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实施“1+N”县乡两级综合行政执法联动机制

2024-05-07 00:48刘淑萍
中国机构编制 2024年2期
关键词:县乡执法人员街道

●刘淑萍

2023年以来,河南省焦作市以沁阳市为试点,把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作为落实强基导向、优化基层治理的关键一招,按照“县乡联动,同下一盘棋;建强队伍,拧成一股绳;智慧治理,织成一张网”的工作思路,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在深化改革中激活基层治理潜能。

一、健全联动机制,县乡执法同下“一盘棋”

针对乡镇(街道)行政执法专业力量薄弱、县乡执法衔接不畅等问题,建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从明确权责、理顺机制、强化统筹等方面着手,建立“1+N”县乡两级综合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全面打通执法“最后一公里”。“1”即一个总机制。按照权责明确、衔接有序、协作有力、运行顺畅的原则,以提高行政执法协作为重点,做好顶层设计,搭建组织架构,制定职责清单,科学合理确定乡镇(街道)与县直执法部门的职责权限,避免出现“责任真空”“履职缺位”现象。“N”即N个实施细则。由县直城管、水利、市场监管等10个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制定与乡镇(街道)联合执法工作细则,明确执法依据、执法流程、法制审核、案件听证、执法协作、信息共享等事项,并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动态嵌入更多县直执法部门实施细则。自执法权限下放以来,全市52个乡镇共独立办理赋权行政执法案件37件,其中,生态环境领域20起,城市管理领域9起,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4起,消防救援领域2起,文化和水利领域各1起,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实现了“零起步”向“稳提升”的转变。

二、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执法拧成“一股绳”

以推进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标准化建设为目标,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持续规范提升基层执法工作水平。一方面,聚焦没人干、不敢干的问题。以机构调整、职能整合和人员转隶为契机,实行“培养式选配”和“专业化派驻”相结合,将乡镇(街道)持有执法证且能力突出的在编在岗人员及站所派驻和委托执法部门下沉人员,充实到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严格落实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持续加大执法证件申办频率,确保乡镇(街道)执法人员资格满足一批、办理一批。另一方面,聚焦干不好、不会干的问题。坚持从提升执法实务操作能力入手,编印《焦作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指导手册》,明确赋权事项法律依据、裁量权基准、执法规范、格式文书等内容,并对案件线索排查、证据采集、联动协调等进行全流程模拟推演,为乡镇(街道)开展综合执法提供参考。同时,优选县直执法部门业务骨干组建行政执法指导组,深入乡镇(街道)开展多轮次、全覆盖、实战化培训,面对面讲授行政执法实务操作,一对一交流相关工作经验,确保基层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业务技能娴熟、人民群众满意。

三、建设智慧平台,线上执法织成“一张网”

针对乡镇(街道)监管面积广、管理难度大、人员力量少等问题,大力开展智慧平台建设,推动数字赋能行政执法,实现了案件线索排查、警情预警响应、行政执法监督等数字化管理。一是围绕“整合”,实现治理“视野”全覆盖。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主流技术,整合秸秆禁烧、森林防火、河道治理、北山治理、防溺水等多种场景,根据点位增加铁塔高点、立杆低点、卡口监控,通过高、中、低视野搭配,实现河道、山地、路口等重点区域和重点场所全天候、多角度、立体式视频监控覆盖。二是围绕“溯源”,实现治理“时段”全覆盖。建成“多方合一”AI指挥中心,对违法行为做到智能化筛选锁定后,一并接入外部监控全部信息,实现实时监控“一屏通览”。同时,对60天内的信息能够进行自主存储、实时回看,对时空跨度较长、行为范围较广的串联事件,能够比对追踪、模拟路径,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三是围绕“闭环”,实现治理“触角”全覆盖。建立“大屏统一展现、监控统一告警、事件统一流转”闭环管理机制,通过网页、短信、APP等方式将预警点及时推送给执法人员,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线索、第一时间处置情况。

猜你喜欢
县乡执法人员街道
热闹的街道
新时代推进县乡人大工作的思考
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思考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县乡人大工作的关键
热闹的街道
灵川县安监局全面开展行政执法人员专项清理工作
风居住的街道
县乡一体化探索呈加速态势
街道等
福州市色山区一黑电镀厂“死灰复燃”被执法人员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