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视角下“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和优化建议

2024-05-06 20:08曹淑凤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腾云稿件期刊

■任 杰 曹淑凤

中国硅酸盐学会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 号 100831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总量已达5163种,其中中文期刊4556种、英文期刊434种、中英文期刊173种。中文期刊占据大多数,英文期刊只占我国科技期刊总量的约8.4%[1]。然而,中国学者为了使自己的成果得到国际认可,更倾向于将高水平的论文发表在SCI英文期刊上。据统计,在2022年,中国作者发表SCI论文数(740776篇)占全球发表论文总数(2284623篇)的32.42%,位列世界第一。但是,中国作者发表SCI论文数是中国SCI期刊发表论文数的约20倍[1],绝大多数中国作者的SCI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上。而且,由于我国缺乏成熟的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我国仅有的200余种SCI期刊中,超过80%以“借船出海”的形式进行海外传播[2-3]。因此,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将保障科技创新成果的传播和使用,维护国家科技文献数据版权,促进期刊集群化发展,降低昂贵的平台合作和出版费用,助力中文期刊国际化传播,为中国科技期刊壮大和全面走向世界保驾护航[4-5]。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研发技术和专业研发队伍的日趋成熟,一些学会、出版社等研发的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已投入使用,比如科学出版社的SciEngine、中国激光杂志社的Researching、高等教育社的Frontiers Journals、中华医学会的MedNexus等。科学出版社的SciEngine是一款集同行评议、XML结构化生产管理和网络发布于一体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6];中国激光杂志社Researching平台主要收录了光学、物理、地理领域的期刊,以论文碎片化、一键发布并同步完成知识挖掘和应用为特色[7];MedNexus是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与Wiley旗下技术公司Atypon合作打造的英文医学期刊出版和传播平台[8]。但是这些平台均处于开发初期阶段,收录的中英文期刊最多约440种、最少约40种,未能形成规模效应。我国平台与国外成熟的数字出版平台存在较大的差距,具有国际影响力较弱、服务功能不完善、人才资源储备不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模式缺乏等问题[3,8-9]。

为推动构建我国的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2019 年9 月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制定并推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并首次设立了“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项目,分为运营、生产和传播3个部分。运营平台是指为作者、专家、编辑服务的在线投稿和审稿系统。中国知网承担运营平台的建设,提供的产品为腾云采编系统。生产平台对已录用稿件进行数字生产,流程有编辑加工、排版、校对、生成XML/HTML格式数据、整期组刊等。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承担生产平台的建设,提供的产品为方正学术出版云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方正云平台”)。传播平台利用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等,向目标用户进行学术内容传播和知识服务。清华大学出版社承担传播平台的建设,提供的产品为SciOpen。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从用户角度分析这3个平台的建设现状及其组成的全流程平台的构建方式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研究还较为少见。尤笛等[10]从全流程角度分析了这3个平台,但是对每个平台的建设现状以及优缺点的分析不够深入。因此,笔者通过邀请科研人员试用、与同类产品对比,以用户视角,分析腾云采编系统、方正云平台和SciOpen的建设情况和不足之处,提出优化建议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 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首先,邀请25位来自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具有丰富论文投稿经验的师生试用为英文期刊JournalofMateriomics配置的腾云采编系统英文版,共计投稿65篇,并邀请10位来自高校或科研院所的曾使用过多个投审稿系统的学术水平较高的青年科研人员进行审稿,笔者以编辑身份处理稿件。制作反馈表收集师生对于腾云采编系统英文版的体验,以及与国际主流投审稿系统(例如Editorial Manager、ScholarOne)相比的优点和缺点。此外,还采访了20位曾经使用过为《硅酸盐学报》配置的腾云采编系统中文版的师生,调查中文版系统相比于同类产品在界面美观性、功能、性能方面的优点和缺点。然后,笔者通过方正云平台数字化处理在腾云采编系统英文版接收的50篇稿件。最后,邀请10位师生浏览SciOpen平台,提交SciOpen平台使用体验及与国际主流出版商(Elsevier、Wiley、Springer Nature、Taylor & Francis)网站相比的优缺点,笔者通过使用SciOpen的运营管理系统和全媒体发布系统体验期刊后台管理功能。

2 腾云采编系统

2.1 腾云采编系统英文版的建设现状

腾云采编系统英文版服务对象为英文期刊。与国际成熟投审稿系统相比,腾云采编系统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但具有以下缺点。

(1)使用友好性欠佳。例如:推荐审稿人信息填写页面中,应分别设置姓和名;在作者提交投稿前,系统应将稿件及其附件集成为PDF文件,请作者校对;系统语言存在中英文混杂问题;系统配色不合理,如在审稿人提交审稿意见页面,提交、保存、关闭按钮均为灰色按钮,会让用户误以为不能点击。

(2)性能有待提高。例如:当上传文件容量较大时,容易出现传输中断问题;填写审稿意见栏中,从外部文档中拷贝文字并编辑时,存在编辑不畅的问题;系统根据上传文档自动识别信息时,部分稿件出现标题、关键词、摘要识别不准确等问题。

2.2 对腾云采编系统英文版的优化建议

从国际化应用角度出发,腾云采编系统英文版需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优化。

(1)扩充学术不端检测数据库资源。学术不端检测服务主要检测稿件是否存在剽窃、一稿多投、不正当署名等问题,进行初审前的把关。其工作原理是将用户上传的论文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数据库中的已发表论文比对,运用查询和比较算法计算出相似度。因此,集成权威、高质量、提供全文的系统数据库是进一步发挥系统预审功能的关键。参与比对的数据库资源越丰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就越高[11]。腾云采编系统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学术不端检测,该数据库包含了绝大部分的中文期刊,但是英文期刊的数据非常匮乏,尤其是国外的英文期刊,这就造成腾云采编系统英文版的学术不端检测结果不准确。而目前国际主流的投审稿系统,比如ScholarOne、Editorial Manager,都依托学术不端检测系统CrossCheck。CrossCheck目前已收录Elsevier、Springer Nature、Wiley、BMJ Publishing Group、AAAS(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PS(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等众多国际著名出版商的数据库,甚至纳入主流预印本网站arXiv,检测出的相似度相对比较准确。但是,若腾云采编系统英文版集成CrossCheck,会造成成本大幅度提升,原创内容外泄风险增加。因此,国产平台如何获取全球英文科技期刊的全文版权是政府、企业、用户等通力合作才能解决的难题。

(2)增加全球范围的审稿专家信息。Editorial Manager的审稿专家库基于Scopus数据库,可以提供全球范围的专家姓名、邮箱、研究领域、发文情况、影响力等信息,极大方便了编辑选取审稿专家。ScholarOne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也可以提供全球范围的专家信息。相比而言,腾云采编系统英文版的审稿专家库中外国专家较少,其需要进一步扩充信息量并提供全面的专家信息。

2.3 腾云采编系统中文版的建设现状

腾云采编系统英文版尚在测试阶段,目前很多功能尚未开放,而英文版的流程和功能与中文版相似,英文版和中文版的主要区别是系统语言。为了深入了解腾云采编系统的建设情况,对腾云采编系统中文版进行调查研究,并与同类投审稿系统对比,比如玛格泰克JournalX 3.0采编系统(以下简称“JournalX采编系统”)、仁和汇智SoWise采编系统(以下简称“SoWise采编系统”)。经过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得知,腾云采编系统中文版可以基本满足中文期刊的投审稿需求,经过卓越计划支持,系统增加了智能审读、出版传播评价分析、研究趋势分析功能,在开展学术不端检测时可以单独显示投稿的学位论文复制比,但是这些新的功能目前只对部分期刊开放。目前通用的腾云采编系统中文版具有以下优点。

(1)投稿流程简明易操作。作者可选择一步式和导航式投稿。导航式投稿功能将投稿的步骤逐步分解,并且页面左侧会显示每一步操作是否完成,使得作者可以更有条理地完成投稿。一步式投稿功能则支持作者在一个页面填写所有投稿信息,简单明了。此外,作者上传稿件后,系统会自动提取题目、摘要、关键词。根据注册用户信息,系统会自动填写作者信息如手机号、联系地址,极大简化了作者的投稿流程。

(2)智能推荐审稿人。智能推荐包含2个推荐维度,即按专家近年学术成果推荐和按专家审理历史推荐。前者基于专家近年公开发表且被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章进行推荐,后者基于专家已审文章进行推荐。

(3)专家信息可视化。基于中国知网庞大的数据库,提供专家的发文情况、论文关键词、科研成果。此外,还提供专家的审稿与投稿历史,以便编辑精准选择审稿专家。

(4)具有移动客户端。腾云采编系统除了电脑端,还有移动客户端,方便作者、编辑、审稿专家随时随地阅读文献、处理稿件。

从作者、审稿专家、编辑角度出发,与目前国内其他投审稿系统相比,腾云采编系统中文版有以下缺点。

(1)使用的友好性欠佳。例如:系统流畅度差,页面经常卡顿;当一个账户具有多重角色时,所有角色的任务不能在同一个界面展示,用户需要切换角色才能看到任务,容易造成遗漏。

(2)移动端功能有待提升。例如:在移动端单篇稿件详情页,不能显示专家审稿的邀请和截止日期,不能显示专家是否已同意评审,这不便于编辑掌握专家审稿情况,可能导致审稿周期延长。

(3)界面缺少个性化设计。例如:投审稿系统入口界面单一,除了展示的期刊封面不同,对所有期刊基本一致。

2.4 对腾云采编系统中文版的优化建议

对比同类产品,对腾云采编系统中文版有以下几点优化建议。

(1)增加支持多刊协同和数据整合的跨刊业务。目前腾云采编系统采取单刊服务模式。针对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大趋势,投审稿系统也应升级,不仅支持单刊的稿件处理流程,还支持多刊协同和数据整合的跨刊业务。例如,JournalX采编系统和SoWise采编系统为集群内的期刊统一建立审稿专家库与作者库,便于期刊集群共用审稿专家与作者,极大地扩展了同行评议范围,也可以实现稿件互转功能。

(2)增加微信服务功能。连接投审稿系统与社交软件,将提高编辑与作者沟通效率,为编辑、作者、审稿专家提供更多元更便捷的服务。微信是普及性极高的社交软件。将投审稿系统与期刊微信服务号绑定,用户在实名绑定期刊微信服务号后,无需登录投审稿系统即可在期刊微信服务号上实现投审稿业务查询与管理。例如,编辑处理稿件,作者查看稿件状态,审稿专家在线填写审稿意见等。此外,编辑和作者可以通过期刊微信服务号发送信息,系统保留对话记录,供查询回溯。目前,JournalX采编系统、SoWise采编系统都提供微信服务功能,Elsevier微信服务号也提供了稿件进度查询功能。

(3)增加版本与处理过程全记录。在腾云采编系统内,编辑要查看每个阶段的专家意见,需要单独点击每个阶段的“详细”按钮;要查看或下载作者修改稿、修改说明等,也需要在对应的选项框中点击“更多”,结合审稿流程下载相关文件。建议借鉴SoWise采编系统,增加版本与处理过程全记录,展示一篇稿件各阶段版本及处理过程,便于编辑了解所有审稿信息,并且准确下载审稿各阶段对应的稿件及附件。

(4)增加统计分析功能。要办好学术期刊,必须充分发挥编委作用。投审稿系统可为编委提供标识,并允许编辑一次性查询所有编委在指定时间段内的投稿与审稿数量和具体文章,便于编辑部了解编委的工作情况,评选优秀编委,督促工作不积极的编委。

(5)页面设计定制化、人性化。可以借鉴JournalX采编系统,充分考虑不同运作方式、不同国家/地区期刊的需求,定制界面和功能。以直观、醒目的方式显示用户所有角色的代办任务,每项代办任务也都可以通过超链接跳转到对应页面。

(6)自动生成盲审稿。双盲审制可以提高同行评议的公正性。在腾云采编系统,编辑需要手动上传盲审稿,这不仅增加了编辑工作量,也增加了流程和文件的出错率。JournalX采编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盲审稿,避免了手动上传盲审稿导致的问题。

3 方正云平台

3.1 方正云平台的建设现状

方正云平台作为数字化生产平台,将录用稿件转化为多种数据格式,供数字化传播平台使用。经过卓越计划的支持,方正云平台完善了自动排版功能,对XML数据的质量检查流程进行了标准化管理,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增值服务,提升了系统效率,提升了用户操作体验。在用户视角下,目前方正云平台具有以下优点。

(1)AI智能审校提高编辑加工效率。方正云平台的智能审校软件可以集成到Word软件的功能栏中,便于使用。该智能审校软件基于自然语言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提供学术文献规范性检校服务,可检测易错词、敏感词、不规范名称、文章逻辑、上下文重复等内容,以及图序、表序、公式序号,千分位、标点、符号、单位间隙等体例,从而有效提高编辑加工效率,提升内容质量。

(2)基于单篇文章的快速发布。目前国际主流的数字出版平台都以文章为单位进行生产并传播。方正云平台遵从国际主流趋势,将录用的单篇稿件排版并生成数据,通过传播平台优先出版。

(3)多种数据格式,多渠道发布。完成稿件排版后,生成PDF、H5、XML等多种格式,满足传统印刷、网刊发布、移动阅读等多场景需求。经过卓越计划支持,平台又增加了微信数据格式,编辑只需复制粘贴就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稿件。

(4)整刊合成,快速便捷。在方正云平台上,编辑对完成精修的单篇稿件可以选择提交组刊、设置刊期,并在对应刊期设定文章栏目和顺序、设定起始页码,快速完成整期组刊。

(5)文稿结构化存储,建立资源中心。排版后的文稿将以结构化的形式进行存储,并自动进行数据解析,文献中的作者、关键词、机构、基金、图片、表格等数据资源在被分解后独立成库。平台同时支持对数据进行标引加工,实现数据的多维自动重组,可快速生成科技期刊自有图片库、文章专题库等产品,从而推动期刊出版单位从资源服务向知识服务过渡,在学术出版互联网化的语境下,提升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12]。

(6)微信提醒与查阅功能。通过期刊微信服务号将生产进度、校对通知自动推送给作者,作者也可通过微信实时查看稿件当前的移动端XML、HTML版本。

与同类产品相比,方正云平台具有以下缺点。

(1)出版单位需要具有排版技术人员。虽然使用方正云平台排版速度很快,大约仅需1分钟,但是在排版前需要稿件满足一定的格式标准。自动排版后的稿件只是粗略符合期刊出版样式,若要进行稿件精修需要下载方正飞翔精修工具软件,并且图片大小、位置等调整需要由专业排版技术人员操作,这就给出版单位增加了人力成本。

(2)上传稿件方式单一。在方正云平台上,需要在弹窗中打开稿件所属的文件夹,选中稿件,才能上传稿件。为了更快、更便捷地上传稿件,建议增加拖拽上传功能。

3.2 对方正云平台的优化建议

对比同类产品,对方正云平台有以下几点优化建议。

(1)就排版提供人工技术支持服务。方正云平台采用了自动排版技术,对于不具有排版技术人员的编辑部,建议方正云平台提供人工服务。仁和XML在线编校系统(以下简称“仁和编校系统”)提供人工加机器的服务,实现全流程在线处理,支持排版人员在线排版以及编辑、作者等在线修改、在线批注[13]。此外,根据我国关于学术论文编写的规定,关于图片的修改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人工操作。

(2)增加在线交互功能。中国的期刊须执行三校制度,并且在校对过程中需要与作者进行多次、大量沟通。仁和编校系统不限制校对次数,并且提供在线交互功能。编辑可以随时在编校系统内与作者进行邮件或微信沟通,与作者核实文章细节或向作者提出校改意见。目前,在国产英文期刊中,中国作者论文或中外合作论文占大多数[14]。而Elsevier提供的Proof Center编校系统只为编辑和作者各提供一次校对机会,而且编辑与作者处于编校系统外,通过邮件沟通。

(3)增加在线生产流程监控和管理功能。自动统计各阶段处理周期并且在截止日期前自动提示,方便流程环节监控管理,也可以帮助编辑把握生产周期。

4 SciOpen

4.1 SciOpen的建设现状

SciOpen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自主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期刊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在卓越计划和清华大学“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集群发展计划”的资助下,于2022年正式上线。从用户角度分析,该平台具有以下优点。

(1)实现了科技期刊全媒体发布和国际化传播。SciOpen支持DOI注册与解析、提供规范的URL,并通过数据集成、平台集成、功能集成、Portal集成、插件或组件等与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Scopus、EI、Web of Science)、图书馆、第三方推广平台(EurekAlert!、KUDOS、Altmetric、TrendMD)等建立联系。并且,SciOpen通过搜索引擎优化技术提高在Google、Google Scholar、Bing、百度学术等中被发现的概率,与国际科技媒体、社交媒体(科学网、Facebook、Twitter、LinkedIn)合作,推动科技期刊融入全球学术传播。

(2)支持录用稿件的优先出版。SciOpen不仅支持优先出版,还按照期刊需求,在网上呈现各个阶段(包括Just Accepted、Online First、In Press、Issue等)的稿件。其中,录用稿件的优先出版对学术成果快速展示及首发权确认具有重要的意义[4]。

(3)SciOpen支持增强出版、科学数据出版。文章附带的音频、视频、补充图表和文字等都可以作为文章的补充扩展内容得到存储与展示。此外,文章的重要数据也可以注册独立DOI,并利用DOI与论文关联,既方便全世界学者的检索和使用,也提升了论文可信度和期刊可见性[4]。

(4)为编辑部提供期刊数据统计和知识服务功能。在全媒体发布系统,编辑可以查看期刊的数据统计结果,包括发布量、点击量、浏览量、下载量、收藏量等。此外,编辑部还可以通过知识服务功能获取期刊的年发文量和引用量变化、期刊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热点、作者的区域分布、论文的资助来源等。

(5)开发移动端小程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使用手机的时间比使用电脑的时间更长。SciOpen开发并使用移动端小程序,为用户随时随地搜索、阅读文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6)可以同时展示期刊封面和封底。目前很多期刊有不同的封面和封底图片,同时展示封面和封底可提升提供封底图片的作者的认同感,也可以促进作者积极提供封面图片。目前Elsevier、Wiley等国际出版商只支持封面图片展示。

(7)多元化社交分享方式。SciOpen的社交媒体分享链接包含Twitter、Facebook、LinkedIn,还包括微信、微博、QQ等;Elsevier的分享链接包括Twitter、Facebook、LinkedIn和Reddit;Springer Nature的分享链接置于文后,只有网址链接,没有社交媒体分享链接,而且置于网页底部,很不明显;Wiley的链接包含Twitter、Facebook、LinkedIn,还包括微信;Taylor &Francis的分享链接包含Twitter、Facebook、LinkedIn、WhatsApp,还包括微信。

(8)支持编辑部自主管理期刊。国产英文期刊在与国外出版平台合作时,一般需要依靠出版平台的工作人员管理期刊主页、发布文章、推送消息等。SciOpen平台支持入驻期刊的编辑部通过全媒体发布系统实现对期刊的生产资源与发布资源的管理,包括期刊门户管理、期刊特定需求设置、全流程管理与发布、专刊创建与发布、刊内文章推广、相关数据统计等。

SciOpen目前有以下不足之处。

(1)入驻期刊量少、学科分类较少。由于目前入驻SciOpen平台的期刊只有71种(截至2023年12月),SciOpen学科分类较少。目前SciOpen的学科分类有物理科学与工程学、信息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没有下设二级分类。Elsevier的入驻期刊共计4893种,分类为物理科学与工程学、生命科学、健康科学和人文与社会科学,每个领域又进行划分,比如物理科学与工程学分为化学工程、化学、计算机科学、地球与行星科学、能源、工程、材料学、数学和物理与天文学。这便于入驻期刊找到与期刊内容符合的领域,也利于读者查询与自己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期刊。Springer Nature共有3841种入驻期刊,没有对期刊学科单独分类,采用期刊首字母分类法。Wiley的入驻期刊共计2822种,有17个学科分类,每个学科还进一步细分主题。Taylor & Francis的入驻期刊共计3109种,期刊学科分类共有12个,每个学科还进行细分。

(2)科技论文新闻稿的转化和传播尚不普遍。数字出版平台与新闻媒体合作,将优质科技论文或研究热点以短视频、新闻稿的形式在互联网平台实时发布[15],提升关注度和影响力。这不仅需要技术支持,也需要入驻期刊、作者积极配合并提供相关素材。

(3)在可视化传播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SciOpen平台需要提高关键图、音视频的质量,需要增加交互信息图、交互式H5等的应用。

4.2 对SciOpen的优化建议

对比同类平台,对SciOpen有以下优化建议。

(1)增加订阅期刊、混合期刊、中文期刊,吸引更多期刊入驻平台。SciOpen目前主要服务英文开放获取期刊。为了吸引更多期刊入驻平台,可以增加对于订阅和混合期刊的支持力度。这可能涉及增加订阅、付费阅读等功能。目前绝大多数中文期刊有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有些期刊还有英文长摘要和英文图表,例如《中国激光》。SciOpen作为国际化传播平台,应支持中文期刊或中英文期刊入驻平台,帮助这些期刊开展国际化传播,使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论文得到国际认可。在技术支持方面,需要解决文献标识符壁垒、数字化标准缺乏等问题[4]。

(2)增加期刊检索方式,提升高级检索和智能推荐的精准度。Elsevier、Springer Nature、Wiley和Taylor & Francis都支持用户通过期刊首字母查询,SciOpen暂无这项功能。随着入驻期刊数量的增多,需要增加通过首字母查询期刊的功能。此外,SciOpen目前支持站内快捷搜索和高级搜索,但是随着期刊和文章、用户数量的增加,提高站内高级检索精准度、推荐的智能程度越来越重要。

(3)为作者、读者提供知识服务。作者和读者是传播平台的使用主体,通过对他们的深度知识服务需求进行挖掘并提供相应的知识服务,可极大提高平台的浏览和使用量。

5 打通数据接口,构建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

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提供采、编、审、校、发以及知识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中各环节相互协调运行,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例如:根据生产平台编校后稿件的版面数,运营平台自动计算版面费并告知作者,避免传统人工计算费用易出错的问题;生产平台生产的最新稿件可以自动同步在传播平台呈现,使学术成果快速发布。此外,目前卓越计划资助的3个平台都在打造知识服务平台。通过打通运营、生产和传播平台,可以避免知识服务重叠或遗漏,并且可以根据学术论文发表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提供写作辅导、智能选刊、选题策划、智能审校等定制化服务。建议采用下述方法打通数据接口,将这3个平台贯通,形成全流程数字化出版平台:方正云平台支持doc或docx格式的录用稿件排版,与腾云采编系统开发稿件自动传输功能,实现生产和运营平台的无缝连接;方正云平台完成排版和校对后,可以导出PDF、RichHTML、H5、XML等格式文件,SciOpen平台自动获取数据,进行内容发布。

数字出版平台如何提高国际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平台建设前期,应尽量接轨国际标准,此阶段主要由政府提供资助;待平台基本功能建设完成,利用政策鼓励国产期刊积极入驻,该阶段的建设和运维资金由入驻期刊和政府共同提供;随着平台入驻期刊和用户数量的增加,平台功能和服务逐渐完善,也逐步进入盈利阶段,此时要重点吸引国外知名期刊入驻平台,积极融入国际出版生态,提升国际显示度和话语权。

6 结语

获得卓越计划“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项目资助的运营平台(腾云采编系统)、生产平台(方正云平台)、传播平台(SciOpen)已完善基本功能,即在线投审稿、数字化生产、国际化传播功能,但仍需进行优化。从用户角度分析,腾云采编系统需要扩充学术不端检测数据库的外国期刊资源,增加全球范围的审稿专家信息,提高系统易用性等;方正云平台需要提供排版技术支持服务,并增加在线交互功能;SciOpen平台需要增加支持期刊类型等。此外,目前这3个平台都主要服务于国产期刊,国际知名度较低,并且处于独立运行阶段,尚未形成全流程一体化数字化出版平台和知识服务体系。

本文的不足之处是对比的同类产品并不全面,例如未调研科学出版社自主研发的SciEngine全流程平台,这将是下一步的重点探究方向。

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将逐步建成集内容采集、编校、排版、传播于一体的,可提供学术画像、科研分析、学术社交等高效精准的知识服务的,国际化、智能化的数字出版服务平台,从而保障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传播和使用,维护国家科技文献数据版权,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繁荣发展和全面走向世界。

致谢感谢中国知网宿晓宇老师、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张亚梅老师、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王金梅老师、仁和汇智公司车莹老师、清华大学出版社孟瑶老师对调查研究工作的支持。

猜你喜欢
腾云稿件期刊
本刊启用“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知网版)
自吟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哪吒腾云闹海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特约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