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设计课程跨学科综合教学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4-05-07 05:21王贺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4年3期
关键词:椅子跨学科学科

王贺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1],并建议“各学科用不少于10%的课时来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2]。课程方案的叙述是宏观、概括的,给教师留有发挥的空间。如何把握教学目标,使学科之间进行有效融合,值得深度思考与研究。

在教学实践案例中,常有将多学科知识以主观臆设的方式相“融合”的现象,主要问题体现有:空洞的主题下零散的多学科学习内容、缺少统一贯穿的任务目标、课程内容间没有递进关联、臆造“学科知识点”等。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很难达到“1+1>2”的效果,反而容易造成知识结构混乱,是无益的。

有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通常是以解决某一基本问题为核心,以某一学科为主干,其他学科知识和方法为辅助,而开展的综合学习活动。跨学科学习应依托真实的问题情境,以完成任务为前提。当单一学科无法解决问题时,有机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而解决问题。下面,以吉林省小学美术跨学科大单元教学课例“设计改变生活——走进椅子世界”(以下简称“椅子”)为例,探讨何为有效的跨学科教学实施路径。

一、有效的跨学科教学应运用学科大观念,解决真实问题

跨学科教学通常以单元课的形式进行架构,因为短短一节设计课,不足以实现深度学习与创新思维开发的目的。如果将学科大观念贯穿整个单元,不仅能够串联课与课之间的内容,同时也能作为学科之间知识的纽带。

“我们的课堂、单元和课程在逻辑上应该从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而不是从我们所擅长的教法、教材和活动导出。”[3]“椅子”这一单元,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大观念“设计服务于生活并改善我们的生活”为预期理解内容,确定单元基本问题:“椅子设计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而美好吗?”从而预设单元目标,即学习结果。

椅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椅子设计体现工艺美感,古今中外的椅子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其中“设计·应用”艺术实践活动的教育内容贯穿于小学美术教材的始终。因此,本单元以人美版五年级上册“造型别致的椅子”一课为主要依托,结合五年级下册“我的书包”、四年级上册“笔的设计”等课的设计思路,再以三年级下册“变垃圾为宝”等环保材料制作类手工课程为任务驱动,整合出本次大单元学习的课程内容。探究在“设计服务于生活并改善我们的生活”的大观念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走近椅子、了解椅子、探究椅子,进而改进和制作椅子模型,最终进行椅子设计的展示说明,体验像椅子设计师一样的思维过程这是本单元的线索。本单元的学习融合了语文、劳动等学科知识,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设计制作活动乐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能够运用“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开展设计制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能够很好地保证本单元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学生们具有初步的社会责任意识,能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创作。对通过设计改进椅子的课程具有很高的热情,并能在作品中将生活需求与艺术创作进行完美的融合。

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探究并获得解决真实问题的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理解“设计服务于生活并改善我们的生活”这一大观念,最终产生迁移与创造。

二、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完成任務为目标,融入必要的学科知识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经历与体验,而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往往是复杂的,单一学科知识是无法解决的,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辅助。创设具身化情境,将任务置于其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

“椅子”单元在大观念统领下创设真实情境进行任务驱动,通过走访调查四类人群使用椅子的体验,根据使用者提及的不足和改进建议,制定出“以人为本”,通过设计改变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大单元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为不同人群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椅子,本着“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原则,把废弃的环保物品变成艺术品,同时利用各种手工制作材料,最终形成椅子设计作品模型来体验“设计能改善和美化我们的生活”这一理念。经历“主题—欣赏—技法—构思—创作—展评”的6课时学习过程,逐步形成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本单元学习任务中,会遇到美术学科本位知识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借助语文知识以及劳动技术知识,正是落实新课标指导思想和进行学科融合的最好契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强调与生活的链接,强调在发现问题中提升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走访调查四类人群后要形成文字报告,椅子设计图需要配有文字说明,后期在实操环节制作出椅子的模型,所以整个过程要以美术学科为主线,以语文与劳动学科为知识辅助,共同完成单元任务。

其中涉及语文学科连接的知识点关键词有“图文结合”“创意表达”等,学习任务与语文学科相对应的学段学业质量要求也有横向关联,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三学段(5—6年级)学业质量描述中提到:“在简单的调查访谈等活动中记录真实生活,运用相关知识解释自己的想法,记录探究的过程及结论,写简单的研究报告。”[4]学生在习得语文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在本课项目中将语文知识应用到真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中,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与此同时,劳动学科的知识技能也是完成任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椅子设计一课属于“设计·应用”艺术实践活动,学生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制作椅子模型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因为是真材实料的制作,如果不能解决技术问题,学生将无法把自己的构思付诸现实,也体验不到设计应用领域的成就感,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构思需要充分考虑交付生产时的可实施性。于是在实践创作环节,采用双师型教学模式,美术学科教师主要指导解决造型美观方面的问题,劳动学科教师主要指导解决实际制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了解材料特质,合理有效使用材料。根据椅子功能、结构和想要体现的艺术元素,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制作。需要学生了解各种手工艺材料的材质和用途,并从中做出恰当的选择,如在“教师用椅”的设计上,确定的椅子的主体骨架使用的材料是树枝、小木棍,考虑到舒适性,需要的材料有布块、填充棉,也可以使用彩色卡纸、泡沫板等材料,以提高椅子的美观性。劳动课所学认知材料的知识得以在美术课堂应用。

2.正确选择工具,了解安全使用常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同的制作材料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工具。如“学生用椅”的材料主要是瓦楞纸,采用榫卯结构进行制作,椅子的各个部件需要依据设计图纸,做到尺寸精细,就要使用一些锐利工具。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掌握安全、有效、规范的使用工具方法,会解决很多问题。

3.掌握制作技巧,初步获得职业体验。学生在制作椅子的过程中,会学习到不同手工艺的基本制作技巧,通过实践提高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的能力。如制作“老年用椅”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步骤和技巧。首先设计好椅子的草图,规划出椅子的尺寸、形状和结构,然后将遇到如何切割和打磨边缘、如何组装、如何胶合、如何加固、如何修整、如何着色装饰等问题,需要各种工艺手段来解决相应的困难和安全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准指导和学生群策群力,根据操作步骤和要求完成制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获得劳动成就感,充分感受制作工艺的奇妙,体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从而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

三、跨学科任务执行需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递进式的关键小问题,构建任务群

递进式的任务群为完成单元总任务目标构成有力的保障。本单元共设计了6个关键小问题,每个小问题之间环环相扣,任务内容循序渐进,构成了整个单元的框架。

(一)寻椅子:你想为哪些人群设计美观且实用的椅子?

此环节主要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促使学生确立创作主题方向。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初步习得获取椅子体验者建议信息的能力,并形成文字记录;实操中增强小组成员分工配合完成任务的能力,增强语言沟通和交际能力。通过对椅子体验调查中的交流、询问、记录、整理,结合汇报、交流和讨论等方式,确定主题任务的创作方向。通过调查、汇报和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形成爱生活、懂礼貌、乐助人的情感态度,初步形成设计改变生活的价值观。(图1)

(二)赏椅子:古今中外不同的椅子都具有哪些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

本环节主要以走近不同风格的椅子为内容,了解椅子的相关知识与文化内涵,学会运用欣赏四步法,尝试从色彩、造型、材质、功能、文化等方面欣赏椅子作品。通过汇报家中的椅子特点,分享查阅到的椅子历史资料,结合文化分析,从不同角度探究理解椅子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古今中外椅子的充分认知,生成对椅子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的热爱,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形成用设计改变生活的意识。

(三)画椅子:如何用手绘草图的方式表现椅子的设计图?

本环节侧重了解椅子的组成结构,学习椅子设计草图的绘画步骤,掌握表现技巧。进一步明确为谁设计椅子的基本创作方向。师生共同总结出椅子的基本结构和椅子草图的绘画步骤,通过示范法、提问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掌握画椅子草图的基本技巧。初步体会椅子设计师的职业特点,建立设计改变生活并装饰美化生活的价值观。

(四)思椅子:如何构思椅子的各种功能并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制作?

本环节主要是根据之前的设计草图,给椅子添加设计元素、文字描述以及尺寸标注,在草图基础上进行构思、添加和美化,深化创作。将完成的作品进行讨论、展示交流,说明椅子各部分结构的材料选择,评估出可行性,最后进行组内评选,选出3至4幅设计效果图,作为下节课制作椅子的参考蓝图。通过以上过程,使学生对设计师的职业特性产生强烈的兴趣,树立设计改变生活并装饰美化生活的意识。(图2)

(五)做椅子:如何实现为不同人群制作出便利美观的椅子模型?

本环节重点是掌握安全使用工具的能力,学会利用工具和方法将各种制作材料进行取形和塑形。学会色彩搭配、组装椅子各部件等技巧,在这一环节中融入劳动知识,完成椅子的组装。

利用上一环节的设计椅子构思单,针对不同人群,完成本节课的创作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照椅子设计效果图,各小组分工合作,为各自的设计人群完成椅子模型制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养成专注做事的工匠精神,形成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

(六)评椅子:“椅子设计展示会”上你怎样介绍椅子的功能和美感?

本环节是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阶段,学会宣传展示椅子的功能和美感,学会收纳归类学习单和评价单,学会表达在“椅子”大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并彻底理解本单元的大观念:设计服务于生活并改善我们的生活。

设计小组分享活动:布置椅子设计大展台,各小组依次对本组的椅子作品进行介绍,大家一起参观所有作品并进行投票,填写评价单,展示成长档案袋。通过展示活动,进行作品间的欣赏交流,感受椅子设计的魅力,了解设计师的职业特点,生成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和态度,最终形成设计改变生活并装饰美化生活的理念。

在“椅子”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知道、实践、理解的完整过程,在完成单元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在每课时的教学流程中,做到一步一评,课程结束时进行单元学习总评,形成档案袋记录。

“跨学科学习是一种融知识综合与问题解决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是素養时代课程整合的重要实施途径。”[5]有效的跨学科教学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确立单元学习主题,并通过解决生活中复杂的问题来落实核心素养,发挥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实施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GH23083)的研究成果。

注释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11.

[3]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1.

[5]安桂清.论义务教育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J].全球教育展.2022(05):14-26.

猜你喜欢
椅子跨学科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不想当椅子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看不见的椅子
离家出走的椅子
“超学科”来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