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谷,父亲革命引路人

2024-05-07 09:57黄宁宁
铁军 2024年5期
关键词:扬中读书会新四军

黄宁宁

父亲黄亦凡是上海川沙县人,大学期间参加了革命,最初在新四军十八旅敌工科从事地下工作,后来长期在华中军区、华东军区机关工作。1959年,他调入总政治部,担任八一杂志社、红旗杂志社等单位的编辑,后担任总政常务副主任刘志坚的秘书。他离休前任福州军区政治部秘书长、研究室主任。

父亲晚年常念叨一个人,就是他的革命引路人彭谷。1993年8月31日彭谷逝世50周年时,父亲撰写了《记抗日爱国青年彭谷》一文,发表在《广陵春秋》(广陵文史资料第二辑)期刊上。父亲写道:“彭谷(原名李为章)于1943年8月31日逝世,至今已整整五十周年。近几年来,经过生活在北京、南京、上海、福州、扬州各地一群老同学、老战友的通信联系和座谈追忆,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一位抗日爱国青年奋不顾身地追求真理、委身革命事业的动人形象,便立刻重现在我们眼前,并引起我们无限的哀思。”“五十个年头过去了,回忆起半个世纪前的往事,我至今仍深深地怀念他,感谢他。”

父亲在上海的南京路哈同大楼和静安寺路新市场两个“省扬中”上學期间,求知欲旺盛,博览群书。但父亲对看什么书缺乏识别能力,只知道“开卷有益”。好友彭谷就成了父亲的学习启蒙人。他们同住集体宿舍,常在一起拉呱,无话不谈。彭谷出生于1924年8月,比父亲大一岁,政治上成熟得早。彭谷爱看鲁迅杂文、郭沫若诗,还有苏联小说。看过以后,再分享给父亲。1939年秋上初三时,彭谷邀父亲去参加“省扬中”同学组织的进步读书会。读书会常利用假日,在英法租界的交界处一所小学教室内开会,组织大家学习唯物辩证法新哲学,并讨论“怎样认识苏芬战争”等国际时局问题。参加这个读书会的同学,有些人不久去抗日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还有些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返回扬州,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青年学生运动。

彭谷与进步同学在校方规定的晚自习时间,到附近莘莘夜校的哲学班去学新哲学。这个哲学班有个教师叫华骏,是扬州人,他很早就参加党组织的活动。1940年初,去苏南茅山地区参加了新四军。因华骏熟悉上海和根据地的路线,根据地党组织就派华骏做交通员,接引进步青年下乡参加新四军。彭谷就是1940年夏由华骏从上海带来茅山根据地,任四县总会宣传队员和新四军二支队服务团员,在华骏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彭谷参军后,虽体弱多病,但工作仍很活跃,有青年人的朝气。他喜爱画漫画,服务团演出活报剧,常由他用纸张制作“日本鬼子”一些代用品作为道具。他自己身体不好并不声张,经常帮助年纪比他小的战友背米袋、扛背包。一次雨夜行军,郭冰不慎跌落在稻田里,就是彭谷把她从稻田地里拉起来,还帮她从泥泞中找到了失落的鞋子。

1941年3月,十六旅服务团到达江苏宜兴地区开辟新区工作,在西池塘一带曾遭到敌人突然袭击。彭谷两腿有严重冻疮,肿得厉害,不能再随部队行动,于是服务团将他与其他两位伤病员安排到新四军独立二团卫生队治疗。1941年春天,彭谷经组织决定离开部队返回扬州家中。

1942年父亲仍在上海读书,接到一位老同学来信,得知彭谷因病返回扬州,父亲就联系彭谷,叙友情。彭谷返回扬州后,与扬中老校友有了联系,在扬州地下党的领导下,利用在江都民众教育馆担任公开职务的机会,通过举办读书会、开展歌咏活动等方式,团结教育了相当一部分进步青年。彭谷让父亲在上海购买了一套木刻刀邮寄给他。他在自学漫画的基础上,又举起了木刻刀,在《文学与戏剧》《荒原》等专刊上,先后刊出了《播种》《桥下》《小车》和老托尔斯泰头像等多幅木刻作品。在敌伪统治的沦陷区内沉闷、抑郁的气氛中,不时地迸发出了星星点点的火花,使进步青年预感到“播种”后的收获,未来光明的前途。

彭谷并不满足于仅在进步青年中开展歌咏活动和在报刊上发表木刻作品,他时刻怀念着自己在新四军茅山地区的火热斗争生活。

1943年夏,父亲在上海高中毕业,为自己的前途问题深感苦恼。此时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录取名单尚未公布,就因家族经济困难,父母为是否继续让他上学发生了激烈争吵。父亲对彭谷曾经参加过的新四军革命战士生涯十分羡慕,于是就写信向彭谷求援,诉说自己再不愿留在上海,询问他“过去工作过的店里是否还需要人”,彭谷接信后立即给父亲回信,要他设法到扬州一带找工作。接着又亲笔写信介绍他的好友邱世毅,身着汪伪军服到上海市区找父亲,对其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平日爱读哪些书籍、曾经做过些什么笔记、对当前国内的形势有些什么看法等等。

邱世毅返回苏北后不久,父亲就接到“省扬中”另一同学方冬寿从扬州来信,讲到在8月底彭谷因胃病严重发作不幸逝世,朋友们都很悲痛。

父亲认为彭谷已死,去新四军无望,就考上了中国纺织染工业专科学校上学。到了10月,邱世毅又专程来上海学校找父亲,通知说组织上已确定同意他去苏北参加新四军。

1943年底父亲接到通知,立即动身到达扬州旧城九巷28号邱世毅家中,由邱亲自带他到达高邮东乡的新四军抗日根据地,见到了十八旅敌工科长、苏中一地委敌军工作委员会副书记谢镇军。领导分配父亲担任根据地与敌伪据点之间的政治交通。做敌军工作必须改名换姓,当邱世毅问父亲改什么姓名为好时,父亲说:“请改名叫李恒!”父亲想用这个名字来纪念好友李为章(彭谷),意思彭谷虽死犹生!

父亲在纪念彭谷的文章中写道:“人怎样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我的同窗挚友和革命引路人彭谷对此写下了一份完美无瑕的答案。彭谷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他从1924年8月30日出生到1943年8月31日逝世,在人世间仅仅生活了十九年头。但是他的生平事迹又十分丰富多彩、不同凡响。彭谷,如果你地下有知,一定会发觉到当年茅山地区新四军的小战士、女战士,依然记得你拖着消瘦的身躯,在长途行军中为他们背米袋和背包。你可知道当年扬州‘民教馆读书会的男女青年,依然记得你怎样热情地教唱进步歌曲;在你病逝以后,二十余人群集起来,随着你的灵柩步出天宁门依依不舍地为你送葬;而你在省扬中的同学、亲友,也将永远感激你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直至他们年逾花甲仍将你的革命事迹在儿孙面前宣讲。而在我的历史档案中,将永远留下革命战争年代曾用过的名字——李恒,以纪念我们之间的革命友情永不凋谢,万古长青!”

(责任编辑孙月红)

猜你喜欢
扬中读书会新四军
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扬中发展
“东方明珠”与“江中明珠”间的浓情厚意——记香港扬中同乡会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昆虫读书会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扬中市委副书记唐崇林视察市档案局
扬中市档案馆接待央视摄制组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