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编制资源管理方式助力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05-07 00:48青岛市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24年2期
关键词:青岛资源

●青岛市委编办

青岛市委编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编委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民生领域,创新编制资源管理方式,统筹优化编制资源配置,把编制资源精准投放到事业发展的主战场,投放到关系民生福祉的关键点,确保党的“指挥棒”指向哪里,机构编制资源就投向哪里、保障到哪里,为推动青岛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供坚实保障。

一、围绕“学有优教”重保障,促进均衡发展

青岛市委编办始终把保障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党建促提升,以保障促发展,以创新促提效,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编制管理和使用制度创新,用足、用活、用好编制资源,激发教育事业发展内生动力与活力。

(一)以党建为引领促提升。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党组织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全面落实,明确学校党组织地位作用,健全学校党组织架构,优化党务机构设置,明确党组织领导职数配置,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全覆盖。严格执行机构编制标准,细化实施规则,以强化基础教育、办好学前教育、发展青岛特色职业教育、保障特殊群体教育权益为指引,组织市与区(市)761所中小学校、273所公办幼儿园、39所中等职业学校、13所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编制核定和机构职能编制规定制定,逐一明确各学校职能任务,调整规范学校职能定位、机构设置、编制配备等,实现机构编制规范管理全覆盖。

(二)以保障为主线求发展。2023年是青岛义务教育段入学高峰,小学一年级入校新生较上年度净增7.4万名,增幅78%,但增长期后又将面临回落,编制资源需求存在陡增与骤降的现实矛盾。青岛市委编办深入研究全市中小学教育发展中长期趋势,分析师资配备的结构性问题,查找编制管理和使用存在的短板不足,创新实施中小学教育编制单列管理、统筹使用权、分区域分阶段动态核编、适当超前核编、用编进人计划调控、招引高层次人才编制使用六项制度,打出了一套制度创新的“组合拳”,调和编制短期需求与长期投入的矛盾。编制管理制度创新激发了教育部门深化改革的动力。2022年以来,青岛市教育局先后实施优化教育规划布局、探索“一长多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引进名师名校长、青年教师“菁英计划”等新举措,实现编制资源配置与教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

(三)以创新为动力谋效益。坚持总量稳定、机制搞活的思路,充分利用制度创新,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益。2022年以来,保持已投入到中小学教育领域的7.1万余名编制总体稳定,单列管理,在总量内,由市级跨区域跨层级统筹编制使用权近万名,补充生源增长较快的区(市)编制不足。2023年,通过年度动态调整,分两批次为7个区(市)增加编制近4000名,增加的编制中,通过编制使用权补充3500余名,区(市)自行挖潜增加397名。通过使用权转移,有效缓解教育领域编制资源刚性投入的弊端,同步平衡区(市)间编制资源分布不均的历史问题,盘活教育领域沉淀的存量编制资源。编制管理制度创新激发了教育部门规范队伍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的积极性。2022年开始,全市教育系统全面推行定工作岗位、定工作量、定工作职责、全员竞聘“三定一聘”教师管理改革,队伍内生动力得到激发。

二、围绕“病有良医”优配置,推动扩容提质

青岛市委编办聚焦医疗卫生领域体制机制研究,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保障优质医疗资源倍增三年行动,协同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一)着眼提质,探索统筹管理新路径。研究提出医疗卫生领域保障总量、盘活存量、多元供给的编制资源管理使用新举措,解决人才引留困局、运营机制不畅等问题,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益。一是充分利用市与区(市)现有使用效益不高的编制,保障今后新建和改扩建公立医院的编制资源需求。二是探索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分类核定、统筹使用的新机制。三是放大公立医院机构设置和用人“两个自主权”,发挥高层次人才招引等编制管理新制度效应,以落实分级诊疗为核心推动建立人员上下交流制度,打造倾斜基层的高质量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二)健全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新保障。扎实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市、区(市)两级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传染病疫情监测防控、疫情应对处置、公共卫生监督等职能,整合重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强化其监测预警、检验检测、应急处置三大核心能力建设,推动提升全市传染病和重大疾病防控能力,织密人民健康安全“防护网”。

(三)突出扩容,打造医疗服务新高地。加快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批复设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版图。调整设立康复大学附属医院,为康复大学落地发展提供教学与实践平台支持。优化区级人民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同运行机制,发挥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医院的牵头抓总和辐射带动作用,助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围绕“治有善基”强力量,服务见行见效

青岛市委编办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问题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全力发挥机构编制支撑服务保障作用,让基层资源更多、体制更优、发展更有动力。

(一)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明晰权责营造“烟火气”。用顶层设计和实际保障回应民生关切,以餐饮油烟扰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为“小切口”,打通审批、监管、执法的协作路径,压紧压实行政审批、日常监管、行政执法各环节的责任,完善职责任务清单、权责清单、职责边界清单三张清单,健全双指导双联系、信息共享、争议处置三项机制,构建职责清晰、衔接顺畅、整体协同的全链条运行机制。

(二)聚焦打造公园城市,重塑机制夯实“生态底”。青岛市把公园城市建设作为引领城市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制定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市委编办以体系建设为抓手,重构市、区两级城市山头公园管理服务机构,建立市级统筹、属地管理的新工作机制,为园林林业部门“做精做细做美做韵”青岛城市“绿肺”提供体制机制驱动力。太平山中央公园、浮山森林公园全面开放,首次实现市南、市北、崂山三区融通,中山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榉林公园四园融合,青岛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三)聚焦提升发展软实力,强化保障推动“聚人气”。多措并举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通过“减上补下”,向镇(街道)下沉事业编制近2500名,持续优化编制资源配给方向,壮大基层人员队伍力量;通过“减多补少”,向疾控、应急、防震减灾等领域调剂编制1100余名,核增政府专职消防员员额110名,加强力量配置,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发挥高层次人才编制“蓄水池”保障效用,保障90余名高级技术专家、国家级奖项获得者落户青岛,构建青岛人才集聚高地,打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城市软实力。

猜你喜欢
青岛资源
让有限的“资源”更有效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开启空中看青岛航线
青岛东方影都落成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青岛明月申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