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训练在声乐演唱中的必要性

2024-05-08 19:12董津兢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2期
关键词:理性思维声乐演唱

【摘 要】专业的声乐演唱能力离不开系统的基础技能训练以及科学的发声技巧,这些都需经过一定的时间去形成和发展,逐步掌握歌唱规律的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能力。而发声训练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基础技能训练在声乐学习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一步,良好的训练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演唱质量,还能够对演唱者的嗓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发声训练是声乐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

【关键词】发声训练;声乐演唱;理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2—121—03

一、发声训练的必要性

声乐作为一种表达情绪,抒发情感的艺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色彩。想要完整且良好的向观众表达情感,实现歌唱者和观众的心灵共鸣,演唱过程中的个人发挥出来的水平固然重要,除此之外,前期的准备工作也不能忽视。声乐学习是一种长期沉淀并且持续进步的过程,这门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银河中,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进步方式,其中发声训练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传统的民族唱法,美声唱法,还是流行的唱法,都离不开发声训练这一步骤。并且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发声训练去解决。所以科学的发声训练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树立正确的歌唱观念,掌握声乐学习中的歌唱技巧,更是在演歌唱时展现的技巧能力及舞台的表现力方面有显著的提高。综合性的发声训练能够在歌唱前起到开声的作用,而解决歌唱技巧问题则可以通过一些专项的发声训练,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发声训练方式解决问题。

二、发声训练的实践要素

在歌唱前的声音状态,身体状态,心理状态都是非常重要的,各方面的状态都会直接影响到歌唱的发挥。位置是否合适,呼吸是否正确,腔体能否打开,情绪能否表达等需要注意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发声训练去进行调整。因此,通过有效的发声训练,我们可以提高声乐演唱的效果,并为进一步提升艺术性的表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准备状态

歌唱状态最基础的就是“打哈欠”的状态,虽然听起来比较简单,但是想要做到在歌唱时能够一直保持稳定的状态却没有那么容易,练好“打哈欠”会对声乐后面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打哈欠是每个人在困意来临时都会遵循人体的本能反应去做的一个动作,并且在打哈欠时人体的状态是完全放松的,在歌唱时也需要这种放松的感觉,所以很多专家也十分的认可这种打哈欠或者是半打哈欠的状态。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身体姿势,养成良好的歌唱姿势,更有利于身体各项器官发挥作用,耸肩,驼背等不良姿势会直接影响发声,影响声音的质量。同时,还要注意面部表情,避免在歌唱时表情扭曲进而影响到整体的舞台表现力。其次打开喉咙以及牙关,舌头放平,下巴也要放松。打开喉咙时,保持喉头的稳定最为关键,喉头若是乱动,那么想要在不同音区保持歌唱状态稳定基本是不可能了。而牙关在打开时,要求大牙完全张开,伴随抬起笑肌,口型竖着打开,为打哈欠状态做预准备。还有舌头的位置,要放平,放松,舌尖抵住下牙,不能随意的翘起,拱起。最后是下巴要自然的下垂,并且往里收,不要带力。这就是打哈欠状态对于喉咙,口腔的基本要求,随着吸气的刹那,一并完成动作,就是做到了打哈欠状态。

(二)呼吸方式

在调整好“打哈欠”的状态后,其次需要注意的就是呼吸方式。良好的呼吸方式是歌唱时进行艺术表现的强大动力,若是呼吸紊乱,那么在进行歌唱时也一定备受影响。歌唱的呼吸方式与生理性的日常呼吸方式不同,它是一种演唱者在演唱时有意识、有目的、有技巧性的呼吸,在声乐学习中,公认的呼吸方式有三种,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法,目前广为采纳的呼吸方法一般是第三种,这种胸腹式呼吸法能够灵活而全面的激活胸部与腹部的各项生理器官共同参与并控制呼吸气息的机能,使气息能够深沉饱满、自然流畅、灵活自如、富有弹性。

在运用时,首先要注意的是在吸气进入的一瞬间,将气体放置在腹部,并将腹部与胸部隔离开,横膈膜在外表看起来是向外凸起,也就是常说的“气沉丹田”之效。同时,头部需呈垂直状态,保证喉头不乱动,放松身体,放下隔膜,用气均匀。而呼气时,应保持两肋收缩,膈肌向外扩展,同时胸廓向内缩小,以迫使膈肌位置向上移动,使气体更快地从胸腔径内通过,由肺部排出,完成呼气过程,在呼气过程中,形成的可强可弱的气流,便是在声乐中一直强调的气息,气息平稳,流动舒畅,声音质量自然也就随之上升。

(三)气息调整

气息练习能够增强声乐表演中艺术性的表达。在歌唱时,根据歌曲的情感走向,音乐内容的不断推进,在每一部分需要表达的情绪则是不同的,时而热情洋溢,慷慨激昂,时而心思婉转,小心翼翼,这些不同的情绪,对于声音力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适合的声音力度搭配内心的情感宣泄才能建立起共情的桥梁。

当进行声乐演唱时,保持良好的呼吸狀态可以让听众感到自然和轻松。相反,如果呼吸不畅,就会导致声音断断续续,缺乏美感。想要控制声音的力度变化,就要练习关于气息的训练。气息的训练并不是像日常呼吸那样只是人体的一个本能反应,而是需要有意识的调整呼吸节奏,或是高昂的,或低沉的,都是有目的,需要用技巧的呼吸,来获得丰富的歌唱效果。歌唱时,确保呼吸稳定通畅时,也要注意身体状态,始终保持轻松,不要因为控制气息让身体紧绷或者是僵住。

因此,在发声练习中,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持身心放松,并且掌握呼吸和换气的节奏,实现呼吸与发声的协调,使得全身肌肉都参与到呼吸活动中。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发声的时机和力度,使声音更具艺术感染力,更加动人。真正做到”气随情动,声随情出”的演唱歌曲。通过控制声音的时机和力度来表达情感,当演唱激动人心的歌曲时,呼吸会自然而然地与情绪相协调,从而增强歌曲的艺术感。

(四)感受共鸣

科學的发声训练不仅仅只是需要通过控制呼吸和调整音量来提升发声效果,更重要的是人体的共鸣腔体需要发挥作用。从声学上讲,是当一个物体振动发音时则产生具有一定振动频率的基础音响也就是基音。这种基音频率能够使得临近的、同发音体基音频率相同或近似的发音体或物体空间振动发音。被迫振动体的音量会立刻增响、扩大,这就是物理的共振现象即共鸣。人体的咽部、喉部、鼻部、头部和胸部等都是歌唱发声的共鸣区域,正确的共鸣可以让歌声变得饱满、通透,为演唱美妙动听的歌曲创造条件。

“面罩唱法”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发声训练方式,它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共鸣。首先练习闭口共鸣,找到共鸣的感觉,然后在保持住这种感觉的基础上慢慢开小口,带入常练习的母音一点一点适应,让母音都带上面罩共鸣。在声乐歌唱中,共鸣不仅仅是一个腔体的功能,而是多个共鸣体的协同作用。因此,在训练歌唱技巧时,充分利用共鸣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会直接影响歌者在演唱时的表现。

(五)咬字吐字

歌唱时在咬字吐字方面的要求具备有声语言的一切特性,但是又区别于日常交流时的咬字吐字。因为要面向一定数量的观众,需要用声音去塑造音乐形象,搭上通道,让声腔统一,且具备流动性。在咬字时,我们的口腔中有很多空间,这些空间可以用来抬高软腭和提高后咽壁等。在歌唱时,我们应该尽量快速地咬住声母,但不能咬得太死,也不能咬得太扁。咬住字头之后,舌根放松,口腔内部应该留出足够的空间,这一点需要特别强调。此外,在歌唱时,尤其到唱到高一些的音,更要注意喉头的位置,要比日常讲话的位置低一些,避免过度挤压。在吐字时,在发音时,日常沟通的速度更快,声母和韵母的变化更自然,但是在歌唱中,演唱者需要拖腔,才能将歌词的内容表达出来。相比之下,这个过程更加缓慢,因此演唱者需要对每个字的语言结构和发音特点有清晰的理解。

学会咬字吐字之后,并不代表在歌唱时就能完美演绎,要将要领与科学的发声训练结合起来,才能在听觉上塑造审美形象。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有时会有一种现象,练声时感觉很好,过程顺利,但是开口唱歌,就大相径庭。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加上歌词之后,造成了语言负担,从而还破坏了发声状态,功亏一篑。演唱时,我们应该注重语言的流畅和准确,并将其与咬字和发音相结合。过分关注演唱时的语言表现,以及过分注重语言表达的细节,这些都是错误的。只有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反复揣摩存在于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创造出符合演出需求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得咬字吐字更加积极地融入歌唱,为歌唱艺术锦上添花。

三、发声训练与理性思维

在演唱过程中,“声情并茂”是最重要的,运用发声练习提高歌唱技巧,同时在保证声音能够优美传达的基础上实现情感的表达,为观众提供一个良好的视听享受。这就要求在歌唱前需要对歌曲内容详细体会,把自己带入角色,投入情感,充分运用自己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提高音乐修养。同时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用演唱的方式打动人心,带给歌曲生命力以及情感表现力。

(一)有意识”的发声训练

“有意识”的歌唱理念强调了意识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活动,而且还包括一种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歌唱行为。20世纪丽莉雷曼积极推崇”有意识”这一理念,以此来提升歌唱的意义。她强调将心理学与歌唱发声的生理学结合,并将这种结合应用于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她认为,在发出声音之前,歌唱者需要先进行脑海中的想象,这样才能让负责发声的肌肉运作起来,从而使发声器官得以充分准备,并且在歌唱开始之前,还需要对歌唱呼吸的协调和发声器官的状态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充分利用心理的调节作用,达到最佳的效果,演唱时心理概念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我们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亦是如此,教师也会在教学时要我们注意,想清楚了再开口,目的就是为了在开口前脑子里就需要完成在目前这种准备状态下对声音的想象,进而更容易调整自己。因此,“有意识”的发声练习对于声乐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并且能够直接影响到演唱者的表现。

(二)发声训练与记忆

声乐学习是呈螺旋式的上升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来改正在歌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更是一个记忆过程,学习者依靠记忆才能在声乐学习中的各个方面得到不断的进步和提高。声乐学习者不像器乐学习者,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自己的“乐器”,并且自己的“乐器”还和自身的状态息息相关,所以关于声乐的练习就需要更加严谨的态度,除了科学的发声训练,还需要运用抽象化的内在情绪来调整自己。在声乐训练中,教师指导学习专业的演唱技术,包括发声、呼吸、共鸣、咬字吐字等方面。为了保证训练的顺利进行,教师会让学生专注聆听,并尽力将这些知识点牢牢记住。同时,教师还会提醒学生,应该定期进行实践,以便更好地掌握训练内容。学习音乐需要理解和掌握,但仅仅靠模仿和训练并未达到这个标准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适得其反导致声带疲劳,声带小结等问题。因此,培养良好的记忆能力是学习声乐道路上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

(三)发声训练的感觉与想象

感受力是所有发声技巧的根本,它来源于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回应。通过观察、听、想,可以获得许多关键的信息。比如“贴着咽壁唱”“保持声音位置”“把声音落下来”“把声音送出去”等都是歌唱中感觉的体现,但是,由于声乐的特殊性,很难清晰地听出喉咙的运动,并且很难判断声音的方向和高度。只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努力,更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这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体力,也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推理和良好的语言技巧。在提高生理机能的同时让大脑中的理性思维形成习惯,张口就能快速找到正确感觉。

想象是我们体验音乐的魅力,并用它来展现内心世界手段。在歌曲演唱中,想要让歌曲更具有吸引力,除了熟练地运用科学的技巧,还需要运用想像和创造性地去展现和抒写内心深处的情绪,从而让观众能够真切地体验到歌曲所带来的美妙。同时,想象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创造出独特而有个性的声音风格和演唱方式。通过发挥想象力,人们可以探索各种不同的声音效果和表达方式,从而丰富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总之,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情感,创造出多样化的声音变化和色彩,并且激发个人的艺术表达和创造力。歌者的心理因素是影响声乐演唱的关键因素,它能够帮助我们改善我们的表现,激活我们的情绪,并让我们的嗓音更加自然。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这些感性因素,以便更好地进行表达。

四、结语

发声训练与声乐演唱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是保证声乐演唱良好且完整进行的重要基础,通过科学有效发声训练方式,逐步提高声乐技巧能力。声乐演唱并非仅仅依靠发声训练来提升技巧,它需要将感性和理性相结合,以增强情感表达能力。通过演唱,我们可以将情感传达出来,从而提升声乐的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衷徐芬娜.声乐学习中的正确发声方法窥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2).

[2]卢忠智.声乐的发声技巧[J].艺海,2013(8).

[3]朱腾蛟.西方多学科视野下音乐与语言的关系研究[J].中国音乐学,2023(3).

[4]闵敏.论音乐记忆及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J].歌海,2008(5).

[5]李丽.论音乐记忆心理的实践性[J].艺术评论,2007(9).

[6]莉莉·雷曼,汤雪耕,蔡尔和,等.怎样歌唱[J].音乐研究,2011(6).

作者简介:董津兢(1999—),女,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为音乐心理学。

猜你喜欢
理性思维声乐演唱
试论希腊神话中的理性思维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声乐演唱中紧张的心理现象分析
声乐演唱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浅析元音训练在声乐学习中的特殊意义
浅谈气息在歌唱中的合理运用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做法和反思
过氧化钠的性质及产物验证探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