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浩磊:幸运背后的努力与坚守

2024-05-08 16:24陈怡倩
歌剧 2024年4期
关键词:男高音歌剧院歌剧

陈怡倩

农历龙年春节过后,我敲开了上海歌剧院歌剧团办公室的大门。去年7月履新歌剧团团长的男高音歌唱家于浩磊,正坐在办公桌前敲打着键盘处理公务。气温极低的天气,刚从排练场回到办公室的他,好似把热火朝天的状态也带来了,脑门上渗着一层细密的汗珠。办公桌的一角,摆放着一本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的声乐谱。

于浩磊总是笑盈盈的,来自东北的他说起话来也总是自带着一种喜剧色彩。但是一到舞台上,他就好似“戏精上身”般,可盐可甜起来。他饰演过的角色反差极大,从伟大的革命先驱,到风度翩翩的贵族和王子,再到坏事做尽的大反派,于浩磊演起来都轻松拿捏。当我问他,为什么会对每一个角色都如此游刃有余,于浩磊笑着与我聊起了他的歌剧之路。

怀揣歌剧之梦初登舞台

2009年进入上海歌剧院的于浩磊,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身材高大的他,外形很是适合西洋歌剧中的男主人公。但是鲜少有人知道,进大学前,他的专业曾是民族声乐。

因为从小唱歌不跑调,小小年纪的于浩磊就被盘锦少年宫的老师相中,在少年宫学习了好几年的民歌。《小白杨》《说句心里话》这类歌曲,是他经常登台演出的曲目。考高中时,于浩磊选择了沈阳民族艺术学校,学习民族声乐演唱和钢琴。可是临近毕业时,于浩磊已经从当初那个清瘦的少年变成了又高又壮的小伙子。老师赵营忠对于浩磊的声乐成绩非常满意,唯独感觉他的身型或许更适合唱歌剧,于是建议他改美声唱法。人高马大的于浩磊天生条件很好,音域很宽,而且唱高音毫不费力,改美声的过程没有遇到任何困难。这一改,更是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歌剧的种子。

经过半年的学习,于浩磊便以美声男高音的身份考上了沈阳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大学期间,恩师曲歌教授为于浩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他积累了大量美声作品。毕业后的于浩磊,拒绝了家里人为他安排的油田公司的行政工作,怀揣着歌剧演员的梦想,从东北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并顺利考入上海歌剧院,成为合唱团的一名声乐演员。

没想到这一唱,就是6年。在合唱团的6年时间里,于浩磊除了完成合唱团的日常排练和演出、在各类音乐会中担任领唱,还会在歌剧中担纲一些小角色。其中,民族歌剧《西施》,为于浩磊带来了生命中的又一位伯乐。

2009年,于浩磊在原创歌剧《西施》中饰演了老者一角。虽然只有几句唱词,但于浩磊也不敢懈怠,希望发挥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当时,歌剧《西施》的男一号正是男高音歌唱家魏松。排练时,于浩磊在台上演着,在侧台候场的魏松注意到了这个青涩的小伙子。听到于浩磊的演唱,魏松忍不住对一边的演员夸赞:“这个男高音音色蛮漂亮的,唱得不错!”

一段师生缘就此结下。从同事那里听到夸赞的于浩磊,主动找到魏松老师拜师学艺。于浩磊后来说:“我刚到上海歌剧院的时候,魏松老师正是当唱之年。魏松老師在台上唱,我就边听边学,学习他的技术方法,也学习他的表演包括戏剧走位等等。后来有幸拜在魏松老师门下,老师帮助了我很多,不仅仅是业务上,魏老师还教了我很多生活和工作上的哲理,让我更快速地成长了起来。”

2015年,上海歌剧院歌剧团面向社会招聘独唱演员。此时已在合唱团历练多年的于浩磊,主演歌剧的梦想越来越强烈。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积极应考,最终不负众望,成了歌剧团的一名独唱演员。于是乎,一幅广阔的歌剧图景在于浩磊的面前徐徐展开了。

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成为歌剧团一员之后,于浩磊并没有松懈,因为他感到肩上的担子瞬间变重了。他担纲男一号的第一部大戏,是上海歌剧院2016年全新制作的“邮轮版”《茶花女》;阿尔弗雷德,则成为他在歌剧舞台上的第一个完整演绎的大角色。

于浩磊坦言,身份的转变带来的虽然只是饰演角色的不同,但从小角色冷不丁地变成主角,感觉压力很大。“我只能在舞台的背后,自己下更多功夫,将新角色的音乐和语言问题解决。”于浩磊说,他特别感谢上海歌剧院,因为每次排演经典歌剧,院里都会为演员邀请国外的声乐指导和语言专家,“我特别珍惜这些大师课,尤其对我这样没有‘喝过洋墨水的声乐演员来说,这些课程让我得以快速提升。”

自身的努力与大师课的加持,于浩磊迅速攻克了重唱的难关。随后,他便能在歌剧舞台上尽情地发挥自己对音乐的处理和人物的演绎,与搭档的演员共同将演出一步步推向戏剧高潮。于浩磊说,在歌剧演出的过程中,演员在台上必须非常敏锐、反应迅速,精神高度集中,在台上发挥出百分之百的精准性,才能与对手演员完美衔接。他说:“我非常享受这神经高度紧张的两个多小时。”

2017年,于浩磊被上海歌剧院选派,远赴英国皇家歌剧院参加了青年艺术家培养计划。于浩磊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那段时间里他真正完全沉浸其中。他说,自己仿佛又回到大学时代那种求知若渴的状态,每天在不同的教室之间穿梭,跟随不同的大师学习,收获也非常巨大。

“我们在青年艺术家培养计划学习的那段时间特別忙碌,基本上每天都是从早上一直学习到晚上,每天都有不同的课。我甚至有幸跟随美国传奇歌剧男高音格雷戈里·孔德(Gregory Kunde)学习。”除了声乐课和戏剧表演课,于浩磊和上海歌剧院的其他青年艺术家们,在英国皇家歌剧院还学习了击剑课、舞蹈课、形体课和语言课等。于浩磊说,在那里时间里,他看到了世界顶级歌剧院的严谨性和专业性,也感受到了高速的工作节奏,受益匪浅。

回国之后,于浩磊又接连主演了多部经典歌剧,譬如《蝙蝠》中的艾森斯坦、《图兰朵》中的卡拉夫、《蝙蝠》中的埃森斯坦、《微笑王国》中的伍斯塔夫以及《漂泊的荷兰人》中的埃里克,同时也出演了多部中国歌剧作品,如《江姐》《天地神农》《晨钟》和《田汉》等。

用多年所学服务观众

歌剧《晨钟》,是于浩磊主演的第一部中国原创作品。2018年,上海歌剧院创排这部歌剧时,希望多多起用院里的年轻人。穿上戏服、画上络腮胡的于浩磊,与剧中李大钊的形象非常接近。于是院里决定让于浩磊出演剧中男一号。为了演好这部全新创排的大戏,于浩磊把多年来的所学,包括声乐技巧和戏剧表演,全部融入排练和演出中。“作为上海歌剧院自己培养的青年男高音,我感谢上海歌剧院对我的信任。”于浩磊感慨。

在排演《晨钟》的过程中,于浩磊为自己定下目标,一定要将西洋唱法运用到中国的语言中,譬如咬字和气息的运用,千万不能唱得生硬。少年时民族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曾经演唱过的那些中国民歌,也在这个时刻与后来学习的美声唱法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最终,在首轮演出中,于浩磊用音乐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李大钊,也将《晨钟》这部歌剧立在了舞台上。2023年12月,于浩磊又在上海歌剧院全新创排的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中饰演了司徒慧敏一角。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于浩磊特意上网搜集了关于司徒慧敏的资料,也去了百代小楼,了解这个人物的背景,了解他身边人物与他的关系。

在舞台上饰演过李大钊、司徒慧敏的于浩磊,本身也是一名党员。于浩磊说,在工作中,首先要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起好带头模范作用。譬如,排练时全情投入、同事请假时及时补位力所能及的角色等。此外,还要服从院里安排,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去年上海歌剧院排演《罗恩格林》的时候,因为男声声部人数不够,于浩磊又“回”到了合唱团中,出色地完成了演出任务。“《罗恩格林》中的合唱部分很有挑战,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学习和锻炼。”于浩磊谦虚地说。

其实当时,于浩磊已经是上海歌剧院新任的歌剧团团长了。2023年年中,上海歌剧院进行了中层干部竞聘。于浩磊想尝试一下,借着这个机遇多为大家做事。“说实话,歌剧团在上海歌剧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部门,团里都是艺术骨干力量。我在上海歌剧院工作多年,对歌剧团的工作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想尽我的力量,服务好这些艺术家们,让大家的艺术水平都保持在一个非常好的状态中。”

虽然已经是一名非常成熟的青年歌唱家,于浩磊对于自己的艺术也毫不松懈,至今每天还会在专业上钻研,包括不间断地练习。“声乐演员其实是一个非常枯燥,甚至有些乏味的工作。观众越是觉得舞台上的我们有多光鲜亮丽,舞台背后付出的努力就越多。”于浩磊非常感谢许忠院长对音乐和语言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在许院长的带领下,在一次又一次剧目的排演中,上海歌剧院演员们自身的艺术水准始终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

于浩磊说,他刚开始学习声乐时老师对他说过,男高音是6个声部里难度最大的。男高音的难度大,是因为超出了人类声音自然状态的一个声部,超出自然音域的演唱。作为男高音的他,不得不在生活中保持自律的习惯,让自己的嗓子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舞台艺术可以说是一次性的,万一失败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我必须对得起自己平时所下的功夫,对得起所有观众。当我在舞台上完美唱完最后一个高音,观众的掌声响起,那便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采访过程中,于浩磊总把“感恩”和“我是幸运的”挂在嘴边,但其实这一切与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幸运的背后,总是靠自身的努力在支持着。”于浩磊说,他将会继续努力,因为2024年还有新的挑战等待着他。除了完成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的巡演,他还将在上海歌剧院与英国皇家歌剧院联合制作的《蝴蝶夫人》中出演平克尔顿一角。当我们谈到这部歌剧,于浩磊又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他拍了拍桌角《蝴蝶夫人》的歌剧声乐谱说道,他已经做好准备,去迎接这个全新的挑战。

猜你喜欢
男高音歌剧院歌剧
可爱的红(为男高音而作)
阳光下的中国
走进歌剧厅
上海歌剧院精彩演出抢先看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上海歌剧院精彩演出抢先看
上海歌剧院精彩演出抢先看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全能的男高音——怀念尼科莱·盖达
上海歌剧院精彩演出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