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见周涛

2024-05-08 08:10宋鹏
军嫂 2024年4期
关键词:新疆军区周涛给我发

高原雄姿。摄影/梁佳豪

那年,听说时任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周涛要来我们团采风,而且还要到我所在的连队,我非常激动。

2022年春,周涛留影。

2004年,我军校毕业被分配到新疆军区某边防连。一天,我在连队图书室看到一本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涛散文自选集》。当时只是想随便翻翻,可这一翻竟放不下了。字里行间的那种俊美、洒脱、率性,让我敬慕不已。那段时间,每天早上30分钟晨读时间,我就大声朗读周老师的散文。随着他的笔调,我对雪山草原、大漠戈壁、铁马雄风,有了另一种认识……

那天下午,周老师来了。我们全连干部骨干在门口列队欢迎。周老师与我们一一握手、还礼,眼里透着长者的慈祥。

稍作休息后,周老师和我们这些年轻的边防军人聊起了天,主要问大家的年龄、爱好,读了哪些书。聊到高兴处,他便仰头大笑。

此前,我们了解到周老师的书法别具风格,连队就提前备好了笔墨纸砚。他很爽快地给我们题字,送给我的是“温润而泽”四个字。

采风回去后,周老师写了一篇散文《边防连》。文章中,我們在连队能感觉到但说不出来的话,他准确地叙述了出来;我们认为在边防连队很平常的事情,他生动又深刻地描写出来。

一个人的才情,体现于点滴。我听说,新疆军区一位老同志的孙女出生时,请周老师帮着起名字。他给了两个字“青出”,取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几年后,老同志又有一孙女出生,他再给起名“丹来”,语出“温良何故进丹来”。一青一丹,一出一来,字字不俗。

再次与周老师见面,已是2020年夏天。那时,我已经离开边防部队十多年,调到一所军校任职了。北京一个公益组织要开展“致敬边关、文化润疆”走边关活动,委托我购买一批周老师的著作并求他一幅字,赠予边防官兵。

通过一位与周老师熟识的老领导牵线,我们和他取得了联系,征得同意后,我和同事登门拜访。已是古稀之年的周老师,精神矍铄,一如以前那样和蔼,只是耳朵有些背,听人说话时习惯用手从后面把耳朵拢着。

那天,我们聊得很投机。周老师金句频出,话语里充满着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师者的胸襟和长者的慈祥。周老师的爱人马文有眼疾,长年戴一副墨镜。周老师调侃说:“我们老夫妻俩,现在一个耳朵背、一个有眼疾,谁也不嫌弃谁。”

对于购书,周老师让我联系广州花城出版社的主编文珍。对于墨宝,他说自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已有一段时间没有练字了,但还是欣然答应。

临别时,周老师还带我们参观了房前屋后种的蔬菜、果树,还摘了熟透的杏子,让我们带回去吃。

四天后,周老师给我发微信,说字已写好,可以去取了。

赶到周老师家,他已等待多时。见我进门,周老师笑着说:“好长时间没有练字了,写得不是很好。”

周老师把写好的字展开给我看,“致敬边关”四个大字颇见功力。更让我惊喜和意外的是,周老师还专门写了一幅字给我:“书有百病,惟俗难医;文章千法,以真为上。”

周涛赠予宋鹏的题字。

这16个字,对于一个喜欢文字的人来讲,意义何其深啊!

从周老师家回来后,我又找时间把他的大部分作品陆续通读了一遍,可谓读了一个痛快。尤其是他那本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西行记》,让我再次领略了他的文笔之佳和底蕴之深。

2023年10月31日,一名战友给我发信息说:“周涛老师重病,已经无意识,正在抢救。”我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在这之前,我还见他在微信朋友圈里晒美食。

11月4日,我从微信朋友圈看到了几天来一直害怕的消息:“作家周涛先生走了!”

长空万里,大地平沉。在我看来,对周涛老师最好的纪念,就是读他的文章、学他的做人。

(作者单位:陆军边海防学院乌鲁木齐校区)

编辑/李颖

猜你喜欢
新疆军区周涛给我发
五月礼赞
结巴
新疆和平解放及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诞生
兵行『百里蚊区』 新疆军区某边防团野外驻训纪实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测试题
自动回复
未接电话
防不胜防
周涛小小说欣赏
Flapping Characteristics of 2DSubmerged Turbulent Jets in Narrow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