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融入海洋意识教育路径与策略探究

2024-05-07 05:20王娟穆琳
新教育·科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小学英语

王娟 穆琳

【摘要】海洋意识教育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基础教育阶段肩负海洋意识教育的重任,小学英语学科亦责无旁贷。以主题拓展、阅读补充、综合实践活动、作业输出等为路径,通过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研读语篇、文本再构等形式,分层次地将海洋意识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知海、爱海、亲海、护海的教育情境,进而增强学生建设海洋强国的意识和责任。

【关键词】小学英语;海洋意识;实施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以来,全社会对海洋教育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海洋意识教育成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即强化公众对海洋的整体认知。2018年教育部提出要重视海洋意识教育,推动海洋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1]。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海洋强国的建设。可见,海洋意识教育的培养正逐步受到重视。小学生作为可塑性极强的新生力量,肩负着未来海洋强国的重要使命,从小学开始以学科融合的方式渗透海洋知识,关注海洋意识的培养极为重要。英语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其课程内容涉及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地域地貌、生活故事、文化历史等,其中也不乏海洋类知识及文化。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可成为培养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小学英语融入海洋意识教育的必然性

海洋占据着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空间,是世界贸易的主要通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战略空间,同样也是展现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舞台。培养国民的海洋意识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英语学科中渗透海洋意识是时代之需,是呼应世界发展命题的创新之举[2]。

1.夯实海洋强国基石的需要

美国军事学家马汉曾指出:“民族海洋文化的高与低、海洋意识观念的强与弱,将决定一个民族的强大和发展。”[3]由此可见海洋意识教育对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幅员辽阔,不仅具有960多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而且拥有约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绵延1.8万千米的海岸线,包含6,500多个岛屿。陆地和海洋是不可或缺的两部分,而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往往“重陆轻海”,仅仅关注陆地地容地貌、生态体系及生活方式等,忽视与海洋联结的相关知识内容,导致中小学生基本海洋意识的缺失。十年樹木,百年树人,海洋强国的重任落在一代代成长的中国人及正茁壮成长具备无限可能的中国儿童的肩上,从小渗透海洋意识教育,有助于他们建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海洋知识体系,夯实海洋文化,为未来海洋强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2.跨学科学习活动的现实需要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各学科用不少于10%的时间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将海洋意识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是跨学科学习的一种体现,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受小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影响,海洋意识教育的成功并非由传授海洋知识的数量来决定,更不是以海洋文化的广度或深度来衡量,而是通过多学科渗透海洋意识教育的方式星罗棋布地广撒网促动学生的心弦,推动海洋意识的萌生。小学生的海洋意识教育适合与语文、英语、科学、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多学科融合,在多学科中全面渗透海洋意识教育[4]。由此可见,海洋意识教育的践行更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渗透,多管齐下以多角度融入海洋知识,以多维度激活海洋学习的兴趣,以多层面感知海洋的广博,以多学科挖掘海洋意识的知识点和情感点,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对于海洋的好奇心,加深记忆刻度。

3.丰富英语教学内容的迫切需要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关于海洋意识的培养极其缺乏,系统研究海洋意识教育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形式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加强海洋意识教育的学科渗透至关重要。小学英语教学的话题涉及范围广,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范畴下,包含“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宇宙探索”“灾害防范”等多个子主题,从各个子主题下整合关于海洋的话题,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了解海洋的基本知识、相关文化和涉及的海洋活动,可以拓宽视野,推动海洋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以主题引领、内容整合、补充阅读等方式,由点及面融合海洋意识教育,能拓宽海洋意识教育的广度,使抽象的知识服务生活、感染生活、改变生活,小学英语教学融入海洋意识教育能打开新局面、拓宽新视角,使海洋意识教育真正落地。

二、小学英语融入海洋意识教育的路径

小学英语学科的海洋意识教育,可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小学英语学科的学科特点入手,从主题拓展,阅读补充,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作业输出等路径出发,将海洋意识教育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

1.基于主题延展海洋知识

主题是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的语境范畴,能联结和统领内容要素[5]。基于主题拓展海洋知识,能在限定范畴的基准下,有目的延伸课内知识的边界,扩充海洋知识,以形成联结的知识结构网,避免内容的盲目和碎片化。以外研版三年级下册Module 2为例,其单元主题为动物和表述动物的特点,从第一单元的monkey,lion,elephant到第二单元的panda,再反观整套外研版教材,从家禽到家畜类动物如pig,dog,chicken,cow,rabbit等都有涉及,而在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动物世界中也不能缺失海洋动物的加盟,因此以“lovely animals”为主题,补充课外关于海洋动物的知识。依托主教材的语篇“参观动物园”,以基本句型“Whats this? Its a…和 What are they? They are…”为基本的语言要素,创设新的情境二“参观海洋动物园”,由此补充海洋动物园常见的“shark,turtle,starfish,crab,whale”,既能进一步巩固语言技能,也能自然过渡到海洋动物知识,填补海洋知识的空白。

2.绘本阅读补充海洋内容

英语阅读能使学生接触广泛的知识,能更好地学习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题材丰富的绘本为补充海洋知识拓展了途径,能更好地联结课内外知识,不仅能为课内知识和实践生活之间搭建桥梁,也能延伸海洋意识教育。以外研版四下Module 1为例,此语篇的主要内容为用形容词描述家人和朋友,Shes very nice. Hes cool.等,分级阅读RAZ的C级别All About Penguins的主要句型为Some penguins are little.Some penguins are big.等,相同的语言知识结构为此语篇补充海洋知识提供了条件。又如外研版三年级下册Module 2 是以了解各种陆地动物为主要内容的单元,可从知识拓展的角度补充绘本Different Kinds of Sharks了解不同鲨鱼的特点,丰富海洋知识,激发学生对海洋动物的兴趣。另外,还可以从情感共鸣的角度补充海洋传奇故事,从生活体验的角度,补充从陆上运动到海上运动类绘本阅读。

3.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海洋意识教育

新课标要求基于学生兴趣和直接经验,以“学用结合、课内外结合、学科融合”为原则开展英语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统观三、四年级学过的陆地动物、基本的食物、日常的运动项目等内容,以四年级下册“海洋生物”为主题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设定丰富的海洋生物—美味的海洋食物—海洋生物的现状三个层次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首先,了解基本的海洋生活的英文名字如shark,fish,star,dolphin,crab,octopus等,以及他们的相关特点,如The Crab has got eight legs;其次,海洋不仅馈赠给我们美味的食物,还有丰富的物产,鼓励学生通过拍照、录视频以及查找资料的方式分享海洋食物,在生活中真正体现海洋生物带给我们的美味;最后,请学生分别了解不同海域的特殊海洋生活及其背后的故事并积极分享,以小故事的形式总结海洋生物面临的困境,分享能使学生集思广益,以促进知识体系的更新架构,激发学生保护海洋以及保护海洋生物的热情。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能通过形式多样的生活化活动,以点带面挖掘海洋的相关内容,加强自身和海洋的密切关系,以践行海洋意识教育融入英语学科的目标。

4.海洋元素作业输出海洋意识

英语作业的设计能帮助学生在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因此作业也是培养海洋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基础性作业夯实海洋知识,如通过对比图的形式总结陆上动物和海洋动物的特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海洋馈赠给我们的食物,以培养热爱海洋的情感;以图文并茂或录制视频解说的方式,展示与生活贴近的海洋活动,以感受亲近海洋的乐趣等。以外研版五年级下M10 Unit2为例,这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为目的文本,以祈使句Dont…为主要结构,在布置英语作业时,较常见的做法是让学生以Dont句型设计班级规则,图书馆规则等,如Don't shout in the classroom.Don't run in the classroom.而为落实海洋意识教育,则可以通过搜索海洋类资料,设计保护海洋的标语,如 Dont throw litter on the beach. Dont kill sharks for food.等。

三、海洋意识教育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在明晰海洋意识教育融入小学英语教学路径的基础上,为增强实效,还需讲究策略,注重方法。

1.来源生活,体现地域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环境各有不同,经历的异质性丰富了话题的已知信息,是学习未知信息的基础和出发点。海洋意识教育的开展也必会受到地域和学生生活的影响,只有尊重学生的已有认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使海洋知识更好地整合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实现由“知识”到“意识”的转变。比如在中西部地区,海洋遥远而神秘,海洋意识教育可以颜色、物产等知识结构的建构为主,来揭开海洋的神秘面纱;而在沿海地区,学生在生活中有亲近海洋的可能,具备抽象的海洋认知,则可以细化海洋知识,以讨论分享生活中的海洋活動为主要教学内容;在经济发达地区,鉴于丰富的旅游经验,既可将不同沿海地区的物产进行对比,又可将不同国家的海洋物产和海洋活动进行展示等。以海南省为例,海南岛四面环海,学生在生活中食用海洋食物,在海边嬉戏游玩极其普遍。因此基于其特有的地域特点,依托教材文本,以生活化的情境设计涉海活动、感受海洋馈赠、补充相关海洋疆域知识,在亲近海洋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2.研读语篇,文本再构

小学英语教学融入海洋意识教育的途径多样,而为了实现两者的融合,教师需要解读文本内容,在原有文本的基本框架上以文本再构的方式,使英语语言知识和海洋知识浑然一体,教师需对教材再加工,研读和再构文本是海洋意识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起点。研读语篇要求教师在理清其文本的主要内容、句法结构以及所传递的意义和主旨的基础上,选取切入点,以主要内容、相同句法结构或统一主题意义等为抓手再构文本,使海洋意识教育润物细无声地与语篇融为一体。以外研版六年级上册M1,文本以 How long? How big?的句式来介绍中国著名景点,以感受祖国的大好山河为主题意义,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三沙为中国的最南边为信息点,补充三沙的相关文本资料和视频资源,是研读文本后的补充再构。

3.分清主次,讲究层次

海洋意识教育融入小学英语教学,重在渗透,贵在融合,而不能一味求多求深地加塞到英语教学中,破坏英语教学的系统性。小学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教学体系和育人目标,小学英语教学融入海洋意识教育中,仍须尊重英语教学的主体地位,海洋意识教育不能以肢解英语教学整体性的方式喧宾夺主,需以配角的身份自然渗透,在完成英语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实现育人。因此,以学期为单位融入海洋意识教育,可以避免其孤立化和随意性,体现其层次性,比如:外研版六年级上册,根据各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可适当融入海洋意识教育(见表1)。

表1 六年级上册小学英语融入海洋意识教育设计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融入海洋意识教育途径多样,教师需夯实自身海洋意识,在尊重地域特点和学生生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语篇切入入手,设计层次性的海洋意识教育,使海洋意识教育落于实处。

【参考文献】

[1]马仁锋,金邑霞,李加林.地方高校创建区域海洋智库的实践路径与新逻辑[J].钦州学院学报,2018(33).

[2]黄艳,刘美平.海洋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路径选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8).

[3]沈婷婷.浅谈新时期海洋意识教育的发展[J].全国新书目,2022(04).

[4]卢美利,王标.小学阶段渗透海洋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0(15).

[5]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课题项目】本文系海南省2019年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义务教育学校海洋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Z20191007。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小学英语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