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立馆 特色兴馆 人才强馆

2024-05-08 19:38王安妮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博物馆

【摘 要】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是文化强国目标下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实现博物馆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转变,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本文结合博物馆工作实践,从学术研究、突出特色、人才发展三个方面探讨推进长沙铜官窑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

【关键词】长沙窑;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2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2—250—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满足广大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我国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成绩斐然,博物馆在数量呈现显著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底,我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保持增长的良好势头。博物馆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我国博物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观众乐于走进博物馆大门,“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与此同时,社会对博物馆的舒适度、美感和通俗性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是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必有之路。

长沙铜官窑是唐至五代时期制瓷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长沙铜官窑博物馆作为遗址公园的核心内容和标志性建筑,是对外展示海丝文化的重要窗口。但在对外开放和日常运行过程中,也面临着学术能力不足、展览内容单一、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在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对博物馆的关注参与程度显著增强的背景下,立足实际情况,主要从加强学术研究、突出特色、完善人才发展三个方面谈一下初步思考。

一、加强学术研究是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学术研究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博物馆的核心影响力,学术研究工作是博物馆开展教育、展览、文创等工作的前提。因此,只有扎实推进学术研究工作,才能不断加强历史研究和文物研究,突破重难点、填补空白,征集丰富多样的高品质文物藏品;才能够深入运用学术研究成果丰富和深化展陈,积极把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公众教育的内容,更好的提高服务人民群众能力;才能够在“走出去,引进来”的文化交流中,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长沙铜官窑遗址自1956年首次发现以来,省市文物部门先后于1964年、1978年、1983年、1999年、2006年等10余次对遗址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基本摸清了遗址分布面积0.68平方公里,主要遗存包括77处龙窑遗址、24处挖泥洞和作坊区、市场区、生活区、墓葬区等,揭示了长沙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推出了《长沙窑》《湖南长沙铜官窑遗址》《长沙铜官窑遗址2016年考古发掘出土瓷器》等一批专著和考古发掘报告等科研成果。作为一家专题类博物馆,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点,长沙窑不仅要立足于对陶瓷和唐朝历史文化的研究,更应当置身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宏大背景下,挖掘中外审美情趣反映在瓷器上的交流,提炼“海上丝绸之路·长沙史迹”突出普遍价值,为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提供学术支撑。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在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迈进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和自身学术能力的不足,树立“学术立馆”的理念[1],在全馆范围内倡导以学术为上、以学术为先、以学术为荣的良好风气,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术互动局面。其次,要成立长沙窑专家智库,聘请多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学者,形成联动机制,定期组织召开长沙窑保护研究座谈会和研讨会,为长沙窑学术研究工作提供咨询指导,进一步发挥专家智库在专业领域的重要作用。再者,要加大学术研究力度,在馆藏文物研究方面,鼓励有创新、有创见的学术研究成果,积极把创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运用于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和文创产品之中。最后,要进一步加大学术研究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措施,健全和细化规章制度,激发专业人员研究的积极性,为学术研究工作提供条件,保驾护航。如每年定期举办学术成果评奖,并把评奖结果纳入到评定和年终业务考核之中;或每年筹备部分经费作为奖励经费,用于奖励学术成果突出的项目和人员。

二、突出特色是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2018年5月14日,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作为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支点,长沙铜官窑博物馆承载了“开放包容”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与“一带一路”倡议契合的建馆宗旨,充实了“一带一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内涵与时代价值。作为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丝文化的重要窗口,应当立足自身海丝特色,深挖海丝文化元素,并运用到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和文创产品之中。

(一)打造以“海丝”为主题的特色展览

陈列展览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博物馆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策展理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座博物馆的特色优势和发展方向。海上丝绸之路描绘了公元2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后期,世界不同区域、不同族群之间悠久历史和贸易往来,展现了古代先民开拓进取、和平交往的理念,对当今世界国家间的和平交往具有重要意义[2]。比如2020年9月,长沙铜官窑博物馆策划了“黑石号·鎏金铜蚕——汉唐丝路文物特展”,展览将见证陆上丝绸之路历史的“鎏金铜蚕”和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首次相聚,并将与长沙窑关联度高的黑石号沉船及其出土器物、遗址本体出土文物,置于汉唐丝绸之路的大时代格局中进行艺术表达,生动诠释了“一带一路”的历史精彩与时代回响,满足了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再如2022年8月,策划了“海丝·湘江和声——汉唐时期湘江流域对外交流遗珍展”,以海上丝绸之路为背景,首次全面系统地把长沙窑瓷器、湘江流域出土域外文物进行综合研究与系统展示,研究梳理长沙窑多条外销线路,凸显内陆湖南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段,长沙窑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作为地方中小博物馆,鉴于馆藏文物和展览资金紧缺,首先在策划展览时应注重观众评估工作,以本地受眾为主,在展览策划过程中运用观众评估手段为目标观众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在选题方面,应该加强对海丝文化资源的挖掘,立足“一带一路”区位优势,聚焦社会热点基础上的文化传承,如“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提及“黑石号”见证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历经千辛万苦征集“黑石号”162件(套),并在长沙铜官窑博物馆临展厅展出,将“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到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行动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内容设计方面,结合考古发掘新发现和海丝文化价值研究新成果,邀请长沙窑研究专家作为顾问,广泛联合高校和省市博物馆开展合作,提高各方参与度,不断提升陈列展览质量,推出更多海丝主题的特色展览,让观众印象深刻,留下“记忆点”,打造长沙窑特色展览,让参观博物馆真正融入公众生活。

(二)以“遗址公园”为依托做好特色教育

博物馆社会教育是继收藏、展示和研究为主的博物馆功能后又一大博物馆功能主体[3],观众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与教育活动的参与,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原貌,进而形成自己的认识,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位于遗址公园的西北角,遗址公园在整体布局、建筑风格、遗址遗迹展示,甚至是绿植分布,都是按照“美”的艺术原则来规划的,因此公众来到博物馆和遗址公园参观,本身就已经受到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多重熏染,增加了遗址和历史文化知识的信息广度和记忆力度,并获得某种程度上的心理愉悦和情感满足。在策划教育活动时,应当依托遗址公园的优势,一方面通过对展示利用主题的控制[4],即长沙铜官窑想要表达的“海丝”主题文化通过遗址公园空间格局、功能分区、基础设施配置和标识解说系统中渗透体现,观众通过对遗址公园不同元素的观看、欣赏和体验,促使观众获取初步了解,再通过博物馆的陈展和讲解形成全面清晰的认知;另一方面,利用文化遗产日等重要节点,依托考古遗址,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兴趣和需求,策划具有特色的系列教育项目或课程,打造教育品牌,如,针对中小学生,推出模拟考古发掘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普及文化知识;针对长沙窑爱好者,推出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活动,展示唐朝时期海丝文化,突出其特有的文化精髓和意义,实现“沉浸式”“体验式”“参与式”的新兴业态,进而形成了长沙窑独树一帜的教育活动。

(三)开发特色文创品牌

自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文创成为人们“把历史带回家”的重要方式,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纵观博物馆文创产品类型,大部分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拘泥于复制仿品或素材再造产品,缺乏品牌个性,同质化现象严重。2021年,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文件精神从战略高度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做出了部署,文化创意产品迎来了新的机遇。长沙窑瓷器作为“丝路精神”的承载者,其中蕴含了大量中外文化因素共存现象,应当确立“长沙窑文创”品牌,深入挖掘长沙窑及“黑石号”沉船出水的海丝文化元素,强化长沙窑与海上丝绸之路关联性,将海丝文化符号应用到文创产品中,突出塑造独特鲜明的海丝品牌个性,为长沙铜官窑博物馆文创品牌差异化定位提供依据。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作为遗址类专题博物馆,是中华优秀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要深入挖掘长沙窑特色文化元素,针对不同目标群体制定不同文创产品,如针对学生群体,可定制当下年轻人喜爱的盲盒系列,化身文创商品,在游客观展后,体验相关文化产品,将体现博物馆展览精髓、文化内涵的产品带回家,分享给家人以及亲朋好友,促进博物馆文化传播。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方式,将博物馆文创产品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使博物馆文化传播得以更大众化和普及化,改变博物馆以往“高冷”、甚至枯燥的形象,不断提升博物馆形象和文化影响力。

三、完善人才发展是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人才是推动博物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核心支撑,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满足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和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在历年组织的招聘考试中,设有陶瓷修复岗位,但由于报名人数未达到开考比例而没有招录成功,专业人才匮乏。

要围绕专业人才引进和培養下功夫。在人才引进方面,积极推动博物馆学实习基地建设,鼓励受过博物馆学教育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在学习期间,走进博物馆,深入参与一线的策划展览、社会教育等工作实践,激发青年一代对文物博物馆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进而为基层博物馆事业增添专业力量;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文件,对紧缺急需专业人才、难以形成竞争的特殊行业和特殊专业人才,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引进专业人才,从而为基层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最后,多渠道招募志愿者,通过社会各界人士,如高等院校学生、退休知识分子、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等等,补充专业人才队伍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博物馆业务高度和社会服务精度。

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方面要加强文博专业人员业务培训。一是鼓励现有专业人员进行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提升,当前国家文物局为培养适应文博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与相关高等院校合作,重点面向文博系统基层在职人员,通过学历教育与文博行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方式,培养一批具有文博专业素养的实践型、创新型高层次专业人才。二是通过邀请文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来馆举办专题讲座,并进行针对性的业务工作指导,拓宽工作思路和学术视野;也可派送省市博物馆进行挂职锻炼,全程参与展览大纲编写、展览内容、形式设计、展览施工、文物运输布展、社教服务、展览总结反馈等全过程,丰富实践经验,提升业务素养;三是鼓励专业人员组团开展学术研究,申报省市社科项目、国家文物局项目和国家社科项目等,鼓励专业人才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5],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针对不同类别专业人员制定不同的培养标准,根据工作业绩、学术成果、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全方面考核评估,并把考核成果同个人荣誉、薪资报酬等挂钩,充分激发文博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四、结语

当前,人们对博物馆“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有更多期待,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应该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深度谋划博物馆学术研究、特色品牌、人才发展三个方面,不断提高博物馆运转效率,不断提升博物馆服务效能,让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成果赋能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昌稳.国家一级博物馆学术研究现状与能力建设研究——基于中国知网学术论文的检索结果[J].中国博物馆,2019(1).

[2]赵云.当青瓷遇上海丝关于上林湖越窑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思考[J].世界遗产,2017(5).

[3]赵子璇.浅论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以南京博物院为例[J].国际公关,2022(10).

[4]孙华,王建新,赵荣,等.笔谈:考古遗址公园模式下的大遗址保护管理与活化利用[J].中国文化遗产,2022(4).

[5]纪云飞.推动“四个发展”,助力改革提升——关于中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博物馆,2021(4).

作者简介:王安妮,女,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馆员,研究方向为陶瓷。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博物馆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