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淡灰色的眼珠》

2024-05-08 13:24张炜
万松浦 2024年1期
关键词:眼珠才华想象力

张炜

初读《淡灰色的眼珠》,是四十年前。当时印象深刻,非常喜欢,韵致长存久久不息,所以今天再一次想起来,又读。四十年经历了多少文坛变幻,风气更移,转眼又到了时下的数字时代。可是如实说,我刚刚获得的阅读快感仍然十分强烈。我依旧觉得这是作者最好的作品。

它是作者从新疆回到北京,安顿下来且发表了相当多的新作品之一组。回忆异地异族的人与事,心境特殊,笔调轻松,自信从容。这些文字好像跟作者一起经历了跌宕,有惊无险,呼吸舒畅,冷静回观,产生了极大的快感和极深的情感。

比较作者后来的作品,它是节制的,畅然而不喧哗,自由而又质朴。它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生活、人物和细节。它的洞悉力是第一流的,表现出强大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后两种能力是相关一体和不可分割的,因为那些缺乏想象力的作品也总是没有理解力。初看它有非虚构的写实特征,却又是浪漫和飞扬的。通常人们认为想象力强大的文字一定是大幅度腾挪的、跳跃的、天马行空的,但事实上恰恰相反,那往往也是想象力衰弱的表现。最有想象力的文字,一定是一次次贴近和靠近,是朴素,是深入腠理之下的生命探究,是共情力和体验力。

它写出了一个活脱脱触手可及的穆罕默德-阿麦德,同时又是极有陌生感的谜一样的异族人物。与之具有相同深度和分量的,还有女子阿丽亚、爱莉曼,男子马尔克、依斯麻尔,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部大书,一个费尽心思的谜语,一个世界,一个魅力无穷的生命。其特异的质地,更有无以言表的永远无法重复的个性,让我们在接近他们时感到了深深的不舍、留恋和同情,更有极大的爱惜与喜赏。无论男女,作者对其旺盛的生命力、性与爱、曲折复杂的生存境遇,都达到了洞幽烛微的地步。这才是最难以拥有的文学才能。

我们经常谈到文学的进步和发展,其实这是一个近似虚妄的伪命题。因为艺术是难以进步的,比如我们不容易量化和确指今天的文学就一定优于或好于几千年前的文学。艺术只会在形式的探究中呈现阶段性的特征或气息,所谓的时代样貌。就一个人的作品或一个时代的作品来说,道理都是一样的,即不可能是线性的所谓进步。在文学质地、品质方面,确有一些永恒的、不因时代递进而丧失的最宝贵的元素,最终,就是这些决定了一部作品的成就与价值。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想在此强调自己再读《淡灰色的眼珠》的判断。

它给予我们的启示,它的参照意义,可能在当下更加凸显出来。我会不由得追究和思索它的产生,它隐藏的一些与写作学诗学讨论连在一起的秘密。我认为它的卓越,除了作者先天的才能决定的那些部分,再就是生存环境所给予的朴素和诚恳。这二者相加,其实是具有真正致命的决定力的。我这样说,丝毫没有在比较中贬低作者的另一些作品、其他风格及探索的写作过程,相反是要反衬其开阔性和繁复性,这其中的意义。当然,我更肯定朴素和诚恳的力量,肯定其无与伦比的力量。

在数字化的、无一不是依赖算计的时代,有谁愿意讨论如上的原理和规律?我愿意,并且想以这个难得的标本,即《淡灰色的眼珠》为例。

生存,社会,潮流,世俗,一切都在改变我们的文气和文风。改变最大、最无情地摧残我们的,是创作品质。在这部因为不失庄敬和诚恳的小说集中,我感受了十九世纪或者更早的优秀文学传统中不会陈旧的東西,它的光彩。它是过去时,也是未来时。一句话,它永远是现代的。我们指认它是质朴的容易,但确定和感受它的华丽却是困难的。我认为这部书,是我已知的作者所有文字中,最华丽的。

用以作为参照,会想到许多和假设许多。好的写作,仅有才华是远远不够的,但没有才华是万万不行的。有了才华,还有文运和心情,还有处境。没人能够保证自己永远不写轻浮和廉价之物,就像谁也难保自己永远不写那些时代大词一样。低潮期不唯属于一个时代,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写作生涯中。

我这里自然而然地得出的一个结论,即它是中国文学走向复苏之后,最好最丰硕的成果之一。它的饱满,就像那个时代的精神。它的丰富和可能,就像那个时代许多同行的奋发作为。我们一旦离开那种情绪,那种心地和情感,单就文学而言,也是不幸的。当下我们可能要面临数字时代的多重催逼和挤压,也多少包括一点点机遇和幸运;但是,放到更长远的视野里打量我们的劳作,将是极其重要的。

所以,这次重读是一次回忆,一次重温,一次接受,还有启示。我会在这个过程中否定喧哗和它造成的不可挽回的后果。我又一次在自认为可靠的审美与实现的方向中,找回了一些东西。

作者写到的那副淡灰色的异族人的女性的眼珠,好生神秘。这是投向未知和未来的目光,是心灵的窗口。作者在稍远的距离中感知和判断,把已知和未知的一切送给我们,同时也是他自己的永久的怀念、贮存和陪伴。

生命的不可重复性,正是珍贵的根本。文学的不可重复性,也是如此。我看到的这部四十年前之书,在人性的共鸣共振中,竟然是簇簇如新的,甚至还带着颤颤闪烁的露珠。而我看到的某些最弄潮最现代的时新文字,却是那样的陈旧,那样的老生常谈。

一个人的写作会老旧,一种沉沦的世风和潮流,会加速这种老旧。

也许作者在很早以前就预感到了什么,所以他曾写出这样的题目:《青春万岁》。

这里的青春,显然不是单纯的生理概念。

2023年8月25日

猜你喜欢
眼珠才华想象力
眼珠为何不怕冷
解析21年新高考Ⅰ卷第19题的六个视角
我攒了一年的才华,都用在了年终总结上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红眼珠小白兔
拼才华的古代花美男
梦与眼珠转动
黑眼圈 红眼珠
残忍”的才华*——五篇小说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