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推进

2024-05-08 19:12王嘉旻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2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摘 要】“音乐教育是美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推进随之成为学生音乐素养发展的必备阶段和条件。近年来,为激发学生音乐情感和自身体验感,“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形式正在逐渐被淡化,针对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育现状,本文从教学内容、模式、拓展教学和多样性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与推进,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添加了兴趣培养和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乐理、视唱练耳、节奏训练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合作能力,使其增强表现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才能并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从而更好地体验音乐。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2—157—03

小学音乐课堂教育伴随着学生年龄层次的发展特点,能有效调动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专业音乐能力,营造课堂中的良好氛围,丰富拓展教学模式和内容,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稳定发展。以培养学生音乐才能、专业技能和提高自身整体综合素质、树立正确三观以及培育良好品德为目的,让他们成为一个积极的音乐爱好者,在生活中能够享受音乐,分享进步的喜悦,为音乐本身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在创新和推动小学音乐课等方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基础的音乐教学和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课堂现状分析

(一)《九年制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的简述

为进一步明确音乐在教育中的地位,《九年制教育教学大纲》提出,音乐教育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具备早期体验和欣赏演奏音乐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是美育教育正确实施的必要途径。[1]其具体确定了音乐教学的歌唱、音乐欣赏、识谱、器乐四大模块以及对音乐教育的评估,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关注度。从非音乐功能的角度出发,强调了音乐课程中内容对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人们对音乐教育理解的逐步深化。

(二)小学调查结果分析

总结平日的调查问卷与采访结果,有教师认为音乐课堂纪律较难管理,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提高音乐素养的作用收效甚微。在对学生的采访发现,音乐课被作为课外放松的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歌曲学唱、简谱学习、三年级以上的口风琴学习、作品欣赏等。可见创新改进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成为关键。小学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学习生活压力大,音乐课成为課外放松的课程,而不是来自对音乐本身的渴望与喜爱,这可能会削弱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能力,造成儿童自身音乐综合素质整体偏低的现象。

二、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方面

(1)学生对音乐专业知识的欠缺。由于学生的年龄原因,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还不成熟且能力有限,接受过系统性音乐教育的学生不多,音乐教学质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老师不能及时地改变教学模式,学生也很难对音乐进行系统地学习,长此以往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2)主体地位不明晰[2]。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践行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教师占有主导地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足。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比较低,长此以往,学生感受不到音乐课不同于文化课的特殊性,音乐课教学的效率将会降低。音乐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较为浓厚,学生易参与到课堂中去,但是传统的音乐课教学忽视了学生音乐学习的主体地位。

(3)学校课堂管理的忽视。由于现阶段学习内容与考试重点不是音乐课程,学校对音乐课的管理与重视程度有所降低,伴随学生年龄的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管理时间。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学生们学习效果的关键,使课堂更加高效。

(二)教学内容与模式方面

(1)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日常课程中,教学内容和思维方式大部分来自于课本,整体教学内容相对有限,缺乏当今学生成长所需的革新,提升其学习积极性也相对困难,不能高效的促进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新时期的音乐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调整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然而,尽管音乐模式已在进步,但部分教学仍然被动,例如机械的重复教唱,在缺乏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欣赏音乐等方式,不利于音乐兴趣的培养。

首先,小学音乐课堂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仅仅依靠教学本身,用音乐兴趣来代替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能很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其次,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高于教学内容,复杂的教学方式致使教学忽略了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专业音乐技能的了解和学习,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缺少完成识谱、欣赏音乐等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应以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为起始点,把实现音乐艺术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教育理念作为目标。教师要在音乐教育中真正达到“音乐导向”的作用,需深刻理解和把握音乐的本质,加深对音乐课程本质的理解,调节教育的多种关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通过学习欣赏音乐的能力,感受丰富的音乐内涵,学生们可以自主进入音乐领域,探索音乐本身所带来的艺术魅力。

三、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推动策略

(一)多样性教学策略

(1)情境式音乐教学。可表示为将学生带入音乐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大自然或生活中等情境中,并使用语言和视频结合音乐舞蹈等方式将之转化为音乐中的乐音,从简单到复杂,从低水平到高层次的认知教学结构,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记忆效果。[4]

在与孩子们的课堂教学中,向同学们展示了“音乐家厨房自创的音乐演奏”视频,视频中音乐家运用筷子敲击玻璃杯的声音代替小鼓点、揉搓海绵泡沫的声音代替小镲、开关厨柜的声音代替另一种鼓点、敲击垃圾桶的声音代替大鼓点,再加上电子键盘钢琴音色的主旋律,轻而易举的展现出音乐中应有的韵律,学生们也被这种活跃氛围所感染。同学们发现,原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用这么多物品来模拟音乐。有学生提出,在家中发现同样的杯子因含水量的不同,敲击杯子产生的音高也不同。通过欣赏音乐家的厨房音乐视频后,学生们感受到了不同物体产生不同音色的对比,音乐原来无时不刻的就在身边。

(2)模仿式音乐教学。模仿音乐教育包括声音模仿和旋律模仿、表演行为模仿和歌词的模仿。这类模仿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必要部分,也是未来发展和创新的基础。

在最初的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和作品学习中,学生对节奏和音高没有具体的认知标准,需要教师进行一系列的示范与引导,对照作品与谱例,学生通过模仿与重复练习,循序渐进的训练,就会对相关的节奏概念与音高标准有着一定的认知与收获,从而进一步进行教学。其次可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面对复杂的节奏型时,运用大家相对熟悉的韵律代替,例如“中国队,加油!”通过模仿可以清晰的理解多种复杂节奏型。

(3)综合式音乐教学。综合式音乐教学包含着视觉、听觉、表达和动作等行为的结合。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应与美术、舞蹈、语言等其他领域的交织结合,有助于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多层次、创造性的活动,可以更加大胆的展现、释放自己,消除心理上的紧张和压迫,获得适应情绪自由和环境的能力。

在欣赏过音乐家厨房自创音乐后,同学们也迫不及待地实践起来。自行选择可以使用的物体发声,例如拍桌子、笔敲击桌子、拍手、跺脚、打响指代替打击乐部分,歌唱代替主声部、哼鸣代替二声部,通过小组合作练习,最终完成曲目《欢乐颂》的合奏。在此过程中,同学们相互磨合练习,既复习了节奏型等理论知识,又认识到音乐中配合的重要性、声部间强弱的对比变化对演奏效果和情感的影响、节奏和旋律间的相互交融和如何减小来自其他声部的干扰,探索生活中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间的合作能力,感受作品中的情感世界。

(4)融入式教学。音乐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随着教育观念的发展,家长们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各种兴趣培养班映入眼帘,与文化辅导班一同融入孩子的课余生活。[5]在平日的家庭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要将游戏融入音乐,音乐融入生活。清晨伴随音乐起床,舒缓情绪;家长与孩子多参加音乐活动,例如听音乐会、举办家庭歌唱接龙等活动,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如何更好的运用和体现所学兴趣班,家长并非不能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但音乐培养的是孩子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而不是为了培养艺术演奏家,在这个基础之上,音乐可以给予每个家庭无限的快乐。

(二)拓展教学内容

(1)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学内容上,相应加强对音乐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讲解教学,例如学习认识简谱与五线谱、节奏型种类、器乐表演的种类、声乐表演的欣赏、中西方音乐史、民间音乐常识等入门知识的介绍讲解、音乐功能等层面的专业知识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也给予了学生音乐爱好选择的平台。

(2)增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在学生可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上,增加专业技能的训练,例如视唱练耳、节奏听练、基础乐理、合奏、合唱、合唱指挥、和声、器乐演奏、歌唱、作品赏析和音乐创作等方面的练习,并通过手势引导、高亢的课堂氛围添加律动和凝聚力。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也可以培养学生专注肯吃苦的毅力,为学生的音乐之路铺垫更廣阔的道路,并为学习音乐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3)拓展不同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制定运用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方案,通过多元素、多角度、多渠道的创新教育模式营造优制的教学氛围。[6]可以在不脱离实际目标的情况下,通过玩游戏的形式来提高音乐能力,将游戏教学法融入音乐课堂体系中。例如通过在器乐团和合唱团平日的排练、小组展示、登台演出、比赛中不断磨合,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凝聚力;欣赏观看民族器乐、民歌、古典音乐、歌剧、音乐剧及其他演出比赛,既能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也能更好的提升综合音乐素质。在日常教学中尽量减少课本的束缚,音乐与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感受到身边随处可见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将音乐教学面向家庭,教学范围应面向全体学生甚至是成年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享受学习、互相合作配合的喜悦。

创新推动教学模式、专业知识与技能等方法,使学生能在知觉、想象力、语言、情绪教育中感受到协作的魅力。[7]一是分析学生感兴趣的不同方向、专业技能、学习目标等,以此来确立教学目标并实践。二是根据确立的教育目标,设计实用的教育计划,根据不同模块的要求制定课程内容。三是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教学、学习、练习和演奏”相结合。学生既需要培养专业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团结合作和其他方面的优良品德。

音乐教育应调动审美因素,培养学生表达美、认识美、创造美等综合审美素质。“美学教育”强调学生在音乐课程中的技能,即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对国外小学音乐课堂的借鉴

美国的音乐教育不仅包括音乐能力培养和文化的学习,还包括乐器的学习和唱歌,并给予他们选择自身所爱好方向的自由。通过平日的训练和接触诸多乐器和歌曲,学生既可以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未来的学习方向,并不断调整,更好的以兴趣爱好的角度来培养,帮助学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综合提高学生素养。[8]

俄罗斯音乐教育,新一代教材《俄罗斯音乐文化》中,以民间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和基本音乐理论为基础,包含了广泛的国家音乐文化,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教材了解俄罗斯的民俗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其次,艺术剧院是较受欢迎的艺术活动场所,为儿童综合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为培养民族与国家需要的艺术家,德国的艺术教育鼓励人们学习音乐作为培养美学、表达情感、突出个性、展示音乐表演等才能的舞台。

以上是以我国传统教学为基础,借鉴各国小学音乐课堂层面的分析。儿童时期思想品德、人生价值观的培养比学习某项特长更为重要。培养孩子们热爱朋友家庭,热爱自然,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主动发现其感兴趣的层面,并同时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千篇一律。

五、结语

通过此次论题的研究,我收获了老师与孩子们的信任,同时认识到,中国音乐教育应该加强儿童音乐教育的比重,更好的探究如何体现中国音乐、学习音乐专业知识、拓展学校教育文化等问题,开阔视野,接受优秀的艺术文化,提高培养综合能力是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既不否定我国的传统音乐教育,也不一昧摒弃优秀的外国文化或国家传统,旨在为提高我国小学综合音乐能力,让学生在热爱自然与生活的基础上培养其健康心理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爱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5.

[2]褚维维.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

[3]薛金.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4]贾蓉静.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5]姜硕.试论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倾向[J].成功(教育),2011(6).

[6]刘芳芳.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音乐欣赏课差异化教学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7]周雪玉.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7).

[8]李敏.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王嘉旻(1999—),女,汉族,山东威海人,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