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水仙初加工技术探讨

2024-05-08 08:29蒋迎春
广东茶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岩茶武夷品茶

蒋迎春

(福建武夷山岩印茶业有限公司 邮编:354300)

水仙是广受岩茶消费者喜好的品种,以其滋味醇厚,香气近似兰花香,气韵幽雅而得名。水仙岩茶在武夷山的种植已超过百年,在武夷山属于小乔木品种里面种植最多、最久的优良品种。据报道水仙三叶中开面所制干茶中“茶多酚含量22.67%、儿茶素总量141.71mg/g、氨基酸含量2.33%、水浸出物含量38.59%”[1]。利用水仙加工出的岩茶条索肥壮,色泽乌褐油润,香气优雅似兰似桂,滋味醇厚,回味甘爽,耐冲泡,武夷山当地也有“醇不过水仙”的说法。不同产区水仙岩茶的品质特征不同,在正岩及半岩产区岩韵显,高山水仙及洲地水仙香气高锐且滋味较好,可作为商品茶拼配原料,使拼配茶的风味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因此,水仙市场前景一直被看好,本文通过探讨水仙的加工工艺技术,为茶企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武夷水仙有正岩、半岩、洲茶、高山茶之分,武夷山自然风景区范围内以“三坑两涧”为核心的传统正岩产区;高苏坂村至星村公路(简称高新公路)靠近景区一侧沿路茶山为半岩产区,其中以“莲花峰”“弥陀岩”“燕子窠”为代表,风景区环绕的黄柏溪与崇阳溪沿岸茶园为洲茶,以高苏板村的“小竹林”为代表;武夷山西北方向海拔在400 m 以上的茶园可称为高山茶园,以洋庄乡的“吴三地”以及星村镇茶山最为著名。不同产区的水仙鲜叶,经相同的初加工工艺制作成成品后,表现出差异化较大的审评结果。正岩水仙的茶汤厚,汤色金黄到橙黄,兰香明显,回甘转化快,耐泡度高,最后几道茶汤甜润,岩韵极显;半岩水仙有近似正岩的品质,只是茶汤的厚度上稍有欠缺。高山水仙香气极佳,兰花香更显,前三道冲泡茶汤的表现常胜过正岩水仙,但是香气滋味弱化快,四五冲后滋味寡淡。洲地水仙品质较一般,香气比前三者明显弱,滋味感尚佳。

本文选择的正岩、半岩、洲地水仙为每年修剪整齐可机采茶园,树龄在20 至30 年间,高山水仙为高枞茶树树龄超过30 年,需手工采摘。其产地依次为:正岩(楼梯岩)、半岩(弥陀岩)、洲茶(高苏板村小竹林)、高山茶(星村镇四新伐木场)。按照武夷岩茶水仙传统工艺进行加工,,加工出水仙毛茶后进行对比审评,探讨水仙岩茶各个加工环节在茶叶品质提升方面的作用。

1 鲜叶采摘

水仙需采摘一芽三、四叶中开面,水仙采摘不可偏嫩,嫩采的水仙鲜叶多酚类化合物含量高,加工出的成品茶香低,滋味苦涩。中开面采摘鲜叶加工出的成品茶香气高,滋味醇厚不苦涩。鲜叶采摘时间为5 月6 日上午9 点至下午4 点间,天气晴朗。正岩、半岩鲜叶和初加工厂距离在30 min 车程之内;“星村镇水仙”在当地完成初加工后回总厂精制,以避免长途运输损坏鲜叶品质。

2 萎凋

武夷水仙岩茶日光萎凋需要在阳光不直射的环境下进行,温度以28℃为宜,一般不超过30 ℃。水仙岩茶较其他乌龙茶品种含水量高,萎凋时需要“两晾两晒”,目的是多失水,减重率10 % 到15 %为准,为鲜叶做青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做法是将鲜叶均匀抖动散开,薄摊于晒青布上晾晒15 min,然后收入做青间,摊凉30 min;然后再晒青10min,第二次摊凉30 min,之后进桶做青。也可不凉青直接晒青20—25 min,中间10 min 翻拌一次,前者萎凋效果略好于后者。如阴雨天则采用室内做青机加热吹风萎凋。不论日光萎凋还是加温萎凋,遵循宁轻勿重法则,轻则可补,重则难救。

3 做青工艺

水仙做青工艺较肉桂简单,所以常有“勤肉桂、懒水仙的说法”。水仙做青时遵从看天做青,看青做青的技术要求;同时多静置、少摇青,来维持鲜叶的完整度,避免因梗脉折断而影响做青效果。做青采用110 型综合做青机,按照吹风—摇青—静置的方法进行摇青;在摇青的第三、四道就要进入重摇,可以做出香气较高的水仙岩茶,以茶企的实际加工经验来说:越是不敢摇青,越是难作出香气高的茶。

3.1 做青环境条件控制

为保证加工出高品质的水仙岩茶,做青间温度始终保持在25 ℃左右,湿度在75%—80%,在这个范围内温、湿度越高,加工出的成品茶香气越高。因机械做青多在下半夜进行,武夷山在4 月下旬到5 月初的夜间气温较低,均应在做青间内燃烧炭火,提升做青间室温;另外需要打开排气扇,将做青产生的湿气和烟气排出室外。以上方法可称为“热做青”方法,目前出现了“冷做青”方法,即借鉴闽南铁观音用空调温湿度控制做青的方法,其方法是相对低温22 ℃左右进行做青,以长时间维持鲜叶的青绿色状态,目的是加工出茶汤金黄,叶底黄绿软亮,花香明显,滋味鲜爽的成品茶;目前武夷山也有茶企采用低温发酵方法加工水仙岩茶,滋味口感近似铁观音,这种方法加工出的岩茶容易返青,且不符合武夷岩茶传统的品质标准,不适合在武夷山当地广泛推广。

3.2 雨水青的做青要点

过去因为条件限制,对雨水青鲜叶的处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成品茶效果。现在采用室内加热萎凋吹风的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雨水青做青工艺的不足,也能加工出品质合格的岩茶,做法是将鲜叶平摊于做青间室内,先摊放20 min,在做青间点燃炭火,控制室温在23℃以上,相对湿度60%左右,保持空气的新鲜。雨水青鲜叶需要先使用综合做青机吹风或者使用萎凋槽萎凋,吹干鲜叶表面的水分,同时要密切关注鲜叶表面的变化情况,注意保水,避免过早、过快失水,影响成品茶香气表现,萎凋2~3 h 左右能够达到水仙岩茶的做青要求。雨水青与正常鲜叶的做青技术差异:首先是含水量高,出现香气慢,在做青三次以后才会出香气;正常鲜叶日光萎凋30 分钟就会有轻微香气;其次在做青机内吹热风,每吹风20 min 左右观察一次,并手摸茶青表面,判断失水程度,静置时控制摇青机缓慢转动三四圈,使鲜叶在摇青桶内均匀吹风,三是前期吹风时间长,摇青时间缩短,加快鲜叶表面的破损,促进鲜叶水分的散发,机械做青八次,摇青时长分别按照1、2、3、5、10、15、30min、1h,整体上做青时间在10~12h。雨水青水仙能做出滋味醇厚、清晰度高的品质,但是香气偏低。

3.3 做青程序设定

武夷水仙岩茶做青遵循看天做青,看青做青的原则,水仙岩茶做青一般需要摇青八道[2],视鲜叶品质和天气条件而定,如茶园执行生态管理,施肥少,生长环境良好;所产鲜叶叶色呈黄绿色,叶面相对较薄,做青六道即可,减轻发酵程度,保留原生态的味道。这样做出的茶香气高且滋味厚,品质上佳。如叶色深绿,叶面肥厚,则需要延长做青一到二次,提升发酵程度,尽可能除去杂异味和青臭气。同样如天气条件好,按照标准做青八道,如阴雨天,可以多做一道。其中前四道轻摇,多静置;第五道开始重摇,以加深水仙岩茶的品质。做青做熟做透的标准是:1、香气的转变,需要做到青臭味完全消失,鲜叶散发出明显的花香或者花果香。2、鲜叶边缘颜色的转变,叶色由绿—黄绿—叶边缘浅红—叶边缘朱砂红。3、整体的失水程度在30%左右,叶面稍硬挺,翻动有沙沙声。

制茶师综合香气和鲜叶的转变结合上手鲜叶的触感,判断鲜叶是否做熟做透。具体操作中鲜叶做熟技术容易掌握,只要做出叶面黄绿,叶边缘朱砂红。俗称“摇红”。难点在做透,走水走透,即将茶梗中的水分尽可能带到叶面上,再通过做青的叶缘细胞破坏作用,通过酶促氧化作用,将苦涩感的多酚类物质转化为乌龙茶的醇类、醛类香气呈味物质以及茶黄素,茶红素等茶汤色泽构成物质[3]。

与肉桂不同,水仙岩茶鲜叶面积大,梗片粗壮,叶脉清晰。鲜叶含水量高,故做青发酵要足;“楼梯岩水仙”为正岩原料,内质丰富,视采摘鲜叶情况可以适当重摇,摇青八到九道,以突出水仙的滋味感以达到“重水求香”的效果,突出正岩水仙茶的细腻幽香和岩韵滋味感。半岩和洲茶等级的“弥陀岩水仙”“星村四新水仙”“高苏板水仙”三个产地的水仙均只摇青八道,侧重点在于做出武夷水仙的兰花香。

4 炒青

炒青即杀青,目前武夷山茶厂普遍采用110 型滚筒炒青机杀青;武夷水仙炒青温度较肉桂高,设定炒锅温度为260~280 ℃,杀青时间8~10 min;每次投入鲜叶不宜超过装载量的三分之二,一般为15kg 左右;清香型水仙的杀青工序极其重要,因做青程度偏轻,成品茶容易返青,成品茶就容易出现青味、涩味。清香型水仙在杀青技术环节有独特的要求:因前期做青偏轻,杀青时间必须再延长2 min,杀青时间最好用到12 min 左右,以弥补做青的不足,尽可能消除鲜叶的苦涩味,同时防止成品茶返青。如做青程度适宜,走水走透,炒青较熟,这样的成品茶即使采用轻焙火,存放两年左右品饮起来依然不会返青。

5 揉捻

水仙岩茶在炒青完成后,鲜叶因热效应大幅度软化,在30 min 内应及时揉捻,以防渥堆发酵过度。揉捻能通过高压压出茶汁,并包裹在条索表面,增加茶叶的滋味。武夷水仙的揉捻采用45、55 型揉捻机,揉捻历时10~12 min,揉捻的技术要领是:“趁热、加压、短时”。揉捻适度标志:茶汁揉出粘手,紧握到团不松散。如松散则显示杀青过度,含水量较少,可以加压再复揉一次,以促成条索紧结。揉捻机的好处是能够完全做出武夷岩茶传统的条索,且成品茶条索完整、紧结,与手工揉捻差别不大;而且过去部分粗老叶无法手工揉捻的情况,通过揉捻机揉捻成型,减少了毛茶的黄片,现在同等条件下精茶量比手工揉捻要高5%左右。

6 烘干

水仙岩茶采用机械烘干,只进行毛火、晾索、足火三个步骤。炖火放到精制环节中进行。毛火:烘干能进一步散发青气,减少茶叶水分,紧缩茶条;破坏残余酶的活性,巩固品质;还能促进热化学作用,发展和完善武夷岩茶的色、香、味的品质特征。烘干机的温度掌握在140℃左右,烘到八成干,烘焙至不粘手,手触有刺感,经摊晾3~4 h,即可进行足火。晾索的原因是一次烘干的毛茶茶梗中还含有少量水分,且会吸收一部分空气中的水分,需要在晾索的过程中重新分布毛茶中的水分,再在足火的环节中将这部分多余水分干燥掉。这是形成武夷岩茶稳定品质的必要工序。足火时烘干机的温度掌握在110℃~120℃,焙至足干,足火对水仙岩茶高香、醇厚、耐泡、色泽油润等品质特点有一定帮助。

7 炖火

水仙岩茶的精制“炖火”一般应采用炭焙,因炭焙的光热效应较为均衡,在开焙和收焙的时间焙坑的温度呈缓慢下降的抛物曲线,且炭焙房内每个焙坑因打焙的时间先后,温度也从高到低分布,焙火时通过将水仙岩茶从高温的焙坑依次往低温的焙坑转移,实现吃火温度的缓慢下降,实现低温慢焙的效果。“炖火”工序烘温125℃,每焙笼摊放4kg 水仙毛茶,一般 30min 左右翻拌一次,烘焙过程中火温逐渐下降,焙至足干,然后进入“吃火”工序,一开始烘1h 后水汽去尽,加半边盖再烘1h,称“半盖焙”。烘后香气充分诱发,为减少香气散失,要将焙笼全部盖密,继续烘焙,称“全盖焙”。约2h 后香气纯熟。武夷水仙视火功要求焙火时间为10~12h,根据毛茶的品质可以一次性焙到位,也可以保险起见,选择先焙一道火,约6h,待退火审评后补第二道火6 h[4]。二者加工出的成品茶品质一致,炭焙水仙茶审评时品质要优于机焙水仙茶。

焙火温度一般从100℃到125℃,其中半岩、正岩武夷岩茶水仙适合焙中火、中足火,一般采用125℃焙火,以实现武夷岩茶传统的“香落水”,并提升滋味的醇厚度,适合加工成适合老茶客口味的传统水仙岩茶;而高山、洲地水仙适合轻焙火,采用110℃焙火,尽可能保留水仙岩茶的香气,用来加工成适合入门茶客品饮的清香型水仙岩茶,外山茶不耐焙火,焙火越高越损失香气,因此洲茶和高山茶适宜焙轻火。以“岩印”茶厂加工的四款水仙为例,在相同的做青条件和焙火温度下水仙岩茶品质有明显不同。经茶厂3 名评茶师审评,品质特点如下表所述。

结语

正岩水仙岩茶做青,焙火工艺完善的情况下甚至比肉桂更香,其香气细腻,幽长,且滋味没有肉桂的苦涩感[5]。轻焙火的水仙岩茶非常适合初入门的茶客品饮,而中足火或者陈年水仙非常适合老茶客;综合水仙初加工和审评的结果来看,武夷岩茶水仙品质优异,树龄20 年以上的水仙品质稳定,正岩,半岩等级的水仙岩韵显、滋味醇厚,高山和洲地水仙香气高,滋味尚醇厚,说明水仙品种作为小乔木,对树龄和留枞的要求较高,不考虑人工成本,可适当选择生态好的茶园留枞,树龄达到40、60 年以上时,加工成高枞、老枞水仙能显著提升成品茶的品质[6]。水仙是非常适合在南方山地丘陵茶产区推广的优良品种。大范围推广水仙岩茶的种植和加工,不仅能满足茶企生产开发各类水仙岩茶的需求,也能提升当地茶农经济收入,进而提升当地茶业经济质量。

猜你喜欢
岩茶武夷品茶
春来黔地品茶香
武夷山的岩茶上好品质竟与石材中的铁质有关
《武夷天下秀》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
冬品茶梅
武夷学院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
品茶香 知茶趣
武夷岩茶书写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