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教授张良仁跨界做美食博主

2024-05-09 21:39安红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4年4期
关键词:考古学螺蛳博主

安红

南京大学的张良仁教授跨界成为美食博主后迅速走红。他的视频将美食和考古学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网友通过味蕾感受历史的魅力,给人带来一种与众不同的吃播体验。

54岁考古学教授的新思路

张良仁现年54岁,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西北地区和欧亚大陆的史前考古。

其实,张良仁是经过很长时间才爱上考古学的。高考时,他报考的原本是北京大学的国际金融专业,后来被调剂到了考古学。在很多年里,晦涩而枯燥的历史资料让他感到困扰和头疼。后来,他接触到大量世界各地的史料,并进行全球范围的田野调查和发掘,才感受到考古学的独特魅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探险,也成了张良仁喜欢的一种生活方式。

张良仁做考古工作时,总是走到哪儿吃到哪儿,伊朗的炖羊肉、藏红花米饭,俄罗斯的大串烤肉,西伯利亚的烤鱼等世界各地的美食,让他大快朵颐。但在享用这些美食的时候,他从来没想过将来的某一天会做与美食相关的工作。

2023年,张良仁在阅读他的导师、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张光直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化中的饮食》一书时,对考古与美食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张良仁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后,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他干了一辈子考古,吃了一辈子饭,却从未意识到两者之间有这么紧密的联系。食物的加工、烹饪方法及饮食礼仪,既承载着历史,也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

其实,饮食考古并非一个全新的课题,但由于食物容易腐坏,很难在漫长的历史中保存下来,因此相关研究较为稀少。张良仁招收了两名研究生,专门从事饮食考古研究,以期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他自己则用短视频的方式,向公众传播饮食考古知识,希望将考古学变成一件既有价值又有趣的事情。

决定跨界做美食博主之后,张良仁立即与几个朋友组建了一个团队,并开设了相应的账号。

不会考古的美食博主不是好教授

张良仁首先从南京当地民众熟知的美食入手,选择历史悠久、口碑良好的小摊小店进行拍摄。

南京人偏好食用鸭肉,张良仁便特别策划了一系列关于吃鸭的专题,涵盖了南京烤鸭、鸭血粉丝汤、鸭油烧饼和芋泥香酥鸭等。该系列视频合集被命名为《鸭生不易》,意在呼应“鸭子的一生只够来一次南京”的诙谐说法。

在享用转转火锅时,张良仁接受了一次“品味食材背后的历史”的挑战。看似平凡的食材,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例如,油条又被称为“油炸桧”,这源于一个传说:老百姓对秦桧杀害岳飞父子的行径极为愤慨,于是临安两个卖早点的摊主将面团捏成秦桧夫妇的形象,扔进油锅炸着吃;豆腐在宋代被称为“小宰羊”或“犁祁”,陆游写的诗中曾有提及;腐竹早在唐朝就已出现,《本草纲目》对其制作方法有记载;方便面也有一段引人入胜的历史:18世纪,我国书法家伊秉绶偶然发明了它的前身“伊府面”……

在深入街頭巷尾寻找美食的过程中,张良仁不仅追溯了美食的历史,更怀揣着对食物的浓厚好奇心。

张良仁一直认为自己对于辣味有着较强的承受力。无论是湖南、陕西等地的辣椒,还是墨西哥、越南、泰国等地的辣椒,他都能应付自如。然而,在南京一家以辣味著称的面馆,他对辣有了全新的认识。

据说这家面馆的老板专门收集了全国各地的辣椒,并细致地划分了微辣、微中辣、中辣等各种辣度等级。张良仁原本想挑战最辣的级别,但由于其辣度之高,挑战者需在吃之前签署一份免责协议,所以很少有人尝试,面馆后来就取消了这一挑战。于是,张良仁选择了中辣。然而,他只吃了几口就放弃了。为了不浪费食物,他将剩下的面打包带回家了。回家后,尽管他用清水冲洗了两遍,面依旧辣得让他难以承受。

张良仁的短视频充满了烟火气息,内容不仅涵盖了人们熟知的传统小吃,还有如今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油炸臭豆腐、螺蛳粉等。在吃螺蛳粉时,他告诉网友:“我国考古学家在柳州的白莲洞、鲤鱼嘴等遗址发现了大量的螺蛳壳。古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特地敲掉了螺蛳的尾部,以便更轻松地吸出螺肉。这些发现表明,早在两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吃螺蛳了。酸笋是螺蛳粉的灵魂,秦汉时期就有居民开始腌制酸笋,《周礼》中记载的‘落菹指的就是酸笋。《诗经》中‘其蔌维何,维笋及蒲的描述,也涉及竹笋……”

把知识科普玩出新花样

张良仁的视频以其独到的视角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引导观众在领略美食的同时,深入感受历史的厚重和饮食文化的魅力。他的视频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与那些单纯品尝美食的博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网友称赞他的视频具有“知识灌输的治愈感”,并亲切地称他为“中国版的孤独美食家”。

人们不知道的是虽然视频中的张良仁侃侃而谈,但在首次拍摄短视频时,他面对镜头竟紧张得忘记了台词,记住了台词后又发音不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请了一位专业的播音员来协助自己纠正发音、调整语调和语速,并练习面对镜头的技巧。他坚持每天背诵一首唐诗,并将“黑化肥会挥发”之类的顺口溜时刻挂在嘴边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再次拍摄时,张良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镜头前的表现都大有进步,显得自然流畅。

自2023年8月19日发布第一条视频以来,张良仁将“老学究”的形象与各种流行元素巧妙结合,以两天一更的高频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迅速成为考古领域的“顶流”。

在张良仁的粉丝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对考古学感兴趣的年轻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向他提供了值得一探的美食小店的线索,还有些人询问是否能成为他的研究生,或是如何学习考古学。

张良仁注意到,这些年,《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央视节目的播出,让考古学科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但他也给年轻人泼了一盆冷水,告诉他们:真正做考古研究和对考古感兴趣是两码事,如果耐不住寂寞,是无法在这个行业坚持下去的。

从考古学教授跨界成为美食博主之后,他的视频甚至成为南京考古学界的美食风向标,同事见了他都要问一句:“最近去了哪家餐馆?”

张良仁表示:“在探索完南京之后,我会继续探索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美食。我不仅要成为探店的美食家,还要去探访博物馆和遗址,希望通过更多公众喜欢的方式来打开‘考古这扇大门。”

(摘自《家庭> 2024年第2期,郭旺启荐)

猜你喜欢
考古学螺蛳博主
“何以广州”的考古学观察
螺蛳树
跟着零食博主买拼多多小吃
如果孩子想当美妆博主
螺蛳粉
认知与传承:东西方考古学理论差异比较——以新考古学为例
时尚博主谢慕梓:分享身边的美
辽代圹墓的考古学初步观察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