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在线课堂中“内容与形态”合作共赢的实践研究

2024-05-08 19:12支娜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2期
关键词:在线教学实践策略教学内容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和教育信息化2.0的盛行,何为小学音乐在线课堂中的“规定动作”和“首选动作”成了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从学业质量标准和学生体验这两个视角出发,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分析与生访谈数据、深入观察课堂及协同反思课堂等手段,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学流程的安排以及上课形式的选择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现状、差异和问题的剖析与整合,从而探究师生异地、课时缩短、新技术融入、交互方式转变等特殊环境下小学音乐在线课堂中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提升小学音乐在线教学的课堂效能提供有效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音乐;在线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形态;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2—154—03

一、问题的提出

在线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引发了一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到教学形态、教学流程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但无论怎样变革,在线教学必须围绕以学业质量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科学管理为手段的目标循序进行。[1]从在线教学实施现状来看,有研究对我国在线教学整体情况做了详细分析,提出为切实保障在线教学质量,除需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助和努力之外,提升在线教学学生持续使用意愿亦是保障线上教学高效开展的关键因素。[2]但如何提升学生持续使用意愿,唤起学生音乐课堂体验的积极情感,在线教学的课程内容与上课形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湘教版音乐教材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的类型可笼统的分为欣赏课和歌唱课这两大类基础内容,在师生同面转为师生异地、课堂时常从40分钟缩为25分钟、线下面授转为线上技术融入、师生交互方式转变、音乐课程的育人使命等众多因素的背景下来看,课程内容如何选择,课程流程是否需要发生变化?是否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方法?不同性质的课程内容搭配怎样的上课方式能够使学生的课堂体验和学业水平得到效益最大化?

二、课程内容类型及上课形态分析

(一)不同性质的课程内容在线上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音乐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表现、创造和 联系”四类艺术实践,涵盖十四项具体学习内容,从教学性质的角度来看可将其笼统的分为欣赏课和歌唱课这两大类基础内容。[3]接下来,本文将通过录播效果、直播效果、文字音频效果、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流程安排、课堂交互质量、学生感知体验、学生学业水平等维度,对欣赏课和唱歌课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的不同表现情况进行分析整合。

1.欣赏课中各维度现状分析

音乐欣赏课,通过“欣赏”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和表现形式,感知音乐的体裁形式及风格流派,从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与感知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设计上,与歌唱课相较而言,欣赏课属于实践类课程的垂直课程,理论赏析占比较高,这在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课堂交互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学生自主性与独立性尚未完善等情况下来看,课堂效能相对稳定;其次,从课程内容与流程选择的角度来看,随着上课时长的缩短,以往课堂面授时知识迁移的流程显然已无法适应20—25分钟的课堂,仍有教师按照40分钟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将线上教学视为线下教学的二分之一,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转换不到位;最后,从上课形式的角度来看,欣赏课的教学大多仍停留在教师本人的录播课或共享名师名课上,这种教学形式有可能会引导学生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但无法持续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与参与感,且学生体验度不高。从儿童脑科学的理论来看,儿童只有在内心情感得以满足后才能进行学习、认知等一系列求知活动,而對熟悉事物的各感官交互有利于儿童经验情感的唤起,[4]陌生的教师形象或无法实时交互的教学场景不利于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高课堂效能所需的专业情感无法得到保障。

2.歌唱类课程中各维度现状分析

在音乐教学中,各类艺术实践和相应活动设计皆是围绕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展开,它们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例如,强化歌唱教学有利于提升欣赏课的课堂效能,而有效的开展歌唱教学又有利于降低歌唱教学的难度。但从线上教学的形式来看,相较欣赏课而言,歌唱类课程是实践性课程的水平实践,实操动作较多,在线上课堂中面临学生间无法实时合作、教师无法与学生及时交互、缺乏教师现场督促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健全等困境,导致线上教学和教室面授时学生的课程体验存在明显差异;其次,从课程内容和流程的选择来看,多数教师仍以线下教学情境去设计教学活动,时间分配不合理,出现一节课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引导学生习得某种身体动作的情况。还有的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看清示范动作,随镜头角度选择律动,出现因动而动的情况,脱离音乐需求。最后,从上课的形式来看,由于线上教学经验的积累,在客观条件得以保障的情况下,小班额线上教学已达到教师可与众多学生实时交互的条件,但在大班额教学中部分课堂仍无法达成此状态,只可实现与个别学生视频交互,多数学生聊天交互的情境,在此状况下,教师一边引领学生活动实践一边观察学生实时状态就显得力不从心,课堂生成问题和学生疑问没有及时得到解决,课堂效能随之波动。

(二)线上音乐课堂教学形态的使用分析

1.录播课在线上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录播课程是在线教育最早的呈现形态,是课程指导者提前录制好讲课视频并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可在任意时间通过点播的方式观看课程,包括视频录播课和音频录播课,其优势在于观看时空的随意性、课程制作的可完善性、学生学习的可重复性、画面组织的多功能性、教师对教学内容规划的可把控性、网络条件的非强制性等。纵观当下小学线上音乐课堂中所用的录播课,基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师本人录制的视频;二是选取线上公共优质资源,但依数据表明,同样的课程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小学中低段的学生而言,引用线上公共优质资源教学的课堂效能远低于教师本人录制的课程,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归属感的缺失,学习时所需的积极情感难以建立,影响学生的学习认知活动。其次,录播课视频短小、知识点分散、实时性和交互性差,对于被动型学生来说缺少督促,无法实时调整其上课状态,尤其对于实践比重高的歌唱类课程来说学生建立完整的学习体系较难,课堂学习完成率较低。

2.直播课在线上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直播课是老师在线讲解、桌面分享、跟学生视频、音频实时互动,可实现PPT上传、视频插播、随意涂鸦圈画重点内容的一种上课方式,其优势在于上课时间固定,师生约束力较高,教学完成度高;实时互动性强,课堂氛围随时调节,课堂出勤率相比录播课有所保障;教师形象出境,学生归属感强,可增加学生学习所需的积极情感;通过视频共享,可实现教学内容的验收和指导,弱化师生异地的影响。[5]之于音乐课上的歌唱类课程来说,在网络无卡顿等客观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直播课实现了教师应学生需求进行实时指导,可实现连线多个学生进行视频展示,增强课堂的交互性,在重难点部分教师也可根据情况把控上课节奏,课堂生成问题可随时解决,与歌唱类课程相较而言,欣赏课受上课形态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但纵观当下在线音乐教学的现状,在歌唱类课程中的声势律动、身体动作等表现形式受到视频角度及覆盖面的影响,出现了为动而动,脱离音乐作品本身和学习目标的现象,不利于核心素养下的目标达成。

3.混播(直播+录播)在线上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混播课是指线上教学以在线直播和插频录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的一种上课形态,其优势在于强化录播和直播这两种上课形态的特征,从而弥补其任何一种上课形态的缺陷。当下线上教学中混播课录播部分的内容多以对线上优质资源直接运用的形式出现,例如在课程导入或新课教学等环节中进行情境创设或辅助展示,在音乐课上亦是如此,但本文所研究混播课中的录播课,是以教师本人形象出镜完成的教学内容录制为主,线上优质资源选择应用为辅的一种视频形態。论其具体作用,从音乐欣赏课教学而言,混播课可以弥补学生课堂归属感之问题,亦可实时督促学习自主能力尚未稳定的儿童,尤其对于被动型学生则有监督引导的作用。其次,从歌唱类课程教学而言,混播课可将课程中教师需示范的声势律动、身体动作等以视频录制的方式进行完整呈现,教师还可利用学生模仿时间观看学生动作,及时给予指导,有利于实践环节的质量提升。

三、研究建议及策略

(一)课程教学内容及流程应随课时缩短而改变

综合各种因素,线上教学的每课时从线下教学的40分钟转变为20—25分钟,虽然课时缩短,但在有限的时间内依然要达到学业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与流程的选择上应进行合理的统筹分配与转化落实。亦需要教师合理分配师、生分别为主的活动时长,教学活动也不能再是系统的进行,而是重点的提炼,有针对性的突破薄弱环节,其参考依据应是课程标准指导下各学段的学业标准,更具体来看则是单元主题下本节课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能力。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效益最大化是教师备课的重中之重。

(二)“录播+欣赏课”“直播+歌唱课”=相对优选

从艺术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和学习任务的安排来看,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艺术实践,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听觉为先”的原则,在欣赏课中这一原则尤为重要。在“欣赏”作品时,学生可通过图画、线条、色彩色块、语言、身体动作等方式表达音乐的情绪情感和音乐要素及特点,通过这些方式来参与音乐,作为教师需引导学生完成以上表现动作。例如,在欣赏培尔金特组曲中的《朝景》这一作品时,教师可通过线条动画和图象动画的制作播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结构,如在A乐段的学习中,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两种乐器的旋律行进,并用不同数量的线条划分乐句;在B乐段中,教师可制作“太阳”的图象动画,在旋律上行和音乐情绪逐渐饱满的过程中,“太阳”从低到高逐渐变大,呈现出一副美丽清晨太阳冉冉升起最终冲破云层的景象。通过这种形式欣赏作品,不但能使学生对作品结构和意境有更清晰的认识,图画再现、音乐渲染、生活再现等方式创设出的“朝景”意境也更易将音乐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更深层次的领悟音乐,对于身体动作参与程度相对较少的欣赏课来说是相对高效的。

歌唱类课程相比欣赏课,更要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和触觉,引导学生多感官的体验音乐。在学习过程中,聆听音乐时可采取欣赏课中辅助聆听的方式,但在深入学习时,学生还需通过身体动作、声势律动、舞蹈、声乐表演、艺术表演、创造等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及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等音乐基本要素。从儿童脑科学神经理论来看,年龄越小的孩子情感需求越高,加之中低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健全,直播课中教师出境会加强学生的归属感,缩小线上线下上课的感觉差异。

(三)混播与任意内容类型“合作”=共赢

将录播与直播相结合进行线上教学,旨在充分发挥各自上课形态的优势,从而弥补采用其中任何一种形态上课时出现的缺憾。录播实时互动性差,直播可实时互动且可及时督促与指导、直播无法达成画面交互与整合,录播可实现画面与音频的多功能融合应用,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在欣赏课教学中,音乐聆听部分可通过演示文稿的创意制作进行辅助学习,同时还可与学生实时互动,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及对各要素的理解;而实践部分可根据教学内容、所需动作和镜头覆盖面而选择提前录制或直播教学,灵活应用。在歌唱类课程中,直播与录播相结合的方式同样能够实现实时互动监督指导和教师示范效果最优选,但对于多声部歌曲的学唱以及常规练习来说,混播的优势最为明显。例如,在二声部歌曲的教学中,若需要训练学生对和声音程演唱的能力,或当我们将各音乐要素层层剥开后学习声部旋律,需要先给学生建立听觉感受时,教师便可一人分饰两个声部,从和声音程到双声部旋律演唱进行过程展示和最终的听觉效果呈现,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听觉基础。

四、结语

本研究围绕课程内容类型与上课形态这两个维度进行实践探索,运用协同反思线上教学、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以及深入观察课堂等手段,将笔者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境下分析整合两大课程内容类型和三种线上教学形态的应用现状及优缺点。从学生体验及课堂效能这两大视角出发,解决课时缩短、师生异地等背景下教学内容和流程的改变去向,以及不同内容类型可选择的上课形态最优选,同时建议在小学音乐在线课上可着情多用“混播”的上课方式。本研究已初步取得实践成果,后续仍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探索,最终实现在线教学中教师与教学、学生与发展、音乐与育人的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赵洪利.在线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2]郑勤华,秦婷,沈强.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2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大卫·苏泽.教育与脑神经科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许艳萍,仇建.理论+实践类课程线上教学探索案例[J].计算机教育,2021(5).

作者简介:支娜(1994—),女,汉族,甘肃张掖人,艺术学硕士,兰州大学附属学校,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在线教学实践策略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浅谈基于Web试题库系统的设计
浅谈基于Web在线教学系统设计
互联网+教育微网站的设计与应用
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