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场工程师培养理念的高职《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三现场”教学模式构建

2024-05-08 02:10唐艳红于二茂
现代食品 2024年2期
关键词:肉制品工程师校企

◎ 唐艳红,于二茂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河南 漯河 462300)

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提出,要紧密对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求,面向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技术岗位,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要培养形式,培养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现场工程师是工科领域的专属人才,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是依托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高素质工程型人才。因此,积极培养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是职业教育的理性自觉,也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1]。

1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内涵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是指具有较强工程技术理论知识、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服务于生产、管理、工程、服务等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是工程技术的实践者、工艺技术的设计师、技术难题的解决者,是研发型工程师和普通技术操作人员之间的桥梁,他们既要领会、理解、落实研发型工程师的设计和意图,又必须通过加强集体协作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他们具有特别的知识能力结构,即技术转化能力、技术咨询与指导能力、技术维护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解决一线现场问题的应变能力[2]。

职业学校的教育和职业培训在专业设置、招生、培养、考核和使用等方面,都要以市场为导向,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产业提供人才支撑,以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在实施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时,做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正是产业发展的需求,有助于加快构建以职业学历教育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推进职业教育向技能培训、继续教育拓展,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资源匹配度,升级产教融合质量[3]。

2 肉制品智能加工质量控制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

2.1 培养目标

2023 年5 月,河南省为适应全省重点领域,包括食品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需求,面向技术人才紧缺的相关岗位,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要培养方式,实施省级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和学校专业特点,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双汇)与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联合培养肉制品智能加工质量控制现场工程师。

2.2 培养思路

以培养适应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的河南双汇质量现场管理工程师为目标,按照“工程化育人”的思路,融合学校现有的肉制品加工及检验仿真实训资源、校内省级食品加工中试基地(包括基础实验室、中试基地肉制品智能生产线、肉制品检验检测中心等),以及河南双汇肉制品智能化生产线,实施“两项目、三现场”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两项目”即冷鲜肉智能加工质量控制和火腿肠智能加工质量控制2 个项目,“三现场”包括仿真现场、第三方检测公司和企业标准化生产车间。

2.3 课程体系

根据现场工程师总体培养标准,肉制品智能加工质量控制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为“懂工艺、明指标、精操作、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按照培养目标设置肉制品加工工艺、食品质量标准、检测技术、管理类、创新类5 个课程模块。其中,“精操作”目标的达成由《肉制品原料及添加剂配料技术》《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现代食品检测技术》4 门课程承担。

3 “三现场”教学模式在《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属于检测技术类核心课程,该课程目标是培养人才操作企业人工智能和融入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加工、检测、管理等设备的能力,以及依据相关标准对冷鲜肉及肉制品进行质量安全检验和分析的能力。在常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紧贴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需求,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除了让学生在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进行基本技能操作练习之外,还利用仿真现场、第三方检测公司和企业标准化生产车间,递进培养学生微生物检验技术技能。

3.1 仿真现场

虚拟仿真软件在解决《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难题方面具有很多优势。例如,节约教学资源,可以减少实验耗材的浪费、实验设备故障或损坏,减少无菌实验室建设和维护成本等;降低危险系数,通过虚拟仿真技术,避免了学生与未知菌种、有害菌种的接触,在致病菌检测方面可以有效替代实际操作;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多次实验操作,在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进行基本或一次操作后,虚拟操作时可以节省灭菌、培养等耗时较长的环节,使实践过程更加高效[4]。

3.2 第三方检测公司

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合作企业一般都有第三方检测公司,其主要业务之一是食品安全检测,包括微生物指标检测。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教学过程中,第三方检测公司的实验室是理想的实践场所,由企业检测一线人员指导,让学生参与实际的检测项目,亲身体验食品微生物检测室的布局、要求、操作规程,详细了解从样品采集到出具报告的检验全流程,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微生物指标检测的综合能力。通过深入检测企业参与检测项目,能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在学校实验室无法进行的检测项目,让学生及时了解食品微生物指标检测的新方法、快速检测方法等,并根据实验结果对产品微生物监控提出观点和建议,培养学生的食品质量意识。

3.3 企业标准化生产车间

经过基础实验室、仿真软件、食品检测公司的实践教学,学生对食品检测流程有了深刻的认知,检测技能得以提高。要想做好食品微生物指标检测,要求学生在对食品生产原料、流程、关键点、检测指标等有综合的了解之后,能够从事在线检测,即跟随生产班次,按照生产要求即时或现场检测生产原料、中间产品和每一班次的产品质量。因此,企业的标准化生产车间是最好的教学现场,也是学生未来就业的真实场景。

4 “三现场”教学模式实施的拓展

现场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于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理念相通。为顺利实施《食品微生物检验》“三现场”教学模式,职业院校应以“产”为基础,发挥企业主导作用,将企业生产实践与教学紧密结合,形成“产引领教”的导向[5]。除校企充分共享教学场地、资源外,在师资队伍、课程标准、考核评价等方面也应充分融合。

4.1 “工程项目”理念贯穿

肉制品智能加工质量控制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要将“工程项目”的思路贯穿学生学习始末,依据现场工程师项目特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辅以自主探究、团队协作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2 校企共建课程标准

依据河南双汇肉制品智能加工质量控制现场工程师培养目标,制定《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标准,明确课程具体目标、教学内容、实践项目、教学场所等,校企充分参与,以保证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4.3 校企合作师资共享

组建校企双导师课程组,企业选派熟悉现场工程师培养目标、具有教学能力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指导岗位实践教学,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学校相关教师定期到生产现场进行岗位实践,掌握培养进度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4.4 就业导向开展评价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除了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实操技能考核外,还要考核学生的独立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独立能力即完成微生物检测项目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操作的能力,以是否能独立完成指定检测项目为评价标准;社会能力指的是完成食品微生物检测项目过程中团队协作的能力,以是否符合企业文化与企业要求为评价标准。考核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要方式,将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考核加分项目或学分替换项目,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评价数据处理,强化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此外,将评价结果与企业用人标准有机结合,与学生到企业入职定岗定级定薪挂钩,为学生到企业就业的岗位和定薪级别提供参考。

5 结语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中,除了学校常规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外,通过创设和拓展仿真现场、第三方检测公司和企业标准化生产车间3 个实践教学现场,贴合食品企业真实需求,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更好地落实现场工程师培养理念,让学生的检测能力递进拓展,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为毕业后更快更好地融入食品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提升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

猜你喜欢
肉制品工程师校企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苏丹将扩大牲畜和肉制品出口市场
青年工程师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
校企合作五反思
GC-O风味分析及R-index法在发酵肉制品排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