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井控安全风险控制技术刍议

2024-05-04 17:53焦文夫张一佳由志军王剑卢鹏飞宋宁
化工设计通讯 2024年2期
关键词:控制技术油气油田

焦文夫,张一佳,由志军,王剑,卢鹏飞,宋宁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油田井控安全风险控制技术是指深入分析井控作业,并且使用对应的技术来有效控制油气井喷的安全风险,员工应该分析油田的工作环境、油品性质及地质情况,使用相关控制流程、技术来努力控制油田井控的安全风险[1]。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油田井控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然后从井身结构、地表压力、开发方式与区块、员工素质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如今油田井控面临的安全风险,最后提出了油田井控安全风险控制技术及其策略,现具体论述如下。

1 油田井控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

1)生产战线较长。石油的开采作业属于野外作业,无固定厂房,随处可见安全风险。

2)生产危险因素较多。油气开采时拥有高压、高温等基本特性,油气自身还属于易爆、易燃产品,含有害、有毒物质,极端的工作环境、频繁的野外作业及长途运输等增加了油田的生产危险。

3)施工风险性大。油田开采作业具有“盲目”性,扩大了施工风险,频繁出现突发性事件,作业危险性、风险性愈发复杂,其管理及控制难度也更大。各项步骤涉及的单位很多,由于技术水平、人员意识及管理组织等方面不同,进一步扩增了油田安全管理的繁琐程度。

2 如今油田井控面临的安全风险

2.1 井身结构方面

油井会出现井口设备腐蚀,基于这种情况,就难以更好地确保井口设备的气密性。除此之外,部分早期的水井因自身结构的约束,就不能确保检测、评估实践的合理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如此就促进了管外刺漏现象的产生,而这会在无形之中增加油田井控的风险。

2.2 地表压力方面

从传统的井喷失控事件中可以发现,地层压力是导致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之一。这是因为大部分油田都拥有若干种油品性质,而在开采实践中,对于各个油田开发层所需要的技术也有所区别。就如今的技术水平来看,以前的压力控制技术无法对地层的压力进行精准测量以及合理控制,如此就会增加油田的安全风险。

2.3 开发方式与区块方面

伴随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如今我国在开采油田实践中采取了愈发先进的技术、丰富的开发方式[2]。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物产资源比较丰富,油田地处的具体位置也不同,在开展油田井控作业的过程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地层的压力及流体的温度都会持续变化,这就会引发油田井控的安全风险。

2.4 员工素质水平方面

在油井现场作业中,员工的素质水平会对整个施工的安全、品质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按照如今国内油田井控员工的素质水平情况来看,很多员工的素质水平还有所不足,假如无法提高他们的素质能力,就会增加油井安全风险控制工作的实施难度。于是,一定要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有关责任心、安全意识的培训,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油田井控管理及控制工作的综合水平。

3 油田井控安全风险控制技术及其策略

3.1 分级安全风险防控

油田井控安全风险控制技术是指深入分析井控作业,并且使用对应的技术来有效控制油气井喷的安全风险,员工应该分析油田的工作环境、油品性质以及地质情况,使用相关控制流程、技术来努力控制油田井控的安全风险[3]。通常来说,在石油开采以及生产过程中,井控风险技术属于分级技术。表现在如下几点:①按照常压井、低压井以及高压井的实际需要,将井控安全风险技术以及员工的专业素质进行联系,明确有关安全井控机制,引入先进的设备,对有关技术进行培训;②按照地表结构、油藏埋深,对安全防控风险的主要参数进行测定,使用安全风险井控机制,明确有关技术;③按照井身结构的主要特征和油田的环境条件,明确有关安全风险技术[4]。结合平原、海上以及山地等油田开采环境,划分危险地区、高危地区以及一般地区,按照相关井控需求,明确有关设备和技术,努力制定可行且切实的防控机制。

3.2 分级监管技术

油田开采作业拥有一定的“盲目”性,扩大了施工风险,频繁出现突发性事件,作业危险性、风险性愈发复杂,其管理以及控制难度也更大。根据井控管理组织网络,每一口井的施工一定要具备“三项设计”,即工程设计、施工设计以及地质设计等,且设计的审核以及审批需要施工方、建设方分工负责[5]。第一,施工设计:其由施工单位进一步完成,设计需按照具体装备、人员情况,制定有效、可行的井控应急预案,且将所有井控策略以及职责逐一落实到岗位上[5]。第二,工程设计:其由第三方完成。工程设计需按照地质设计的基本要求对各施工参数、步骤进行制定,依照井控风险分级技术进一步明确井控技术要求、井控装备的组合形式与配置标准等。第三,地质设计:其由地质部门负责。在设计过程中,需提供这一井口的位置信息,附近的水网管线布置情况,井身结构信息、井内管柱构成信息、地层压力系数与串通状况、历次施工作业情况等。

3.3 防卡、防漏、防喷技术

(1)有效维护钻井液,对钻井液失水进行控制,借助固控设备对钻井液中的有害固相含量进行清除,保持井筒畅通、清洁[6]。

(2)针对砂砾层与流砂层,采取较高的切力与黏度、适宜的钻井液密度,降低虑失量,避免井壁失稳、坍塌。

(3)钻进过程中对泵压的具体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如有异常需停钻检查。

(4)钻进过程中仔细观察立管压力表以及指重表,将机械钻速、转盘负荷结合起来对井下情况进行全面判断。如有异常,须在第一时间起钻检查。

(5)新钻头下井钻进的时候,要以设计钻压下限钻进,待方接头全部进入新井眼后再恢复正常钻压钻进。

(6)斜井定向后钻具静止≤3 min,直井钻开油气层后钻具在油气层井段内静止时间应≤5 min,活动钻具时每次活动距离≥5 m。

(7)油气层钻开后因意外需对设备进行更换时,应将钻具起到油气层顶以上。

(8)井口操作须谨慎,严格防止井口工具等落井。

3.4 井控风险的不同等级

(1)强化责任。要不断细化油井的安全风险防控责任,做到违章必究,照章办事,有章可循。

(2)落实安全生产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安全生产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落实安全生产技术,就能够确保生产的安全性,于是,不管是采油时的生产操作技术、油井维护技术等,还是生产设备的相关安装技术,都一定要达到较高的标准,绝不放松。随着地下环境的繁琐性、油藏埋深的持续加剧,安全生产获得了广泛重视,主动发现以及推广安全生产的首创性,将施工图纸、井控数据与员工的操作开展数据对接;

(3)将油气水井安全风险防控的全天监控落到实处[7]。将先进的风险防控识别技术利用起来,对所有生产环节实施全天无盲点监控,时刻将监控数据进一步汇集到安全生产数据分析中心,对安全生产隐患进行科学排查,对设备检修、维护以及运行的办法、策略、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3.5 安全钻井技术

通过现场试验应用,总结以及优化了配套技术。一般体现在:①油层钻进采取油层逐步打开法;②钻具组合中采用箭形止回阀,钻具结构稳定器进一步优化成方接头;③减弱抽吸因素,防止起钻抽吸。采取了双异径井身结构,上部气层段逐渐形成大井眼;钻井参数获得了优化转换,减少虚泥饼;短起与长起结合对井壁进行修整;④浅气层提升施工密度,密度控制在1.30~1.35 g/cm3,形成了具体的施工策略;⑤从钻进、钻前、完井与起下钻等施工步骤对防喷技术措施进行了优化。固井技术上,使用免拆套管头更好地确保了固井后立即座封,同时对于不同井使用双极注固井与双密度固井,冲洗液使用加重冲洗液,获取了优良的固井质量,避免了油气上窜,值得被广泛推广以及使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从分级安全风险防控、分级监管技术、防卡、防漏、防喷技术、井控风险的不同等级以及安全钻井技术等方面入手,以实现油田井控安全风险控制技术的深入完善。随着开采技术的飞速发展,油田公司的安全生产防控策略获得了全面更新,公司的安全生产部门以及生产管理机构,也会定期宣传安全生产知识。然而,还是很难杜绝着火与井喷等安全事故的出现,不但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还造成了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有效开展相关安全防控机制很有必要,将安全防控机制进一步转变为安全生产保障,是所有石油公司的主要行动指南。

猜你喜欢
控制技术油气油田
碳中和油田的未来之路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我国海上油田新发现
对工程建设中的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基于BTN8962TA的PVG32比例阀控制技术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掘金油田环保
景观照明联动控制技术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