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进路

2024-05-07 12:46王竟宇
高校后勤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建党中国共产党红色

王竟宇

新时代大学生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进路

王竟宇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新时代大学生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对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增强责任担当和使命感、培育吃苦耐劳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涵养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践行过程中还存在对伟大建党精神认知不足、认同感不够、意志不坚和践行不实等问题。大学生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应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围绕加强理论学习、熏陶红色文化、锤炼意志品格、加强社会实践等环节展开,着重提升思想认知、增进情感认同、发扬斗争精神、强化使命担当。

大学生;伟大建党精神;实践进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1]列入大会主题,号召全党认真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宝藏。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主体力量,应当明确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意义,厘清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存在的问题,进而探寻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进路,“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2]。

一、大学生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意义

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求真、担当、奋斗和奉献的精神品质,为新时代大学生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对新时代大学生成才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基石,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和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孜孜不倦追求。中国共产党人从来不缺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正是在其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才得以建立、发展并壮大。然而由于受国内外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意识较为淡薄。青年所信仰的是什么,所捍卫的是什么,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与命运。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可以让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他们将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观点与方法运用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

(二)有利于增强责任担当和使命感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指向,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承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是大学生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最生动的素材。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大学生是青年一代的杰出代表,理应自觉担当作为,为人民幸福、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目前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和历史使命感还比较模糊,不明确自己要承担的责任。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使他们“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3]。

(三)有利于培育吃苦耐劳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血脉基因,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精神优势。中国共产党就是靠着这种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从50余人的小团体发展成了9800多万党员组成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思想的多元,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及“躺平”“佛系”文化日益盛行,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造成部分大学生只贪图安逸生活而不努力奋斗的现状。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可以引导他们主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四)有利于涵养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情怀坚守。中国共产党将对祖国和人民的奉献精神落实到了具体的实际行动中,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时期,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然而当前部分大学生由受到个人主义、利已主义以及西方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对党和国家的一些政策制度产生怀疑,国家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比较淡薄。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政策和制度,提高大学生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增强对伟大国家的热爱,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奉献精神的形成和奉献行为的实施,“甘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4]。

二、大学生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大学生能够意识到伟大建党精神重要意义,然而有的学生在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中,还存在对伟大建党精神认知不足、认同感不够、意志不坚和践行不实等问题。

(一)认知不足

有的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认知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对伟大建党精神存在着“无用论”的主观认知。由于受自身成长规律、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个别大学生思考问题方式比较单一,很容易产生一些错误认知,他们认为不能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奋进向前的精神力量,伟大建党精神是“无用”的,从而消弭了对伟大建党精神真正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对伟大建党精神存在着“过时论”的片面认知。由于思想观念的陈旧,个别大学生错误地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求真、担当、奋斗和奉献的精神品质是一种“过时”的精神,既缺乏新鲜与活力,也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新潮流,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与践行缺乏热情,从而感知不到学习与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义。

(二)认同感不够

有的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情感认同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相对于过去的物质匮乏、受冻挨饿,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生活富裕、信息畅通的新时代,由于时间跨度比较长,再加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了解仅限于书本上、电视纪录片或是老一辈的革命家口中,一些大学生很难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来源和精神实质进行深刻理解,从而也很难产生感情共鸣。另一方面,多元化社会思潮模糊了大学生个体认知,影响了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了负面的传播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扰乱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三)意志不坚

有的大学生在践行伟大建党精神过程中意志不够坚定。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他们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拼搏奋斗精神,懂得应该靠自我奋斗来实现理想和价值。但此过程中他们往往更加看重自身利益,从而相对忽视集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娴熟,生活模式也在逐步走向“网络化”。而由于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还不够成熟,这就可能造成他们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缺乏,对网络意识形态渗透的潜在威胁没有充分的感知,对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抵御能力较弱,从而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中迷失自我。

(四)践行不实

有的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践行不实,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他们对伟大建党精神重视程度不足,不能深刻理解与准确领会其内涵和要义,在实践过程中流于形式。有的大学生在践行过程存在着“晒践行”的现象,稍稍践行一下就在公众平台晒出自己的行为,以博得他人称赞。另一方面,个别大学生在生活中只注重物质上的享受而忽视精神上的培育,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在生活上缺乏勤俭节约意识,没有真正将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下去、发扬光大。

三、大学生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进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列入大会主题,激励我们要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康续红色血脉,不断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学生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应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围绕加强理论学习、熏陶红色文化、锤炼意志品格、加强社会实践等环节重点展开,着重提升思想认知、增进情感认同、培育斗争精神、强化使命担当。

(一)“知”为前提:加强理论学习以提升思想认知

认知是提升情感体验、促进情感认同的前提,并指引着社会实践。大学生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前提就是学习并充分把握伟大建党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是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灵魂,是其经受住重重考验的信仰力量。第一,秉承科学真理。大学生应该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深刻领会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科学方法,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的认识,在“真理的甜味”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第二,胸怀远大理想。心中有理想,脚下才有力量。大学生要把远大的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结合在一起,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结合起来,坚定四个自信,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第三,坚持学深悟透,做到融会贯通。大学生要全面学习领会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及实践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激发真理伟力,不断践行伟大建党精神。

(二)“情”为基础:熏陶红色文化以增进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是最深沉最真挚最持久的认同。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深刻领悟红色文化精神品质,进而主动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是新时代大学生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切入点。一方面,领悟红色文化精神品质。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疫精神等红色精神谱系,它们是党领导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凝聚起来的,是伟大精神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典型表现,是红色文化崇高精神价值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强大精神动力。不管时代风云变幻,它所蕴涵的精神品格都会在新时代中得到弘扬。另一方面,主动熏陶红色文化。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华大地上遗留下了大量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等文化资源,这些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象化表现,也是大学生熏陶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能够使大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熏陶,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启发,从而潜移默化地加深对党的历史、党的传统的情感认同,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三)“意”为重点:锤炼意志品格以弘扬斗争精神

意志是指人们在实现奋斗目标过程中所产生的克服困难和抵制诱惑的毅力,是将理性认知与行为连接起来的重要因素。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内化和外化相结合的持久过程,在这个的过程中需要大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力。一方面,坚定理想信念。当今国际国内局势较为复杂,敌对势力妄图通过网络散播西方意识形态以及不良的社会思潮,以此来扰乱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冲击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大学生应当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抵制各种不良思潮能力,铸牢意识安全底线。另一方面,锤炼意志品格。大学生应当锻炼自身的意志力,在面对困难时不惧怕、不逃避,弘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风骨[5],树立为党的伟大事业、国家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的远大理想,敢于同一切危害国家和中华民族以及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行为作斗争,从而将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下去、发扬光大。

(四)“行”为关键:落实社会实践以强化使命担当

实践是认知和情感的目的和归宿。大学生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不是在口头上的践行,也不是在形式上的践行,而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强化青年大学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6]的使命感,才能真正彰显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实效。一方面,要进行社会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大学生应该增强调查思维、提升调查能力、掌握调查实据。必须关注社会各阶层的现实发展,在国情、社情、民情调查中去真听、真看、真感受,从而切实地感受党取得辉煌成就背后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要落实社会实践。实践在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断接近现实的客观活动,它决不能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既要回到过去,回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从历史中再现观察革命先驱在当时艰苦环境下做出伟大历史抉择的精神动因,设身处地领会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够始终坚持初心使命。又要立足现实,运用好青马工程、西部计划等实践平台,主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身临其境地领会中国共产党人脚踏实地的精神品质,自觉将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党用伟大奋斗、伟大斗争创造出了百年伟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现在正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新征程上,大学生要深刻理解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意义、明确践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践行路径,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伟大建党精神在新征程上焕发新的光芒。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3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杨书元)

猜你喜欢
建党中国共产党红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红色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