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联动聚合力 用心用情保“安置”

2024-05-07 00:48恩施州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24年2期
关键词:事务局恩施市州委

●恩施州委编办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州委编办通过强化制度保障、阳光公开安置、延伸培育链条,充分激发退役军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面对新形势,恩施州委编办紧紧围绕“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目标要求,不断推进服务保障全州退役军人安置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三个体系,织密全方位保障网

(一)建强制度体系,不断强化组织保障基础。坚持党对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州委退役军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州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为解决军人和军转干部后顾之忧,出台《恩施州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暂行规定》,对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湖北省要求,每年州委组织部、州委编办、州人社局、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四家单位联合出台《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实施方案》,全方位保障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强化州、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工作机构建设,并带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逐步形成工作机构、服务体系、社会力量“三驾马车”贯通融合、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建强工作体系,不断细化编制动态管控。一是建立提前谋划机制,及时掌握用编需求。结合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把军转干部、退役士兵、随军家属安置工作列入机构编制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分析当年安置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会同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及时了解掌握本年度安置人员数量,依托实名制管理系统,梳理全州行政事业编制空编情况,针对行政编制严重紧缺的问题,按“严控超标,盘活存量”原则,挖掘现有编制资源,确定安置人员向有空编且工作任务较重的县(市)、乡镇(街道)和部门重点倾斜。二是建立交流会商机制,做好任务单、明细表。州委编办加强同组织、人社、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的沟通对接,精准掌握安置人员信息和安置需求,形成完整的安置工作任务单、明细表,采取“定事项+定时间+定人员”的方式,确保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一会”通办,一次办好。注重绩效考评,建立退役军人安置问题发现、沟通、反馈、整改机制。将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作为年度绩效目标考评重要指标,通过“以考促干、以考促进、以考促变”,推动各级各部门切实担负起退役军人安置工作政治责任。三是建立动态周转机制,做到保障有力。不断完善事业编制“周转池”,动态调整周转事业编制。州本级拿出一定数量事业编制专项用于无空编的州直事业单位安置退役士兵。针对恩施市每年安置退役士兵数量多、编制少的情况,经州委编委研究并报省委编委同意,采取“以上补下”调剂事业编制的方式,从州本级拿出12名事业编制调剂给恩施市,专项用于退役士兵安置。同时,恩施市对辖区内10名及以上编制、职能弱化的事业单位开展效能评估,将使用效能不足的编制打捆并按一定比例收回,充实到事业编制“周转池”。2022年以来,恩施市共计收回编制72名,其中用于安置退役军人65名,占比超过90%。

(三)建强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政策支撑架构。坚持机构、政策、服务一体推进、一体落实。设立州、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对安置人员进编事项实行专人负责,全州各级机构编制部门配套专人受理,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应享尽享。加大政策保障力度,重点关注社保、医保、保险、公积金等福利待遇与地方部门的对接配套问题,人社局和退役军人事务局全程会商,逐人逐项梳理,并提请州委退役军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决策,打通退役军人各项福利政策的“直通车”。加强乡、村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建设,确保安置工作有部门管、被安置军人有地方“诉”,逐步实现从有到优,推动效能提升。成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机构,在全州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成立102个“张富清老班长工作室”,将战斗英雄、模范“兵支书”、优秀“兵校长”、军创典型等纳入“张富清老班长工作室”顾问团。开展退役军人政策宣传、思想疏导、矛盾化解、困难帮扶等工作,全面搭建起弘扬、践行、传承张富清精神的志愿服务阵地,着力打造作用充分、服务热忱、温馨和谐的“退役军人之家”。

二、紧盯三个环节,织密全过程监督网

(一)主动作为,强化“事前”宣传。前置政策宣传工作,促进军地合作,实现宣传引流,切实减轻地方安置压力。在上级下达安置任务前,重点在部队向军人宣传自主创业、到企业安置等相关政策,帮助退役军人了解安置工作现状、安置程序和就业形势,引导退役军人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投身到企业工作,提升自主就业率。

(二)公开透明,做实“事中”监督。州委编办会同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完善“量化考核、按分排序、依序择岗、阳光操作”的安置机制,坚持推行集中评分核分、安置岗位、选岗办法、选岗过程、选岗结果现场“五公开”,让安置过程全程晾晒在“阳光”之下,杜绝暗箱操作,选岗大会还邀请人大、纪委监委、组织部等单位代表全程参与监督,评分结果、选岗情况实行全程录音录像并永久备份,提高安置工作公信力,确保安置程序合法合规,安置过程全程可控,安置结果值得检验。

(三)及时高效,搞好“事后”服务。选岗大会结束后,州委编办根据前期梳理汇总情况,及时出具用编通知,对安置人员进编工作实行专人负责、一次办好。在解决随军家属工作安置问题上,坚决按照“特事特办、专题研究”的方式,实现了随军家属100%安排到事业单位工作的目标。尤其是在对后续提拔任用有直接关系的学历等问题上,积极与组织部、退役军人事务局、人社局、教育局等部门加强沟通,确保从部队到地方的社保、学历等事项的统一认证。同时,每年通过开展安置后续跟踪服务,对安置后的编制保障、专业军官定职定级、退役士兵定岗定级等情况常态化进行督办,确保安置政策不折不扣落实,把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变为州委编办为民服务的暖心工程。

三、夯实三个根基,织密全周期培养网

(一)建档立卡精准储能。州委编办会同组织部、人社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建立安置退役军人库,实行一人一档,并根据年龄、学历、经历、技能等要素,实行一人一策,有针对性地进行安置选育,确保对安置退役军人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为退役军人的选用提供扎实信息基础。五年来,全州共接收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军人824名,其中安置转业军官111名,全部进入全州各级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安置退役士兵713名,其中675名进入事业单位,占比95%,协调高校和国企安置38名,占比5%。此外,针对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州委编办积极协调公安部门统一招聘辅警、公车保障部门统一招聘司机、消防部门统一招聘消防员时将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纳入招聘对象,并采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的原则,累计促进380名自主就业退役军人实现就业,有效拓宽了安置渠道。

(二)强化培训蓄力提能。在州委编办、州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指导下,以恩施市为试点,由市委编办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定向制定适应性、针对性较强的安置退役军人培训计划,不断加强退役军人队伍建设。2018—2022年安置的226名退役军人中,参加各类政治培训、业务培训、岗位培训达351人次;鼓励支持退役军人脱产进行学历提升38人次,其中19人晋升为大专学历,19人晋升为本科学历,已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达176人,占比达到78%。通过各类培训和学历提升,退役军人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达到了蓄力提能的目的,为组织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闭环管理选贤用能。加强结对联动,实行倒挂对接,州委退役军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班子分别对口联系帮带安置到县(市)的退役军人、中层干部对口联系帮带安置到州直单位的退役军人,通过传帮带,切实提升退役军人政治水平和业务素养。建好用好退役军人关爱基金,用足用好各项帮扶救助优抚政策,深入开展褒扬纪念工作,在全州营造了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明确从退役军人中培育干部后备力量,让退役军人成为各自领域和部门的中流砥柱。

猜你喜欢
事务局恩施市州委
山西省退役士兵参加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生报名资格审查表
山西省退役士兵参加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生报名资格审查表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启用西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印章的通知
用心用情结硕果 赠送牌匾表感激
黔南州四家班子领导走访慰问正地级离退休干部
黔南州召开州直单位副厅级以上离退休干部情况通报会
国务院设立金融事务局协调“一行三会”
浅谈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以湖北恩施市盛家坝乡小溪村为例
恩施市基层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
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探索——以恩施市屯堡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