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互联网+农业”模式下桑蚕产业发展趋势

2024-05-09 04:01秦川
新农民 2024年10期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业

秦川

摘要:桑蚕产业是我国较为传统的农业之一,“互联网+农业”模式符合当下智能国家的发展需求,为探究“互联网+农业”模式下桑蚕产业的发展,本文阐述了“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和桑蚕产业的概念,分析了目前桑蚕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互联网+农业”模式下桑蚕产业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人员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桑蚕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桑蚕产业;发展

当前,“互联网+”的模式逐渐兴起,“互联网+农业”的概念逐渐步入大众视野中。桑蚕产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的桑蚕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供、销等方面实现革新,与新时代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接轨。在传统的桑蚕产业中辅以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使桑蚕产业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产业的资源配置也可以实现优化,为桑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提供更多实践支持。

1 “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概述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传统的产业链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部分农业发展也短暂存在停滞不前的状况,“互联网+”模式的普及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出路。“互联网+农业”模式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将农业产业链智能化,为其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1]。在互联网的引领下,农业的产、供、销等环节都朝着标准化、规范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前行,这不仅能够节省农业生产中的人力资源,也能够为农产品的品质提供保障。同时,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货物流通的商务模式过于固化,农產品流通效率低下,抑制了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崛起,农产品可以在网络上销售,购买方也可以使用电子支付,为农业相关产品的供销提供更宽广的渠道[2]。“互联网+农业”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不仅在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农作物监测管控,确保产品品质,也在农产品销售之际,对产品营销进行了创新设计,将传统分离的农业一、二、三产业环节打通,形成完备的产业链。

2 桑蚕产业概述

桑蚕产业起源于我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大有裨益,极具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桑蚕所吐之物,即为茧丝,是丝织品的原料。桑蚕丝外表富有光泽,触感柔软,可织为绸缎,也就是众人口中的丝绸[3]。我国的丝绸蜚声海外,被其他国家誉为“丝绸之国”,而丝绸的流通也推动了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赋予了桑蚕产业前所未有的时代使命。若是从农业视角来看待桑蚕产业,可以将其认定为是可以统筹兼顾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特色产业,能够推进乡村振兴。

桑蚕主要以桑叶为食,种植桑树是桑蚕产业的第一步。在桑树种植时,要进行土壤考察,避免种植土壤被污染。桑树种植地应当靠近养蚕园,不可邻靠油料类作物种植地,确保桑树茁壮成长,并确保种植面积足够大,最好大于养蚕所需桑叶需求,避免在桑蚕成长过程中出现桑叶供应不足问题。桑蚕培育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小蚕共育技术、大棚养蚕技术以及自动上蔟技术,加以合适的温湿度、通风调节等措施,真正做到科学养蚕,保证蚕茧的数量及品质[4]。同时,在蚕茧形成后,需要科学确定采茧时期,可以根据蚕的体态变化进行判断,若是蚕蛹的体皮转硬,颜色加深至黄色时,便可采茧,再进行缫丝纺织,经由多种工艺技术,茧丝转变为丝绸。在传统桑蚕产业链中,丝绸生产便是终点,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桑蚕产业可进一步延伸,如将未被食用的桑叶、蚕粪、蚕沙等物应用于畜牧业养殖,或是从桑叶之中提取出叶绿素、铜钠盐等工业原料,亦或是将蜕下的蚕皮、因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僵蚕等具有药用价值的部位入药处理,为医学行业提供助力。

3 桑蚕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规划不够科学,不具备较高管理效能

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农业的相关产业中,桑蚕产业是极具优势的特色产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诸多地区开始发展种桑养蚕产业。而这些地区的桑蚕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产业的规划不够科学,业务较为生疏,信息发展程度也较弱,难以实现现代化的转型。纵观整个桑蚕产业,互联网技术应用环节均较为薄弱,在进行产业规划和管理时依靠传统人工模式,工作效率低下,也无法利用大数据技术赋能桑蚕丝绸的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疏于利用数字技术对产业流程的监督管理,导致桑蚕产业进展缓慢。

3.2 生产模式单一,无法有效运用互联网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对产地的生态信息参数进行监测、采集以及分析,包括但不限于种植地域的温湿度、气候信息等有效数据。相较于人工种植饲养,这种新兴方式能够接收到种植养殖过程中的数据反馈,大幅提升产品数量和质量[5]。然而,目前我国桑蚕饲养模式以小规模为主,养殖地较为分散,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造成一定限制,无法采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诸多桑蚕相关的新兴技术无法得到有效传播,极大地限制了桑蚕产业发展。

3.3 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与构建相对较为滞后

结合我国时下的桑蚕产业的发展情形,不难看出,桑蚕产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情况较为普遍,物联网技术的开展十分艰难,种植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难以传递,在供销环节也无法有效应用网络,电子商务发展受限,进一步制约了桑蚕产业的发展[6]。虽然部分地区的电子商务流程稍有起色,但仍无法满足桑蚕产业的需求,桑蚕产业的供求交易渠道不畅,极易造成网络营销与生产经营严重脱节的问题,导致桑蚕产业链断裂。

4 “互联网+农业”模式下桑蚕产业发展策略

4.1 大力建设“互联网+桑蚕管理”模式,增强管理能力

“互联网+桑蚕管理”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桑蚕产业中所存在的管理效能较弱的问题,为桑蚕生产管理提供智能化发展路径,助力桑蚕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许多行业的管理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帮助,桑蚕产业可以致力于构建互联网管理体系,利用物联网技术,采集桑蚕产业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并传输至互联网平台,再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分析,分发至各个与桑蚕产业相关的部门机构,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同时,在这一发展体系中,需要注意实施分级管理、统一建设的原则,尽可能地推进互联网管理体系网格化、标准化[7]。只有管理体系不足以支撑桑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化监管体系的构建也需提上日程。无论是桑蚕产业的生产加工还是供销流程,都离不开监管体系的实时监测。如对桑蚕生产过程的温度、湿度、空气指标等参数加以监测,可以保障产品质量,进而提高桑蚕产业的生产效益。此外,桑蚕产品的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也至关重要,任何产品生成加工后都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在符合市场准入标准后,才能流入市场。桑蚕产业应当切实应用物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桑蚕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以及行情数据,避免桑蚕产品市场崩坏,促进桑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2 注重发展“互联网+桑蚕营销”模式,增强桑蚕产品的流通能力

目前,我国部分桑蚕产业所处地区较为偏远,地理位置限制了桑产品的流通,严重掣肘我国桑蚕产业整体发展,而“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可为此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桑蚕营销”拓展了桑蚕产品的销路。淘宝、京东和拼多多等众多网络购物平台崛起,以及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扩大了群众的购物渠道,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为桑蚕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桑蚕产业可以借助上述平台大力宣传推广桑蚕产品,提高其知名度。如桑蚕基地可以在抖音平台直播,详细讲解桑蚕生产过程,激发群众的购买兴趣,进而增强桑蚕产品的流通能力。桑蚕产业可以将桑蚕产品的多样性作为卖点,销售流通桑蚕产品加工为蚕丝被、丝织用品等利民好物,桑蚕生产过程中所遗留的“废弃物”也可以变废为宝,制成桑果酒、桑果醋和桑叶茶等相应桑蚕食品或者桑蚕保健品[8]。同时,桑蚕产业可以建立独有的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故事,辅以线上线下的品牌推广活动,增强桑蚕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桑蚕产品的流通。在推广营销模式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保障产品的质量,桑蚕产业可以采取区块链技术,帮助消费者更快、更准确地查询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产品质量检测信息等,确保群众能够安心购入相应产品。此外,网络营销离不开物流建设,桑蚕产业可与政府合作,共同建设物流基础设施,不断为桑蚕从业者创造出更多低投入、高收益的交易方式,不断拓宽桑产业、丝绸产业以及蚕产业的实际销售范围,进而推动桑蚕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4.3 注重构建“互联网+桑蚕服务”,为桑蚕产业构建信息服务平台

“互联网+桑蚕服务”模式离不开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构建,各地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建设以桑蚕产业为核心的信息平台,整合桑蚕产业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各类信息,为桑蚕产业链中所涉及的部门以及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桑蚕产业而言也至关重要,桑蚕产业隶属于农业,养殖地大多建于农村,当地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光纤基站,推广光纤进村入户,在桑蚕产业服务中切实融入互联网技术,真正发挥“互联网+桑蚕服务”的作用,推动桑蚕产业更高质高效地发展。

5 结语

桑蚕产业是传统农业中的一颗明珠,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互联网+农业”模式下,桑蚕产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型,这一转变为桑蚕产业编织了一条“新丝路”,桑蚕产业能够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桑蚕产业需要切实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特点,科学利用“互联网+农业”模式,使之更好地推动桑蚕产业发展。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应为桑蚕产业提供有力保障,以实现更加健康、稳定、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云,黄敬慈.桑蚕文化,在新“丝路”上大放异彩[N].中国畜牧兽医报,2023-11-05(006).

[2] 刘杰,王晓乾.传统产业如何做好高质量发展大文章?[N].农民日报,2023-05-05(001).

[3] 李祥兵.桑蚕产业发展与高效种养技术创新[J].广东蚕业,2022,56(1):1-3.

[4] 邹琦萍,阮忠,杨凤.智慧平台助推传统桑蚕产业转型升级[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4):183+194.

[5] 黄新.新田:桑蚕产业打造致富“新丝路”[N].永州日报,2023-01-18(001).

[6] 楊永杰,刘芳,雍阳阳.“互联网+农业”模式下桑蚕产业发展思考[J].南方农业,2021,15(18):138-139.

[7] 王永强,谢亮,张海.蚕桑产业走出致富“新丝路”[N].西江日报,2022-11-02(003).

[8] 朱朝富.桑蚕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6):81-84.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