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与升学并重背景下中职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4-05-06 23:59贺圣兰肖兴政
机械职业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升学中职技能

贺圣兰 肖兴政

(四川轻化工大学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中等职业教育在中等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的主要使命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建立,并且规模庞大。其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保障,而且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促进就业创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多方面、多层面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022年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定位进行了调整,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落实在“就业”和“升学”两方面,提出了“就业与升学并重”的新导向[1]。中职毕业生的选择多样化,除直接就业外,还能通过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升学、三二分段制、职教高考、对口单招等升学渠道升入高职或本科。“就业与升学并重”将更好地推进中职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不再被视为“次等教育”,提高中职教育的公平性,让人民更满意。国家大力创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为中职学生提供发展平台,也为企业提供高层次人才。

一、中职教育导向新模式——就业与升学并重

2004年,国家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中提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为了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中职学校始终以职业技能、促进就业为主要培养目标。但是随着人本主义思潮[3]的兴起和传播,当代社会更加注重“人”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面临着生源危机以及升学趋势加剧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备受质疑。

时代进步需要技术人才,因此,国家开始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2021年全国教育大会上[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教育部也于2022年2月23日召开教育新春发布会[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会上明确指出,调整中职教育定位,今后将不断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由早期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的新导向模式。

当前我国建筑业在向数字化建造时代快速迈进,建筑类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已不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建筑业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需要大力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而中职教育中土木类专业占比相对较大。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都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使命,而中职在社会和高等教育之间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需要为国家输送技能人才,也保障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

二、目前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规划不明,自我定位不准

石晓薇[5]采用调查问卷、对话访谈等形式对某中职学校学生进行调查,最终结果以数字3为中等强度的观测值。通过数据分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值仅为2.71,均值稍高一点的是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意识,分别为3.20和3.12。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多数中职生对职业方向并没有明确的规划。然而由对话访谈可见,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不够清晰,当初选择时,对专业不够了解,或由父母决定,导致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激情。罗淏月[6]在赋权增能视角下,对其所在学校的中职生进行了自卑心理量表测试,通过问话访谈等方式分析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认为家庭状况、中考失败、老师不重视等原因占绝大部分。这诸多因素使中职生过于自卑,他们对自身没有明确认知,更对未来规划迷茫,大大影响即将到来的升学或就业。

(二)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传统

师资队伍是培养优秀学生的关键。教育部2020年调查结果表明,中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中,本科学历占84.4%,大专学历和硕士学历基本持平,各占6.8%和8.5%,博士学历仅占0.1%[7]。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教师是本科学历,高层次高学历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土木工程专业综合性十分强,且学科知识之间跨度较大,这就要求学生不但需要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而且需有一定实践能力。建筑企业也希望中职学校可以培育出更加专业、实践能力出众,并且能契合飞速发展的建筑行业的高技能型人才[8]。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中职教师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工程案例的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缺乏足够的兴趣,其创造思维容易被固化。

(三)实践能力不足,硬件设备落后

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问题,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实际工程经验,无法提供足够的技能培训和实践指导,而专业导师的缺乏更是让实践知识的传授环节大打折扣,实践课时难以得到保障。实践学分只占据总学分的15%~20%,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严重失衡,甚至将实践课程的比例压缩到3%~4%[9]。不仅如此,多数中职学校的实验经费投入不达标、教学实验设施不完善,存在器材数量不足、设备更新不及时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未来职业的发展,与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相差甚远。硬件设施达不到要求,实验或教学便很难获得理想的效果,专业实践技能不足,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不利于竞争力的提高,这让中职生的求职之路变得十分艰难。

(四)社会认可度低,缺乏专业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高技能型劳动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社会对中职学校的认可度较低,很多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巨大挑战,难以找到理想的就业机会。熊丙奇[10]在文中提到,大部分事业单位的招聘要求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甚至是小县城的一个岗位,研究生学历约占招聘总名额的92%。“唯学历论”已经大大影响了中职生的求职路径。人社部曾公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百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出,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与上年同一时期相比较,社会更加注重高级人才或技能人才的需求,且需求幅度大大增加,其中增幅最大的是高级技师,增加了28.8%[11]。目前很多企业认为,高职类人才需求量大,供给不足,而中职类人才却供大于求。显然,当前中职学校所培养的技术类人才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人才层次也相对较低,专业性人才极度缺乏。

三、“就业与升学并重”新背景下土木类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一)改善生源质量,提高职业素质

新职教法的实施,意味着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站在了相同起跑线。中职学校应从生源角度入手,扩大招生范围,改善学生质量,不只是初中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以及高素质农民等社会人员均可报考中职学校。今后中职还可以考虑和普通高中一同招生,或者是采用平行志愿等方式,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与此同时,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实施“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并印发相应方案,要求调整中职学校办学标准,确保2023年年底全国职业学校达标率达80%[12-13]。通过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增强办学水平等手段,纠正大众偏见,为中职学校正名,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中职学校要给予学生管理以及德育工作充分的支持和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正确地自我定位并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此外,政府应合理引导普职分流,改善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提供专业的职业咨询,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类型,更好地与他们的兴趣和技能匹配;调整中职学校整体发展状况,确保质量的总体提升,扩大学生就业及升学的多种选择面。

(二)创新教学模式,建设“双师”队伍

考虑就业与升学并重的双背景,打造“学历+技能”的优秀人才,中职学校要创设出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企业订单式”“2+1定向式”、现代学徒制等,探寻一条适合中职生的教育教学之路。因土木专业的复杂性,可通过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教学多元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讨论。通过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其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多参加技能比赛,获得相应资质证书,在有意向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增加其就业竞争优势。

一所优秀的中职学校,其质量和水平大多由该学校的教师所决定。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水平不仅影响学校发展,而且关系着学生的未来。2022年教育厅发布公函决定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14],可见,国家对于加大职业教师队伍能力建设的决心。通过增加入职、在职教师培训活动,鼓励教师自我提升学历;通过推进教师考取资格证书制度等方式,强化教师队伍体系。努力创设“双师型”教师,加强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流通,设立产业导师特聘岗,让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等成为校内兼职专业教师[15],以便学生能够更迅速地掌握行业最新动态,了解行业近况,更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素质能力。

(三)增加实训课程,促进理论应用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借鉴先进经验,努力建设具有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16]信息化社会对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而土木工程类专业涉及科目广、课程设置繁杂,非常不利于学生系统性学习,因此,应加大实训课程的比例,通过实训练习,学生对于书本上生硬的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透彻,有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在就业与升学并重的大背景下,学生既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也要加强实践方面的能力提升。政府和学校的首要任务便是增加实验经费的投入,及时更新教学实验设备,确保学生接触到更前沿的现代技术和工具,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创新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模式,构建实习基地,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践平台,通过产教融合,增加学生去企业实习、见习的机会[17]。鼓励学校采用虚拟实验室、在线模拟等创新方法,弥补硬件设备的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学生的实践教育工作。当中职学校的学生拥有强大的理论基础知识,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时,无论是选择升学还是就业,都将很好地改善中职教育的发展出路,使其更加多元、多样化。

(四)加强就业引导,拓宽升学渠道

中职毕业生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方式,就业率可达90%以上,但有研究发现毕业生职业稳定性低,出现离职或换岗位等情况,就业率达标,但是就业稳定率却极低[18]。这是由于中职生就业时年龄普遍偏小、心智不够成熟,所学专业可能非其兴趣所在。提高就业稳定率,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学校和教师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式,增强学生对就业竞争力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加强就业指导,注重毕业发展方向引导,不断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以及就业观念,确保学生就业观、创业观等价值观的正确定向。

升学渠道在2019年国家实施高职扩招政策之后逐渐畅通,学生可通过对口单招、“3+2”、五年一贯制、中本贯通等途径进入高等院校。北大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针对2万名中职毕业生进行调查,其中35%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65%的学生升入高等院校,其中,55%的学生升入大专,10%的学生升入本科[19]。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学校1.12万所,在校学生超过2 915万人,但高技能人才仅有30%左右[20]。升学不是职业教育普通化,而是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国家发展需要能工巧匠,中职生升入高职、本科继续深造会培养更多“大国工匠”,提高技能人才比例。

“就业与升学并重”新导向,说明当前社会对高知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总而言之,坚持“就业与升学并重”导向十分符合目前中职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也为中职学生提供了多渠道、多方面的选择。

猜你喜欢
升学中职技能
高级技能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别让熬夜毁了升学梦
升学啦
画唇技能轻松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