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中国民歌”分析与思考

2024-05-08 19:12林琳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国民歌课程标准

【摘 要】教材的建设向来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的改革重点,音乐教材作为教学环节中极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弘扬民族民间音乐”的提出,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指出了一条具有明确方向的发展道路。将民族民间音乐与基础音乐教育相结合,不仅适合民间音乐的生存和发展,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文选取在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义务教育阶段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音乐教材,以及现行的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进行研究,通过梳理分析“中国民歌”部分的作品资源、教材的编写体例结构以及知识框架结构,挖掘现行标准下音乐教材中有关于中国民歌的部分,思索教材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在音乐基础教育中更好地普及民族民间音乐,为中国民歌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进而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国民歌;课程标准;民族音乐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2—148—03

近年来,学术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关注度只增不减。同时,音乐教育的教化作用和正向作用不断凸显,正逐渐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民族音乐的创作灵感和作品内容都源于生活,更容易被感知,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民族民间音乐不仅能够起到教化学生的作用,其更关键的作用在于有利于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

本文对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颁布后出版的人音版中小学音乐教材中“中国民歌”部分进行整理,对教材的编排、作品的选材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资料,了解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中国民歌的学习现状,通过自身所学,分析教材中有关“中国民歌”部分的优点与不足,对“如何更好将民族音乐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结合”进行补充整理,进而反思如何更好的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并提出对于民族音乐课程实施的相关建议,以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深化。

一、中小学音乐教材中“中国民歌”的作品概述

音乐教材是音乐课程的重要辅助工具,音乐课程的学科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将在音乐教材中得以体现。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对其有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与掌握,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对我国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关于“中国民歌”的所有作品整理可以得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编排符合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依据不同学段学情特点、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学习难度循序渐进,作品编排由浅入深。

(一)作品内容依据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学段特点总结

第一学段(1—2年级):该学段的学生模仿力强、好动,多用形象思维。顺应“唱游”的学习要求,主要学唱、聆听简单短小的民歌、地方童谣,器乐作品的欣赏编排相对较少。教学中会加入简单的律动、课堂打击乐器三角铁、碰铃等,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民歌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学段(3—5年级):作品难度提升,内容包括演唱、作品赏析和器乐作品欣赏。随着学生们的年龄增长,认知能力不断拓展,学生对于音乐的创造能力、感知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学习过程中,作品会结合律动、简单舞蹈等,让学生对作品的含义以及情绪等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增强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和音乐感受。

第三学段(6—7年级):涉及的经典民歌如《打支山歌过横排》《茉莉花》等作品数量提升,而民歌种类也增加,如长调、花儿、号子等,学唱难度不断增加,系统了解各民族的经典民族乐器,让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对我国的各地区民歌有基本正确的认知,对各民族的不同风格、典型特征和表现形式具有初步的辨识和理解能力。

第四学段(8—9年级):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审美性以及歌唱能力,中国民歌的数量以及难度有了较大提升。在人音版的初中音乐课本中,一般会在一个单元中,将某一地区的民歌或体裁作为重点,并对其内容、知识点、产生背景、民族等进行介绍。学龄越高,要求具备的音乐理解能力越强,学唱难度越高,作品演唱中会提出要掌握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腔调或者演唱技法等。

教材中所收录的民歌都是较为典型的作品,随着学龄的提高,音乐作品的含义不断增加,对学生的鉴赏能力要求不断提升,学生需要对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有更为深入地认识,并且具备阐述不同地域的民歌特点或者不同民族的作品风格的能力。

(二)民歌涉及地区总结

通过对人音版中各地区的民歌进行统计得出,人音版音乐教材中涉及我国大多数地区和多個少数民族的民歌。其原因是该教材是针对全国中小学所设计,它的覆盖范围比较广泛。所以,在中国民间歌曲的选材上,需要涵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和少数民族的歌曲,教材的选择会主要采用该民族的代表作品、传唱度较高的作品。注重于对音乐的欣赏,强调与地理人文知识的关联,并结合图文介绍相关的民族音乐知识,旨在让学生能了解学习各民族的民族音乐特点、体裁、民族乐器等。

二、中国民歌进中小学课堂现状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对我国现有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1)学生受现代流行的音乐,抖音等快餐音乐文化影响,认为传统民歌落后于时代,有着明显的年代烙印,喜欢传统民歌往往与老气横秋划上等号。

(2)当代中小学生虽然喜欢听流行音乐,但对教授乐理的音乐课程不以为意,对音乐知识没有正确认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如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上音乐课会常常敷衍了事,导致民歌教学更为艰难。

(3)传统民歌的受众面积较小,与流行音乐的受众面不可同日而语,没有较为广泛的宣传途径。

(4)受传统观念影响,学校家长方面均不太重视音乐等审美教育课程,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忽视心理甚至排斥心理。

三、建议与对策——音乐课堂中如何更好地传承民间音乐

随着我国在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之际,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的作用。2022年新出版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在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再次深化强调,我们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应尽可能营造具备本校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特色的环境,广泛而有针对性地利用地方和社会文化资源,如乡土音乐、文化遗产、各类传统艺术等,挖掘其所蕴涵的中华文化精神与核心价值,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一)开发本土音乐教材

柯达伊曾提出过一个观点:每一个民族中都有很多适合教学的教材,我们挑各种好作品,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歌曲,让孩子们在新的音乐元素中学习,其中,民歌就是最好的选择。他提出,如果我们想要去认识其他的民族,必须要首先了解我们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民间音乐去达到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省份、地区的民族音乐资源需要开发、整理,进而与学生的音乐课堂所结合,有利于学生对于自己所生活的地区有更深的认识。

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含有自己特色的音乐文化,随着对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背景、音乐学习环境,不同学校音乐教学的具体情况,应制定符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特色的校本音乐课程。同时,教师们必须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并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

(二)促进中小学民歌课堂教学的相关建议

1.课堂教学手段建议

民歌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在初学之时都会感觉较为枯燥难懂,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会增进学生对于民歌的兴趣。中低年段的学生处在好动、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有较大的求知欲的阶段,民歌的音乐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模式,塑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将游戏、表演与学习民歌相融合,这样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有效地引起他们的注意,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民歌的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放牛娃儿盼红军》这首四川民歌时,音乐教师可以开展音乐课堂游戏或者先让学生根据歌词来扮演角色,体会这首民歌的含义,并在教学这首作品时,从历史切入,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教育。音乐课上,老师可以邀请学生扮演“放牛娃”“红军”等角色,教师要注意营造课堂环境,借用音频视频等资源让学生开展身临其境的表演,真实感受体会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该歌曲的写作背景和当时有关红军的历史事迹,让学生对我国的历史有一个了解。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通过朗读增加对歌词的理解,令学生能够感受到这首歌所蕴含的深厚感情,感悟歌曲中那一时期人们对红军的赞美,以及鼓励红军的战斗精神,宣传中国共产党心系人民,为解放中国的决心。做好了这些铺垫,在学生们学习该民歌的过程中无形地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之情。因此,民歌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民歌本身,不仅单纯地让学生只是学会一首作品而已,而是各方面综合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能对学生们的品德、爱国情怀有进一步塑造。

2.教学工具建议

(1)利用民族乐器、服饰辅助教学。针对于民歌的作品,教师可以借助民族服饰、特有的民族乐器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课堂开始,老师身着民族、地方特色服饰,这能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以借此向学生介绍对应的民族知识。并且许多地方的民歌里面会有利用到该民族特色的乐器,老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提前准备,将这些民族乐器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直观了解这些乐器。同时结合实践,老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对这些民族乐器进行简单的了解、弹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节奏、音高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民歌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资源、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应用广泛、便捷,老师要善于整合多媒体资源,运用网络资源、线上教学平台来辅助课堂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给老师以及学生提供便捷。

民歌音乐教学亦是如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老师可借助网络资源收集相关音频、视频,直观的音视频效果会大大提升学生对于民歌的兴趣,比老师在讲台上不断解释说明的收效更好。同时,还可以借助不同民歌的写作背景,辅以相关的影视剧、纪录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现在越发强调数字化管理,“学习通”“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应运而生。老师可以借用此类平台,针对于每节课所学习的民歌,在课后给学生们留下复习歌唱或者教爸爸妈妈所学民歌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家长的手机上传视频或录音资料至平台,教师通过网络查看、点评,了解学生能否很好地把握住课上学习的重点,这能更好地优化教师的备课,根据不同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修改,有针对性的去辅导学生。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去优化对应的校本课程,优化里面的作品选择,尽可能选择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理解的作品。

四、结语

中国民歌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文化结晶,蕴含着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与精神。通过学习传统民歌,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文化自豪感。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民族民间音乐是值得人们去关注和发展的,其中,民歌的学习更是不可或缺。本文通过梳理人音版音乐教材中的“中国民歌”部分,从中可以看到面向全国的音乐教材为了适应各地区的教学情况与地区特点,只能尽可能采用典型的,大众易学习的作品,且因为语言关系,以汉语为主要教学。在此基礎上,本文对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发展提出建议,旨在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不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珍贵的文化瑰宝,值得学生们去学习、了解、继承。因此,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环境下,音乐课程应具备多样性,依托当地的资源,建设合适的校本课程,开发对应的本土音乐教材进行辅助教学,令学生了解到自己身边的民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是我们的义务,更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周思文.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中国传统民歌教学[D].苏州:苏州大学,2020.

[2]兰迪.四川民歌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3]曲真真.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教材的分析与思考[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0.

[4]张晴,罗娟.论中小学音乐教材分析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7(27).

[5]齐柏平.三本民歌教材的比较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7(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作者简介:林琳(2000—),女,汉族,广东湛江人,硕士在读,中国矿业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中国民歌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追往以自鉴——中国民歌演唱的教育传承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王大娘钉缸》——“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三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
《蓝花花》——“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