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重点内容分析
——以广德市新杭镇路东社区为例

2024-05-08 08:21孔默佳朱唐兵汪斐唐玲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建筑 2024年2期
关键词:用地村庄规划

孔默佳,朱唐兵,汪斐,唐玲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 合肥 230031)

0 引言

城郊融合型村庄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重要的村庄类型之一,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区域,也是促进城乡融合持续发展的重点区域。本文从乡村产业发展的角度,结合路东社区的实地勘察调研,对村庄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建设提出一些策略和做法。

1 现状综述

1.1 村庄概况

广德市新杭镇路东社区是新杭镇政府所在地,广宜省道(S215)穿村而过。东邻箭穿村、洪山村,南邻牛头山社区,西邻百家庙村和流洞社区,北邻横岗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路东社区全村面积1861.68hm2,现有1 个街道、33 个自然村。

1.2 村庄现状分析

①现状人口

路东社区城镇开发边界内有8 个自然村,3622 人,489 户;城镇开发边界外有26个自然村,3748人,1364户。居民点分散、户籍人口分布不够均衡、部分自然村规模较小,呈现传统农业组织模式下的构成特征,用地松散,整体呈现“大散居,小聚集”。

②现状用地

路东社区涉及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为390.11hm2,占总面积的20.95%,主要位于村域南部;城镇开发边界外现状农业空间面积为332.20hm2,占总面积的17.85%,以耕地、园地为主;建设空间面积为251.18hm2,占总面积的13.49%,以村庄用地、区域基础设施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为主;生态空间面积为888.19 hm2,占总面积的47.71%,以林地和陆地水域为主。

③现状产业

第一产业以农业、林业生产为主,主要为水稻、蔬菜、苗木,还有荷花种植等;第二产业以加工业和制造业为主,如钙业企业、建材制造等;第三产业路东社区内旅游文化资源有一定基础,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村域内文化载体较少,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三产体系。现状有以公司制运营的企业,如平江竹业有限公司、安徽方舟建材有限公司等。

④现状人居环境

现状住宅建筑以坡屋顶居多,颜色多为红顶白墙。屋面质量大部分较好,部分建筑红砖裸露。建筑分布较为集中,建筑形式统一,整体性较好。住宅建筑材质多采用青砖、红砖,外立面采用白石灰抹缝处理,主色调为灰色、红色,屋顶为坡屋顶,部分住宅建筑外墙裸露。村庄主要道路沿线绿化较差,村内现状居民点景观一般,呈现凌乱生长状态。整体绿化空间有待提升,村庄局部(例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观效果较好。

1.3 村庄现状问题

①村庄建设

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村民更关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住房建设和家庭收入四个方面;日常生活最不便利的为用水、交通、上学、住房四大问题;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及希望政府重点扶持的方面为基础设施(用水、污水、停车)改善、文卫(文化活动中心垃圾处理)设施提升、产业发展与提升收入,其中约10%的村民有统一的建房需求。

②村庄产业

传统农业以种植为主、二产为辅,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对于村庄的产业发展,有村民认为应该预留乡村产业用地,促进新村多元产业发展。

③村庄环境

问卷调查结果中,部分村民反映需增强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认为要杜绝临时搭建建筑和危房;认为村庄绿化需要加强,日常维护落实到个人。

2 村庄规划编制重点

根据上位导则要求,综合考虑宣城市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遵循各地区发展特点和规律,实行分区指引、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塑造的村庄规划设计路径。村庄规划分为北部圩区、丘陵山地、重点片区这三大片区,广德市属于北部圩区。主要类型村庄规划分为城郊融合类村庄、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这三大类型。结合村庄特点,确定路东社区为“北部圩区”中的“城郊融合类村庄”。

路东社区作为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编制重点主要包含以下五点。进一步引导周边村庄精明收缩,向城镇组团集聚;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通和公共服务建享;重点加强村庄城市产业发展、承接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的能力,加快村庄治理向镇管理水平看齐,注重保留乡村空间形态和风貌特色[1];对于开发边界内或紧邻开发的村庄,与城镇界内建设用地统一编制城镇控性详细规划,逐步完成改造并融入镇区;继续推进城中村、城郊村的整体拆改,加快向城市社区转变。

3 村庄发展目标与策略

3.1 村庄发展定位与目标

①总体定位

“五彩田园,明礼路东”。充分发挥路东社区自身的水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林业资源等,围绕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来满足未来村民安置需求,即向新杭镇区方向集聚。有序引导农村住房布局,重点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和泉眼的修缮工作,形成具有本社区特色的文化氛围,打造“明礼路东”品牌,其中五彩田园共分为以下5类。

“蓝”:路东内横岗河、流洞河两条水系汇聚,且村域范围内有两处水库。

“红”:四十六团牛头山胜利之役,严成志营长及六位无名战士成功阻击国民党军队对牛头山抗日军民发动军事进攻;此外路东社区紧邻烈士陵园,红色气息浓厚。

“绿”:路东有1000 余公顷林地,其中有约333.33hm2的灌木林,并且拥有着丰富的林业。

“黄”:地处新杭五峰山脉和洪山山脉的腹地,两条水系汇聚,是自然风光秀丽、风貌积极向上的宜居村落。

“金”:路东社区是新杭镇政府所在地,产业基础良好,有新杭镇企业孵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加持。

②发展目标

依托紧邻新杭镇区的区位优势,通过引导村庄精明收缩、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公服及基础设施共享、加快村庄治理向镇管理水平看齐等措施,将路东社区打造成为集特色种植、产业孵化、红色文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宜居、宜产、宜游的具有丘陵风貌的明礼新村[2]。

3.2 村庄产业发展策略

①发挥资源优势

从发展条件看,交通条件、现状产业基础、周边产业竞合等都是路东社区不可或缺的优势发展资源。

路东的农作物品质较高,既有以生态有机农产品种植为主的生态农业种植区,也有以毛竹种植、苗圃种植为主的林业经济发展区。扩大村庄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打牢第一产业基础,为加工业提供资源。

沿横岗河和流洞河自然水系,融入红色文化,打造一条多彩的活力发展轴,发挥红色文化引领作用,打造社区特色文化氛围。

路东的现状产业基础良好,镇区西侧有企业孵园项目加持,规划将以集体经济产业孵化园为主,夯实产业基础,打造产业发展孵化区。

②产业发展思路

选择“合作社+特色种植”,打造“路东红”有机健康农作品牌,以现有农作物为基础,采用合作社模式,打造高品质、有特色、市场前景好的有机健康农作物。规模种植产出精品化有机产品、品牌建设推动收入增加、联动乡村红色休闲旅游,最终形成集健康农产品、农产加工+手工业、旅游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借力食品加工+品牌推广,根据居民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打造“路东红”特色农作健康品牌。保留原有竹木板材加工,并择机拓展与农作加工、农产品礼盒制作等,解决村民就业。

③落实产业发展用地

根据《关于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国家政策,结合村庄建设用地现状,为了盘活农村闲置土地、丰富村庄产业业态、保障重大产业项目,路东社区划定24.55 hm2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其中工业用地面积为23.21hm2、商业用地1.05hm2、仓储用地0.29hm2,支撑发展村庄产业。

4 规划主要内容

4.1 国土空间总体布局

规划在全域保护的基础上,落实上位空间管控要求,衔接区域性基础设施及共建共享设施安排,完善生态空间网络,优化农业空间布局,细化村庄建设用地布局,明确规划“留白”形成村域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

至规划期末,全村村庄建设用地总量104.91hm2,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5.64%,比基期年增加6.43hm2。而村庄建设用地共计106.01hm2,整合零星低效的农村宅基地,居住用地减少了6.86hm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增加了0.19hm2、商业用地增加了0.45hm2、工业用地增加了14.31hm2、村庄内部道路用地减少了0.67hm2、交通场站用地减少了0.37hm2。同时针对村庄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规划预留了1.10hm2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用于村民宅基地、村庄公用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产业设施建设等。

4.2 重点区域规划

将路东作为村庄重点发展区域,对重点区域实施图则式管控指引,重点明确用地建设性质、高度、风貌等相关内容。引导村民合理化布局,实施村庄精细化管理。

①近期布局重点考虑解决现状居民生活急需问题,主要是对村庄人居环境的整治,满足近期村民日常生活需求。

②考虑村庄人口集聚和建房需求,在村庄现状空闲地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提出农房布局规划,以满足村民建房需求,并布置了停车设施。

③结合村庄红色文化基础,对现状烈士墓进行提升,配套1 处集中停车场,并选址规划1处红色文化纪念馆。

④考虑村庄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营性经济,规划了1处产业孵化园。

⑤考虑河流两岸居民的通行便利,规划新建1处桥梁。

4.3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及生态文明的理念,优化路东社区全域国土空间布局,整合资源,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形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的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工作格局。

统筹推进低效林地园地整理、现有耕地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减少耕地碎片化,优化耕地布局,提升耕地质量[3]。选择坡度大于25°的低产低效耕地,按照就近原则,参考周边地类调整为林地或草地。

路东社区建设用地整理总面积59.20hm2,包括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和低效矿山修复利用。其中,建设用地整理拆旧区面积共11.67hm2,主要为农村宅基地复垦;建设用地整理建新区面积35.16hm2,主要为城镇开发边界周边补足的新增集体经营性用地和区域性道路用地;建设用地盘活利用2.97hm2;低效矿山修复利用面积9.4hm2,主要为矿山转型升级利用和矿山生态修复利用。

路东社区生态空间保护良好,无破坏山水林田河湖等现场。同时,路东社区明确森林、河湖等生态空间,尽可能多的保留乡村原有的地貌、自然形态等,系统保护好乡村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修复和整治,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优化乡村水系、林网、绿道等生态空间格局[4]。

5 结语

综上所述,城郊融合类村庄作为促进城乡融合持续发展的重点区域,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5]。目前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正在开展编制,过渡期的规划实施传导机制不明朗,村庄规划作为规划体系的末端,在上位规划还没确定的情况下,规划如何有效衔接充满着不确定性。通过路东社区的经验总结,希望镇村两级积极考虑,实现城乡两级的共建共享,引导城郊融合类村庄有机融入城镇,建设既有乡村特色又有城市活力的乡村社区。

猜你喜欢
用地村庄规划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村庄在哪里
迎接“十三五”规划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