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综述

2024-05-08 08:31叶鑫黄志权张军辉
中国机械工程 2024年4期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叶鑫 黄志权 张军辉

摘要:

介绍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學部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工程科学二处)“人才”和“研究”两类项目系列中部分类型项目的申请、评审与资助情况,以及科学基金项目的进展与结题情况,阐述了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在科学基金改革探索、加强人才培养和研讨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并展望了2024年的主要工作。

关键词: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基金改革;项目资助

中图分类号:TH-3

DOI:10.3969/j.issn.1004132X.2024.04.0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view on Management at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Discipline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n 2023

YE Xin1  HUANG Zhiquan1,2  ZHANG Junhui1,3

1.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Beijing,100085

2.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030024

3.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27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s, evaluations, and funding of several types of projects that were classified into the talent and exploratory funding categories at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discipline (division Ⅱ of engineering science)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n 2023,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and findings of the executing and finished projects were reviewed. Specific measures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discipline were illustrated, such as the reform of scientific fund, talent cultiv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Finally, a short prospect of the work in 2024 was introduced.

Key words: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disciplin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reform of scientific fund; proposal funding

收稿日期:20240313

0  引言

本文按照人才类项目(包括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和研究类项目(包括面上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梳理分析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以下简称“学科”)各类项目的申请、资助与执行情况,并介绍了学科在落实科学基金改革政策、推动学科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举措,旨在为机械工程学科研究人员了解本领域基础研究队伍、主要研究方向及项目资助情况等提供参考。

1  2023年度科学基金的申请与资助

1.1  申请与资助总体情况

2023年度,学科共接收各类项目申请8113项,约占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的1/6,比2022年度增加332项(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增量最多的学科),增幅为4.27%[1];共接收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三类项目”)申请7743项,其中,面上项目367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560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512项,申请总量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占比为16.25%,比2022年度增加306项,增幅为4.11%;共接收其他基金项目申请370项,其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7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78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项、重点项目103项、专家推荐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13项,比2022年度增加33项,增幅为9.79%。

经过初审筛查,发现1个面上项目、5个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个地区科学基金项目、1个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个重点项目,共计10个项目不符合相关要求,不予以受理。不予以受理的原因包括:不符合限项规定,未按要求提供证明材料、推荐信、导师同意函、伦理委员会证明等。此外,项目相似度核查、5篇代表作核查等问题也会导致项目无法进入会议评审阶段。

经过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2023年度学科共资助1308个项目,总资助经费59 095万元。如表1所示,三类项目共资助1274项,总资助经费50 025万元,其中,面上项目582项,资助经费为29 117万元,资助率15.85%;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23项,资助经费为18 690万元,资助率17.50%;地区科学基金项目69项,资助经费为2218万元,资助率13.48%。此外,资助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3项,资助经费2600万,资助率7.51%;资助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资助经费2800万,资助率8.97%;资助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资助经费1000万元,资助率33.33%;资助重点项目11项,资助经费2530万,资助率10.68%;资助专家推荐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2项,资助经费140万,资助率15.38%。

1.2  人才类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

1.2.1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23年度学科共收到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3560项,5项未通过形式审查,其余3555项经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后,获资助623项,平均资助强度30万元,资助率17.50%。申请量和资助量均排在前10位的依托单位有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如图1、图2所示;申请量超过20项的依托单位中,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的资助率分别排前3名,如图3所示。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对年龄有明确限制,2023年获批项目负责人主要集中在32~34岁,平均年龄32.14岁,如图4所示。

1.2.2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23年度学科共收到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173项,1项未通过形式审查,其余172项经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后,获资助13项,平均资助强度200万元,资助率7.51%。自2012年设立以来,机械学科共资助139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其中,女性获得者17人,占比12.23%;获得者分布在40个依托单位,其中,清华大学最多,超过5人的单位还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获得者获批当年的年龄主要分布在36~38岁,其中,最小年龄为33岁,人数最多年龄为38岁,如图5所示。截至2023年,机械学科共有26人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1.2.3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23年,学科共收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78项,经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后,获资助7项,平均资助强度400万元,资助率8.97%。自1994年设立以来,机械学科共资助125项杰青项目,其中,女性获得者7人,占比5.6%;获得者分布在36个依托单位,其中,清华大学最多,超过5人的单位还包括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获得者项目获批当年的年龄主要分布在43~45岁,其中,获得者的最小年龄为32岁,获批当年获得者最多的年龄为43岁,如图6所示。截至2023年,学科共有20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两院院士,其中,姜澜教授当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焦宗夏教授当选2023年度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张福成教授当选2023年度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

1.2.4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2023年度学科共收到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申请3项,经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后,获资助1项,资助强度1000万元。项目负责人为华东理工大学轩福贞教授,其领导的团队长期研究高温结构的损伤断裂与安全,立足机械装备服役条件极端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发展极端条件下强度及强度信息学理论与方法,支撑了高端装备设计、制造与智能运维。

1.3  研究类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

1.3.1  面上项目

2023年度学科共收到面上项目申请3671项,1项未通过形式审查,其余3670项经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后,获资助582项,平均资助强度50万元,资助率15.85%。申请量和资助量均排在前10位的依托单位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如图7、图8所示。申请量超过20项的依托单位中,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的资助率排前3名,如图9所示。面上项目是覆盖面最大的项目类型,其中,正高级职称占比33.45%,资助率为22.07%,高于平均资助率;副高级职称占比51.73%,资助率为15.01%,略低于平均资助率;中级职称申请人的资助率为4.78%,如图10所示。目前,学科面上项目申请人以“70后”和“80后”学者为主,分别占比28.4%和58.2%,是目前从事基础研究的中坚力量,其中,“80后”资助率为16.46%,略高于平均资助率;“70后”资助率为11.69%,明显低于平均资助率;其他年代申請人资助率明显高于平均资助率,基本符合从事基础研究学者的成长和退出规律,如图11所示。

1.3.2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023年,学科共收到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512项,2项未通过形式审查,其余510项经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后,获资助69项,平均资助强度32万元,资助率13.48%。2023年度学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量排名前三地区的是江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如图12所示;资助量排名前三的依托单位是兰州理工大学、贵州大学和新疆大学,如图13所示。近年来,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远低于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可鼓励更多有良好研究基础的学者申请面上项目。

1.3.3  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支持科研人员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应当体现“有限目标、有限规模、重点突出”的原则。2023年,学科共收到重点基金项目申请103项,1项未通过形式审查,其余102项经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后,获资助11项,平均资助强度230万元,资助率10.68%。截至2023年,学科共资助重点项目269项,分布在60个依托单位,其中,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资助量名列前5名,如图14所示。重点基金项目负责人主要以“60后”为主,占比42%,年龄最小的项目负责人于1980年后出生(共4人),2023年获批的11个项目中,项目负责人“50后”1人、“60后”5人、“70后”5人,如图15所示。希望更多有较好研究基础的“80后”青年学者关注重点项目。

1.3.4  原创探索计划项目

原创探索计划项目资助科研人员提出原创学术思想、开展探索性与风险性强的原创性基础研究工作,旨在培育或产出从无到有的引领性原创成果。该类项目分为专家推荐类和指南引导类两种,其中,专家推荐类原创项目不限研究领域或方向,申请人经推荐人推荐可随时提出项目申请;指南引导类项目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科学部通过征集科学家建议、学术论坛讨论或专家论证等形式形成的项目指南发布。2020年至今,学科共资助专家推荐类原创项目7项(含延续资助1项),这些项目的二级代码为E0501、E0507、E0508、E0509、E0512。2023年度,吉林大学马志超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吴豪教授获批了专家推荐类原创项目。

2  项目进展、中期与结题管理工作

2.1  “三类项目”进展与结题报告审核

2023年度学科共接收“三类项目”进展报告3178份,为进一步加强涉及面较广的“三类项目”过程管理,强化资助成效,改变“重申请、轻执行”的不良现象,学科对本年度进展报告的撰写质量进行了严格审查,退修率达到30%以上。退修进展报告的共性问题见文献[2],退修意见明确提请依托单位对该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针对连续两年没有任何成果产出的项目,向项目负责人及依托单位发送项目警示提醒函。需要强调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管理办法》规定:“对于受多个资助机构资助产生的项目成果,科学基金为主要资助渠道或者发挥主要资助作用的,应当将自然科学基金作为第一顺序的标注”[3]。学科对研究成果资助号标注情况进行重点核查,要求研究成果录入必须从文献库中检索或按要求格式填入并上传成果原文,保证成果信息可直接核查。

2023年,學科共接收“三类项目”结题报告1272份。学科组织专家对结题报告的撰写质量进行了严格审查,共退修290份,占比22.8%。退修结题报告存在的共性问题见文献[4]。根据结题报告撰写质量和成果统计情况,对2022年结题项目进行等级评定,遴选出高质量结题(等级为A+和A)的“三类项目”共178项(占比14.0%)、执行不力(等级为C和D)的“三类项目”共31项(占比2.44%)。

2023年11月23—26日在重庆举办的第二十届国际制造会议(IMCC2023)上,A+类结题项目负责人作了结题报告,A类结题项目进行了展板展示;经参会学者无记名投票,从A+类结题项目中评选出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结题项目(8项面上项目,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如表2所示。

2.2  重点项目中期与结题管理

2023年2月23—24日,学科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22年度重点项目结题审查与中期审查学术交流会,对2017年获批的13个重点项目和2019年获批的1个三年期重点项目进行结题审查,对2019年获批的13个重点项目进行中期审查。经过专家投票,共评选出优秀结题项目10项,优秀中期项目9项。其中,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院士主持的“面向服役安全的轨道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振动控制研究(项目批准号:51735012)”项目,在牵引传动子系统与机车系统之间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轮轨动态相互作用机理、轨道车辆在不同线路基础结构上的振动特性等方面取得理论突破,并成功用于解决我国高速、重载铁路机车车辆系统动力学相关的一系列工程实际问题,保障了轨道交通运载系统服役安全。

会后,与会专家对重点基金如何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进行了深入讨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学科专家学者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开展研究,学科重点项目布局上,要突出支持重要原创方向及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大科学问题。

2.3  “航天先进制造技术研究”联合基金的中期审查与结题管理

2023年2月20—21日,学科在北京组织召开了航天先进制造技术研究联合基金2022年度项目结题审查与中期审查学术交流会。对2018年获批的11个重点支持项目和2个集成项目进行结题审查,对2020年获批的6个重点支持项目和3个集成项目进行中期审查。经过专家投票,共评选出优秀结题项目8项(重点支持项目6项,集成项目2项),优秀中期项目5项(重点支持项目2项,集成项目3项)。其中,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侯晓院士主持的集成项目“大尺寸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结构隔热一体化成型基础问题(项目批准号:U1837601)”,在固体火箭发动机热塑性复合材料壳体尺寸精度控制、国产碳纤维与环氧树脂界面匹配增效、纤维复合材料与绝热层之间的脱粘抑制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研究成果在多个航天型号中获得应用,为大尺寸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精准制造奠定了理论基础。

2.4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中期审查与结题管理

2023年3月18日,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在扬州组织专家对2017年获批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进行结题审查,其中,机械学科5项;对2019年获批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进行中期审查,其中机械学科6项。经过专家评审,3个项目结题审查评价为优秀,2个项目评价为良好。湖南大学姜潮教授主持的“机械结构不确定性分析与设计”项目在材料结构不确定表征、拓扑优化高效求解、全场损伤定量评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上海大学张建华教授主持的“微纳制造与半导体显示”项目针对新一代半导体显示及传感芯片、高性能柔性传感器阵列及硅基微显示器制造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华东理工大学张显程教授主持的“机械结构强度学”项目围绕高温结构寿命设计、评定及提升技术开展基础研究,在复杂型面关键部件高温疲劳寿命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2.5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中期与结题管理

2023年7月27日,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在大庆市组织召开了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结题审查会,对2016年获批的6个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进行结题审查,其中,韩旭教授主持的“汽车碰撞安全性分析与优化设计”项目在汽车结构可靠性设计、车身轻量化结构激光制造、车辆碰撞损伤测试等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成果应用于220余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

2023年12月28日,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中期审查会,对2020年获批的6个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进行中期审查,其中,吉林大学韩志武教授主持的“机械系统仿生理论与技术基础”项目在仿生高性能感知器件制造、低温强磁压痕测试仪器研制、仿生智能下肢假肢及仿生植入器械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

2.6  “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年度交流及中期与结题管理

2023年7月30—31日,学科在杭州组织召开了“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结题审查与中期审查学术交流会,来自国内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计14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学科组织专家对6个重点支持项目进行结题审查,对5个集成项目和5个重点支持项目进行中期审查,对1个集成项目和10个重点支持项目进行年度学术交流。经专家组投票,重点支持项目结题审查中,5个项目综合评价等级为A,1个项目综合评价等级为B;中期审查评价中,4个集成项目综合评价等级为A,1个集成项目综合评价等级为B,3个重点支持项目综合评价等级为A,2个重点支持项目综合评价等级为B。此外,专家组为11个年度检查项目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指导专家组组长丁汉院士强调,虽然各项目的研究对象存在差异性,但应该以“人机环境共融”为牵引,加强共性科学问题的协同攻关。

吉林大学任雷教授主持的重点支持项目“仿生拉压体双足机器人原理与关键技术”,提出了仿生拉压关节、驱动传动一体化仿生驱动器、拉压体机器人系统设计等关键技术,实现了高度拟人的三维自然步态,同时具有低能耗、高柔顺性、良好环境适应性等显著特征。浙江大学李铁风教授主持的集成项目“适应极端环境作业的刚柔软共融机器人基础研究”,提出了机电系统软硬共融的压力适应原理,国际上首次在没有耐压外壳保护的情况下将软体机器人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10 900 m深度进行驱动;提出了一种基于力学超材料/结构的深海作业软体手设计方法,软体抓持器在3400 m深海下成功实现安全抓持和采样。

3  科学基金改革探索

3.1  推进学科代码调整,构筑高质量学科体系

自2022年9月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启动学科代码修订工作以来,学科瞄准制造强国建设战略任务,详细梳理了机械学科代码演变历史、12个二级代码的内在逻辑、近十年申请量变化趋势等内容。在2022年面向本领域专家“调什么,怎么调”的意见征询梳理结果和学科“十四五规划”撰写专家组申请代码调整初步思考论证的基础上,2023年度资助了《机械工程领域发展前沿与学科申请代码调整的论证研究》《智能制造基础研究发展战略调研》项目,并在2023年2月23日和3月14—16日召开了两次学科代码调整研讨会。除结合学科前沿方向拟定新增二级代码之外,还对部分现有二级代码名称、科学内涵等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对原有12个二级代码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重新梳理,既体现代码的知识逻辑,又避免方向过细过多。本次学科代码调整既坚持了学科继承,又体现了时代特征,有利于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和服务我国制造强国建设战略。

3.2  试点RCC评审机制,提高专家评审质量

同行评审是科学基金遴选创新项目的根本机制,评审专家科学公正履职是确保基础研究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因素。2023年自然科学基金委推行了“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esponsibility, credibility, contribution, RCC)评审机制试点工作,维护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学科2023年度的项目评审工作中,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试点RCC评审机制,申请人对通讯评审专家评价反馈的6415份意见中,认为专家评审意见对自身提高“很有帮助”占比46.56%、“有帮助”占比34.86%、“帮助不大”占比10.05%、“没有帮助”占比8.67%。

在通讯评审阶段,学科工作人员对专家返回的评审意见进行认真核查,对无理由拒评及严重拖延后拒评、评审意见提交严重滞后、评审意见“张冠李戴”、评审意见敷衍笼统无价值的评审专家,在评审系统里逐一标记。在会评评审阶段,要求专家认真审阅函评“高分项目”及“非共识项目”评审意见,研判是否存在因“照顾人情”等非学术因素给出不公正的评审意见。在RCC反馈意见统计阶段,对“帮助不大”和“沒有帮助”的评审意见进行重点核查。对不利于维护评审工作科学性和公正性的专家,学科后续将减少评审指派或取消其评审资格,进一步提升RCC评审机制的能效。

3.3  组织原子级制造研讨,强化学科前瞻性布局

“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结束评估报告中展望道:未来的纳米制造精度和尺度要全面拓展到原子水平,从原子尺度构建新材料、新结构、新性能[6]。《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战略报告(2021—2035)》将原子级制造作为优先发展领域。2023年3月23—24日,学科组织发起了第330期双清论坛“原子级制造的基础科学问题”。原子级制造带领人类走向加工操控能力的极限水平,一方面能以前所未有的制造精度来提供性能逼近理论极限的全新产品,另一方面可以直接操控原子从头构筑物质、器件乃至机体,具备最底层的创制能力。此外,学科还组织原子级制造的学术研讨会10余次、调研活动3次,对原子级制造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难点和技术路线等进行深入研讨和梳理。

4  相关管理工作

4.1  严格遴选上会名单,发挥纠偏择优功效

(1)严格审查学术不端,对拟上会项目进行严格的“全文相似性”和“引文相似性”核查。2023年度,学科“全文相似性”超过50%的项目有9项,满足上会条件的项目2项,其中,1项为与本人已获批项目相似,学科邀请专家对其研究内容、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项目特色和创新之处等与已获批项目的相似率逐一进行分析,最后确定不予上会;另1项为与他人2023年度申请项目全文相似度约47.24%,最后确定不予上会。学科2023年度有7项满足上会条件,但“引文相似性”核查发现代表作存在“申请人的作者排名前移”的情况,最后确定均不予上会。

(2)贯彻绩效挂钩政策。2023年度学科继续坚持对结题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对近两年高质量结题项目负责人提出的新申请,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资助,且获资助项目直接经费给予不超过平均资助强度10%的激励性资助。对执行不力的结题项目负责人提出的新申请,将予以从严把握。

(3)从严把握连续资助。为鼓励申请人潜心完成好在研项目,如申请人近两年已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学科将对其提出的新申请予以从严把握。学科梳理了申请人2021—2022年获批的在研项目清单,对2022年刚刚获批项目,特别是在其他科学部获批项目的申请人,学科建议暂缓资助;2021年已获批项目的申请人则由全体专家研讨审定是否资助。

(4)重视面上项目群。2023年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学科指南设置“移动机器高效驱动与传动” “光学元件高性能制造”面上项目群,面上项目群采用独立分组,优选资深专家评审,引导不同二级代码围绕同一问题从不同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形成有组织的科研,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资助,并给予不超过平均资助强度10%的激励性资助。

(5)研讨非共识项目。对于资助意见为3个优先资助和2个不资助的非共识项目(仅针对面上项目及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要求专家对项目申请书及通讯评审意见进行重点研讨,充分发挥会评专家的纠偏作用,避免创新性较强项目因与通讯评审专家学术思想差异导致优秀项目落选。

4.2  重大/面上项目联动,探索有组织科研模式

学科将面上项目群选题及过程管理,与学科重大项目立项及年度检查进行有机结合,探索基金项目的有组织科研管理模式。通过研讨会汇集面上项目群的各位项目负责人与本领域国内顶级专家,通过重大项目引领、责任专家把脉、学术会议交流等形式带动大家有组织地开展科研活动。2023年度,学科组织了“移动机器高效驱动与传动”学术研讨会暨“智能电静液驱动执行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学术交流会、“光学元件高性能制造”学术研讨会暨“关键光学元件高性能制造基础”重大项目学术交流会。一方面提升重大项目“超前部署”的重大科学问题对相关领域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围绕相同科学问题的面上项目群项目交流合作。

4.3  开展深入实地调研,提升战略研判能力

为充分发挥调查研究在科学决策、破解难题、精准落实、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科学基金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统一部署下,学科紧密结合基金资助与管理工作,以科学问题为牵引,前沿布局为依据,向本领域200余位高层次专家发布了《高端装备设计制造战略调研问卷》,梳理出关键基础件、机器人、工业母机、智能制造、增材制造等5个重点方向,规划了14个重点基础研究平台、36个成果转化应用平台和92个产业聚集区企业。截至2023年底,学科共调研7个重点基础研究平台和5个成果转化应用平台。通过“带着问题下去,揣着答案回来”的系列化战略调研,坚持从重大应用研究中凝练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不断加深对学科体系的认识,提升学科的管理水平和战略研判能力。

4.4  促进学科青年人才交流,助力青年人才高质量发展

2023年10月22日,第八届先进设计制造青年论坛在南京举行,在优青项目实施10周年之际,首次将参会人员范围从优青项目获得者扩大到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等同层次人才,共同研讨青年科技人才如何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挑大梁、当主角”,200余名机械学科的国家级青年人才参加了此次会议。论坛设立机械学科优青项目资助十周年评价及研讨会、機械设计与制造学科学术交流会、机械学科2022年度优青项目结题检查3个分会场,发放“机械学科高质量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问卷”,并举行机械学科优青项目资助十周年留念活动。与会青年学者围绕基础科学研究如何坚持“两条腿走路”、如何在“破五唯”下遴选优秀青年人才、如何建立让青年人才潜心科研的资助体系、如何促进女性科研人员的成长与发展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7]。

4.5  关注女性科学家成长,激发科技创新“她”力量

近五年的学科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女性占比为18.0%,面上项目获得者的女性占比为14.31%;学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的女性占比为12.23%,基本与自然科学基金委平均水平持平;学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的女性占比为5.6%,远低于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平均水平。2023年12月13—15日,在学科指导下,首届机械工程女科学家论坛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的100余位机械工程领域的女科学家齐聚一堂,以“智汇巾帼 制创未来”为主题,深入探讨科研上的机遇、挑战与突破,共话新时代女性担当,充分激发科技创新“她”力量,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书写绚丽的巾帼华章。

5  2024年工作展望

学科将继续认真贯彻执行自然科学基金委及学部的各项政策及要求,狠抓落实,突出成效。认真完成2024年度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审批和管理工作,提高项目资助质量和效能,推动重大研究计划和重大项目的论证,推动学科在智能制造、原子级制造、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方向的布局。面向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广泛的一线调研,加强国家亟需方向人才培养,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差异化评价,有组织推进集成电路制造、工业母机等战略需求领域的体系化基础研究。

致谢

2023年度学科工作得到了周德开、张德权、王帆等兼聘老师的支持和帮助,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叶鑫, 朱明亮, 黄志权. 2022年度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综述[J]. 中国机械工程, 2023, 34(4):379-386.

YE Xin, ZHU Mingliang, HUANG Zhiquan. Review on Management at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Discipline of NSFC in 2022[J]. 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23, 34(4):379-386.

[2]  王国彪, 赖一楠, 宋建丽. NSFC机械工程学科2013年度基金管理工作综述[J]. 中国机械工程, 2014, 25(2):202-210.

WANG Guobiao, LAI Yinan, SONG Jianli. Review on Fund Manage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of NSFC in 2013[J]. 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4, 25(2):202-210.

[3]  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常见问答[EB/OL].[2024-03-02].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wd/03-02/.

[4]  王国彪, 赖一楠, 宋建丽, 等. NSFC机械工程学科2014年度管理工作综述[J]. 中国机械工程, 2015, 26(6):782-789.

WANG Guobiao, LAI Yinan, SONG Jianli, et al. Review on Fund Manage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of NSFC in 2014[J]. 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5, 26(6):782-789.

[5]  第二十届国际制造会议(IMCC2023)在重庆举行[EB/OL].[2024-03-01]. http:∥mve.cqu.edu.cn/info/1104/5973.htm.

[6]  王国彪, 赖一楠, 卢秉恒, 等. “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 重大研究计划结题综述[J]. 中国科学基金, 2019, 33(3):261-274.

WANG Guobiao, LAI Yinan, LU Bingheng, et al. Review of the Achievements of Major Research Plan on “Fundamental Research on Nanomanufacturing”[J]. Bulletin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019, 33(3):261-274.

[7]  第八屆先进设计制造青年论坛在南京举行[EB/OL].[2024-03-03].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90726.htm.

(编辑  张  洋)

作者简介:

叶  鑫,女,1982年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项目主任。

猜你喜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Evaluation of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effects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for Alzheimer disease based on various mouse models
武汉园科院获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Reflections on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of the imbalance degree in the biophysical properties of meridian points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再创新高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我校喜获五项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2017 年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