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肠毒血症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2024-05-08 08:45周童
今日畜牧兽医 2024年2期
关键词:魏氏梭梅花鹿毒血症

周童

(济南动物园 250022)

梅花鹿属偶蹄目鹿科哺乳动物,身上有很多白斑似梅花而被称之为梅花鹿,别称角仙。肠毒血症是梅花鹿养殖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患病梅花鹿会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腹痛腹泻、发烧等症状,会对梅花鹿的健康生长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威胁,严重的甚至会死亡。如何有效防治梅花鹿肠毒血症成为研究思考的关键问题。

1 病原学

梅花鹿肠毒血症的病原是魏氏梭菌,也被称之为产气荚膜杆菌,属革兰氏阳性厌氧菌。该病菌有荚膜、无鞭毛、无法运动,可产生大量各类型毒素,包括:神经毒素、溶解毒素、坏死毒素等。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污水、土壤、粪便等,厌氧环境下,将魏氏梭菌培养于牛乳培养基当中,可快速发酵酸凝,产生大量气体。梅花鹿魏氏梭菌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A、B、C、D、E5 型等,引发梅花鹿肠毒血症的主要是D 型、B 型魏氏梭菌,具有致死性。致病菌主要从消化道、伤口侵入小肠、盲肠绒毛内,然后大量繁殖产生毒素,产道菌群失衡,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量毒素渗入血液,最终引发肠毒血症。魏氏梭菌芽孢对环境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抵抗力,但不耐高温,100℃水可杀灭致病菌[1]。此外,来苏水溶液、氢氧化钠、高锰酸钾、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均可快速杀灭魏氏梭菌。

2 流行特点

梅花鹿肠毒血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相比较而言,每年的5~10 月份有着更高的发生率。夏秋季节青绿饲料增多,此时若突然改喂青绿多汁饲料,梅花鹿一次性采食过量,再加上精饲料饲喂量过多,即可引发肠毒血症。梅花鹿肠毒血症主要包括两种流行方式,其一是内源感染,其二是外源感染。内源感染以散发式流行为主,外源式感染以暴发式流行为主。肠毒血症可发于任何动物,包括:羊、猪、鹿、马等。梅花鹿是肠毒血症的高发群体,尤其是食量大、爱抢食的梅花鹿发病率最高,一般弱小鹿不发病或发病率低。该病可发生于任何性别、年龄的鹿,但母鹿和仔鹿的发生率高于种用公鹿。仔鹿以暴发式流行为主,极易导致全群鹿患病,种公鹿、母鹿主要以零星散发为主。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梅花鹿,分泌物及排泄物中携带大量致病菌,其他鹿接触后即可感染发病。或者间接接触被病鹿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饲草、饮水后亦可患病[2]。

3 发病原因

诱发梅花鹿肠毒血症的原因较多,总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源因素:魏氏梭菌芽胞广泛存在于被污染的水源、土壤当中,梅花鹿误食被污染的饮水、草料后即可发病。尤其是在夏季降雨后,鹿场内泥泞不堪,饲料饲草极易被污染,梅花鹿采食后极易患病。同时,梅花鹿引种时,若不重视健康检疫工作,极易引入患病、带菌的梅花鹿,加上隔离饲养不到位,极易导致动物园鹿场内肠毒血症的暴发和流行。二是内源因素:梅花鹿胃肠道内存在多种菌群,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处于平衡状态,但若遭遇不良应激反应,如:突然更换饲料、饲喂变质饲料等,会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衡,有害菌数量增多,胃肠道内食物过度发酵,产生大量酸气,瘤胃pH 值下降,魏氏梭菌快速繁殖生长,产生大量毒素,机体无法及时排除,最终进入血液诱发肠毒血症[3]。

4 临床症状

梅花鹿急性肠毒血症,大多在发病10 h 内死亡,个别病程较长的可持续2~3 d。患病梅花鹿精神沉郁,食欲差,严重的食欲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腹部膨大突出,前期体温升高至40.5~42℃,后期降低至36℃,呼吸不畅,心律每分钟75 次左右,腹泻严重,粪便呈稀状或水样状,粪便颜色为酱紫色或墨绿色,粪便中夹杂着一些黏液、血丝,粪便散发出明显的腥臭味,后肢、肛门均被粪便污染,腹痛不安,频繁回头望腹并利用后肢踢腹,口腔及鼻腔中流出一些黏液,离群独卧,死亡之前角弓反张,运动失调,后肢麻痹,口吐白沫,最终昏迷死亡。

5 病理变化

首先,对病死梅花鹿尸体解剖后,可发现眼结膜为暗红色,下颌及胸部出现斑点,呈血红色,肠道变为暗红色,空肠和十二指肠内积聚一些血状内容物,肠淋巴结为暗红色,真胃黏膜呈暗红色,脾脏为蓝紫色,肾脏和肺脏有瘀血,同时可发现有暗红色的病灶,心内膜出现红色斑点,肝脏水肿呈土黄色,质地脆。其次,观察病理组织学,可发现肠黏膜脱落,肠道红细胞增多,黏膜上皮细胞出现坏死灶,肠道呈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表现,肠淋巴结坏死、出血,肾脏瘀血,偶见有坏死灶,肝脏细胞变性坏死,脾脏出血瘀血,胃黏膜脱落出血,大脑形成较小的出血病灶,肺脏瘀血,肺体积缩小。其他脏器及组织未出现明显病变[4]。

6 诊断要点

6.1 常规诊断

6.1.1 流行特点5~10 月份高发、膘肥体壮的母鹿、仔鹿发病率高。

6.1.2 临床典型症状表现 精神差、腹部膨大、腹泻腹痛等。

6.1.3 病理变化 以肠道病变为主,即可做出相应的诊断,若要确诊,应进行实验室诊断。

6.2 实验室诊断

梅花鹿肠毒血症实验室诊断时,常用方法如下:首先,涂片镜检法。先无菌采集病死鹿的肝脏和脾脏等病变组织,经革兰氏染色后利用显微镜检查,若发现有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的两端钝圆的杆菌即可确诊。其次,动物试验。无菌取病死鹿回肠内容物,用生理盐水混合后离心处理5 min 后取上清液,过滤后接种于兔子等动物的耳部,如果被接种动物死亡即可确诊为高含量魏氏梭菌所引发的肠毒血症。

7 治疗方法

7.1 紧急处置

梅花鹿肠毒血症属传染性疾病,因此一旦发现有患病梅花鹿,应第一时间隔离治疗,同时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为鹿群营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同时,对患病鹿及尚未发病受威胁的鹿紧急注射肠毒血症高免血清,早中晚各1 次。为病鹿提供营养均衡、易于消化的流食,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满足营养需求。为病鹿提供干净、清洁的饮水,饮水中可添加适量电解多维及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每天消毒1~2 次,杀灭环境中潜藏的致病菌,防范致病菌的传播扩散[5]。

7.2 西医治疗

目前,梅花鹿肠毒血症治疗尚无特效药,临床上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西医治疗梅花鹿肠毒血症之前,应当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表明魏氏梭菌对阿莫西林、青霉素钠、链霉素、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氯霉素等药物具有中高度敏感性,对新霉素、阿米卡星等药物低度敏感或不敏感。因此在治疗时应选用中高度敏感药物,遵循抗菌消炎、止血、强心等原则进行治疗。如:静脉混合注射生理盐水500 mL、青霉素钠320 万IU、维生素C 40 mL、安钠咖10 mL,每天1 次,连用3~5 d,同时肌注2%的恩诺沙星注射液20 mL,每天1 次,连用3~5 d;或混合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50 万IU、链霉素150 万IU、维生素B110 mL 、维生素C 10 mL,每天1 次,连用3~5 d;或用磺胺脒混饲,每只病鹿每天10 g,连喂1 周。或肌注磺胺嘧啶注射液0.1 g/kg、维生素C 0.05 g/kg、地塞米松5 mg,早晚各1 次,连用3~5 d;若患病梅花鹿持续发烧,可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20 mL 或安乃近注射液3~10 g,每天1 次,直至退烧;若患病梅花鹿出血,可肌肉注射安络血5~20 mL[6]。

7.3 中医治疗

中兽医治疗梅花鹿肠毒血症时,“黄连解毒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着显著效果。组方为:川芎2 g,甘草3 g,当归、黄连各10 g,黄芩、地榆、黄柏各15 g,栀子20 g,将上述中草药研磨成粉末状过筛,加入开水200 mL 候温灌服,每天1 次,连用3~5 d 即可。

8 预防措施

8.1 重视免疫接种

接种疫苗是预防肠毒血症最为有效的手段,因此动物园鹿场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免疫接种工作,制定科学的免疫制度和计划,规范免疫程序,实现对梅花鹿肠毒血症的有效防治。要正确选用疫苗,如:肌肉注射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羊黑疫、羔羊痢疾五联苗5 mL,或肌肉注射魏氏梭菌与巴氏杆菌二联苗5 mL,接种后2 周产生抗体,免疫保护期为半年,因此建议每年6 月份和12 月份各接种1 次预防。但要注意,接种疫苗前后2~3 d,禁止服用抗生素、免疫抑制类药物,防止出现免疫失效等现象。

8.2 保持卫生清洁

梅花鹿饲养时,要营造卫生、清洁的环境,这是防范肠毒血症等各类疫病发生的有效举措。路及运动场地建议铺设地砖,方便清洗冲刷。负责人每日要及时清理鹿场内的粪尿及污水,减少粪污残留,防止招引蚊蝇和滋生细菌。要重视消毒工作,建议鹿场及运动场每周消毒1 次,疫病高发期要适当增加消毒频率,优先选用百毒杀、火碱、石灰、优氯净等消毒剂,对鹿场、运动场、生产用具、水槽、料槽等进行全面消毒,有效杀灭环境中的致病菌,确保梅花鹿健康生长,降低肠毒血症的发病率。

8.3 做好引种检疫

动物园鹿场在引种时,应认真做好引种检疫工作,这是防止疫病传入的重要途径。鹿场负责人引种前要做好考察工作,从正规渠道、途径引种,尽可能的缩短引种调运距离,降低对梅花鹿的不良应激反应。引种调运时要做好防护工作,减轻刺激。引种的梅花鹿应当隔离饲养至少4 周,隔离期间认真做好免疫接种、消毒等各项工作,隔离期满经检疫无异常的情况下方可散养,切记不可过早散养,避免暴发肠毒血症及其他疾病。

8.4 加强饲喂管理

梅花鹿日常饲喂时,要科学配制日粮,保持营养均衡,结合梅花鹿的日龄、体重等因素灵活调整日粮中粗饲料和精饲料的比例,并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满足梅花鹿生长对多种营养元素的需求。需要注意,若需更换饲料,不可突然更换,防止产生不适。要控制高蛋白饲料、青绿多汁饲料的喂食量。要妥善贮存草料,防止发霉变质。要做到定时、定量、定人饲喂,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暴饮暴食,防止打乱鹿的进食规律,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影响生长发育。限制游客饲喂,防止过量进食引发肠毒血症。

8.5 重视日常保健

为预防梅花鹿肠毒血症等疾病的发生,做好日常保健工作非常关键。动物园鹿场负责人应当提高对梅花鹿的保健意识,尽可能的保持环境安静,防止噪音。要适当增加梅花鹿的每日运动量,有助于增强体质,增加食欲,提高抵抗力。要重视对益生菌的应用,如:枯草芽孢杆菌、乳酸乳球菌、地衣芽孢杆菌等,服用益生菌后可分泌乳酸,杀灭肠道内的致病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及健康,进而降低肠毒血症等疾病的发生率[7]。此外,要重视对中草药的使用,定期投喂鱼腥草、半枝莲、仙鹤草等中草药,不仅能维护肠道健康,而且还能提高梅花鹿的免疫力、抵抗力,进而保障梅花鹿的健康生长。

9 结语

综上所述,梅花鹿肠毒血症高发背景下,要充分意识到该病的危害性,提高防控意识,结合梅花鹿肠毒血症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制定科学完善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梅花鹿肠毒血症的发病率。针对患病梅花鹿,应当及早隔离治疗,结合病情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推广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梅花鹿肠毒血症,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病梅花鹿的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满足游客观赏需求,保障济南市动物园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魏氏梭梅花鹿毒血症
梅花鹿
猪魏氏梭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控
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贪玩的小梅花鹿
贪玩的小梅花鹿
一例种母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措施
羊肠毒血症的防与治
古田县兔魏氏梭菌病的调查与分析
一起山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羊肠毒血症的中西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