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为什么会引起疼痛

2024-05-07 14:35缪俊纪文静沈琲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4期
关键词:癌性吗啡疼痛感

缪俊 纪文静 沈琲

癌症引发疼痛有多种原因

癌性疼痛,顾名思义,是由癌症引发的疼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2000万,其中有60%的人有明显的癌性疼痛症状。然而,由于各种因素,50%~70%的患者并未得到有效的疼痛缓解或控制。

癌性疼痛可能是间歇性的,也可能是持续性的,或者是针刺样的,钝痛的。患者的病情不同,疼痛的时间和程度也有所不同。例如,被称为“万癌之王”的胰腺癌,其恶性程度高,患者生存时间短,危害程度大。据研究报道,超过50%的胰腺癌患者有顽固性癌痛和难以忍受的腰背部疼痛,甚至在穿衣时稍微摩擦腹部皮肤就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癌性疼痛会消磨患者的积极心态,滋生不良情绪,从而降低其治疗的依从性,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癌症疼痛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与癌症本身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关。

肿瘤本身的压迫和破坏 例如,增大的脑部肿瘤侵犯脑实质,导致颅内压力增高,引发头部胀痛。胰体胰尾肿瘤的增生会压迫脾动脉,导致脾脏梗死而引起疼痛;癌症侵犯胸膜或者外周神经会出现持续性的锐痛,并沿着神经分布扩散。

治疗相关 有些患者会选择手术,手术可以清除绝大部分肿瘤和被肿瘤侵犯的淋巴结,但手术本身可能会导致术后疼痛。部分晚期肿瘤存在广泛扩散的现象,无法通过手术清除干净,因此,术后依旧有癌性疼痛的症状。此外,放疗、化疗等也可能引发疼痛。

代谢产物及炎症反应 肿瘤快速生长引起的供血不足会导致坏死,产生疼痛症状。一些癌症的肿瘤细胞会分泌致痛物质,如肿瘤坏死因子,酸性物质等,这可能刺激神经末梢并产生疼痛。

阶梯性给药是主要治疗方法

为了有效管理癌性疼痛,首先需要遵循全面、动态、常规、量化的原则进行全面的评估。其中,量化主要是采用数字分级法,将疼痛程度采取阿拉伯数字从0~10进行分级,数字越高代表疼痛越剧烈。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此外,还有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法和主诉疼痛分级法。

癌性疼痛的治疗分为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医生可选用的镇痛药物的作用强度也会呈阶梯式由弱到强。第一阶梯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对乙酰氨基酚,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这些药物可以起到镇痛抗炎的作用,在短时间内让患者对疼痛感减弱,如有必要可添加三环类抗抑郁药。第二阶梯为弱阿片类药物,比如曲马多、可待因,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脊髓和脑的疼痛中樞来阻断疼痛介质的传递,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如若上述药物单用、联合使用无效,或者患者在使用后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和心血管等不良反应,才可以考虑使用第三阶段的药物,如吗啡、羟考酮等强阿片类药物。

很多人担心服用阿片类药物会产生依赖性。事实上,吗啡类药物的确会有成瘾性,但在临床上,可通过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来减少这一情况的发生。如若不需要吗啡类药物进行镇痛时可逐步减少剂量,就能够摆脱对该种药物的依赖度,切记不能突然盲目的停药,否则会产生停药反跳现象和药物的依赖性。在刚开始逐渐减少剂量时,患者会出现戒断症状,比如腹泻、全身不适等,这些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才能够缓解。此外,吗啡类缓释药物一般情况下需要每12小时服用1次,但在临床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适当调整。如若患者疼痛极度难以忍受,可按照每8小时1次的频率服用。另外,一定要关注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常会出现的包括恶心、口干、眩晕、出汗、便秘等,严重者会出现幻觉等精神症状,因此在必要情况下可使用一些对症药物进行处理。

非药物治疗 经过规范化的药物治疗,90%的患者能有效地控制疼痛。然而,仍有10%的患者对疼痛缓解不满意,这种状况称为难治性或顽固性癌痛。近年来,随着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为癌痛患者提供了多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如神经阻滞、鞘内药物注入和经皮椎体成形术等。这些手术方法不仅避免了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且复发率低,已成为当前临床上的主要止痛手段。

其中,神经阻滞技术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局部注药来阻滞或损毁神经,从而阻断内脏的交感传入神经的通路,常用于腹部晚期肿瘤患者,例如胃癌、胰腺癌、食管癌,是口服镇痛药物无效后常选的一种治疗方案。鞘内药物注入则是全植入式的镇痛泵,即在患者体内植入镇痛泵,镇痛药物可注入到的脊髓蛛网膜下腔,以阻断疼痛信号的发出,是一种新型的靶向给药方式,能够大幅度降低患者因口服吗啡等阿片类药而发生副作用的风险。

在癌症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必须及时观察和询问患者的状况。由于许多癌症患者是中老年人,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的症状。给予镇痛药后,应询问患者有无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他们应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患者的病情,告知患者目前的治疗情况,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总的来说,癌性疼痛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已确诊的癌症患者,除了临床干预,还应加强社会心理干预。通过转移或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感。最重要的是,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病魔的勇气,这样才能延长寿命。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更应该加强体检,筛查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如果有早期癌变风险,应尽早处理,以避免出现难以控制的临床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癌性吗啡疼痛感
新材料作文“疼痛感”模拟实战
材料作文“疼痛感”升格指导
勘误: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麝蟾镇痛膏治疗150例癌性疼痛的系统评价
μ阿片受体在吗啡镇痛耐受中的研究进展
消癥止痛外用方治疗癌性疼痛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