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现代供应链关系研究

2024-05-04 02:25王月虹
中国商论 2024年7期
关键词:物流运输物流管理国际贸易

摘 要:国际贸易的发展与供应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现代贸易有利于提高供应链的绩效,供应链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增加市场份额。本文研究国际贸易对供应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拓展市场、降低成本、优化结构,并探讨现代供应链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基于两者之间的分析,提出国际贸易与供应链合力增效的路径,从优化物流管理、加强供应链合作、推广贸易自由化、提高风险管理等层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新时期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国际贸易;现代供应链;成本控制;物流运输;物流管理;贸易自由化

本文索引:王月虹.<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7):-056.

中图分类号:F742;F25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4(a)--04

当前不同国家的商品与服务交易逐渐加深,国际贸易快速发展,为各个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现代供应链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现代供应链包含原材料采购至产品销售的各项环节与流程,涉及产品管理的各个层面,包括商品生产、物流管理、仓储运输、配送与销售等多个环节,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有利于推动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为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物质支持,有效解决国际贸易的供应链问题,使得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物资采购、运输与配送,提升国际贸易的综合性能。国际贸易与现代供应链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1 国际贸易对供应链的促进作用

1.1 国际贸易能够拓展市场

国际贸易使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到企业的产品,增加了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使得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等各环节的产量与销售量增加,从而促进供应链的发展。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国际贸易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订单,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需要生产更多的产品,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订单需求。订单的增长促进了供应链的稳定性,提高了供应链的绩效[1]。

国际贸易为企业提供了更多与全球供应商合作的机会,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中寻求更优质的供应商,提高采购质量。与全球供应商的合作促进供应链的多样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国际贸易使企业与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更加紧密的协同,包括供应商、物流服务商等,确保产品能够准时到达客户手中,此种协同合作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1.2 国际贸易能够降低成本

国际贸易使企业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供应商与原材料选项,从而有更多的机会比较价格与质量,选择更具成本效益的供应商与原材料,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效率。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运输方式,对比不同运输方式的成本与时间,选择海运、铁路运输等更具成本效益的运输方式,从而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效率[2]。

国际贸易协定与自由贸易区等政策为企业提供了降低关税与税费的机会,有助于减少企业的进口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促进供应链的发展。企业通过国际贸易引入更具竞争力的原材料与零部件,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国际贸易使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更好地规划生产计划,减少库存积压,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3]。

1.3 国际贸易能够优化结构

在国际贸易中,企业可以与多个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避免对单一供应商的过度依赖,多元化供应商策略能够降低供应风险,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企业可以比较不同供应商的价格与质量,选择更具成本效益的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

国际贸易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与库存状况灵活调整采购计划。国际贸易开展过程中,企业与买家协商选取更加灵活的交货方式,根据买家的需求与市场的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交货时间与地点,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在国际贸易中,企业可以引进国际上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技术,例如精益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协同等,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效率与创新性,推动供应链升级与创新。国际贸易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风险管理选项,包括国际保险、贸易融资等。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工具,降低贸易风险,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4]。

1.4 国际贸易能够提升品质

国际贸易的开展有利于企业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与管理经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技术转移可以促进企业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际贸易使得企业接触更严格的产品标准与质量要求,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控制与技术水平,提升产品的品质与信誉度。企业引入精益供应链管理、六西格玛等方法,建立全面的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质量,降低质量风险,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国际贸易使得企业更加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加强与全球消费者的沟通与反馈,更好地调整产品设计与质量标准,以满足市场需求[5]。

2 供应链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

2.1 供应链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

企业与全球物流服务提供商建立合作关系,利用网络与资源优化物流运作,能够缩短货物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采用物联网技术、实时跟踪系统等先进的物流技术与设备能够提高物流管理的精确性。国际贸易使企业在不同国家与地区进行仓储管理,建立全球仓储网络,实现仓储的协同,能够减少库存周转时间,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降低仓储成本。

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优化配送路线,选择高效的配送方式,建立稳定的配送网络,能够提高配送效率,有助于缩短交货时间,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企业建立跨境电商物流平台,提供更快速、准确的物流服务,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客户需求。国际贸易使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进行更加紧密的协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更好地协调物流、仓储与配送等环节,提高整体运输效率[6]。

2.2 供应链有利于优化生产过程

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分析相关数据,提前做好生产计划,能够避免产品过剩或短缺,减少库存积压,降低脱销风险。企业结合市场需求、库存状况、生产能力等因素,制定精细化的生产计划,采用先进的排程软件工具,根据订单的紧急程度、产品类型、生产线的产能等条件,合理安排生产顺序,提高生产效率。

对供应链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降低采购成本,合理安排运输、仓储等环节,提高物流效率。企业引入六西格玛、5S、单件流等先进的管理方法,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持续改进生产过程,降低缺陷率与产品不良率。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生产线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掌握生产进度。本文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加强与供应商、制造商和客户的紧密合作,实现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的一体化,优化产品设计、工艺与制造流程,提高生产效率[7]。

2.3 供应链有利于增加市场份额

在进入新的市场之前,企业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包括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消费习惯、市场规模、竞争情况等,由此制定更加精准的市场营销策略。在拓展市场时,企业注重构建良好的品牌形象与信誉,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加强品牌宣传与推广,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为了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偏好,企业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可以不断创新与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8]。

根据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反馈,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质量。加强与供应商与客户的合作,构建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与零部件的稳定供应。企业与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在钢铁供应链管理中,进入2020年,我国不锈钢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2021年高达95%,至2023年3月降至60%,见图1,数据来源于Mysteel广州期货研究中心。

图1 2020—2023年中国不锈钢供给情况(万吨)

不锈钢核心原料为镍铁、废不锈钢、镍板、高碳铬铁等,70%含量为镍铁,废不锈钢占比22%,每吨不锈钢平均消耗铬铁0.36吨。镍铁、废不锈钢与铬铁供应对不锈钢生产至关重要,见表1。

2.4 供应链有利于降低贸易风险

多样化供应商和分散生产基地可以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如天灾、政治动荡等不可控因素,从而保障贸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时,企业选择更具竞争力与成本效益的供应商进行批量采购,签订长期合同,降低采购成本,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稳定供應,有利于降低贸易风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与工艺,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引入自动化设备,优化生产线布局,以此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企业选择更具成本效益的运输方式,优化物流管理,降低运输、仓储等环节的成本,采用集装箱运输,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中,不断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优化产品设计,降低原材料与零部件的消耗与浪费,提高产品质量与性能,采用更优化的材料,降低产品的维修与保养成本[9]。

3 国际贸易与供应链合力增效的路径

3.1 加强国际贸易物流管理

利用物联网技术物联网(IoT),将物理设备与网络相连,实现数据交换与远程控制,此种管理方式应用于运输、仓储和配送等各个物流管理环节,在车辆与货物上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货物的温度、湿度和位置等信息,确保货物安全与准时到达目的地。强化橡胶、煤炭、磷矿石、咖啡粉、不锈钢、钢材、医疗器械等产业链管理,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物流预测、路线规划与智能调度等方面,分析历史数据与市场趋势,促进企业预测未来的需求与运输量,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物流计划。利用人工智能优化配送路线,减少运输时间与物流运输成本[10]。

利用自动化系统取代人工操作,提高物流运输效率与准确性。构建自动化仓库系统,利用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实现货物的自动分类、存储与检索,提高仓储效率,构建自动化的货物装载与卸载系统,在物流管理过程中,适当减少人力需求,提高运输效率。合理仓储布局与库存管理,减少库存成本,优化仓储空间。采用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实现货物的实时跟踪与精准调度。在物流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使用环保包装材料,推广共同配送,降低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数据分析,深入了解物流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对此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与供应商、运输公司和仓储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提高物流效率与可靠性。

3.2 深入推动全球供应链合作

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和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橡胶、煤炭、磷矿石、咖啡粉、不锈钢、钢材、医疗器械等产业链构建过程中,不断探索构建稳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与供应商寻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与产品质量,促进双方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减少供应链中的不确定因素。2019年ANRPC中亚洲9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12142千公顷,同比增长0.11%。2021年全球天然橡胶1381.2万吨,同比增长2.1%,需求量1407.9万吨,同比增长1.1%。

2022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1410.7万吨,需求量1423.2万吨。2021年我国天然橡胶进口量前三为泰国、马来西亚与科特迪瓦,进口量占比达到49.9%、14.9%、8.9%。我国天然橡胶以进口为主,2021年我国天然橡胶进口量219万吨,同比增长2.7%;进口34.7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2020—2023年,我国天然橡胶进口均价波动较小,约1300美元/吨。2021年我国天然橡胶进口均价1588美元/吨。共享生产计划、库存信息与市场需求等相关信息,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协调生产与物流计划,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与效率。

企业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与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立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机制,降低供应链中断或延迟的风险,预测与应对潜在的供应链风险,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制订生产与物流计划,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不断增强供应商的竞争力,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绩效。

3.3 推广全球贸易自由化

打破贸易壁垒和限制,促进自由贸易,扩大市场规模和发展机会。在国际贸易中,消除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降低进口与出口成本,促进商品与服务流通,由此增加市场供应与需求,提高市场竞争性,促进产业发展,为橡胶、煤炭、磷矿石、咖啡粉、不锈钢、钢材、医疗器械等产业链的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空间。构建自由贸易区,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促进区内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加区内市场的规模与需求,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与发展机会。在商品贸易的同时,注重服务贸易,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为了推进贸易自由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贸易问题,促进全球贸易的协调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提高市场透明度,增加企业与消费者对市场的了解与信任,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减少市场不确定性与风险,提高企业与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与参与度。

3.4 加强国际贸易风险管理

不锈钢、钢材、医疗器械等产业鏈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探索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国际贸易风险有效识别、评估、控制与应对。在企业内部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更好地预测与管理风险,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密切关注全球政治与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贸易策略与风险管理措施。

签订保险合同,转移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风险,并获得经济赔偿,减少贸易中断与损失。多元化供应链可以降低单一供应商或地区供应中断的风险,与多个供应商合作,保证原材料与零部件的稳定供应,减少供应链中的风险。建立紧急应对机制,更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包括紧急采购、紧急运输和紧急储备等方面,快速应对风险,提升国际贸易应对能力。与供应商与客户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了解供应链中的相关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效率与准确性[11]。

3.5 落实环境与社会责任标准

确保供应链与贸易遵守环境与社会责任标准,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橡胶、煤炭、磷矿石等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加强对环境的开发与保护。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要求供应商与合作伙伴遵守相关环保法规与标准,在供应链构建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企业的环保形象。

关注劳工权益,要求供应商与合作伙伴尊重劳工权益,遵守国际劳工标准与道德规范,促进供应链中的人权与劳工保护。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供应链与贸易中,推动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品牌形象。企业建立环境与社会责任评估机制,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环境与社会问题,增强供应商相关业务开展中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与相关环保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供应链与贸易中的环保与社会责任,增强企业在环保与社会责任方面的透明度与可信度。

4 结语

供应链涵盖产品生产与销售各个环节与流程,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优化国际贸易,促进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企业可以探索构建稳定可靠的供应链关系,加强对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与运用,打破贸易壁垒,推进资源共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国际贸易开展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对能力,借助现代供应链,更好地参与当前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张茅.扩大开放背景下国际贸易对我国商贸流通业优化升级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3(22):29-32.

刘耀东.全球电磁阀供应链的地理分布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投资与合作,2023(10):47-49.

梁炜昊.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J].价格月刊,2023(11):23-31.

薛卓之,张茹.跨境电子商务视角下的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J].全国流通经济,2023(18):72-75.

杨永.农产品流通渠道变化对国际贸易发展影响实证分析[J].山西农经,2021(19):32-33.

林俊.新全球化环境下促进跨境供应链安全与效率的法律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22,36(12):68-80.

闻少博,陈甲斌,郝晓晴.基于复杂网络视角的全球铜资源供应链风险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21,41(9):171-178.

曾庆航.基于供应链成员视角的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商能力提升策略[J].商展经济,2022(19):82-84.

史浩,戴小红,郁国培.数字贸易产业链、生态链金融服务体系构建: 从供应链金融到区块链金融[J].时代经贸,2021,18(12):36-41.

黄顺光,郑育新.用区块链技术打造AEO高信用国际贸易生态圈的创新实践[J].中国海关,2021(9):88-89.

曲丽娜.跨境电子商务视域下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分析[J].商展经济,2021(20):21-23.

猜你喜欢
物流运输物流管理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提升措施探讨
基于人机工程的物流运输三参数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略论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与优化
GIS云服务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