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桥战役的胜利贵在战术创新

2024-05-07 13:35孙洪斌
铁军 2024年5期
关键词:车桥粟裕战役

孙洪斌

2024年是著名的车桥战役胜利80周年,此役成为新四军在华中地区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战役,打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的联系,揭开了华中地区战略反攻的序幕。一师师长兼政委粟裕在战役的酝酿、调研、部署、作战等全过程中,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大胆创新,出奇制胜,为整个战役的完胜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主心骨作用。

宏观上明察大势

车桥战役是1944年3月5日打响的,粟裕为何下决心打此战役,主要源于他对当时抗战形势的清醒和准确的认识。他认为,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的形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战场上的状况正朝着有利于反法西斯同盟国阵营一方发展,国内抗战形势也有了重大变化,全民族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抗战胜利的曙光已经显现;广大军民在中共中央华中局及新四军军部的领导下,同日伪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敌后战场取得了反“扫荡”反“清乡”反“摩擦”等一系列斗争的胜利,同时加强民主政府建设,至1943年底,华中地区县以上全部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半数以上的乡镇有了党的机构和群众组织,敌占区大幅缩水,敌人控制的地区和人口仅占16%左右。粟裕敏锐地感到新四军在华中已具备条件打一个规模大一点的战斗或战役,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再立新功。

微观上深度调研

眾所周知,粟裕是我军一位足智多谋的常胜将军,然而他每一次的决策和打胜仗都不是偶然的,真正做到了“凡事预则立”和“知己知彼”,从而胸有成竹,力求“百战不殆”。

粟裕在策划车桥战役期间,作了深度的调研和充分的准备。他利用去盱眙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汇报工作之机,从东台带上师部侦察科长严振衡、少数参谋、测绘人员和一个连,沿途经兴化、江都、邵伯湖等地,后经天长至黄花塘,历时近1个月,对南线沿途地形、敌情和民情进行实地考察。军部会议后,粟裕决定再对北线进行考察。他从天长坐船到金湖,经过林集(今淮安区漕运镇)地下交通站,在附近渡过运河对车桥、曹甸(今宝应县曹甸镇)周边查看地形、了解敌情,这期间粟裕一行接触走访了多方人员,有干部群众、小商小贩、保甲长等,详细了解车桥周边的陆路水道、敌人据点内日伪军人数等各种情况。通过这一趟缜密详细的调研考察,粟裕最终坚定了组织发动攻打车桥的想法。他认为,一是距淮安县城东南20多公里的车桥是军事重镇,日伪顽在此苦心经营多年,拔除车桥这个中心据点,将提振华中广大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周边的各个小据点也将朝不保夕、土崩瓦解;二是车桥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处淮安、阜宁、宝应三县交界,也是新四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师的接合部,也是敌人两支部队的接合部。此外车桥还是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抗日根据地的接合部,拿下车桥,四大根据地连成一片,其意义非同小可;三是为打援创造机会。

战术上贵在创新

粟裕在我军众多将领中,以足智多谋、善用奇兵著称。车桥战役是粟裕审时度势、善于用兵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纵观整个车桥战役在战术上可谓多种多样、新招迭出,有着很多出人意料和可圈可点之处,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战前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迷惑麻痹敌人。新四军突然发动了车桥战役,打得据点内的敌人猝不及防、仓促应战,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二是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这主要体现在战前攻打车桥部队的数千兵力,从东台三仓一带奔袭近200公里路程到车桥,当时新四军一师动用了5个多团的兵力,加上一部分地方部队,组成了3个纵队,其中第二纵队负责主攻车桥,第一和第三纵队负责击退或歼灭从淮阴、淮安、涟水等方向来增援的日军。3个纵队均在战前长距离地奔袭至作战地点,充分体现了运动战的特点。同时,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又有许多游击战,特别是地方武装、民兵的破大路、埋地雷、挖掩体等行动,都是典型的游击战了。三是攻坚与打援并举。车桥战役是“攻坚打援”,且两者并举,从中可以体会到粟裕用兵的奇妙及高超的指挥艺术。首先看“攻坚”:车桥曾是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偏安之处,1943年2月,在日军“扫荡”时,陷于敌手,其据点在周边众多据点中是中心据点,实力是最强的。可见车桥是个易守难攻的“硬骨头”,敌人也认为车桥固若金汤,新四军轻易不会攻打车桥。在军事上,常规用兵也是先打弱敌再攻强敌。粟裕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之,率部舍近求远,迎难而上,果断出重兵长途奔袭,避弱就强,采用“掏心战术”,出其不意,从中心开花,出奇制胜。其次看“打援”:车桥是中心据点、军事重镇,粟裕分析,战斗一旦打响,驻守淮阴、淮安、涟水、泗阳等地的日军必然前来增援,增援的又必然经过车桥西北之芦家滩,而芦家滩周围地势低洼,有纵横1公里的芦苇荡,是打伏击的绝佳地点。粟裕对打援高度重视,“打援”的部队比“攻坚”的人员多,先后伏击了5个批次的援敌,共歼灭日军400人以上,达到了战前预期,取得了“攻坚”和“打援”的双丰收。

总之,在车桥战役中运用的多种战术,可以说是在华中抗战中运用战术最多的一次战斗。与此同时,粟裕还在整个战役中,将多种战术灵活运用,融合运用,交叉运用,比如在“攻坚”战中,在运动战大胆运用游击战中的奔袭、破袭、偷袭、强攻等;在“打援”中,将阻击、追击、白刃等战法战术都能大胆并娴熟地加以多重运用。此外,战前的声东击西,战役进行中的新四军三师配合策应(攻打车桥北面的朱圩子据点),战后转移时,又乘胜威逼、顺手牵羊收复周边泾口、曹甸、张桥、鲁家庄等十几处据点,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车桥战役胜利的影响力,这些都是粟裕在车桥战役众多战术中的可圈可点之处。

车桥战役以较小的代价(负伤185人,牺牲53人)取得了“车桥大捷”,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等军领导特传令嘉奖,称赞“车桥之役,连战皆捷,斩获奇巨”,而“斩获奇巨”与粟裕的妙出奇谋、善用奇兵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陈毅等军领导的嘉奖令,正是对粟裕创新战术、出奇制胜的最佳褒奖。

(责任编辑李根萍)

猜你喜欢
车桥粟裕战役
车桥剪纸:传统艺术与时代精神的相互融合
第一次开飞机
战役中的你
刘少奇与粟裕交往二三事
基于车桥耦合动力分析的桥梁动应力计算方法
车桥耦合振动对混凝土早期性能的影响及其损伤机理
大跨度公路斜拉桥车桥耦合振动竖向响应分析
粟裕谈黄桥战役
备而不发,功不可没——评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
粟裕与攻台作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