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妈妈”:帮600个孩子走出无声世界

2024-05-07 05:22东亮
伴侣 2024年4期
关键词:康复中心言语康复训练

东亮

她是“老师妈妈”,也是一位领航者,带孩子们划破“十聋九哑”的黑色幕墙,帮听障家庭逃离了黑暗和迷茫。从18岁时的小曾老师,到如今的言语康复专家,曾耘为折翼天使们全力付出16年,让六百多个听障孩子开口说话,告别无声世界融入了社会。她还用视频“云教学”,帮助众多没钱给孩子做康复训练的听障家庭,收获了七十多万名粉丝。

曾耘和武汉市小葵花康复中心的孩子

90后“老师妈妈”,

立志教听障孩子开口说话

武汉姑娘曾耘出生于1990年,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作为家中独生女,她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从小就想成为一名老师的曾耘,后来考上了湖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一暑假,18岁的她到武汉市小葵花康复中心工作,月薪700元。当看到听障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以及他们跟自己玩耍时的快乐模样,曾耘被深深触动了,她很喜欢这种被别人需要的感觉。然而,正当曾耘带孩子们玩得开心时,一名梳着两条小辫子的听障女孩,忽然指着自己的嘴巴“啊啊”叫。

曾耘以为她想吃东西,便递去了饼干,可是被女孩推开了。曾耘又以为她牙痛……急得女孩拽住她的手,“啊啊”叫着指向了杯子,曾耘这才明白,她是想喝水啊!于是她急忙倒了一杯温水给女孩,见女孩喝得“咕咚咕咚”响,曾耘笑着笑着,心里不由得感到一阵酸楚。

普通孩子三四歲就能轻而易举表达需求,但这对于听障孩子来说却很难。曾耘想教女孩说“喝水”这两个字,但教了好几天,她也没学会。

后来,特教老师拉着女孩的手,摸着自己的喉咙,让她观察发音方法,感受喉间的震动。没想到只教了半天,女孩就能模糊发出“喝”这个音了!

“您真厉害,我也想成为一名康复老师!”曾耘很羡慕那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后来她才了解到,我国有两千七百多万名听障人士,其中0~6岁的听障孩子约有13.7万。正所谓“十聋九哑”,由于听障孩子的耳朵听不见,言语功能无法发育,所以,他们一般是不会说话的。

只有教会听障孩子开口说话,才能真正为他们打开世界的大门啊!曾耘也想留在这里做一名言语康复师,让孩子们告别无声世界。

大学毕业后,曾耘就通过考核,正式成为了小葵花言语康复中心的老师。从此,教会这里的每一个听障孩子说话,被曾耘视作为奋斗目标!

小葵花言语康复中心的孩子大多是先天性听障者,也有因药物或噪音致聋的。他们依靠植入人工耳蜗,或者戴助听器,来接收外界的声音。

与这个群体密切接触后,曾耘愈发感受到他们的艰辛,人工耳蜗的费用一般在10万至20万元,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的。而且从外地来进行康复训练的家庭,还要承担康复、租房、吃住、交通等费用,因此这些家庭普遍生活比较困难。

后来康复中心改成了全托制,让孩子们住校生活,以便他们的父母能外出工作。从此,曾耘就成了听障孩子们的“老师妈妈”,不仅要艰难地教孩子们说话,还要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陪他们玩耍,做益智游戏……而且有关孩子们的康复教学,更需要与时间赛跑,因为6岁之前,是孩子语言发育的黄金期。

“m”属于双唇音,与其他音节相比更容易发声。因此,曾耘教会孩子们说的第一个词是“妈妈”。“这个字母念什么呀?说对了老师有小奖励哦!”曾耘每天想着各种办法,调动孩子们学习发音的积极性。

从“m”到“ma”,简单的发音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很简单,但听障孩子想要学会,却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更久的训练。第一次教会孩子喊“妈妈”的时候,曾耘激动得跳了起来。

而耗时最久的一次,是她教父母双聋的耳蜗宝宝开口喊“妈妈”。因为家里没有人能和他对话,他要完全依靠老师去建立语言系统。于是连放假的时候,这个孩子都被曾耘带回家里教。在历经两个月成千上万次的训练之后,她终于让孩子喊出了那声珍贵的“妈妈”。成功的瞬间,曾耘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与时间赛跑的她,

差点被丈夫“逼”辞职

每当有家长走进教室,看到自己的孩子开心地伸展双臂,嘴里喊出“妈妈”时,他们都会感到震惊,继而笑出泪水,然后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激动地说:“妈妈在!小宝都会喊‘妈妈了呀!”

曾耘不仅给孩子们做语言训练,还会在课上准备大鼓、塑料盆、水桶等道具,与他们做相关游戏。此外,她还和孩子们建立起相互依恋的关系,倾听他们心声、安抚他们的负面情绪。“只有让他们适应环境、熟悉老师、有安全感,才能取得更好的进步。”曾耘说。

2012年,22岁的曾耘与初中同学官乐凯步入了婚姻殿堂。但婚后,官乐凯想让曾耘全心全意在家相夫教子。曾耘却从未想过舍弃这份工作。

怀孕两个月时,她因担心上班迟到,从楼梯踩空滚下台阶,许久没有站起来。曾耘身上留下一大片淤青,尾椎骨也疼了半个多月。怀孕7个月时,她站在凳子上给上铺的孩子穿衣服,又不慎从椅子上跌落,坐在地上缓了半个小时才重新站起来,然后又接着工作。怕家人担心,她没敢告诉父母和丈夫这些事。

曾耘还经常主动加班加点。她每天从早晨就开始忙碌,一直工作到夜晚。中午吃饭只有20分钟,一天要帮至少21个孩子做康复训练,周末也常常加班。曾耘说:“康复训练是抢救性工作,要抓紧每分每秒,因为怕耽误孩子的黄金时间。同时,也不想让家长等太久,那样会增加他们的支出。”

父母和官乐凯看到曾耘这么累,都劝她辞职。她却说,谁家孩子不是父母的宝贝呢,如果能让那些听障孩子口说话,她再累都值了!气的丈夫埋怨她“脑袋一根筋”。

生下儿子后,产假刚过,曾耘就赶回去上班。每天来不及跑回家哺乳的她,还咬牙给七个多月的儿子断了奶,家里人对此都颇有微词。但就在这时,康复中心又有两个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这个病对于5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传染性极强,她很担心会传染给儿子,每天回家后反复全面消毒。

可没想到,儿子还是被感染了。嘴巴、手上、脚上、屁股上长满了小泡泡,孩子疼得直哭,不肯喝奶,又饿又躁。心疼不已的曾耘,却还是把宝宝留给外婆照看,她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这次丈夫不想妥协了,和曾耘大吵了一架:“你还要不要这个家?要不要自己的孩子?!”

这个问题让曾耘很痛苦,看着高烧不退的儿子,她终于犹豫了,便让丈夫给她一个月的时间办离职手续。当时曾耘在帮一批孩子做康复,不能说走就走,得让其他老师先跟孩子们建立信任,不然会影响他们的康复效果。

可在这一个月里,事情却发生了转机。一次,曾耘办公室的钥匙落在了家里,她让丈夫给她送去。官乐凯见到这群可爱的孩子后,被他们的热情、可爱所吸引,想到他们只因有先天缺陷,而无法融入正常生活,便在一瞬间,理解了妻子的选择。

此后,官乐凯不再逼迫曾耘辞职,为了支持妻子,他甚至还承担了更多家务。原本就不舍得放下孩子们的曾耘,也就放弃了辞职的念头。

在课堂上,除了教听障孩子说话,曾耘还自创了情景教学。“遇见别人说谎怎么办?”“看见别人摔倒怎么办?”“如何学会与人分享?”……她设计了很多情景和孩子们回归正常生活后可能会遇见的问题,只想让他们早点和正常孩子一样融入社会。

为了把情景教学做到位,旁边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故意推了一下曾耘。曾耘正要给孩子们演示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时,却听见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胡老师,不许推人!推人不礼貌,大家要好好相处。”耳蜗宝宝小迪逻辑清晰且完整地说出了这个大长句,老师们很激动。

         圈粉70万,

      让六百多个孩子走出无声世界

每逢假期,曾耘都会领着孩子们出去玩,甚至会将他们带到自己家里,给他们做好吃的。遇到家庭困难的听障孩子,她还会给他们买衣裙、买围巾等。

听障孩子们第一次喊“妈妈”,是对着曾耘喊的,也是她一遍遍耐心教会的。可曾耘自己的孩子第一次开口说话,喊的却不是“妈妈”,而是“家家”,这是武汉方言,对外婆的称呼。儿子3岁之前,她一直将儿子托付给父母照顾。一提到儿子,她就满心愧疚。

但官乐凯明白,曾耘一直陪在更多孩子身边,那些听障孩子也离不开他们的“曾妈妈”。多年来,她在实践中摸索出许多经验,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设计出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此,孩子们都很需要曾耘,也都喜欢和她相处。

那些最初只会用哭来表达需求的孩子,从康复中心毕业时,已经会依依不舍地跟曾耘说:“老师妈妈,我爱你!”曾耘则会含泪搂着孩子,再三叮嘱他们遇事别急躁,要多与人沟通。

2019年,曾耘开始把她和听障孩子的日常,以及教学视频分享到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希望能帮到那些交不起康复费的听障家庭。渐渐地,“小曾老师”在网上收获了许多粉丝, 不仅听障孩子的父母喜欢她免费的“云教学”,网友们也喜欢上了可爱的孩子们,经常有网友留言说:“曾老师,你班上的小丫丫会喊阿姨了吗?”“乐乐太机灵了,好喜欢!”

疫情期间,康复中心不时关停,曾耘在更新短视频之余,也终于有时间陪伴家人了。而随着短视频的传播,大家对言语康复师曾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她的视频账号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外地家长关注到曾耘后,都慕名来武汉找她。曾耘也会不遗余力给他们的孩子提供康复训练方面的帮助……

作为一名资深康复老师,曾耘不仅要按时上课陪伴听障孩子,还负责培育新教师,经常忙得团团转。

2022年,曾耘再次怀孕,却因劳累过度而流产。丈夫又气又心疼,整晚未眠地照顾她。不少听障孩子听说曾妈妈病了,都想见她一面。“老师妈妈,送您一朵小红花,您不要太累了呀!”“曾妈妈,这是我用零花钱给你买的奶茶。”看着孩子们变得自信阳光又体贴,曾耘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和坚守都值了。

作為一名优秀的言语康复师,曾耘的办公室里摆满了锦旗,都是全国各地的听障家庭送来的。此外,她还在网上拥有了七十多万名粉丝。但曾耘没觉得这些是荣耀,反倒有一种焦灼感,觉得自己所做的太有限——我国现有言语康复师只有几千人,职业缺口巨大。

2023年8月,曾耘和她的学生豆豆,受邀参加了央视的一档节目。豆豆已经从小葵花言语康复中心毕业3年了,这个曾经不会说话的耳蜗宝宝,如今已能落落大方地站到央视舞台上,笑容灿烂、表达流畅。但她还是和以前一样,拽着曾耘妈妈的手不愿松开。

为了补偿家里人,直到2024年春节假期,曾耘才有机会和丈夫、儿子外出旅游。见他们父子俩一路上开心雀跃,曾耘心里很内疚。但相对于自己的小家庭,她更割舍不下那些听障孩子,旅游期间,她还经常给孩子们的家长打视频、发语音,叮嘱他们假期也要坚持给孩子做康复训练、进行亲子互动。

从昔日那个18岁的小曾老师,到如今34岁的言语康复女专家,曾耘把16年的青春时光都奉献给了听障孩子,先后让六百多个孩子开口说话,告别无声世界,融入了社会。“只要有一个孩子需要我,我就会坚守在这里,让他们的父母觉得生活有希望,我相信一切总会好起来的!”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

猜你喜欢
康复中心言语康复训练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脑瘫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支援模式的构建和研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南昌市康复中心管理问题分析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关于冬天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