实、处理、反馈、销号”闭环管理,打造信息数据“一张图”。充分利用科技赋能,打破传统人工巡河局限,建成“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手机巡河APP”全方位多渠道河湖监督体系,为河湖管护装上“最强大脑”。

2.4 创建形成示范效应

近年来南四湖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水质连续19 年持续改善,稳定在Ⅲ类水标准。随着河湖长制提档升级,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成为河湖管护的新目标。济宁市自2020 年以来,对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评定办法、评定标准及评分细则,从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基础工作、管理保护、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河湖管护成效、河湖文化内涵7 个方面治理南四湖及入湖河流水生态环境,提升河湖面貌,积极创建美丽幸福河湖,放大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效应。目前,济宁市建成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共26 个,含南四湖湖片1 个,河流25 条(段),其中90%在南四湖流域,同时建成一批市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2021 年以来,济宁以示范创建为契机,开展303 条(段)美丽幸福河湖3 年达标建设工作,力争2023 年实现全域美丽河湖。届时一个“湖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幸福南四湖将更大程度提升群众幸福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困难和不足

3.1 基础设施存在短板

南四湖湖东堤郗山至韩庄闸存在约15.6 km堤防缺口,滨湖涝洼地防洪标准低,部分河道行洪不畅,南四湖防洪体系仍不完善。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雨污分流设施不完备,影响入湖水质;河、湖、库连通工程和河道调度工程欠缺系统规划和管理,加剧了南四湖工程性缺水问题。

3.2 问题整改动态变化大

南四湖流域城镇和人口分布密集,是传统的农业种植区和畜禽、渔业养殖区,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广大农村居民受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制约,长期以来,环保意识不足,使得水域岸线空间范围内垦堤种植及乱堆乱排等“四乱”问题易反复、难除根。

3.3 巡查监管不到位

部分河湖长履职巡查不规范,4 240 名基层河长巡河记录中不规范的占1/3,主要表现为巡河轨迹不在河道上,巡河时间不符合规定等。市河长办对各县(市、区)压力传导不够,部门间协同联动还不到位。

3.4 全域治理人员少、任务重

近两年来,水利改革发展任务繁重,河湖长制工作标准和要求大大提高,黄河流域、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代水网建设、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旱灾害防御等工作均被列入省河湖长制工作要点。由于这些工作无一不事关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和谐安定,也均被列入济宁市政府“守好一排底线”要求和省对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但是与此同时,河湖长制工作力量薄弱,人员严重不足,加之乡镇事务繁杂,基层河湖长身兼数职,巡河时间精力严重不足。

4 建议对策

4.1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加快实施湖东堤郗山至韩庄段封闭工程建设,实施完成南四湖湖东滞洪区建设、湖内浅槽疏挖治理、下级湖清障行洪工程、沿湖排水泵站建设等,推进洙赵新河、东鱼河等重点河道治理。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高标准治理城镇、农村生活污水,确保污水处理全覆盖并全部实现雨污分流。结合现代水网建设完善南四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

4.2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用好《济宁市河长制湖长制群众监督举报奖励办法》,鼓励群众提供河湖问题线索,广泛开展节水护水宣传,引导群众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自觉维护河湖良好生态,鼓励尝试更环保的生产方式,立足河湖优势发展绿色产业,营造公众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让美丽幸福南四湖造福沿湖群众。

4.3 完善监督考核等工作机制

持续抓好河湖长履职和河湖问题整治,加大监督检查和清违整治力度,落实好闭环整改、挂牌督办、“三单”预警、月度考评等工作机制,2023年重点提升河长办综合协调能力,加强部门协调联动,严格跟踪问效,确保各级河湖长规范履职,河湖问题动态清零。

4.4 加大人员和经费保障

利用好河湖市场化保洁模式,强化资金保障,用社会化、市场化巡查保洁方式减轻人员不足压力。市县两级从人员编制、岗位设置方面,加派工作人员,增加人员编制,壮大河湖长制工作力量。积极发动志愿者、民间河湖长等社会力量,扩大河湖治理合力。

猜你喜欢
南四湖长制济宁市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节水专栏约稿(征稿)函河湖长制专栏约稿(征稿)函
不忘初心创沂沭泗基建新篇 除险加固保南四湖治水安澜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推行湾长制的重点问题与优化进路
河湖长制
山东省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活动掠影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南四湖湖西大堤加固工程(山东实施段)暨南四湖二级坝闸下西段股河上段剩余工程通过竣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