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牧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4-05-08 08:48刘娜娜沙旦提阿不都外力
草食家畜 2024年1期
关键词:饲草料饲草牧草

刘娜娜,蒲 娟,沙旦提·阿不都外力

(1.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11;2.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牧草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构成[1],也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基础[2],牧草产业发展对畜牧行业革新有直接影响,其高质量发展更是推动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对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而饲草作为重要的农业资源,通过草食动物将其转化为肉奶,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4-6]。国家高度重视牧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推动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我国要健全饲草供应体系,建设现代化的饲草产业,实现饲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坚守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7],同时202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由此可见饲草产业发展对于畜牧业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及多元化食物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8]。

新疆地域面积辽阔,牧区相对分散,拥有多样性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同牧区适宜种植的牧草品种类型多样且不同,各牧区主要种植的牧草种类涉及狼尾草、高羊茅、洋牧草、金雀稗、苜蓿等,由于生产水平和技术应用等制约,各类先进技术在牧草种植过程中的实施难度较大。牧草产业发展具备生态、生产双重功能[9],草地作为新疆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促进新疆畜牧业不断发展的关键,更是实现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9]。现阶段,新疆牧草产业发展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实现新疆牧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新疆牧草产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鉴于此,本研究在分析新疆牧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究了未来实现新疆牧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1 新疆牧草产业发展现状

1.1 草地资源丰富助力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疆家畜存栏量的增加,牲畜业规模化发展速度的提升,优质饲草的需求基数随之增加。2022 年新疆牛、羊存栏量显著增加,其中牛存栏达690.91 万头,羊存栏达4 825.21 万只,比上年增长12.1%和5.6%;牛出栏量增加,而羊出栏量有所减少,其中牛出栏达292.64 万头,比上年增长1.2%,羊出栏达3 547.57 万只,比上年下降4.1%。伴随牛、羊存栏量的增加,牧草需求随之上升,而新疆丰富的草地资源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新疆拥有广袤的草原和良好的种质资源,草地类型丰富,全国18 个草地大类中新疆占据11 个,具备良好的利用条件及生产力。据新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新疆草地面积为5 198.60万hm2,其中天然牧草地3 959.81万hm2,占全疆草地的76.17%,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直、塔城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哈密市、和田地区。

1.2 草原放牧牲畜达上限,牧民定居点配套饲草料地有提升空间

草原放牧作为畜牧业发展的一种方式,这对新疆牧民生计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新疆的草原放牧牲畜已经达到一定上限,同时牧民定居点配套饲草料地有较大程度的提升空间。根据行业部门相关数据资料显示:2022 年新疆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面积0.44 亿hm2,其中禁牧0.11 亿hm2,草畜平衡0.33 亿hm2。各季节草场全年放牧牲畜达1 684 万头(只、匹),其中羊1 400 万只、牛210万头、马74万匹,折合2 746万羊单位,已达上限。同时上一年度,新疆牧民定居点越冬舍饲牲畜达到875万头(只、匹),其中羊665万只,牛171万头,马39万匹。同时,目前新疆配套的饲草料地31.4万hm2,种植饲草料21万hm2,其中10.4万hm2未用于饲草料种植。

1.3 人工种植饲草料地达千万亩,秸秆及农副产品资源化利用有待增强

伴随新疆畜牧产业的不断发展,牧草需求逐渐攀升,人工种植饲草料地随之增加,“冬麦+复播青贮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的推广,使得饲草料供给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根据行业部门相关数据资料显示:2022 年新疆苜蓿、青贮玉米等种植面积78.29 万hm2,干草产量达到934.16 万t,其中苜蓿留茬面积16.67 万hm2,干草产量137 万t;青贮玉米种植面积59.24 万hm2,青贮折干草产量742 万t;饲用高粱、燕麦草等其他饲草种植面积2.39 万hm2,产量55.16 万t。同时新疆大力推进秸秆科学还田、离田高效利用、基质化、饲料化和能源化等,各类型的秸秆和农副产品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但依旧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2022年全疆农作物秸秆饲用量2 081.4万t,其中,小麦秸秆饲用量634.1万t;玉米秸秆饲用量1 337.44 万t;棉花秸秆饲用量68.68 万t;水稻秸秆饲用量14.1 万t;其他作物秸秆的饲用量约27.08万t;农副产品资源饲用量327.16万t。总体来看,新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不断好转,如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其他作物及农副产品等。

1.4 养殖企业向种养结合模式发展,企业进口饲草需求增加

近年来,新疆各类型养殖企业逐渐向种养结合及饲草料订单模式发展,各养殖企业在疆内购买饲草中60%为作物秸秆,苜蓿仅13%左右,疆外主要是从甘肃、内蒙、宁夏、河南等地购买,而购买的饲草中75%为小麦、玉米和其他作物秸秆。从被调查的新疆饲草加工企业来看,各饲草加工企业的饲草生产加工能力逐年提升,具体表现在苜蓿加工量、裹包青贮玉米加工量、小麦秸秆加工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而揉丝粉碎玉米秸秆加工量、微贮棉花秸秆加工量基本与上一年度持平,同时草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标准化、商品化水平逐年提高。此外,企业进口饲草的需求有所增加,从被调查的草产品进口企业发现,部分企业通过进口苜蓿干草、天然牧草和其他饲草等销往乌鲁木齐市、喀什地区、和田地区。

1.5 更多利好政策促进新疆牧草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推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粮改饲、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系列政策,促使草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增速,高效增加优质饲草,在推动现代饲草产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成效[7]。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已垦草原需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范围和规模进行有计划地退耕还草,鼓励和支持人工草地建设,恢复提升草原生产能力,支持优质储备饲草基地建设,促进草原生态修复与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10]。为进一步促进新疆草原畜牧业发展,2023 年1 月新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院提出《推动新疆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指出当前新疆饲草料短缺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同时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自治区人大代表荣成提出《关于推动自治区优质牧草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这些都为新疆牧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 新疆牧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粮经饲结构不合理,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滞后

现阶段,新疆统筹粮经饲、扩大饲草种植面积的难度相对较大,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还不够紧密,部分牧民定居饲草料地改变了种植饲草料的属性。在新疆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中人工饲草料种植面积仅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2.85%,远远低于内蒙古的30%、宁夏的40%、甘肃的37.5%,就长远发展而言,一定程度上难以形成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格局。此外,新疆饲草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南、北疆分布不平衡的发展格局,尤其南疆饲草料短缺问题严峻,优质牧草较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南疆畜牧产业的发展。

2.2 科技投入不足,品种创新能力不够

新疆家畜存栏量大,牲畜业规模化发展提速,优质饲草需求基数大,但饲草良种选育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持续创新能力较弱。新疆牧草产业在科技投入方面存在不足,尤其在牧草种质资源开发、育种等品种创新能力方面相对薄弱。如北疆玉米种子30%依赖国外进口,本土自育品种占40%,种植面积占40%~50%。苜蓿种子80%以上依赖进口,种源面临“卡脖子”困境。优质饲草种植管理和单产水平有待提升,南疆复播籽粒玉米单产仅400 kg 左右,复播青贮玉米平均产量不足3 t,北疆正播青贮玉米单产4 t,南北疆籽粒和青贮玉米亩单产水平仍有挖潜空间。机械研发能力不强,国产机具在饲草揉丝粉碎、摊铺晾晒、捡拾打捆等环节还需提升。

2.3 牧草产业链松散,新技术推广缓慢

新疆饲草生产中存在的产业链松散、新技术推广缓慢等瓶颈问题,使得其生产效益不高、饲草供给能力不足。近年来,新疆饲草料产业已初见雏形,但饲草料生产规模小,加工能力弱,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组织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低,技术服务跟不上,市场体系不健全,缺乏产品质量标准等问题较为突出[9],总体而言,新疆牧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从牧草的种植、收购、加工到销售的整个流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存在不足。牧草产业发展过程中新技术推广速度较为缓慢,这可能是与牧草种植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的难度有关。因此,各类先进的饲草生产和应用技术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普及和应用。此外,牧草品种的创新能力也存在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新的优质饲草品种研发和推广。

2.4 畜牧业养殖成本高,急需培育并拓展优质牧草资源

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养殖成本较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饲料成本通常占据很大比例。随着粮食价格的日益上涨及饲料原料供应不足等原因使得饲料成本不断攀升,同时饲料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养殖的效益,一般情况下优质饲料,其价格也相对较高。因此,降低养殖生产成本的关键在于如何降低饲料成本。而优质的牧草资源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牲畜提供丰富的营养和优良的品质,有助于提高牲畜的生长速度,增强繁殖能力和抗病能力,从而降低饲料成本和养殖风险。

2.5 草产品和饲料加工转化能力不足,饲草料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

新疆饲草料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小弱散”,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服务项目单一、机械设备配套不齐,不能有效满足饲草规模化种植、收获、加工、配送全程专业化服务需求。草产品和饲料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大多以出售初级草捆产品和饲料原料为主,专用、高端、特色的优质全价配合饲料相对较少,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产业带动力不强。农作物秸秆和副产物商品化率不高、饲料化利用率低,特别是棉花秸秆、葡萄藤等加工饲用率不足10%。饲草料市场培育不够,饲草料流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供需信息不畅、价格不稳定、区域调配能力不足。

3 新疆牧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3.1 优化战略布局,发挥现行政策优势

新疆各级政府应深刻认识饲草产业在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畜牧业振兴和优质畜产品产业集群建设,需统筹规划粮经饲种植。在优化布局、品种选育、栽培模式、生产管理、机械采收、加工流通、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系统性地规划饲草产业发展,从而提高饲草料供应保障能力。各县要贯彻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的要求,确保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同时,争取现有农村集体机动土地在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前提下,优先合理种植饲草料,新开发农用地和复垦耕地也需优先种植饲草料。正确理解并把握自然资源部等国家四部委《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关于永久基本农田种植粮食作物的政策规定,推行粮食与非粮食作物间作、轮作、套种方式,扩大玉米、豆类种植。此外,需切实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促进饲草料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以推动饲草产业的持续发展。

3.2 提升牧草产业化经营水平,拓展饲草进口渠道

新疆各地需重视培育新型牧业经营组织,推动规模化种植、收获、加工、配送的全程专业化服务模式发展。推广“轮牧+补饲”、“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等生产方式。同时加快实现产业链由相对单一向集聚融合发展的转变,提升草产品和饲料精深加工能力,以优化产业化经营水平。在进出口方面,各地应依托重要口岸,协同海关加强关税税率宣传工作,引导具备进出口权的企业从周边国家进口优质牧草。此外,应适度引进大麦、小麦、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完善饲草料市场流通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以促进新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3.3 完善饲草产业技术体系,建立牧草全产业链

设立优质饲草产业技术体系,其中政府部门需加大政策支持,科研院校进行品种培育和研发新技术,涉牧企业进行市场推广及产业运营,民间团体进行宣传、教育和服务等,各主体相互合作,共同推动牧草产业发展。尤其针对饲草良种繁育、高效栽培种植、精深加工和流通交易等环节,实行逐年逐项补贴政策,推动新疆优质饲草全产业链的发展。同时,充分利用本地的天然牧草、人工种草、退耕还草、合理利用秸秆等饲草料资源,实施退耕还草工程,采取政策扶持、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产业链延伸等综合措施,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从而保障饲草产业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4 加大科技投入,探索牧草生产新路径

新疆各地需积极加大正播籽粒玉米、复播青贮玉米和一年两熟青贮玉米种植模式的技术推广,提升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出。加强作物秸秆及非常规饲料技术研发,增强加工饲用率。探索、开发、利用荒漠资源、盐碱地等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种草及水培饲草等,拓宽饲草料来源。依托自治区优质饲草产业技术体系,推动草业科研人员与企业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协同致力于牧草品种、节水技术、抗逆栽培技术、收获机械、草产品加工及市场流通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为优质牧草及相关技术发展贡献力量。

3.5 重视天然牧草资源保护,因地制宜种植牧草

新疆具备天然的牧草资源优势,实现对天然牧草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是解决牛、羊等牲畜饲草料供应问题的根本。在牧草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科学合理的草畜管理,提高牧草产量,保障牧民收入,加强生态保护,解决冬季牛羊饲草料供应问题,实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草原生态安全。在牧草资源贫瘠地区,农牧部门需与林草部门紧密配合,严格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大天然草原改良和天然打草场建设力度。对于具备水资源灌溉条件的山坡草地,采取免耕补播乡土草种的措施,增加人工打草场面积。同时,对于已垦草原,按国务院批准的范围和规模有计划地实施人工种草。

4 结论与讨论

新疆是我国的主要牧区之一,畜牧业是新疆最具特色的基础产业[11],畜牧业发展对于促进农牧民增收,实现新疆农村经济繁荣,保障居民农产品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稳定意义深远。牧草产业作为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构成,对于新疆畜牧业发展意义重大,它不仅是牛、羊、马等牲畜的基本食物来源,更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牧草的生产和合理利用,事关新疆畜牧业的兴衰和生态平衡的维护。现阶段,新疆牧草产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丰富的草地资源和较多的利好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疆畜牧产业向高质量迈进,人工种植饲草料地面积稳定在千万亩以上,养殖企业向种养结合模式发展,但也存在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滞后,牧草品种创新不足,产业链松散等问题,因此,牧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发挥政策优势、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健全牧草全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等多方面提出促进新疆牧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总体来看,本研究是从宏观层面探究新疆牧草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尚未从微观农牧民、企业等多层面进行深入探讨,后续研究可从微观主体视域出发,多层次、多角度探究新疆牧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饲草料饲草牧草
饲草料供给对小型奶牛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影响
考虑饲草料质量的家庭牧场水土草畜平衡计算方法与应用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国审牧草品种
——黔南扁穗雀麦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奶牛饲喂青贮饲草的比较试验
适宜藏北“窝圈”栽培的牧草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