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病常“组团”出现

2024-05-09 21:39沈敏李天(王郎)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4年4期
关键词:共病组团碳水化合物

沈敏 李天(王 郎)

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率高,共病(即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慢性疾病)情况十分常见。研究发现,老年共病常有四种“组合”。

慢性肺病+哮喘,早期检测治疗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是支气管收缩、气道炎症引起的气道狭窄。哮喘虽然与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不同,但与多种炎症性慢性气道疾病类似,终点可能都是慢阻肺。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两者易反复急性发作,甚至出现哮喘一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全身炎症是慢性肺病与哮喘合并出现的原因之一,可造成气道重塑,引发气流受限和支气管缩窄、呼吸困难、气道分泌物增多等,表现出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症状。因其症状没有特异性,故肺功能检测是其主要鉴别方法。

预防此类共病,需积极去除呼吸道疾病危险因素,在患病早期进行肺功能检查、肺部影像学检查,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呼吸道疾病吸入剂、生物制剂,同时注重疫苗接种、肺康复训练等。

风湿+消化病,避免药物刺激

风湿病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

风湿属于多系统疾病,消化系统也是其靶点之一,患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均有消化道受累的情况。此外,由于风湿病症状多、表现复杂,患者需服用多种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类药物,几乎每一种抗风湿药物都可造成消化道损伤,小则腹痛腹泻,重则发生急性炎症、溃疡等。因此,临床常见以消化道症状起病或病程中出现相关消化道症状,比如腹痛腹泻、黏液血便、吞咽困难、消化性溃疡等的风湿病患者。

对反复腹痛腹泻、吞咽困难的患者,应常规进行风湿性疾病筛查、消化道内镜检查;如已确诊风湿性疾病,使用激素类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时,应加强护胃治疗与情绪疏导,一旦出现肠胃不适,需及时知会医生,以便相应调整药物。

“三高”并发,需要“节源开流”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合称“三高”,三者常同时出现。这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发病基础,通常都是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物质的代谢紊乱造成的。

饮食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会优先转化为葡萄糖,为机体供能。如果碳水化合物“进口量”长期超标,多余的葡萄糖便会转化为脂肪,引发肥胖、高血脂等问题。脂肪过于饱和时,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只能堆积在血管中,胰岛B细胞便会“派遣”更多胰岛素来应对,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在长期高血糖的状态下,蛋白质易与葡萄糖结合为糖化蛋白,最终形成不可逆的糖基化终末产物,使血管壁弹性降低,血流道路变窄;加上血脂也在血管壁堆积,血管内的“交通”就更堵了。心脏被迫加大动力维持运转,于是便出现了高血压。

长期“三高”最终可导致心肌梗死、脑梗等严重后果。要打断这一进程,需“节源开流”:一是控制饮食,限制主食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从而降低体内的葡萄糖水平;二是多运动,增加葡萄糖、脂肪的消耗,避免能量过剩。为防范风险,只要出现“一高”,就要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

中風+记忆减退,多种策略护脑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脑部供血不足引发的脑组织损伤疾病。因我国老年人血压控制达标率低,导致中风发病率、致残率高。中风常与记忆相关疾病一同出现,也是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的常见病因。无论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一旦损伤了位于额叶、海马体等认知关键区域的脑组织,便可引起血管性痴呆,造成认知和行为问题。

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目前均没有特效药,只能对风险因素进行管理和干预,比如治疗易导致中风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糖、高血压;遵医嘱使用抗血栓药物,预防二次卒中;采用健脑饮食,如多吃蔬果和蛋白质、少吃高碳水食物等。

(摘自《生命时报》2024年-1月16日,水云间荐)

猜你喜欢
共病组团碳水化合物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抑郁状态与慢病共病的老年人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及干预疗效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浅谈散偏汤合四逆散治疗偏头痛-抑郁症共病
说说碳水化合物
减肥不能吃碳水化合物?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益于长期减肥
兵器组团“打雪仗”
组团给石界老前辈拜年去!
老年人“共病”问题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