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检发现血糖高可怎么办

2024-05-07 07:43赵菊华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4期
关键词:准妈妈胎儿孕妇

赵菊华

李女士是一位32岁的准妈妈,目前怀孕已经进入了第28周。在最近的一次孕期常规检查中,医生为了确保她和宝宝的健康,建议她进行了一项名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检测。这项试验是为了检测孕妇是否存在妊娠糖尿病的风险。

从检测结果来看,李女士的空腹血糖值为5.3mmol/L,这是一个相对正常的水平。然而,1小时后的血糖值升高到了11.1mmol/L,2小时后则稍微降低至9.3mmol/L。根据这些数据,医生经过仔细分析后,确诊李女士患有妊娠糖尿病。

得知这一消息,李女士感到非常焦慮。她之前听说过妊娠糖尿病可能会对母婴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她迫切地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种疾病的信息,并希望医生能为她提供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临床上,与李女士有着相同经历的准妈妈并不少见。下面,笔者就带大家系统性地了解妊娠糖尿病。

超重和高龄孕妇是主要风险人群

许多准妈妈们担忧的一个问题就是,:产检时发现血糖高,是否就意味着患有糖尿病?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孕期血糖升高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妊娠期糖尿病(GDM)、孕期饮食不当、缺乏运动、遗传因素、体重增加过快等。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怀孕中晚期才确诊的糖尿病。如果怀孕前并无明显的糖尿病症状,其诊断通常在孕期24~28周进行。此时,医生会采用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这个测试中,孕妇需要在空腹状态下,在5分钟内喝下300毫升含有75克葡萄糖的溶液。然后,会在服糖前、服糖后1小时和2小时测量血糖值。如果这些数值达到或超过以下标准:5.1mmol/L、10.0mmol/L和8.5mmol/ L,则可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另外,若孕妇有以下情况,将被视为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孕期体重过重、以前曾患妊娠期糖尿病、年龄超过35岁、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有过流产史、有巨大儿分娩史、反复出现霉菌性阴道炎、羊水过多或者胎儿体重超过预期孕周等。其中,体重超标会使胰岛素降低血糖的能力下降,即使摄入与正常体重孕妇相同的饮食量,也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平衡,加上孕期胎盘分泌抗胰岛素的激素,肥胖妈妈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孕妈妈们必须认识到妊娠期高血糖的严重性!它不仅影响孕妇的健康,还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带来长期的后果。对于孕妇而言,早产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同时感染、先兆子痫和羊水过多的风险也会提高。对于胎儿,可能出现巨大胎儿、胎死宫内、胎儿畸形、流产和早产等情况。从长远来看,生产后患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会增加,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风险会更加明显。因此,有上述情况的准妈妈应更加注意血糖控制,确保其处于正常范围。

调整生活方式是基础干预措施

为了能够确保孕妈妈以及胎儿的健康,若产检后发现血糖值偏高,建议根据医嘱,制定适合自己的健康管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调整及控制饮食 许多准妈妈在饮食上感到纠结。担心不吃会影响宝宝的营养,吃又怕血糖升高。有些准妈妈为了宝宝健康成长,过度补充营养,这实际上并不正确。应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滋补,避免无目的的补充导致营养过剩。

建议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将每日应摄入的食物分为5~6餐,平分食物量,降低身体负担,满足营养需求。选择食物时,少吃肉类,多吃青菜,两餐之间适量吃水果,但要避免高糖水果,如香瓜、甘蔗、西瓜和哈密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豆类、蔬菜、低糖水果和谷物,有助于降低血糖。

当发现血糖不达标,一些准妈妈会误以为是碳水化合物的问题,甚至减少主食摄入,但这可能导致尿酮体升高。这是因为主食摄入过少,缺乏能量来源,身体会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产生酮体,不利于胎儿发育。建议孕妇主食摄入量占总能量的50%~60%,每餐约75~100克,多加粗粮如大麦、黑米、燕麦和荞麦。蛋白质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15%~20%,其中优质蛋白占50%以上,如鱼、虾、精瘦肉、家禽和豆制品。因此,孕妇不应只吃素菜,不吃荤菜,每天食用油应摄入25~30g。

完全放弃水果和坚果是不可取的。尽管水果含糖量较高,但其矿物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丰富,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血糖,调节免疫和促进消化。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叶酸,有利于胎儿大脑发育。

“控制血糖能否通过不吃早餐或晚餐实现?”这样的疑问并不科学。不吃早餐会导致营养素和能量摄入不足,增加孕妇患营养缺乏性疾病的风险,建议早餐足量摄入,占全天的20%~30%。不吃晚餐容易引起夜间低血糖,身体为了控制过低的血糖,可能会发生反应性高血糖,不利于血糖控制。

规律及适度运动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胰岛素更好地发挥作用,是血糖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的选择应根据孕妇孕前活动状态和身体承受能力来定,最佳选择是规律、适量的运动。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慢跑、健身操、步行、游泳等,建议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每周5次,具体运动强度、时间、频次等需听从医生的建议。如果有妊娠期高血压、双胎妊娠、前置胎盘、先兆早产或流产、宫颈机能不全等,更应该听从医生建议。

最佳的运动时间是进餐后30分钟,进餐前应休息。注意监测胎动,运动后休息30分钟。同时,监测血糖、观察有无宫缩以及计数胎动。在运动期间,若出现严重头痛、胸痛、宫缩、阴道出血、肌无力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若血糖检测结果小于3.3mmol/L、超过13.9mmol/L或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休息或停止运动治疗。

监测及控制血糖 为了预防血糖升高,避免发展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定期监测血糖。具体来说,空腹血糖应小于5.3mmol/L;餐后1小时的血糖应小于7.8mmol/L,2小时后应小于6.7mmol/L。关于血糖的监测频次,需要根据孕妇的具体状况来定。如果血糖控制不达标、不稳定,或者已经开始使用胰岛素进行控制,建议每天测量7次血糖,包括空腹时、午餐和晚餐前30分钟、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如果血糖控制相对稳定,每天可以测量4次血糖,即空腹时和三餐后2小时。此外,还需要根据医嘱决定血糖监测的时长。在日常生活中,孕妈妈需要记录饮食日记和血糖测量结果,方便医生了解其血糖控制情况,进而制定出合理和有效的干预计划。

调整及管理情绪 在心理护理方面,孕妇及其家人应了解妊娠期血糖偏高的危害、治疗方法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糖尿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至关重要。情绪管理是心理护理的重要一环,孕妈妈可以学会使用音乐疗法、深呼吸以及放松训练等方法来应对抑郁、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家属应积极与孕妇交流和沟通,让她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共同面对孕期的挑战。

总之,产检发现血糖高是妊娠期间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会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孕妇应注意日常护理,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控制血糖水平。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定期监测血糖以及调整心态等措施,协助控制血糖水平,保障自己和胎儿的健康。

猜你喜欢
准妈妈胎儿孕妇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非处方药孕妇也应慎用
难言之隐常扰准妈妈有因寻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怀孕是准妈妈一个人的事吗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