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培养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的困境与路径

2024-05-08 23:18邓丽艳
中国市场 2024年12期
关键词:东盟中国故事

摘 要: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紧密发展关系对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推动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东盟国家紧密合作的重要伙伴,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形象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因此,培养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提升中国形象、加强人文交流、推动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关键词:中国故事;东盟;国际传播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12-0195-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12.048

1 “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培养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的意义

1.1 中国与东盟国家紧密发展的意义

1.1.1 经济合作的发展

中国与东盟国家紧密发展的意义体现在经济合作的发展上,中国是东盟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双方的经贸合作不断增加。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达到约6500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7%。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也不断增加,为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因此,培养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可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1]。

1.1.2 文化交流的深入

除了经济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紧密发展的意义还体现在文化交流的深入上,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交流是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途径。中国故事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传播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可以向东盟国家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同时,中国故事也可以激发东盟国家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1.2  中国故事的必要性

1.2.1 提升中国形象

“讲好中国故事”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传统。通过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文化传统和社会进步。这样的宣传有助于改变传统对中国的认知和印象,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和影响力。

1.2.2 加强人文交流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人文交流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潜力。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加深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元的民族文化,通过向东盟国家介绍中国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增进对彼此的理解,加强友谊和合作。同时,通过人文交流,也可以促进学术、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推动双方的互利共赢[2]。

1.2.3 推动经济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障碍,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推动双方的经济合作。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约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为东盟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通过讲述中国故事,向东盟国家介绍中国的发展成就、经济政策和市场机遇,吸引更多的东盟企业与中国合作。同时,中国也借助东盟国家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强与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

2  “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培养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的现状

2.1 传播人才培养的不足

2.1.1 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面向东盟国际传播的过程中,传播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语言能力、传媒技术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能力。然而,目前在中国传媒教育中,对于面向东盟国际传播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传媒院校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没有及时跟上传媒行业的发展和变化。这导致了传播人才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无法适应新的传播需求[3]。

2.1.2 缺乏对东盟国家的了解

传播人才缺乏对东盟国家的了解,在进行国际传播时,了解目标受众的文化、价值观和习俗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很多传播人才对于东盟国家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对于东盟国家的文化差异和传播规律缺乏深入的理解。这就导致了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误解、偏见和不适应的问题,影响了传播效果。

2.2 传播手段的不适应

2.2.1 缺乏多样化的传播方式

传播手段的不适应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传播手段的不适应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缺乏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传媒技术和传播渠道的发展给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其次,傳播人才在传播手段方面还存在不足,依赖传统的媒体手段,缺乏创新和多样化的传播方式。这导致他们在面向东盟国家的传播过程中难以与受众建立有效的互动和沟通。

2.2.2 缺乏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传播策略

缺乏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传播策略也是一个问题。传播策略应当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传播环境进行调整和优化。然而,目前很多传播人才在传播策略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对东盟国家文化的了解,难以制定符合当地文化特点的传播策略。因此,在培养传播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当地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传播能力[4]。

3 “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培养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的困境

3.1 语言障碍

3.1.1 中文教育的不足

中文教育的不足是培养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中文作为一种全球性语言,具有庞大的使用人群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但在东盟国家,中文教育的普及和质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中文教育资源有限,很多东盟国家的学校并没有提供全面的中文教育课程。其次,中文教育教材和教学方法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以适应不同背景的学生的需求和水平。此外,由于东盟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与中国有所不同,学生们可能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缺乏兴趣和了解,这也给中文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3.1.2 东盟国家的多语言环境

东盟国家的多语言环境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东盟国家由十个成员国组成,每个成员国都有自己的官方语言或方言,这种多语言环境给面向东盟国际传播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想要在东盟国家进行有效的传播,除了熟练掌握中文外,还需要具备当地官方语言或方言的能力。这对于培养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来说无疑增加了难度和挑战[5]。

3.2 文化差异

3.2.1 传统观念的冲突

传统观念的冲突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存在着许多传统观念上的差异,例如,在中国,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尊重长辈和传统文化被视为至高无上的价值。然而,在一些东盟国家,更加重视个人主义和独立思考,家庭观念相对较弱,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中国的传统观念在东盟国家的接受程度受到限制。因此,培养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和理解的能力,以便能够以一种被东盟国家接受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价值观。

3.2.2 社会价值观的差异

社会价值观的差异也可能导致传播人才面临挑战,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社会价值观上存在一些差异,如对个人权利、社会秩序、公平正义等方面的看法。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传播人才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抵触和反对,甚至可能引发文化冲突。在面对这些挑战时,传播人才需要具备足够的敏感性和包容性,以便能够尊重和理解当地人民的价值观,并且寻找到与之共通的价值观,以促进有效的传播。

4 “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培养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的路径探索

4.1 提升传播人才培养的质量

提升传播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培养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的路径探索的关键。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语境下,传播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需要深入了解和学习东盟国家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传递中国的声音,增进中东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4.1.1 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要培养出优秀的国际传播人才,必须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包括国际关系、跨文化沟通、媒体与新闻学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还需要具备熟练的传播技能,如写作、演讲、视觉设计等能力。为了提升传播人才的培养质量,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首先,加强传媒院校的教育体系建设,传媒院校应该根据行业需求,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增加相关专业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传播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有机会参与实际的传播项目,锻炼实践能力。同时,可以与媒体机构、企业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6]。最后,还可以举办专业培训班和讲座,通过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为传播人才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4.1.2 增加对东盟国家的学习和了解

增加对东盟国家的学习和了解是提升传播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东盟国家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和熟悉东盟国家的背景和特点对于传播人才来说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学习东盟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传播人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东盟国家的需求和心理,从而更好地传播工作。此外,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人员互访、项目合作等形式的交流,也有助于传播人才更好地了解东盟国家的情况和需求,提高他们的传播能力和水平。

在培养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的路径探索中,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的环节。传播人才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传播能力和技巧,也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模拟演练、实习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传播能力。同时,还可与东盟国家的传媒机构、文化机构等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东盟国家的传播需求和特点。

此外,还应加强对传播人才的素质教育。传播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传播人才。同时,还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在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中传递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和理念[7]。

4.2 创新传播手段和策略

4.2.1 多元化的传播方式

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语境下,培养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需要创新传播手段和策略。一种重要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传统的传媒渠道如电视、报纸和广播仍然是有效的传播工具,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平台如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程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传播人才可以更加灵活地传播中国故事,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读者。

互联网为传播人才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博客或社交媒体账号,传播人才直接与观众互动,分享他们的故事和观点。他们可以发布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以吸引不同类型的受众。此外,他们还利用搜索引擎优化等技术手段,提高他们的内容在搜索引擎结果中的排名,增加曝光率。

社交媒体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播平台,通过创建和管理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传播人才与观众建立直接的联系,他们发布有趣、有价值的内容,与观众互动和分享,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不仅帮助传播人才扩大他们的受众群体,还为他們提供与观众交流的机会。

移动应用程序也是一个有潜力的传播平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应用程序获取信息和娱乐。传播人才可以开发适用于移动应用程序的内容,为用户提供便捷的阅读和观看体验。他们利用移动应用程序的推送功能,将最新的故事和观点推送给用户,增加内容的可见性和传播力度。

除了新媒体平台,传播人才还利用传统媒体渠道进行传播。他们与电视台、报纸和广播台合作,制作和发布专题节目、新闻稿件和广播节目,传递中国故事。通过与传统媒体合作,传播人才借助它们的广泛影响力和专业知识,将中国故事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8]。

4.2.2 文化融合的传播策略

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语境下,培养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还需要采取文化融合的传播策略。中国和东盟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传统,通过将中国文化与东盟国家的文化相结合,传播人才能更好地吸引和触动观众的情感。

一种文化融合的传播策略是通过故事讲述传递文化价值观。传播人才选择一些富有代表性的中国故事,并将其与东盟国家的文化背景相结合,讲述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观众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观,并从中获得启示和共鸣。

另一种文化融合的传播策略是通过艺术表达传递文化内涵。中国和东盟国家都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传播人才可以利用这些艺术形式,将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艺术相结合,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既能展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艺术风貌,又能传达文化内涵,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兴趣。此外,传播人才还通过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文化融合,他们通过组织举办文化展览、艺术演出、电影节和文化论坛等活动,邀请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艺术家、学者和观众参与其中。通过这些活动,传播人才可以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加深彼此的友谊和合作[9]。

通过这些创新手段和策略,传播人才更好地传播中国故事,增进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4.3 加强语言和文化交流

4.3.1 加强中文教育

加强中文教育是培养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的关键步骤之一。中文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东盟国家中人口众多的国家的主要语言之一。因此,通过加强中文教育,帮助中国传播人才更好地与东盟国家的民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中文教育还可以提高中国传播人才的语言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中国故事传达给东盟国家的受众。

为了加强中文教育,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东盟国家的学校和大学开设中文课程,为当地学生提供学习中文的机会。其次,还可以推动中文教师的交流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最后,鼓励中国的高校与东盟国家的高校开展合作,互派教师和学生,促进中文教育的发展。

4.3.2 推动中东文化交流

其一,推动中东文化交流可以加深中东盟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中东盟国家的人民通过文化交流活动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当代艺术,进一步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同时,中国也通过中东的文化交流活动向中东盟国家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和独特之处。其二,推动中东文化交流,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和合作。通过中东盟国家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促进两国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创造更多的文化交流机会和合作项目。例如,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电影节等活动,为中东盟国家的人民展示中国的文化成就和艺术品质。为了推动中东文化交流,可以采取以下三方面措施。

第一,加强文化交流项目: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电影节等活动,增进中东盟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同时,邀请中东盟国家的文化代表团来华交流,加深双方的文化交流和合作[10]。

第二,建立文化交流平台:建立中东盟国家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平台,为双方的文化交流提供便利和支持。这样可以促进双方的文化机构、艺术家和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加强文化产业合作:通过加强中东盟国家与中国的文化产业合作,推动文化产品的互通和共享。例如,引进中东盟国家的电影、音乐、艺术品等文化产品,丰富中国的文化市场。

5 结论

在当前中国积极推动“讲好中国故事”的背景下,培养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必要性。中国与东盟国家具有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和深入的文化交流,而“讲好中国故事”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加强人文交流和推动经济合作。然而,在培养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的过程中,面临着传播人才培养的不足和传播手段的不适应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提升传播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传播手段和策略以及加强语言和文化交流等途径来培养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传播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国故事,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通过这些努力,期望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为中国的国际传播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曾祥敏,杨丽萍. 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基于我国高校的观察分析[J].中国编辑,2023(9):72-78.

[2]罗金妮. 国际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系构建[J].全媒体探索,2023(7):114-116.

[3]孙翠冉. 新时代国际传播青年人才的能力要求与培养路径解析[J].对外传播,2022(8):46-48.

[4]胡正荣,王天瑞. 能力与价值: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培养的关键[J].中国编辑,2022(8):45-51.

[5]高晓虹,冷爽,赵希婧. 守正创新:中国特色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编辑,2022(7):4-9.

[6]文秋芳. 国际传播能力、国家话语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兼述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双轮驱动”策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7(3):17-23.

[7]易文. 地方性高校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基于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实践探索[J].新闻潮,2022(5):10-12,19.

[8]张婷,秦杰. 加强广西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思考[J].新闻潮,2021(1):37-39,48.

[9]黄东超. 广播影视国际传播东盟语言翻译人才培养——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4):102-104.

[10]黄东超. 面向东盟,沟通世界:广西影视翻译人才培养聚焦[J].电影评介,2018(21):105-108.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专项课题“‘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面向东盟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ZJY1615)。

[作者简介]邓丽艳,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新闻宣传、高等教育、党建思政。

猜你喜欢
东盟中国故事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移动互联时代,如何讲好奥运里的中国故事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对东盟旅游业带来的机遇探讨
印尼与中国能源进出口贸易市场研究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