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2024-05-09 04:01王良伟薄剑飚段美丽
新农民 2024年10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

王良伟 薄剑飚 段美丽

摘要:近年来,粮食安全话题受到热议。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用途广泛,打造绿色小麦生产栽培模式,提高小麦品质与产量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将以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为研究对象,展开论述先进技术的优势,生产高品质的绿色小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随着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应用,小麦绿色生产模式得到优化,全过程实现精细化管理,可以为小麦高质高效生产提供

保障。

关键词:技术应用;高质高效;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

相较于传统的小麦种植技术,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充分融合科技信息技术,实现对整地、选种、育种、播种、种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全流程的管理。同时,先进技术为农业生产结构转型充分赋能,极大提高小麦的品质与产量,使小麦生产模式更加绿色,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促进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 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应用优势

当前,国家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建设,为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有利环境。随着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该技术优势不断凸显,应用价值持续扩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改进小麦种植生产模式。在先进技术的应用下,小麦种植生产的模式发生改变。从整地到收获各个阶段,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为各环节充分赋能,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小麦种植生产结构发生转变,对人工的依赖大大减弱,机械化与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得到保证,满足小麦高质高效生产的需求。

(2)提高小麦种植经济效益。小麦生产的最终目标是获得经济利润,在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应用下,种植人员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种植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利润持续增加,满足小麦种植行业的生产需求。相较于传统小麦生产技术,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应用将生产成本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同时,提高小麦的品质与产量,小麦市场价值与价格持续提升,经济效益最大化得以实现。

2 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土壤深耕

小麦播种前,种植人员需要做出充分准备,不断耕地、整地,改善土壤环境,调节土壤理化性质,为小麦栽培种植创造有利环境。

(1)种植人员深入融合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理念,明确土壤深耕的重要性。种植者在生产技术人员指导下,对小麦种植土壤的情况,例如,土壤的平整度、含水量、肥力与冻土层信息等进行了解。通过调查了解,制定土壤深耕计划,确定深耕的尺寸信息,保障小麦种植生产[1]。

(2)结合现存的技术条件,种植人员操控深耕设备,按照方案要求进入田间旋耕,将土层松动,并加以灌溉,保证土壤湿润,为小麦种植提供基础保障。例如,某地区的4年没有深耕土壤,土壤的肥力下降,不利于小麦的丰产。按照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要求,种植人员应保证深耕尺寸在25~28 cm,使深层土壤翻整到表面,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

(3)深犁翻耕过程中,种植者可进入田间观察,发现虫卵与病菌现象及时做出治理,为小麦根系发育提供安全环境。种植者可采用农药与紫外线杀菌双重消毒模式,不断翻耕土壤,使土壤中的虫卵与病菌暴露在太阳下,在紫外线作用下实现杀菌。

(4)根据土壤条件科学选择小麦播种时间。小麦栽培中,为保证冬季来临前形成壮苗,应不断提升小麦抗寒性,使其在年前分葭,有效提高小麥的品质与产量。例如,某地区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人员通过观察,对土壤的信息进行了解,不断推迟小麦播种时间,降低播种后小麦受到降雨影响,促进小麦增产增收。同时,技术人员践行因地制宜的理念,科学提高土壤肥力,规范整地流程,为小麦绿色栽培提供优质土壤。

2.2 选种播种

我国小麦种植区域广泛,不同地区的小麦种植品种与播种设计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树立科学的栽培理念,综合考量种植地区的各项因素,提高小麦出苗率,促进其高质高效生产。

种子市场中,小麦的品种较多,选种人员应着重对种子高产、抗倒伏、早熟、抗病虫、高品质等优势进行选择。例如,部分小麦种植地区经常出现虫害、晚熟、低产、低效等问题。选种人员在筛选过程中,应综合考量种植区域的气候、土壤、水分、光照与温度,选择高产、高效、早熟、抗寒、抗旱、抗虫等性能的品种。在当地农科院的协助下,种子筛选工作质量可以得到稳定提高,有助于实现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应用。

小麦品种确定后,在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要求下,需要对种子进行搅拌。将种子浸泡在化学药剂中,种子包衣具备抗病虫害的能力,发芽率得到显著提高。例如,根据调查显示,小麦拌种能够有效预防常见病虫害的侵害。药剂拌种后,小麦的根腐病、纹枯病、地老虎、金针虫发生概率下降。同时,麦苗的生长速度不断提高,产量与品质得到保障。

科学选定小麦种子播种期,结合当地农业科学院的指导意见,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人员对当地气温与土壤条件进行了解。为在冬季前形成小麦壮苗,播种设计者将播种日期设置在10月10—25日,并要求种植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将播种工作全部完成。小麦品种不同,播种时间也存在差异。冬性品种与春性品种的播种设计差异较大,需要生产人员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播种。

播种量的设计需要参考地力条件、水肥条件,科学确定基本描述,再通过出苗率计算得到播种量。

2.3 除草补苗

种子播种完成后,采用机械化的播种方式难免会出现同穴复株的现象,而且会生长大量的杂草,抢夺小麦的生长资源,使小麦发育受到不良影响,导致小麦低产低效。对此,需要科学开展除草、补苗工作,践行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理念,为小麦生长发育提供有利空间。

种植人员根据播种量确定基本苗数量,通过对田间的日常管理,将多余的麦苗清除,避免相互争夺营养物质与水分。小麦由于播种深度较大,出苗较慢,播种过程中,将深度控制在3~5 cm,并将周边的杂草有效清除,减轻小麦出苗的负担。

小麦的除草工作需要秉持全流程管理的原则,加强对田间小麦生长情况的监督,及时预防杂草的生长,提高除草的效率[2]。例如,生产技术人员在小麦苗生长出3~5叶片时,在小麦田地均匀喷洒化学药剂,有效预防杂草的生长。利用化学药剂预防的优势在于节省成本,省时省力,初步预防后,田间杂草的生长数量减少,后续的人工除草或机械除草数量减少,效率提高,为小麦生长发育提供支持。

死亡的杂草会腐烂,不及时清除可能滋生细菌与虫卵,为此,除草工作的开展需要彻底。除草工作完成后,种植人员应将田间杂草统一整理,并移除到田地外,避免为病虫害滋生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强化田间管理,提高小麦的产量与品质。

播种工作完成后,生产技术人员应进入田间了解麦苗的发芽情况。发现出苗数量少的现象,立即进行补苗。其中,生长态势不佳的麦苗需要及时淘汰,保留生长力旺盛的麦苗,保障补苗、定苗工作质量,提高小麦整体产量,促进小麦高质量发展。

2.4 肥水管理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田间肥水一体化建设不断加快,为生产技术人员科学化管理提供保障,满足小麦种植生产要求。

(1)合理选择有机肥施加时间。小麦播种后,生产技术人员对麦苗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不断增施有机肥,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例如,种植人员通过调查分析,对小麦生长态势进行了解。选择恰当的施肥节点,不断提高化肥的最大效益:在麦苗的生长时期,增加有机肥的施加量,有利于最大效率地提高肥力的转化率;小麦进入拔节期,对水肥的需求量较大,技术人员应有效把握这一关键时期,增加有机肥与水分的用量,同时可每亩增施15 kg的尿素,促进小麦顺利拔节。

(2)改进施肥与灌溉的方法。随着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应用,水肥一体化建设成果凸显。技术人员将水与肥料进行充分混合,采用滴灌的形式精准灌溉。该模式下,肥料的作用充分发挥,有效减少水肥资源浪费,降低空气与水体污染。精准滴灌的水肥可以被麦苗充分吸收,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小麦水肥管理的效率,水体资源污染性不断减弱,为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应用提供有利条件。

(3)明确小麦肥水灌溉量与灌溉时长。结合种植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土壤、气候、温度进行控制。气温与土壤的干旱程度与灌溉量有着密切关系,田间一旦出现积水需要及时排出,提高肥水一体化的效率。部分严重缺乏肥水的种植区域,可以利用自然条件,采用沟灌与喷灌的方式进行灌溉,有效降低倒苗的风险。

2.5 病虫害防治

小麦病虫害防治是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应用的重要方面,针对常见的病虫害配制化学药剂,均匀喷洒,保证小麦生长安全。

小麦红蜘蛛虫害显著,生产技术人员采取预防与治理双重机制保证麦苗健康生长。例如,可配制浓度为1.8%的阿维菌素进行防治,根据技术要求,使用阿维菌素20 mL/667 m2,并兑水30 kg,利用无人机进行喷雾防治。种植者操控无人机,在小麦田地均匀喷洒,保证药水可以均匀喷洒到田间全部小麦。另外,对小麦蚜虫进行防治,技术人员通过配制溶液浓度为20%的吡虫啉兑水形成喷雾。并在无人机的作用下进行均匀喷雾,保证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促进小麦产量与品质的提高[3]。

小麦根腐病防治,可通过深耕杀菌、药剂拌种等方式进行初步防治,防治效果极佳。病虫害防治人员制定综合防治方案,多种防治方法并举,可提高小麦病害的防治效果。例如,运用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配合化学药剂进行综合防治,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深耕过程中,病菌被翻整到土壤表面,在太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病菌死亡,病害防治得到有效增强,满足病害防治要求。

小麦青枯病防治。技术人员可在小麦拔节期,通过配制溶液浓度为0.2%的矮壮素与溶液浓度为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喷雾预防。在麦收前十天将药剂喷洒完成,有效提高青枯病的预防水平,促进小麦品质与产量的提高。

3 提高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应用水平的有效措施

3.1 培养优秀技术人才

小麦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优秀技术人才是生产技术应用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首先,当地政府与农业技术部门加强人才培养,协助高校增设对口专业,培养优秀技术人才。高校根据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应用内容,开设相应的课程,着重培养实用型人才。通过高校的系统培养,人才掌握小麦种植生产技术,利用理论知识进行指导,辅助种植人员从事农业生产。例如,高校组织人才参加实习活动,不断提高人才的设备操控能力[4]。另外,加强对人才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理论知识的教育,为小麦生产提供人才支撑。其次,有关部门对高校人才充分吸收,在合理的招聘渠道招聘大量人才。同时,对人才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可由相关部门组织人才培训活动,为人才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其专业技能。例如,从事病虫害防治的专业人才,就应不断学习化学药剂的配制过程,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为小麦高质高效生产提供保障。最后,应定期考核,对人才的能力进行测试,筛选高质量人才,促进小麦种植行业可持续发展。

3.2 引入先进技术设备

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应用中,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如整地设备、播种设备、肥水一体化基础设施、化学药剂配制容器与小麦收获机器设备等。随着技术应用不断深入,技术设备迭代升级不断加快,引入先进技术设备成为重要工作内容。首先,设备采购人员应制定科学的采购方案,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测,保证设备应用的可行性。检测人员对比实际条件,對先进技术应用作出判断,提高技术设备采购的科学性。例如,整地设备与收获机器设备的采购需要保证性价比,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提高小麦生产的经济效益。而肥水一体化基础设施的采购则要保证工作效率,满足小麦种植生产技术要求的设备即可批量购入[5]。同时,保证基础配套设施稳定,促进先进技术设备的科学发展,满足生产技术应用的要求。其次,引入无人机设备,无人机打药的方式效果较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可以广泛应用。技术人员加大成本投入,引入先进无人机设备,从而提高小麦病虫害防治水平,促进小麦高产高效。最后,要持续更新生产设备,为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应用提供有利条件。

4 结论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详细描述了该技术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为技术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在土壤翻整、选种播种、除草补苗、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强生产技术应用,促进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在相关部门的推广下,小麦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上升,有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訾芳菊,赵艳秋,陈东义.豫东砂姜黑土区绿色小麦全价营养调控集成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2023(28):54-55.

[2] 耿才基.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田间管理的推广策略探讨[J].种子科技,2023,41(18):88-90.

[3] 刘明霞.山东无棣县优质小麦高产种植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25):73+75.

[4] 王光辉,袁光柱.小麦病虫害3种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应用效果试验分析[J].种子科技,2023,41(14):

15-17.

[5] 姚娜娜,高建美.探究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助力“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J].现代化农业,2023(3):

30-33.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
浅谈四川地区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对策
浅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