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携手共促托幼一体化产教融合

2024-05-04 02:06
山西教育·管理 2024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校建设

京津冀携手共促托幼一体化产教融合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记者从日前在天津举办的京津冀托幼一体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共同体将建设“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发挥高水平大学学科、师资、科研等优势,共建技术创新中心、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和职业院校幼儿师资培训基地,校企联合打造科研攻关团队,产出一批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

依托京津冀協同发展的战略优势,2023年5月,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牵头发起组建了京津冀托幼一体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同年,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幼儿教育产教融合实训与服务基地落成,依托共同体,与北京金融街教育集团合作建立了“城职慧爱产业学院”“特色学徒制教育研究中心”“婴幼儿托育专业国际化师资‘培训+技能基地”3个幼儿教育产教融合标志性项目。

据悉,下一步,京津冀托幼一体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将深化产教融合,构建紧密的行业合作机制;加强协同创新,提升共同体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注重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托幼人才的培养质量。

福建:中小学每月至少应急疏散演练1次

福建省教育厅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福建省校园安全教育实施方案》,要求以“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师生安全意识”为重点,开展全省校园安全教育,实现每年全省学校应急疏散演练100%覆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

福建明确,建立新生安全教育课暨安全教育周制度,制作新生安全教育课视频课件,普及校园基本安全常识。各校要把秋季开学第一周作为安全教育周,组织讲授校内外安全基本常识和隐患,重点讲授防火、防震、防欺凌和交通安全、心理健康、校内设施设备及实验室安全等方面知识,确保所有学生接受一次全方位、系统性的安全教育。开展安全科普教育,制作校园安全教育科普系列微视频。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利用“1530”机制(即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每个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对学生进行常态化安全教育,确保每学年安全教育不少于12课时。各高校要结合实际,将安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利用科教基地、相关专业实训基地等载体,积极开展安全科普教育。

福建要求,各校要落实应急疏散演练100%覆盖要求,中小学校每月至少开展1次;幼儿园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特殊教育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高校要结合实际按要求开展演练。

四川:十八部门联合护航学生心理健康

记者从四川省教育厅获悉,四川省教育厅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四川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到2025年,四川将形成更加健全的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的学校、家庭、社会及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四川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将实现“六个全覆盖”,即大中小学生全覆盖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每学年对小学高年级以上中小学生和高校新生全覆盖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教师全覆盖参加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培训,学校全覆盖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学校全覆盖建设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县(市、区)全覆盖建设区域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

《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建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配齐用好心理健康教师,开展教师全员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培训,加快心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开展省级心理健康教师专业资格A、B、C三级认证。强化心理危机干预处置,建立四川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四川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发挥心理援助热线作用,对心理问题学生“一生一案”建立帮扶方案,着力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河南: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行动等十项重点任务,到2035年,适龄学生享有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全省各县(市、区)均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根据方案,河南将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行动,该行动要求各地根据城镇化和学龄人口变动趋势,科学制定城乡学校布局规划。市、县要合理规划并保障足够的中小学教育建设用地,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规定。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班额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小班化教学。深入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完善义务教育办学具体标准,进一步加强校舍、安全防范设施、教育装备、数字化基础环境、体育运动场地、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各县(市、区)按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计划实现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规定标准。

此外,河南还将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四个一批”行动、师资配置优化行动、教师校长能力素养提升行动、中小学数字校园提升行动、特殊群体学生关爱行动等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做好面向学生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内蒙古:超两亿元支持教师队伍建设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获悉,内蒙古已下达教师队伍建设等相关资金2.12亿元,全面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为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支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内蒙古下达“三区”人才计划教师专项经费、地方“特岗计划”教师补助、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及优秀中青年教师助力乡村振兴支教补贴等共1.43亿元。同时,为重点加强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通过创新招聘形式,对急需紧缺学科、基层教师实施降低笔试开考比例或不设开考比例直接面试等倾斜政策。

内蒙古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实施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争取“国培计划”专项资金5886万元,支持主要围绕乡村教师和校长,开展分层次、分学段的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切实提升乡村教育教学质量。安排教师培训经费1000万元,与“国培计划”统一规划、统筹实施,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教师师德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为核心,以加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

辽宁:去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同比下降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局的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同比下降2.6豫,近视率连年上升的趋势得以扭转。

辽宁认真落实国家教室采光照明标准,严格控制手机、智慧黑板等电子产品使用。要求学校每周或每两周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将眼保健操纳入中考体育与健康教育实践操作考试内容,考核结果计入中考总成绩。

辽宁针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视力储备不足和有近视家族史的学生及早干预。省内眼科医院开通学生矫正视力专属绿色通道。探索建设校园爱眼小屋,累计向校园投入眼科检测设备3000余台。总投入近1400万元在全省建设9个眼科普馆。引导省级近视防控基地为家庭经济困难的眼病学生开展免费检查、配镜资助等服务。

近年来,辽宁省建设了12个省级、市级和高校近视防控宣讲团,打造“全覆盖”防控宣讲体系。对校长、教师进行近視防控工作培训,仅2023年就培训了12万人次。辽宁还将近视防控所需经费纳入预算,2023年省级以上经费预算安排8000余万元,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6个、试点县37个、基地10个、示范校300所,带动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迈上新台阶。

陕西:举办413场校园招聘会

记者日前从陕西省教育厅获悉,为促进2024届高校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陕西省教育厅将联合有关高校举办413场分科类、滚动式大型校园招聘会,其中线下招聘会共212场,网络招聘会共计201场。

据悉,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将从3月上旬持续到8月底,其中线下招聘会自3月6日至6月20日,网络招聘会从即日起至8月30日。此外,陕西省教育厅还将联合有关高校陆续举办各类联盟招聘会、中小型和专场校园招聘会。

陕西省教育厅提醒求职学子树立务实就业观念,主动面向基层就业,精心做好求职准备,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及时办理就业手续。

江苏苏州:为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提供便利

苏州市教育局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苏州市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便利化改革实施方案》,涵盖20条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保障措施,按照“市民化待遇、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要求实施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便利化改革,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苏州明确,企业外来用工落户为本市户籍(含集体户口),其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应收尽收”,由县级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公办学校。强化积分入学保障,优化义务教育阶段积分入学调剂办法,不断提高符合条件的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含政府购买学位)的数量或比例。强化对企业外来用工子女的升学保障,在苏州就读初中并取得学籍的外来用工子女考生和本市考生同等享受报考高中阶段学校的权利。

苏州要求,落实高层次人才教育优待政策,做好教育政策咨询服务。结合区域实际完善企业人才认定和评价机制,落实其子女优待入学政策;对规定报名时间内未达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入学条件的企业紧缺型人才子女,由企业向属地集体申请,经审核合格后,统筹安排公办学校入学。

江西赣州:高校专场科技成果路演举办

近日,江西赣州高校专场科技成果路演活动在赣州高新区中国稀金谷成功举办。据悉,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搭建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聚集技术、产业、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促进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创新需求、投资机构精准对接,推动教育、科技、产业、金融深入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本次专场活动是江西省教育厅组织高校举办的首场科技成果路演活动,后续江西省教育厅将继续组织更多高校进园区、进企业,主动发现企业科研需求,从源头加强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成果供给;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分领域分地域组织高校开展常态化路演,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桥梁,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此次路演活动共展示推介了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赣南医科大学的10项科技创新成果,涉及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

责任编辑何欢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学校建设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